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兼谈孙中山大亚洲主义之变迁 |
关伟
|
《北方论丛》
|
2003 |
3
|
|
2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亚洲主义”意识形态的政策化 |
刘峰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3
|
东西方园林的神奇交汇、折衷与量变——“新亚洲主义”景观风格成因初探 |
龚赛男
|
《中外建筑》
|
2018 |
2
|
|
4
|
混血与民族主义:对有吉佐和子《非色》的解读 |
梅森直之
陈潇潇(译)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18 |
0 |
|
5
|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特征——兼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文化因素 |
林家有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1994 |
2
|
|
6
|
孙中山复兴亚洲思想略论 |
周兴樑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1995 |
1
|
|
7
|
从边界走向边缘之新亚洲建筑——秦岭地区规划建筑创作思考 |
尹宏程
|
《住宅科技》
|
2015 |
0 |
|
8
|
孙中山与亚洲——参加“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会议汇报 |
罗弦洙
裴京汉
马宁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1992 |
0 |
|
9
|
现代日本的话语空间 |
柄谷行人
董之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2
|
|
10
|
论卖国贼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原因 |
吴德华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85 |
1
|
|
11
|
辛亥革命时期的日本大陆浪人 |
严平
|
《高校教育管理》
|
1993 |
1
|
|
12
|
日伪时期东亚联盟运动在中国的扩展和影响研究 |
李晓晨
|
《大连大学学报》
|
2018 |
0 |
|
13
|
孙中山的日中苏合作论的历史背景 |
高纲博文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1995 |
0 |
|
14
|
《孙中山研究论文集》1~11集目录索引 |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