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和体质量指数筛查老年骨质疏松症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胡健 欧阳晓俊 +2 位作者 刘晔 陆冰 傅坤发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比较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果。方法使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50岁以... 目的比较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果。方法使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50岁以上体检者5 745人(男性2 094人,女性3 651人)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计算OSTA指数和BMI,分别评价两者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果。结果股骨颈BMD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OSTA指数预测股骨颈骨质疏松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女性为0.817,男性为0.797,最佳诊断切点为-1.75(女)和-1.70(男)。BMI预测男性股骨颈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s,AUC)为0.736,与OSTA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诊断切点为22.9 kg/m^2。女性OSTA预测股骨颈和腰椎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BMI(P<0.05)。结论 OSTA和BMI可用于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筛查,女性更适合应用OSTA指数。建议OSTA最佳干预界值为-1.7,BMI预测骨质疏松的最佳切点男性为23 kg/m^2,女性为21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在骨质疏松症筛查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楼慧玲 陈巧聪 +1 位作者 丘惠嫦 朱国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年第3期155-160,共6页
目的分析用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指数与双能X线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一致性。方法对1 131名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体重、身高及骨密度,计算OSTA指数。按OSTA<-4、-4~-1和>-1分将受试者分为骨质疏松高、中、低风险组,并按T值≤-... 目的分析用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指数与双能X线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一致性。方法对1 131名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体重、身高及骨密度,计算OSTA指数。按OSTA<-4、-4~-1和>-1分将受试者分为骨质疏松高、中、低风险组,并按T值≤-2.5、-2.5<T值<-1、T值≥-1分为骨质疏松、骨量减少、骨量正常的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断OSTA指数预测骨质疏松的价值。结果 (1)腰椎T值(r=0.34,P<0.001)、髋部T值(r=0.601,P<0.001)与OSTA指数呈显著正相关。(2)同一年龄受试者中,男性OSTA指数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比男性提前10年进入骨质疏松风险。(3)低风险组占总人群的40.2%,中等风险组为32.5%,高风险组为27.3%。低、中、高3种不同风险程度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分别为26.4%、58.3%和84.5%。(4)以OSTA指数与腰椎T值、髋部T值预测骨质疏松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0.858和0.963,三者均有统计学意义。OSTA取值越大,其敏感性越高,特异性越低,准确性相似。结论骨质疏松预防重于治疗,选择敏感性高的截点值能筛选出更多的骨质疏松危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 骨质疏松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TA联合下肢血管粥样硬化对中老年患者骨质疏松风险筛查效果
3
作者 陈志平 赵国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索能否依据入院常规检查结果及一般资料对中老年住院患者骨质疏松风险进行筛查。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因脊柱脆性骨折于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中老年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入院常规检查结果以及骨密度... 目的探索能否依据入院常规检查结果及一般资料对中老年住院患者骨质疏松风险进行筛查。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因脊柱脆性骨折于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中老年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入院常规检查结果以及骨密度数据,通过组间比较、相关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以及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的身高、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血红蛋白、白蛋白显著降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STA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8.926和3.97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单独OSTA对骨质疏松风险具有良好的筛查效果(AUC为0.795,P<0.05),OSTA联合下肢血管粥样硬化进一步提高了对骨质疏松风险的筛查效果(AUC为0.835,P<0.05)。结论OSTA与下肢血管粥样硬化在骨质疏松发生、发展中具有相关性。对于中老年患者,可通过由年龄、体重计算而得的OSTA以及入院常规中的下肢血管超声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以达到简便、经济的筛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骨密度 中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对成都地区部分中老年妇女筛检效果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3 位作者 史克俭 冯峡玉 黄梅 温群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观察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OSTA)对成都地区部分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OP)、低骨量(osteopenia)的筛查效果及不同部位筛查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5293名年龄40~96岁的成都地区健康女性骨密度。测量部位包... 目的观察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OSTA)对成都地区部分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OP)、低骨量(osteopenia)的筛查效果及不同部位筛查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5293名年龄40~96岁的成都地区健康女性骨密度。测量部位包括腰椎1-4(L1-4)、左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股骨干和全髋的骨密度。根据公式计算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OSTA)得分,按OSTA≥0、-5<OSTA<0、OSTA≤-5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中、高危险性3个级别或按OSTA≥0、OSTA<0分为低、中高危险2级。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的不同部位T-score进行对比,通过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ROC曲线下面积等指标进行评价。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腰椎、股骨颈、全髋OP检出率分别为:26.9%、16.6%、9.5%,低骨量检出率分别为33.6%、44.2%、34.9%。OSTA指数低、中、高危险者分别为:49.4%、43.0%、7.6%,低、中高危险者分别为49.4%和50.6%。腰椎+股骨检测OP、骨密度异常率分别为:31.1%和72.2%,高于腰椎或股骨检出率。OSTA对不同骨骼部位筛查(T-score<-1)灵敏度为61.9%~77.4%,特异度为70.9%~80.2%;对OP筛查(T-score≤-2.5)灵敏度为75.7%~95.6%,特异度为57.0%~62.6%。低、中、高危险性分类中OSTA与T-score一致性Kappa值为0.176~0.398(P<0.001)。低、中高危险分类OSTA与T-score一致性提高,Kappa值为0.323~0.488(P<0.001)。T-score<-1、≤-2.5不同部位筛查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0.819和0.749~0.887(P<0.001)。结论 OSTA对筛查中老年妇女OP具有一定价值;不同部位、不同T-score截断值OSTA筛查效果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低骨量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 筛查 中老年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骨质疏松筛查工具在健康体检中的筛查准确性评价及适宜切点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鹏 吴华 +3 位作者 车颖 范东伟 刘珏 陶立元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索亚洲骨质疏松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在中国健康体检人群中的筛查价值,探索适宜中国健康体检人群的最佳切点值。方法:选取2013—2016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进行骨密度筛查的体检... 目的:探索亚洲骨质疏松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在中国健康体检人群中的筛查价值,探索适宜中国健康体检人群的最佳切点值。方法:选取2013—2016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进行骨密度筛查的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测(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结果T值≤-2.5者定义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分析OSTA在不同切点时的灵敏度、特异度、似然比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不同切点时OSTA的筛查准确性,寻找适宜的切点值。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5833名,平均年龄(48.3±17.5)岁,其中女性2594人(占44.5%)。QUS检测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患者403人(占总人群6.9%),女性患者343人(占女性人群13.22%)。在全年龄组人群中,OSTA国际常规切点值(≤-1)筛查骨质疏松的AUC为0.815(95%CI:0.804~0.825),女性人群筛查准确性(AUC=0.837,95%CI:0.823~0.851)优于男性人群(AUC=0.767,95%CI:0.752~0.781;P<0.05)。在全年龄组人群中以OSTA≤0为筛查切点值筛查骨质疏松的AUC为0.842(95%CI:0.832~0.851),准确性优于以-1为切点值(P<0.01),净重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提高5.5%。40~65岁人群中,以OSTA≤0为筛查切点值时,筛查准确性较-1时提高明显(NRI=19.5%,P=0.003)。结论:OSTA筛查工具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具有较好的骨质疏松筛查价值,且女性人群的筛查准确性优于男性,适度提高OSTA的筛查切点值能够在全年龄组人群和40~65岁年龄组人群中有更好的筛查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骨质疏松筛查工具 骨密度 健康调查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大陆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春霞 刘婷 王秋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58-861,共4页
目的评价中国大陆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creening tool Chinese,OSTC)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3月纳入292名50周岁以上绝经后妇女,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腰椎及左侧股骨近端骨... 目的评价中国大陆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creening tool Chinese,OSTC)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3月纳入292名50周岁以上绝经后妇女,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腰椎及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数据,利用体重和年龄计算OSTC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OSTC指数与腰椎及骨股颈骨密度呈正相关(r=0.430,r=0.623,P〈0.001);按两级风险程度分类界值判定,OSTC的敏感度92.7%,特异度为37.1%,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分别为0.760(0.697,0.823)。结论 OSTC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敏感度高,作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早期筛查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OS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TA评分与BMI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聂聪 王洪立 +7 位作者 马晓生 夏新雷 朱巍 金翔 陈誉 郑超君 吕飞舟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3-749,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Screening Tool for Asians,OSTA)评分、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该人群中骨质疏松的预...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Screening Tool for Asians,OSTA)评分、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该人群中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骨科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32例,其中男性120例,年龄72.0±5.4岁;女性312例,年龄67.2±31.1岁,患者均在入院前3个月内或入院后于我院接受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查及腰椎CT扫描。根据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数据计算患者OSTA评分及BMI,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发病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确定最佳截断值,并计算该截断值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DXA检查结果,骨质疏松患病率在65岁以上男性与50岁以上女性患者中分别为14.17%及37.50%,骨量减少患病率分别为52.50%及48.08%,腰椎与髋部DXA诊断符合率为60.2%。在不同年龄组别女性患者中,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患病率高年龄组大于低年龄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65岁以上女性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DXA判定为骨量减少或正常的297例患者中,11.78%的患者在CT检查中达到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OSTA评分预测男性及女性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灵敏度均为55.5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04%及79.19%,对于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有限;BMI在男性及女性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的AUC分别为0.672及0.668,灵敏度分别为77.78%及73.5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0%及76.69%,对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在经CT值修正骨质疏松诊断后,OSTA评分及BMI在男性及女性患者群体中的筛查效能均有提升。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群体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其中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OSTA评分在该人群中对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有限,而BMI可作为该人群骨质疏松的初筛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骨质疏松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评分 身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识别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7
8
作者 娄东辉 王星 +3 位作者 陆强 马春明 焦俊凤 尹福在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识别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方法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的绝经后女性103名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4.1±9.8)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计算骨折风险(不应用骨密度)和亚洲人... 目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识别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方法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的绝经后女性103名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4.1±9.8)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计算骨折风险(不应用骨密度)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结果共检出骨质疏松症患者43例,骨质疏松组年龄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1)。骨质疏松组OSTA指数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10年髋部骨折风险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1)。OSTA指数识别骨质疏松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4(P=0.000),准确性中等。10年髋部骨折风险识别骨质疏松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P=0.000),准确性中等。结论 FRAX工具同样可用于识别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但并不优于OSTA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绝经后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TA在中国各级医疗机构骨质疏松筛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付赛 赵宇 +4 位作者 王世浩 刘树华 张桂鑫 黄宏兴 万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77-1081,共5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愈来愈高,其防治费用给患者家庭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深入,各级医疗机构就诊人数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程度较低。在此背景下,骨质疏... 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愈来愈高,其防治费用给患者家庭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深入,各级医疗机构就诊人数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程度较低。在此背景下,骨质疏松症初筛工具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是针对亚洲绝经后女性制定的一套工具,只参考年龄和体重两个因素。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灵敏度相对较高的特点,特别是在缺乏检测手段的基层医疗机构中进行骨质疏松筛查应用方面前景广阔。本文将近年来利用OSTA在中国各级医疗机构进行骨质疏松筛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探讨OSTA在此方面的适用性,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初筛、管理、分级诊疗等方面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筛查 各级医疗机构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TC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筛查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帅 唐杰龙 +1 位作者 舒毅 古炎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958-296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地区妇女骨质疏松筛查工具(OSTC)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诊断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一致性。方法收集404例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利用公式计算OSTC得分...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地区妇女骨质疏松筛查工具(OSTC)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诊断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一致性。方法收集404例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利用公式计算OSTC得分。将OSTC分值与DXA测定的不同部位骨密度进行比较。结果随年龄增长,受试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逐渐下降,各组间股骨颈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用DXA在腰椎(L1~4)、股骨颈的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22.5%、21.8%。OSTC有危险组中达到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比例为21.5%。以股骨颈为检测部位,OSTC识别骨质疏松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P=0.000)。OSTC诊断腰椎(L1~4)和股骨颈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截点均为-25.5,敏感度分别为63.7%、86.4%,特异度分别为48.9%、42.7%。结论 OSTC可用于早期筛查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最佳截点是-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中国大陆地区妇女骨质疏松筛查工具 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TA对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筛查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帅 唐杰龙 樊孝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目的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对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筛查效果,为分级诊疗中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使用OSTA指数预测2型糖尿病绝经妇... 目的评估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对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筛查效果,为分级诊疗中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使用OSTA指数预测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151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L_(1-4))和股骨颈骨密度,计算OSTA指数,判断OSTA指数预测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价值。结果随年龄增长,受试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逐渐下降,OP检出率分别为28.5%、25.2%。OSTA各级风险中高风险指数在腰椎、股骨颈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中最高,均为61%。OSTA中风险指数在腰椎和股骨颈OP检出率中较低,在骨量减少检出率中较高,分别是49.2%、50.8%。选取腰椎、股骨颈作为诊断的检测部位,OSTA指数预测OP的最佳截点分别是-2.9、-3.3时,对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P=0.000)。结论 OSTA能较好的筛查出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可用于分级诊疗中基层医疗单位诊断骨质疏松症,建议OSTA最佳干预界值为-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2型糖尿病 绝经 分级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OP)危险分层与定量超声骨密度(QUS-BMD)及双能X线骨密度(DXA-BMD)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12
作者 查小云 庞晓娜 +2 位作者 李锂 常桂林 胡予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4-510,共7页
目的分析亚洲人骨质疏松(osteporsis,OP)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OSTA)指数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并探讨跟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测定BMD对中老年男性OP的... 目的分析亚洲人骨质疏松(osteporsis,OP)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OSTA)指数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并探讨跟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测定BMD对中老年男性O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3例45岁以上男性研究对象行QUS-BMD检查,记录跟骨QUS-BMD及QUS-T值,测量身高、体重,计算OSTA指数,其中255例研究对象同时行双能X线(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XA)BMD测定,按OSTA分层标准将受试者分为OP高、中、低风险组。比较各组间跟骨QUS-BMD、QUS-T以及各部位DXA-BMD的差异,分析OSTA指数与髋部、腰椎DXA-BMD的相关性。根据WHO的OP诊断金标准(骨质疏松:T值≤-2.5,骨量减少:-2.5<T值<-1,骨量正常:T值≥-1)将受试者分为OP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评价跟骨QUS-T值对OP的诊断价值。结果 DXA-BMD测定者中,OP者71例(27.8%),骨量减少者143例(56.1%),骨量正常者41例(16.1%)。OSTA分层高、中、低不同OP风险组中,股骨颈、全髋和全腰椎BMD逐渐升高,高危组明显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而中、低危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风险高、中、低危3组中OP患病例数分别为37例(48.7%)、17例(17.5%)和17例(20.7%),高危组中OP患病例数显著高于中、低危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OSTA指数与股骨颈、全髋及全腰椎BMD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8、0.439和0.141。跟骨QUS-BMD和QUS-T值在不同OP风险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QUS-T值诊断OP的曲线下面积为0.753,最佳截断值为-1.3,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和61.4%。结论随着OSTA指数升高,OP风险降低,股骨颈、全髋及全腰椎的BMD升高,OSTA指数与各部位DXA-BMD成线性正相关。OSTA指数和跟骨QUST值对诊断中老年男性OP症筛查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OP)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骨密度(B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独或联合握力和OSTA指数在诊断骨量下降/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宣言 赵琳 +4 位作者 刘冬梅 孙立昊 赵红燕 刘建民 陶蓓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3,共9页
目的探讨女性人群中手握力与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指数组合确定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方法选取上海瑞金医院313名年龄20~85岁的女性患者进行横断面... 目的探讨女性人群中手握力与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指数组合确定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作用。方法选取上海瑞金医院313名年龄20~85岁的女性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询问饮酒及吸烟史、疾病史、生活史和骨折史,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握力和身体脂肪含量并计算OSTA指数。测定生化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绝经后女性握力与L1-4 BMD(r=0.329,P=0.000)、L2-4 BMD(r=0.329,P=0.000)、股骨颈BMD(r=0.313,P=0.000)和全髋BMD(r=0.343,P=0.000)呈正相关,且不受年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握力筛查骨量减少/OP阈值为22.8 kg(敏感度为70.7%,特异度为56.1%,曲线下面积=0.674),握力联合OSTA指数≤-1筛查骨量减少/OP的阈值为20.45 kg(敏感度为81%,特异度为31%,曲线下面积=0.810)。结论握力与OSTA指数结合使用可能成为反映骨丢失和女性骨量减少及OP的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指数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TA指数与体重指数对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预测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景彩霞 李二乐 薛亚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评估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OSTA)和体重指数(BMI)预测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利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320例绝经期女性的骨密度,计算OSTA指数和体重指数,并评价他们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果。结果腰椎和股骨颈骨... 目的评估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OSTA)和体重指数(BMI)预测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利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320例绝经期女性的骨密度,计算OSTA指数和体重指数,并评价他们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果。结果腰椎和股骨颈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25.9%和35.9%,OSTA指数和BMI都和骨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以OSTA≤-1作为临界点,预测腰椎、股骨颈骨质疏松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3%和69.1%。如果按照BMI≥23.0相应的指标为67.0%和55.6%。结论 OSTA指数和BMI对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是灵敏度都特别低。相比而言,OSTA指数更为简单方便,也有更好的评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 体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苏州地区老年女性中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筛选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冬亮 高红琴 +2 位作者 朱侃 谷红波 雷署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34-1639,共6页
目的筛选与评估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 915名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基于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指数将人群分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目的筛选与评估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 915名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基于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指数将人群分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低风险组(>-1)、中风险组(-1~-4)和高风险组(<-4),对其饮食习惯及女性健康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怀孕次数、累计母乳喂养时间、绝经年龄、月经持续年限、茶、经常吃的肉的种类、最近一周吃油炸食品的数量、绝经类型、是否子宫切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变量是OP相关的危险因素。由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怀孕次数、绝经年龄、经常喝茶、绝经类型等与OP风险显著相关(P<0.05),而且怀孕次数与哺乳时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苏州地区老年绝经女性的月经史、怀孕史、饮食习惯等都是骨质疏松的重要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有序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