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在骨质疏松症筛查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楼慧玲 陈巧聪 +1 位作者 丘惠嫦 朱国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年第3期155-160,共6页
目的分析用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指数与双能X线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一致性。方法对1 131名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体重、身高及骨密度,计算OSTA指数。按OSTA<-4、-4~-1和>-1分将受试者分为骨质疏松高、中、低风险组,并按T值≤-... 目的分析用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指数与双能X线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一致性。方法对1 131名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体重、身高及骨密度,计算OSTA指数。按OSTA<-4、-4~-1和>-1分将受试者分为骨质疏松高、中、低风险组,并按T值≤-2.5、-2.5<T值<-1、T值≥-1分为骨质疏松、骨量减少、骨量正常的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断OSTA指数预测骨质疏松的价值。结果 (1)腰椎T值(r=0.34,P<0.001)、髋部T值(r=0.601,P<0.001)与OSTA指数呈显著正相关。(2)同一年龄受试者中,男性OSTA指数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比男性提前10年进入骨质疏松风险。(3)低风险组占总人群的40.2%,中等风险组为32.5%,高风险组为27.3%。低、中、高3种不同风险程度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分别为26.4%、58.3%和84.5%。(4)以OSTA指数与腰椎T值、髋部T值预测骨质疏松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0.858和0.963,三者均有统计学意义。OSTA取值越大,其敏感性越高,特异性越低,准确性相似。结论骨质疏松预防重于治疗,选择敏感性高的截点值能筛选出更多的骨质疏松危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 骨质疏松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和体质量指数筛查老年骨质疏松症效果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胡健 欧阳晓俊 +2 位作者 刘晔 陆冰 傅坤发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比较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果。方法使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50岁以... 目的比较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果。方法使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50岁以上体检者5 745人(男性2 094人,女性3 651人)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计算OSTA指数和BMI,分别评价两者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果。结果股骨颈BMD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OSTA指数预测股骨颈骨质疏松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女性为0.817,男性为0.797,最佳诊断切点为-1.75(女)和-1.70(男)。BMI预测男性股骨颈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s,AUC)为0.736,与OSTA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诊断切点为22.9 kg/m^2。女性OSTA预测股骨颈和腰椎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BMI(P<0.05)。结论 OSTA和BMI可用于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筛查,女性更适合应用OSTA指数。建议OSTA最佳干预界值为-1.7,BMI预测骨质疏松的最佳切点男性为23 kg/m^2,女性为21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对成都地区部分中老年妇女筛检效果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3 位作者 史克俭 冯峡玉 黄梅 温群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观察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OSTA)对成都地区部分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OP)、低骨量(osteopenia)的筛查效果及不同部位筛查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5293名年龄40~96岁的成都地区健康女性骨密度。测量部位包... 目的观察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OSTA)对成都地区部分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OP)、低骨量(osteopenia)的筛查效果及不同部位筛查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5293名年龄40~96岁的成都地区健康女性骨密度。测量部位包括腰椎1-4(L1-4)、左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股骨干和全髋的骨密度。根据公式计算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OSTA)得分,按OSTA≥0、-5<OSTA<0、OSTA≤-5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中、高危险性3个级别或按OSTA≥0、OSTA<0分为低、中高危险2级。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的不同部位T-score进行对比,通过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ROC曲线下面积等指标进行评价。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腰椎、股骨颈、全髋OP检出率分别为:26.9%、16.6%、9.5%,低骨量检出率分别为33.6%、44.2%、34.9%。OSTA指数低、中、高危险者分别为:49.4%、43.0%、7.6%,低、中高危险者分别为49.4%和50.6%。腰椎+股骨检测OP、骨密度异常率分别为:31.1%和72.2%,高于腰椎或股骨检出率。OSTA对不同骨骼部位筛查(T-score<-1)灵敏度为61.9%~77.4%,特异度为70.9%~80.2%;对OP筛查(T-score≤-2.5)灵敏度为75.7%~95.6%,特异度为57.0%~62.6%。低、中、高危险性分类中OSTA与T-score一致性Kappa值为0.176~0.398(P<0.001)。低、中高危险分类OSTA与T-score一致性提高,Kappa值为0.323~0.488(P<0.001)。T-score<-1、≤-2.5不同部位筛查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0.819和0.749~0.887(P<0.001)。结论 OSTA对筛查中老年妇女OP具有一定价值;不同部位、不同T-score截断值OSTA筛查效果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低骨量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 筛查 中老年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定量超声联合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在筛查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彦 刘和菊 +4 位作者 李春海 陈庆瑜 张弛 傅光涛 丁悦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探索定量超声法(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与亚洲人骨质疏松自评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均为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单一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骨质疏松筛查均未能达到理想... 目的探索定量超声法(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与亚洲人骨质疏松自评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均为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单一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骨质疏松筛查均未能达到理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二者结合进行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9至12月在广州市社区现场用跟骨定量超声仪检测的118位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跟骨密度并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获取受试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等相关信息。并对这一部分受试者行腰椎双能X线扫描检查,根据排除标准最终入组104位。通过绘制ROC工作曲线,评价QUS联合OSTA评分进行骨质疏松筛查的可行性,并确定合适的高危指标。结果联合OSTA和QUS-T进行筛查时,拟合回归方程Y=-1.688×QUS-0.186×OSTA-3.973,高危指标为Y>-0.6142。预测值与双能X线检测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诊断结果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0.847,标准误(standard error,SE)=0.041,P=0.000,并联QUS-T与OSTA进行筛查诊断,以满足QUS-T≤-2.2或OSTA≤-3其中之一为高危指标,此时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74%,约登指数0.63。结论联合QUS和OSTA进行骨质疏松症筛查,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筛查方法,选择合适的高危指标,可以获得满意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由于这一方法简便可行、性价比高,因此在社区人群的健康普查方面有较好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定量超声 亚洲骨质疏松症自评工具 骨密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识别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7
5
作者 娄东辉 王星 +3 位作者 陆强 马春明 焦俊凤 尹福在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识别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方法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的绝经后女性103名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4.1±9.8)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计算骨折风险(不应用骨密度)和亚洲人... 目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识别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方法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的绝经后女性103名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4.1±9.8)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计算骨折风险(不应用骨密度)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结果共检出骨质疏松症患者43例,骨质疏松组年龄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1)。骨质疏松组OSTA指数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10年髋部骨折风险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1)。OSTA指数识别骨质疏松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4(P=0.000),准确性中等。10年髋部骨折风险识别骨质疏松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P=0.000),准确性中等。结论 FRAX工具同样可用于识别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但并不优于OSTA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绝经后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骨质疏松筛查工具在健康体检中的筛查准确性评价及适宜切点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鹏 吴华 +3 位作者 车颖 范东伟 刘珏 陶立元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索亚洲骨质疏松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在中国健康体检人群中的筛查价值,探索适宜中国健康体检人群的最佳切点值。方法:选取2013—2016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进行骨密度筛查的体检... 目的:探索亚洲骨质疏松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在中国健康体检人群中的筛查价值,探索适宜中国健康体检人群的最佳切点值。方法:选取2013—2016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进行骨密度筛查的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测(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结果T值≤-2.5者定义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分析OSTA在不同切点时的灵敏度、特异度、似然比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不同切点时OSTA的筛查准确性,寻找适宜的切点值。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5833名,平均年龄(48.3±17.5)岁,其中女性2594人(占44.5%)。QUS检测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患者403人(占总人群6.9%),女性患者343人(占女性人群13.22%)。在全年龄组人群中,OSTA国际常规切点值(≤-1)筛查骨质疏松的AUC为0.815(95%CI:0.804~0.825),女性人群筛查准确性(AUC=0.837,95%CI:0.823~0.851)优于男性人群(AUC=0.767,95%CI:0.752~0.781;P<0.05)。在全年龄组人群中以OSTA≤0为筛查切点值筛查骨质疏松的AUC为0.842(95%CI:0.832~0.851),准确性优于以-1为切点值(P<0.01),净重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提高5.5%。40~65岁人群中,以OSTA≤0为筛查切点值时,筛查准确性较-1时提高明显(NRI=19.5%,P=0.003)。结论:OSTA筛查工具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具有较好的骨质疏松筛查价值,且女性人群的筛查准确性优于男性,适度提高OSTA的筛查切点值能够在全年龄组人群和40~65岁年龄组人群中有更好的筛查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骨质疏松筛查工具 骨密度 健康调查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症合并肌少症风险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孙丽 顾海燕 +1 位作者 徐冠华 崔志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0-654,共5页
对现有的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风险评估工具种类、使用方法及在人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寻找适合于我国不同人群的早期评估筛查方法。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肌少症 评估工具 筛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危险自我测评工具筛检效果系统评价 被引量:14
8
作者 吴秀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评价骨质疏松症危险测评工具OST/OSTA的筛检效果。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 and CBM及PubMed数据库2000—2007年英文相关文献,同时手工检索参考文献中的相关文献。按照事先制定的入选与剔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 目的:评价骨质疏松症危险测评工具OST/OSTA的筛检效果。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 and CBM及PubMed数据库2000—2007年英文相关文献,同时手工检索参考文献中的相关文献。按照事先制定的入选与剔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Meta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无论用于男性与女性人群,OST/OST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某些研究同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妇女危险评价工具合并敏感度与合并特异度分别是87.0%、51.0%,合并受试者诊断特征曲线下面积(SAUC)均数为0.734。结论:OST/OSTA具有一定筛检效果,敏感性较高,在不同种族人群中均取得较好效果,但某些研究特异性较低。评价工具的应用为临床医生筛选可疑患者,确定那些患者最可能从骨密度测量中受益提供了快捷、可行的手段。对OST/OSTA的效果验证研究尚有待于深入进行,并需要与其他筛检工具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META分析 骨质疏松危险自我测评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TA联合下肢血管粥样硬化对中老年患者骨质疏松风险筛查效果
9
作者 陈志平 赵国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索能否依据入院常规检查结果及一般资料对中老年住院患者骨质疏松风险进行筛查。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因脊柱脆性骨折于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中老年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入院常规检查结果以及骨密度... 目的探索能否依据入院常规检查结果及一般资料对中老年住院患者骨质疏松风险进行筛查。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因脊柱脆性骨折于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中老年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入院常规检查结果以及骨密度数据,通过组间比较、相关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以及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的身高、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血红蛋白、白蛋白显著降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STA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8.926和3.97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单独OSTA对骨质疏松风险具有良好的筛查效果(AUC为0.795,P<0.05),OSTA联合下肢血管粥样硬化进一步提高了对骨质疏松风险的筛查效果(AUC为0.835,P<0.05)。结论OSTA与下肢血管粥样硬化在骨质疏松发生、发展中具有相关性。对于中老年患者,可通过由年龄、体重计算而得的OSTA以及入院常规中的下肢血管超声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以达到简便、经济的筛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骨密度 中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分判定上海社区老年人群实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效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洪维 郑松柏 +6 位作者 李慧林 杜艳萍 唐雯菁 陈敏敏 余维佳 乔文龙 程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8,100,共7页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价社区老年人群实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的效用。方法按年龄分布进行分层抽样,入组上海5个社区60岁以上老人2 809例,所有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行问卷调差,选...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价社区老年人群实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的效用。方法按年龄分布进行分层抽样,入组上海5个社区60岁以上老人2 809例,所有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行问卷调差,选择中国模式FRAX?评分,计算出每位患者未来10年内发生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MOF)的概率,并同时进行胸腰椎侧位X线摄片,按Genant半定量法进行分度。结果老年女性中,椎体骨折组的年龄、既往骨折史比例、FRAX?MOF值均显著高于非骨折组(P<0.001);老年男性中,椎体骨折组既往骨折史、长期饮酒比例、类风湿关节炎比例和FRAXMOF值均高于非骨折组(P<0.01或P<0.05)。老年女性椎体骨折率随FRAX?MOF值增高而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男性椎体骨折率随FRAX?MOF值增长而升高,但到Q4组下降(P=0.035)。FRAX?MOF值评价老年女性椎体骨折、中重度椎体骨折、多发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9%和53.9%,91.7%和56.8%,64.7%和65.5%(P<0.001)。FRAX?MOF值评价老年男性椎体骨折和中重度椎体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8%和45.9%(P<0.001),69.2%和53.6%(P=0.003),无法判定是否为多发骨折。结论对于判定社区老年女性患者椎体骨折,尤其是中重度椎体骨折,FRAX?是一项简便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FRAX^(■) 老年人 敏感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大陆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春霞 刘婷 王秋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58-861,共4页
目的评价中国大陆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creening tool Chinese,OSTC)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3月纳入292名50周岁以上绝经后妇女,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腰椎及左侧股骨近端骨... 目的评价中国大陆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creening tool Chinese,OSTC)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3月纳入292名50周岁以上绝经后妇女,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腰椎及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数据,利用体重和年龄计算OSTC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OSTC指数与腰椎及骨股颈骨密度呈正相关(r=0.430,r=0.623,P〈0.001);按两级风险程度分类界值判定,OSTC的敏感度92.7%,特异度为37.1%,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分别为0.760(0.697,0.823)。结论 OSTC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敏感度高,作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早期筛查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OS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的上海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啸 章振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429-2434,共6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预测和尽早干预是防治的重要环节。WHO推荐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用于评估患者未来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MOFP)和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HOFP),危险因素的确定... 背景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预测和尽早干预是防治的重要环节。WHO推荐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用于评估患者未来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MOFP)和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HOFP),危险因素的确定基于欧洲、北美、亚洲、澳大利亚等多个独立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和大样本荟萃分析,具有一定代表性。但上海地区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正在进行中,FRAX■预测结果能否准确预估上海地区中老年人群的骨折风险尚有待进一步证实。目的利用FRAX■中国版本预测上海地区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方法选取2013年1-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就诊的中老年人1 520例,年龄45~90岁,平均年龄(65.5±9.6)岁。采用FRAX■中国版本计算中老年人的10年MOFP和HOFP,以10年MOFP≥20%和10年HOFP≥3%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人群。结果男性中老年人的10年MOFP中位值为2.10%(1.10%),高危者占比为0.13%(1/749),10年HOFP中位值为0.60%(0.70%),高危者占比为2.94%(22/749);女性中老年人的10年MOFP中位值为3.60%(2.80%),高危者占比为0.13%(1/771),10年HOFP中位值为0.80%(1.50%),高危者占比为11.28%(87/771)。女性中老年人10年MOFP、10年HOFP及10年HOFP高危者占比高于男性(P<0.05),但男性和女性中老年人10年MOFP高危者占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考虑不同年龄段:男性10年MOFP,50~59岁者低于60~69、70~79、80~90岁者(P<0.05);男性10年HOFP,50~59岁者低于60~69、70~79、80~90岁者,60~69岁者低于70~79、80~90岁者(P<0.05);女性10年MOFP和HOFP,45~49、50~59、60~69、70~79、80~90岁者依次升高(P<0.05)。考虑不同BMI分段:男性10年MOFP,BMI≥28.0 kg/m^2者低于BMI<18.5、18.5~23.9、24.0~27.9 kg/m^2者(P<0.05);男性10年HOPF,BMI<18.5、18.5~23.9、24.0~27.9、≥28.0 kg/m^2者依次降低(P<0.05);女性10年MOFP,BMI≥28.0 kg/m^2者低于BMI<18.5、18.5~23.9 kg/m^2者,BMI 24.0~27.9 kg/m^2者低于BMI<18.5 kg/m^2者(P<0.05);女性10年HOFP,BMI24.0~27.9、≥28.0 kg/m^2者低于BMI<18.5、18.5~23.9 kg/m^2者,BMI 18.5~23.9 kg/m^2者低于BMI<18.5 kg/m^2者(P<0.05)。同年龄段、同BMI分段女性中老年人的10年MOFP和HOFP均高于男性(P<0.05)。结论高龄、低BMI的绝经后女性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需重点监测;FRAX■中国版本对上海地区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存在高危患者检出率低、低估发生风险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髋骨折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中老年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工具的筛检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浩月 荣爽 +4 位作者 程静 杨晨露 李本超 李婷婷 程光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通过对7种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工具的对比,评价其社区与临床应用价值,为预防和筛查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共纳入299名40周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女性均已绝经,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其骨密度值并诊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计算各... 目的通过对7种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工具的对比,评价其社区与临床应用价值,为预防和筛查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共纳入299名40周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女性均已绝经,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其骨密度值并诊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计算各个工具得分,比较变量、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绝经后妇女的各个工具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亚洲人骨质疏松自评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 OSTA)的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6.3%,AUC为0.710;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工具(osteoporosis risk assessment instrument, ORAI)的灵敏度为90.1%,特异度为12.7%, AUC为0.661;骨质疏松风险简单评估(simple calculated osteoporosis risk estimation, SCORE)的灵敏度为25.9%,特异度为81.9%, AUC为0.686;骨质疏松危险指数(osteoporosis index of risk, OSIRIS)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30.8%, AUC为0.734;骨质疏松预筛选风险评估(osteoporosis prescreening risk assessment, OPERA)的灵敏度为38.2%,特异度为84%, AUC为0.658;美国骨质疏松基金会快速诊断法(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NOF)的灵敏度为90.4%,特异度为26.6%, AUC为0.652。仅NOF筛检的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NOF的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25.8%, AUC为0.697;而男性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male osteoporosis risk estimation score, MORES)筛检的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29.0%,AUC为0.57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190)。结论 OSTA的灵敏度最高,且仅有2个变量,使用最为简便,适合筛检大样本人群;OSIRIS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用于临床筛检更为准确;ORAI和NOF灵敏度较高,适合筛检阳性人群;SCORE和OPERA特异度较好,适合筛检阴性人群;NOF可用于筛检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风险评估 筛检 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X工具在慢性肾脏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科 仇雯丽 卢长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7-151,共5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有效的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缓解社会的经济压力以及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FRAX是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其简便且相对准确的优点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国家...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有效的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缓解社会的经济压力以及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FRAX是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其简便且相对准确的优点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国家指南的推荐。现阶段FRAX广泛应用于原发性或者多种继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概率评估,并且获得了一些肯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FRAX在慢性肾脏病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总结其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骨质疏松性骨折 慢性肾脏病性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TA评分与BMI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聂聪 王洪立 +7 位作者 马晓生 夏新雷 朱巍 金翔 陈誉 郑超君 吕飞舟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3-749,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Screening Tool for Asians,OSTA)评分、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该人群中骨质疏松的预...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Screening Tool for Asians,OSTA)评分、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该人群中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骨科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32例,其中男性120例,年龄72.0±5.4岁;女性312例,年龄67.2±31.1岁,患者均在入院前3个月内或入院后于我院接受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查及腰椎CT扫描。根据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数据计算患者OSTA评分及BMI,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发病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确定最佳截断值,并计算该截断值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DXA检查结果,骨质疏松患病率在65岁以上男性与50岁以上女性患者中分别为14.17%及37.50%,骨量减少患病率分别为52.50%及48.08%,腰椎与髋部DXA诊断符合率为60.2%。在不同年龄组别女性患者中,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患病率高年龄组大于低年龄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65岁以上女性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DXA判定为骨量减少或正常的297例患者中,11.78%的患者在CT检查中达到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OSTA评分预测男性及女性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灵敏度均为55.5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04%及79.19%,对于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有限;BMI在男性及女性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的AUC分别为0.672及0.668,灵敏度分别为77.78%及73.5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0%及76.69%,对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在经CT值修正骨质疏松诊断后,OSTA评分及BMI在男性及女性患者群体中的筛查效能均有提升。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群体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其中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OSTA评分在该人群中对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有限,而BMI可作为该人群骨质疏松的初筛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骨质疏松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评分 身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RAX工具评价莆田地区中老年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郑玉仁 杨俊华 +1 位作者 王国荣 尹华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0-923,共4页
目的通过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及检测股骨颈骨密度(BMD)方法对本院3881例中老年人进行研究,探讨FRAX工具与由检测股骨颈骨密度分析其未来10年内发生主要骨折风险概率(PMOF)及10年内髋骨骨折概率(PH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 目的通过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及检测股骨颈骨密度(BMD)方法对本院3881例中老年人进行研究,探讨FRAX工具与由检测股骨颈骨密度分析其未来10年内发生主要骨折风险概率(PMOF)及10年内髋骨骨折概率(PH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病房以及体检的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Hologic,DiscoverA)检测股骨颈BMD的3881例检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18例,女性2663例,平均年龄(61.5±12.6)岁,按每十岁为一个年龄段,分别为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和≥80岁5个组,采用"中国"模式FRAX软件分析,系统自动生成PMOF及PHF,BMD用T值表示,T<-1.0为BMD异常(骨量低下和骨质疏松),T≥-1为BMD正常组。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881例参与者中BMD异常组1954例(51%),BMD正常组1927例(49%)。BMD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年龄较高、体重较轻、身高变矮较多及体质量指数(BMI)较低(P<0.001),应用FRAX工具在有或无录入骨密度值的情况下,BMD异常组PMOF及PHF(%)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FRAX与骨密度测定值的相关分析得出FRAX预测的PMOF与股骨颈骨密度T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年龄段中,40~49、50~59、60~69、70~79岁组及≥80岁的BMD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8.9%,40.1%,53.9%,68.2%,76.2%,平均为50.3%。随着年龄的增大,PMOF显著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或无录入BMD值的情况下,骨密度异常组在不同年龄段PMOF及PHF(%)也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结论在有或无录入股骨颈骨密度值情况下应用FRAX评估工具得出,所有参与者的未来10年内发生主要骨折风险的概率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因此建议把FRAX作为一项骨质疏松基本的筛查工具在我国缺乏骨密度测定仪时推广应用,但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概率较国外低,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骨密度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女骨质疏松症危险测评工具OST/OSTA筛检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秀云 尹文强 刘典恩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4-526,共3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测评工具 筛检方法 META分析 OST 妇女 筛检工具 亚洲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TA指数与体重指数对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预测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景彩霞 李二乐 薛亚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评估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OSTA)和体重指数(BMI)预测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利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320例绝经期女性的骨密度,计算OSTA指数和体重指数,并评价他们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果。结果腰椎和股骨颈骨... 目的评估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OSTA)和体重指数(BMI)预测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利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320例绝经期女性的骨密度,计算OSTA指数和体重指数,并评价他们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果。结果腰椎和股骨颈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25.9%和35.9%,OSTA指数和BMI都和骨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以OSTA≤-1作为临界点,预测腰椎、股骨颈骨质疏松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3%和69.1%。如果按照BMI≥23.0相应的指标为67.0%和55.6%。结论 OSTA指数和BMI对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是灵敏度都特别低。相比而言,OSTA指数更为简单方便,也有更好的评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 体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女骨质疏松症危险测评工具OST/OSTA筛检效果的Meta分析
19
作者 吴秀云 尹文强 刘典恩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3-635,共3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测评工具 筛检方法 META分析 OST 妇女 亚洲人群 发达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OP)危险分层与定量超声骨密度(QUS-BMD)及双能X线骨密度(DXA-BMD)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20
作者 查小云 庞晓娜 +2 位作者 李锂 常桂林 胡予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4-510,共7页
目的分析亚洲人骨质疏松(osteporsis,OP)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OSTA)指数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并探讨跟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测定BMD对中老年男性OP的... 目的分析亚洲人骨质疏松(osteporsis,OP)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OSTA)指数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并探讨跟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测定BMD对中老年男性O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3例45岁以上男性研究对象行QUS-BMD检查,记录跟骨QUS-BMD及QUS-T值,测量身高、体重,计算OSTA指数,其中255例研究对象同时行双能X线(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XA)BMD测定,按OSTA分层标准将受试者分为OP高、中、低风险组。比较各组间跟骨QUS-BMD、QUS-T以及各部位DXA-BMD的差异,分析OSTA指数与髋部、腰椎DXA-BMD的相关性。根据WHO的OP诊断金标准(骨质疏松:T值≤-2.5,骨量减少:-2.5<T值<-1,骨量正常:T值≥-1)将受试者分为OP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评价跟骨QUS-T值对OP的诊断价值。结果 DXA-BMD测定者中,OP者71例(27.8%),骨量减少者143例(56.1%),骨量正常者41例(16.1%)。OSTA分层高、中、低不同OP风险组中,股骨颈、全髋和全腰椎BMD逐渐升高,高危组明显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而中、低危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风险高、中、低危3组中OP患病例数分别为37例(48.7%)、17例(17.5%)和17例(20.7%),高危组中OP患病例数显著高于中、低危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OSTA指数与股骨颈、全髋及全腰椎BMD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8、0.439和0.141。跟骨QUS-BMD和QUS-T值在不同OP风险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QUS-T值诊断OP的曲线下面积为0.753,最佳截断值为-1.3,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和61.4%。结论随着OSTA指数升高,OP风险降低,股骨颈、全髋及全腰椎的BMD升高,OSTA指数与各部位DXA-BMD成线性正相关。OSTA指数和跟骨QUST值对诊断中老年男性OP症筛查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OP)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骨密度(B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