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陆动力学研究提出新认识青藏高原隆升:印度/亚洲板块五阶段碰撞推进
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2-832,共1页
在2010年9月召开的中法青藏高原动力学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等展示了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最新成果: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大地构造格架及碰撞五阶段论,引起国内外青藏科学家的关注和反响。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大陆动力学 板块碰撞 亚洲板块 五阶 印度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亚洲板块的早期碰撞:ODP 121航次在东经90°海岭的古地磁调查结果
2
作者 高莉玲 《海洋地质动态》 1992年第10期13-14,共2页
了解印度-亚洲板块最初碰撞和缝合线形成的准确时间对于以下问题的理解至关重要:(1)南亚第三系的变形;(2)印度-亚洲板块动物群的生物地理演化;(3)新特提斯海闭合后全球古洋流循环模式的变化;(4)印度-亚洲板块碰撞与德干高原由变形引起... 了解印度-亚洲板块最初碰撞和缝合线形成的准确时间对于以下问题的理解至关重要:(1)南亚第三系的变形;(2)印度-亚洲板块动物群的生物地理演化;(3)新特提斯海闭合后全球古洋流循环模式的变化;(4)印度-亚洲板块碰撞与德干高原由变形引起火山喷发两者之间可能的联系。可是对这两个板块的碰撞时间众说纷纭。根据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以及古地磁的研究结果判断,这一时间为40—55Ma,甚至更早一些。动物证据表明在白垩纪-第三纪分界时期,印度-亚洲板块的碰撞就已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板块 第三纪 缝合线 印度板块 ODP 121 古地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吐哈盆地南缘古生代活动陆缘残片:中亚地区古亚洲洋板块俯冲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161
3
作者 李锦轶 王克卓 +4 位作者 孙桂华 莫申国 李文铅 杨天南 高立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87-1102,共16页
本文根据对已有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系统论述了吐哈盆地南缘古生代活动陆缘残片的时空分布、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古亚洲洋构造演化进行了简要的探讨。该区活动陆缘残片由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火山沉积岩系... 本文根据对已有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系统论述了吐哈盆地南缘古生代活动陆缘残片的时空分布、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古亚洲洋构造演化进行了简要的探讨。该区活动陆缘残片由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火山沉积岩系和泥盆纪、石炭纪深成岩组成。这些不同时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揭示出该区弧岩浆前锋带的演化具有向南逐渐迁移的特点。这些不同时代的火山岩和深成岩在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方面都类似于钙碱系列弧岩浆岩。它们的这些特征,结合它们的区域地质背景,使我们得出如下初步结论:它们的形成演化与以南侧康古尔塔格碰撞带中的洋壳残片为代表的古洋岩石圈板块向西伯利亚古板块之下的俯冲有关;它们很可能与出露在阿尔泰山南侧、蒙古南部和大兴安岭中部等地的类似杂岩一起构成了古亚洲洋中西伯利亚古板块活动陆缘;该活动陆缘的发育,揭示出古亚洲洋板块向西伯利亚古板块之下的俯冲在奥陶纪至石炭纪期间一直在持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至石炭纪 活动陆缘残片 吐哈盆地南缘 亚洲板块俯冲 中亚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富蕴县埃达克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对古亚洲洋板块俯冲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海祥 沈晓明 +2 位作者 马林 牛贺才 于学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54-1058,共5页
采用 LA-ICP-MS 锆石 U-Ph 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分布于新疆北部富蕴县托让格库都克组中的埃达克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以往被认为属早泥盆世的埃达克岩的形成年龄为441.3±1.8Ma,属早志留世。由于托让格库都克组中的埃达克岩... 采用 LA-ICP-MS 锆石 U-Ph 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分布于新疆北部富蕴县托让格库都克组中的埃达克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以往被认为属早泥盆世的埃达克岩的形成年龄为441.3±1.8Ma,属早志留世。由于托让格库都克组中的埃达克岩被认为是由新生的古亚洲洋板块俯冲后部分熔融形成的,因此,埃达克岩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北部东准噶尔地区古亚洲洋的板块俯冲从早志留世就已经开始。这是首次采用精确的同位素定年手段确定的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作用开始的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埃达克岩 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亚洲板块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阿尔泰次经济区地质矿产研究的突破——古亚洲古生代洋壳板块及对成矿控制的新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芮行健 陆志刚 +2 位作者 姚仲友 邢怀学 姚春彦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1-1186,共16页
在对中亚阿尔泰山系及邻区的构造格架研究中,在西伯利亚前寒武纪陆壳板块和东欧-塔里木-中朝前寒武纪陆壳板块之间划分出一个重要的一级构造单元,本文将其称为古亚洲古生代洋壳板块,进而划分出北古亚洲早古生代多岛洋壳板块、中古亚洲... 在对中亚阿尔泰山系及邻区的构造格架研究中,在西伯利亚前寒武纪陆壳板块和东欧-塔里木-中朝前寒武纪陆壳板块之间划分出一个重要的一级构造单元,本文将其称为古亚洲古生代洋壳板块,进而划分出北古亚洲早古生代多岛洋壳板块、中古亚洲晚古生代多岛洋壳板块、南古亚洲早古生代多岛洋壳板块。另外,还对次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中生代以后,这一板块就成为统一的欧亚大陆板块的一部分。与构造单元的划分相对应,对成矿单元进行了划分。在古亚洲古生代成矿域的基础上,划分了北古亚洲洋早古生代成矿省、中古亚洲洋晚古生代成矿省、南古亚洲洋早古生代成矿省。还对其次级成矿单元进行了详细划分,较好地解决了成矿系列和成矿预测等有关问题。研究成果还提出:前陆盆地和山间盆地是能源矿产聚集的有利场所;俯冲带和火山岛弧带是层控火山岩型黑色-有色-贵金属矿产的赋矿空间;陆岛和变质混合岩地体是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和工业用白云母矿床的富集地段;构造裂解的喷发岩和斑岩则是斑岩铜(钼)矿床的集中产地;新陆壳的应力松弛区的碱性岩带是稀有矿床产生的优良场所,据此优选了70多处各类矿床的预测区。本研究将对丝绸之路经济带阿尔泰次经济区的进一步找矿和开发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阿尔泰山系 亚洲古生代洋壳板块 成矿域 成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板块俯冲到藏南之下的深反射证据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文津 K.D.纳尔逊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6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喜马拉雅和相邻的西藏高原,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高原和异常厚地壳的地区,是作为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新生代碰撞的结果,并被认作是典型的陆-陆碰撞[1.2.3.]地带。在此,我们报道了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方法进行本区地壳成像的第一... 喜马拉雅和相邻的西藏高原,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高原和异常厚地壳的地区,是作为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新生代碰撞的结果,并被认作是典型的陆-陆碰撞[1.2.3.]地带。在此,我们报道了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方法进行本区地壳成像的第一个结果,试验的100km长剖面,布置在特提斯喜马拉雅(TethyanHimalaya)最南端,且跨过了喜马拉雅山脊,接近高喜马拉雅(HighHimalaya)地带,剖面显示了在地壳中部有一强反射带。它可能代表了一个活动的道冲断裂,印度板块是沿此断裂俯冲到藏南之下;上地壳反射使人们联想到上地壳存在着大规模的叠瓦状结构;莫霍反射来自本区双倍正常地壳厚度的巨厚地壳的底部。这些结果对西藏南端地壳增厚,是由于印度大陆地壳整体俯冲到包括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地壳之下的观点,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震反射 印度板块 亚洲板块 陆-陆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48
7
作者 贾建称 温长顺 +2 位作者 王根厚 高春光 杨国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96-404,共9页
错卧莫—惩香错火山-沉积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陆块中部南缘。盆地内火山-沉积地层称古新世—渐新世林子宗群,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表明:这套火山岩系属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不同程度表现出负Eu、负Ce、负Nb异常。微量元素K、Rb、Th、C... 错卧莫—惩香错火山-沉积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陆块中部南缘。盆地内火山-沉积地层称古新世—渐新世林子宗群,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表明:这套火山岩系属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不同程度表现出负Eu、负Ce、负Nb异常。微量元素K、Rb、Th、Ce富集,Sr、Ba,尤其是Nb、P、Ti亏损。初步认为这套火山-沉积岩系形成于俯冲造弧的构造背景中,是来自于俯冲带的地幔源区基性分异岩浆与陆壳重熔的酸性岩浆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形成的。同时,俯冲板块上深海沉积物与基性岩浆混合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启动时间在45Ma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地区 林子宗群火山岩 岩石地球化学 壳幔混合作用 印度-亚洲板块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北段纳日贡玛花岗闪长斑岩成岩时代的确定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8
作者 宋忠宝 贾群子 +5 位作者 陈向阳 陈博 张雨莲 张晓飞 全守村 栗亚芝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62,共9页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是近年来在三江北段发现的与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作者首次利用锆石U-Pb方法测得纳日贡玛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为41.44±0.23Ma,属于喜马拉雅早期。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成矿主要在40.8±0.4Ma~40...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是近年来在三江北段发现的与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作者首次利用锆石U-Pb方法测得纳日贡玛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为41.44±0.23Ma,属于喜马拉雅早期。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成矿主要在40.8±0.4Ma~40.86±0.85Ma之间。在多期热液叠加,多期成矿作用中,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的热液应是纳日贡玛黑云花岗斑岩(41.53±0.24Ma~43.8±0.4Ma)、纳日贡玛花岗闪长斑岩(41.44±0.23Ma)和纳日贡玛斜长花岗斑岩(41.00±0.18Ma)共同提供的。由于该区有较多的中酸性岩体存在,因而,这些侵入体的形成年龄确定,为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在65~45Ma碰撞提供依据,对于在该区寻找斑岩型铜钼矿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斑岩 铜钼矿 成岩时代 41.44±0.23Ma 印度板块亚洲板块的碰撞时间 三江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马乡地区典中组年龄厘定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辉 向树元 +2 位作者 王欣 拉巴顿珠 王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6,共8页
分布在冈底斯带南部典中组火山岩的喷发时代到底是晚白垩世还是古新世一直存在争论。典中组与其下伏设兴组之间角度不整合是冈底斯地区最重要的不整合面之一,可能代表新特提斯洋俯冲的开始,其年龄跨度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在西藏马乡地... 分布在冈底斯带南部典中组火山岩的喷发时代到底是晚白垩世还是古新世一直存在争论。典中组与其下伏设兴组之间角度不整合是冈底斯地区最重要的不整合面之一,可能代表新特提斯洋俯冲的开始,其年龄跨度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在西藏马乡地区系统采集了典中组火山岩样品和在不整合面附近的设兴组中的安山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典中组火山岩喷发时限在69.1~64.3Ma之间,跨越K/T界限,而典中组与设兴组间的角度不整合年龄限制在87.7~69.1Ma之间。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典中组火山岩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Th、U、Pb,具有明显的Pb、K峰和Ti谷,轻稀土元素富集,具有弱Eu负异常。典中组火山岩应属于俯冲造山带陆缘弧—岛弧型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中组 陆缘弧—岛弧型火山岩 锆石U-PB测年 印度—亚洲板块 岩石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北法库韧性剪切带变形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雷 刘俊来 +1 位作者 滕超 常玉巧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1-264,共14页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板块俯冲华北板块在辽北法库地区形成大型产状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发展伴随着多期幔源及壳源的岩浆侵入,侵入岩在韧性剪切作用下发生韧性变形,记录了韧性剪切带变形历史。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岩石...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板块俯冲华北板块在辽北法库地区形成大型产状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发展伴随着多期幔源及壳源的岩浆侵入,侵入岩在韧性剪切作用下发生韧性变形,记录了韧性剪切带变形历史。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岩石的宏观变形、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特征分析,揭示了法库韧性剪切带内五龙山杂岩、高丽沟杂岩、早期十间房超单元变形处于上盘向北的剪切作用之下,晚期十间房超单元岩石变形指示构造运动转变为上盘向南剪切。LA-ICP-MS锆石U-Pb分析结果显示高丽沟杂岩变形时间为264.7±3.6 Ma(MSWD=1.3),早期十间房超单变形时间为253.9±4.3 Ma(MSWD=3.3),晚期十间房超单元244.0±3.0 Ma(MSWD=1.9)。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早期十间房超单元及小房申岩体中部分岩石来源于部分熔融的岩石圈地幔。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华北板块北缘东段(辽北地区)晚二叠世(264.7~253.9 Ma)处于古亚洲洋板块俯冲华北板块作用之下;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253.9~244.0 Ma)构造体制转变为碰撞后伸展且逐渐停止,244.0±3.0 Ma碰撞后伸展逐渐结束;构造体制转变并逐渐结束的过程是壳幔共同作用的结果,暗示了古亚洲洋板块的俯冲板片断离、重力失衡,这标志着辽北地区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北缘 法库韧性剪切带 同构造侵入岩 岩石变形 亚洲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鲜花销售模式正大变革 中国消费量与日俱增
11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8年第7期71-71,共1页
目前,全世界鲜花生产消费供应链可分为三大板块,美洲板块、欧洲非洲板块和亚洲板块。美洲板块的鲜花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南美国家种植,销往美国和加拿大等北美国家;欧洲板块的鲜花在非洲和荷兰种植,销往欧洲特别是西欧和北欧的... 目前,全世界鲜花生产消费供应链可分为三大板块,美洲板块、欧洲非洲板块和亚洲板块。美洲板块的鲜花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南美国家种植,销往美国和加拿大等北美国家;欧洲板块的鲜花在非洲和荷兰种植,销往欧洲特别是西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亚洲板块是日本、中国、泰国、马来西亚、韩国和印度种植鲜花,日本为主要消费国,中国的消费量也与日俱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量 鲜花 销售模式 中国 世界 亚洲板块 北美国家 生产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