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型舞毒蛾的羽化和生殖行为节律 被引量:9
1
作者 薛羿 姜礅 +2 位作者 姜虹 杨丽娜 严善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116,共6页
为了探究亚洲型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asiatica)的羽化和生殖昼夜节律,在自然光周期和温湿度条件下对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配及产卵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利用触角电位反应测定了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合成量与日龄之间的关系... 为了探究亚洲型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asiatica)的羽化和生殖昼夜节律,在自然光周期和温湿度条件下对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配及产卵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利用触角电位反应测定了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合成量与日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型舞毒蛾雌蛾在化蛹后11 d,雄蛾在化蛹后12 d分别出现羽化高峰;雌雄蛾的羽化行为均发生在光期前2 h(02:00)至暗期3 h(21:00),雄蛾羽化高峰期为光期6 h(09:00),较雌蛾(11:00)提前2 h。雌蛾羽化约2 h后开始求偶,1日龄雌蛾的求偶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而其他日龄的雌蛾仅在光周期开始后的1 h内求偶率降至当日最低(75%),其余时间达到或接近100%;2日龄雌蛾体内的性信息素合成量最高,以后逐日下降。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室内交尾高峰期发生在光期11 h(14: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6 h(00:00)。产卵高峰期发生在光期3 h(06: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2 h(20:00)。综上可见,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和生殖行为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型舞毒蛾 生殖行为 昼夜节律 性信息素 昆虫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口岸亚洲型舞毒蛾监测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于艳雪 李红卫 +1 位作者 黄英 方志强 《中国森林病虫》 2020年第3期5-12,共8页
为充分应对北美植物保护组织植物检疫措施第33号标准,笔者将我国口岸2011-2017年利用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性信息素监测种群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包括具体监测口岸信息、诱捕器数量、年诱捕量,分析各口岸年平均诱捕量与当地平均气温、... 为充分应对北美植物保护组织植物检疫措施第33号标准,笔者将我国口岸2011-2017年利用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性信息素监测种群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包括具体监测口岸信息、诱捕器数量、年诱捕量,分析各口岸年平均诱捕量与当地平均气温、平均湿度和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空间因素和气候因素共同决定了舞毒蛾发生情况,在R^2=25.1%水平上,空间因素单独贡献了6.9%的影响,而气候因素单独贡献了10.3%的影响,两者综合影响了7.9%;温度和湿度两个气候因子对舞毒蛾发生影响较大。亚洲型舞毒蛾在口岸5 km陆地范围内广泛发生,舞毒蛾输出风险依然存在,应建立国内外有害生物发生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以便更好实施有害生物综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型舞毒蛾 诱捕量 全国口岸 气候因素 空间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氧气调技术对亚洲型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杀虫效果
3
作者 王齐 张郁泉 严善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2-105,共4页
为探究无氧气调技术对亚洲型舞毒蛾( Lymantria dispar asiatica)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杀虫效果,将亚洲型舞毒蛾卵及幼虫置于无氧条件下饲养,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状态及存活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无氧处理组卵的孵化进度显著滞后,孵... 为探究无氧气调技术对亚洲型舞毒蛾( Lymantria dispar asiatica)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杀虫效果,将亚洲型舞毒蛾卵及幼虫置于无氧条件下饲养,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状态及存活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无氧处理组卵的孵化进度显著滞后,孵化率虽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1~2龄幼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处理后第10天幼虫开始死亡,随着无氧饲养时间的增加,幼虫死亡率增加,在第22天幼虫发育至2龄,死亡率达到100%;幼虫的取食量显著降低,无氧处理组的部分幼虫蜕皮不完全。说明无氧处理虽使亚洲型舞毒蛾卵孵化率降低不明显,但可显著抑制其孵化进度,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致死效果显著,但耗费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氧气调 亚洲型舞毒蛾 杀虫 致死率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对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地理品系的增效与光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树娟 段立清 +5 位作者 李海平 马涛 Otvos I.S. Conder N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96-1802,共7页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是源于欧亚大陆的多食性叶部害虫,取食300多种乔灌木,现已分布于北美、北非,成为世界性危险害虫之一,给林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MNPV)是控制舞毒蛾种群动态的重要生物因素,可引起舞...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是源于欧亚大陆的多食性叶部害虫,取食300多种乔灌木,现已分布于北美、北非,成为世界性危险害虫之一,给林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MNPV)是控制舞毒蛾种群动态的重要生物因素,可引起舞毒蛾种群急剧下降。在室内采用青杨枝条饲养的方法,测定了来自中国、北美和日本的3个LdMNPV品系(分别为LdMNPV-H,LdMNPV-D和LdMNPV-J)对危害青杨的亚洲型舞毒蛾幼虫的毒力,并测定了荧光素Tinopal LPW对它们的增效和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Tinopal LPW对LdMNPV 3个地理品系均有增效和光保护作用,而且随着Tinopal LPW浓度的增加,增效作用增强,1%Tinopal LPW的增效作用最好。添加1%Tinopal LPW的LdMNPV-D品系、LdMNPV-H品系和LdMNPV-J品系对取食青杨的舞毒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0、1.6、17.6 OBs/μL,不添加1%Tinopal LPW时,它们的LC50分别为32.9、39.0、1076.4 OBs/μL,分别降低了33、24、61倍。不添加1%Tinopal LPW时,D、H和J品系对舞毒蛾二龄幼虫的致LC95分别是2125.5、1275.8、303540.0 OBs/μL,添加1%Tinopal LPW后LC95分别为73.0、285.4、2360.8OBs/μL,分别降低了26、4.5、128.6倍。此外,1%Tinopal LPW的荧光素使3个品系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缩短了2.9d、5.3d、1.2d。LdMNPV-D和LdMNPV-H品系对亚洲型舞毒蛾表现出低致死中浓度、较短的致死中时间和较大的斜率,二者的毒力较LdMNPV-J品系高,在生产实践中应选择LdMNPV-D添加1%Tinopal LPW。Tinopal LPW对LdMNPV-D、LdMNPV-H和LdMNPV-J 3个品系均有光保护作用,添加1%Tinopal LPW后在距离30W紫外灯40cm下照射16h后,它们毒力保持系数比未添加Tinopal LPW分别高1.8、2.6、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型舞毒蛾 多角体病毒 青杨 毒力 增效作用 光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