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暴膨胀相近磁尾位形不稳定性模型Ⅱ.中磁尾等离子体流与近磁尾亚暴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洪明华 濮祖荫 +2 位作者 王敬芳 王宪民 刘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在单流体MHD近似下,研究了有背景等离子体流存在时的近磁尾位形不稳定性.分析表明,等离子体地向流使两支漂移气球模DBM1和DBM2的不稳定增长更快.与卫星观测资料对比显示,诸多的观测观象与本模型的预言一致.这个结果对中磁尾磁场... 在单流体MHD近似下,研究了有背景等离子体流存在时的近磁尾位形不稳定性.分析表明,等离子体地向流使两支漂移气球模DBM1和DBM2的不稳定增长更快.与卫星观测资料对比显示,诸多的观测观象与本模型的预言一致.这个结果对中磁尾磁场重联及高速等离子体流与亚暴膨胀相在近地触发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磁尾 位形不稳定性 等离子体流 亚暴膨胀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暴膨胀相近磁尾位形不稳定性模型Ⅰ.近磁尾位形不稳定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濮祖荫 洪明华 +8 位作者 王宪民 陈祖幸 傅绥燕 宗秋刚 王敬芳 刘振兴 A.Korth R.Friedel G.Kremser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41-451,共11页
用单流体和双流体MHD近似,研究了近磁尾位形不稳定性(NETC).分析表明,NETC可能存在两种漂移不稳定情况C1和C2与卫星观测资料对比显示,C2较容易在亚暴膨胀相前夕出现,它可以解释亚暴膨胀相期间磁场和等离子体扰... 用单流体和双流体MHD近似,研究了近磁尾位形不稳定性(NETC).分析表明,NETC可能存在两种漂移不稳定情况C1和C2与卫星观测资料对比显示,C2较容易在亚暴膨胀相前夕出现,它可以解释亚暴膨胀相期间磁场和等离子体扰动的特征周期、尾向传播速度、磁场扰动和等离子体压强扰动之间的位相关系,场向电流的周期性结构,西向涌浪头部的电子沉降和极光隆起等观测特性和现象.薄电流片的极端情况(Rc≈ri)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层亚暴 亚暴膨胀相 近磁尾 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层亚暴膨胀相的协同性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濮祖荫 康孔斌 +2 位作者 付绥燕 陈祖幸 洪明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3-200,共8页
用一元磁流体力学广义行波展开法进一步研究了近磁尾内边界的位型不稳定性。将笔者以前关于近磁尾赤道面附近的漂移气球模不稳定性工作推广到非赤道区和存在非定常地向流的情形。论证了减切地向流将导致近磁尾内边界绝对不稳定,并使增... 用一元磁流体力学广义行波展开法进一步研究了近磁尾内边界的位型不稳定性。将笔者以前关于近磁尾赤道面附近的漂移气球模不稳定性工作推广到非赤道区和存在非定常地向流的情形。论证了减切地向流将导致近磁尾内边界绝对不稳定,并使增长率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在亚暴电流楔的形成过程中,中磁尾磁重联和近磁尾位型不稳定性可能协同地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磁层亚暴膨胀相的中性线一电流中断协同模型。该模型能解释卫星和地面的许多亚暴观测结果。不同的亚暴可能有不同的触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层亚暴 亚暴膨胀相 磁重联 协同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层亚暴的磁重联-电流中断-电离层、磁层耦合全球模型
4
作者 濮祖荫 洪明华 +4 位作者 王宪民 黄宗英 付绥燕 宗秋刚 刘振兴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4-36,共13页
磁层亚暴是地球空间动力学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对磁层亚暴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观测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减速地向流导致近磁尾处磁场位形绝对不稳定,并显著提高其增长率;中碰尾磁场重联、近磁尾电流中断以及电离层-磁层耦合可能协同作... 磁层亚暴是地球空间动力学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对磁层亚暴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观测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减速地向流导致近磁尾处磁场位形绝对不稳定,并显著提高其增长率;中碰尾磁场重联、近磁尾电流中断以及电离层-磁层耦合可能协同作用,触发亚暴.该亚暴模型与许多观测现象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层亚暴 位形不稳定性 磁场重联 亚暴膨胀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等离子体片的地向对流型高速流
5
作者 张灵倩 王继业 +1 位作者 刘振兴 史建魁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6,共7页
在GSM坐标系下,利用TC-1卫星和Cluster/C1卫星上4 s分辨率的磁场和热离子探测数据,对中心等离子体片内的地向对流型高速流进行了统计研究(-19R_e<x<-9R_e,|y|<10R_e,|z|<5R_e).统计结果表明,地向对流型高速流会在15R_e以内... 在GSM坐标系下,利用TC-1卫星和Cluster/C1卫星上4 s分辨率的磁场和热离子探测数据,对中心等离子体片内的地向对流型高速流进行了统计研究(-19R_e<x<-9R_e,|y|<10R_e,|z|<5R_e).统计结果表明,地向对流型高速流会在15R_e以内出现"刹车",在11.5R_e附近时出现"缺失".进一步对其速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心等离子体片内的高速流,其运动方向主要为地向,晨昏和南北方向的运动明显较弱;在对流型高速流的地向输运过程中,其峰值速度没有明显的下降;在近地13R_e以内,等离子体片内的地向对流型高速流具有较强的垂直磁力线运动速度.这意味着对流型高速流在近地15R_e以内的"刹车"不是由高速流晨昏或南北方向的偏转造成的.高速流在11.5R_e附近时出现的"缺失"可能与在15R_e以内出现"刹车"密切相关.TC-1卫星和Cluster卫星的观测为了解中磁尾重联高速流地向输运过程及亚暴膨胀相触发提供了重要的观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磁尾 对流型高速流 中心等离子体片 亚暴膨胀相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