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巨细胞病毒再发感染导致亚急性肝炎伴糖基抗原19-9升高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迎宾 易姗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3240-3241,3244,共3页
成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以潜伏性感染居多,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会活化而发病。CMV感染侵犯肝脏可以引起急性肝炎,但亚急性肝炎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由CMV再发感染所致亚急性肝炎伴糖基抗原19-9(CA19-9)升高患者的临床特... 成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以潜伏性感染居多,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会活化而发病。CMV感染侵犯肝脏可以引起急性肝炎,但亚急性肝炎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由CMV再发感染所致亚急性肝炎伴糖基抗原19-9(CA19-9)升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过程,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再发感染 亚急性肝炎 CA-19—9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钱方兴 沈元红 唐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 观察微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对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二组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 112例 ,治疗组 5 5例在综合疗法 (白蛋白、新鲜血浆、能量合剂、维生素等 )基础上加用微量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单日剂量不超... 目的 观察微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对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二组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 112例 ,治疗组 5 5例在综合疗法 (白蛋白、新鲜血浆、能量合剂、维生素等 )基础上加用微量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单日剂量不超过 3mg)以及胸腺肽。对照组 5 7例仅采用综合疗法。结果 治疗组 5 5例中死亡 17例 ,病死率 4 4 % ,对照组 5 7例中死亡 4 2例 ,病死率 74 % (P <0 .0 1)。而肝肾综合征、出血以及继发感染二组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组不上升反而下降 (P <0 0 1)。结论 微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对降低亚急性重症肝炎的病死率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联合 胸腺肽 治疗 急性重症肝炎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预测亚急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南晖 沈权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96-1098,共3页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73例亚急性重症肝炎入院当天的资料,计算MELD评分,并以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价其对3个月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73例亚急性重症肝炎入院当天的资料,计算MELD评分,并以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价其对3个月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3个月内73例患者共死亡32例(43.8%),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MELE评分高于生存组患者(t=3.125,P=0.002)。MELD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0.756(P=0.0001),95%CI[0.646~0.866]。当截断值为26时,预测灵敏度为0.906,特异度为0.854,准确性为0.877。结论: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 急性重症肝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151例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尚丽丹 谢欢 +2 位作者 刘艳萍 林惠明 郑少兰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了解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15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是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乙型肝炎病毒占30%以上,戊型肝炎病毒占20%以上;并发症中腹... 目的了解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15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是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乙型肝炎病毒占30%以上,戊型肝炎病毒占20%以上;并发症中腹水发生率最高,为54.3%,其次为电解质紊乱和肝性脑病,分别为48.3%和43.1%;凝血功能明显异常。结论针对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和控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型肝炎 临床特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彭运生 周立红 +3 位作者 张小蔓 孙玉卫 万胜明 邹亚红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8-89,共2页
为测定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能力 ,以了解其凝血功能。用蕲蛇酶水解纤维蛋白原 ,用计算机测定其相关数值。发现 2 0名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 ,其纤维蛋白聚合反应速率为(0 .315± 0 .0 ... 为测定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能力 ,以了解其凝血功能。用蕲蛇酶水解纤维蛋白原 ,用计算机测定其相关数值。发现 2 0名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 ,其纤维蛋白聚合反应速率为(0 .315± 0 .0 6 5 ) g/ min;最大吸光度为 (0 .176± 0 .0 35 ) OD;纤维蛋白原浓度为 (15 0± 30 ) mg/ dl;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 /最大吸光度比值为 1.789± 0 .16 0 ;反应延滞时间为 (- 2 1± 5 ) s。结果表明 :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反应时间增快 ,但其它各项指标均下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乙型肝炎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肝功能综合指数判断重型肝炎预后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柱石 谢崇嘉 +3 位作者 甘楚林 莫让辉 莫穆隆 谢崇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1-282,共2页
探讨肝功能综合指标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 ,按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值÷白蛋白计算 16 0例重型肝炎总胆红素峰值期的肝功能综合指数 ;治愈好转组和恶化死亡组中的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及三型混合组... 探讨肝功能综合指标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 ,按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值÷白蛋白计算 16 0例重型肝炎总胆红素峰值期的肝功能综合指数 ;治愈好转组和恶化死亡组中的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及三型混合组的肝功能综合指数分别为 118 6 7± 73 5 1、16 6 0 7± 132 10、187 71± 176 6 7、16 3 76± 14 8 73和384 6 7± 36 3 2 4、341 5 9± 2 0 6 86、334 39± 2 4 2 5 6、345 4 4± 2 5 4 4 2 ,两组比较分别为P <0 0 1、<0 0 2、<0 0 1、<0 0 0 1,当肝功能综合指数在 15 0以上时 ,两组病例分布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 急性重型肝炎 预后 总胆红素 凝血酶原时间 白蛋白 治愈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病理形态研究的进展
7
作者 张太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2年第3期260-262,共3页
肝炎的病理形态学包括范围甚广,涉及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的各种改变,以及这些改变的发生机理。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对各型病毒性肝炎基本病变研究的某些新进展。一、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应用肝穿刺活检对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形态学的研究已... 肝炎的病理形态学包括范围甚广,涉及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的各种改变,以及这些改变的发生机理。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对各型病毒性肝炎基本病变研究的某些新进展。一、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应用肝穿刺活检对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形态学的研究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积数十年的实践经验,人们已不再怀疑应用肝穿可以对病毒性肝炎和其它弥漫性病变作出恰当的诊断,并对预后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形态学 基本病变 肝穿刺活检 桥形坏死 急性重症肝炎 包括范围 急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 慢性肝炎 嗜酸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临床分析
8
作者 虞作春 方静 +1 位作者 吕祝庆 陈丽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8期720-720,共1页
本文通过检测326例有HBV感染的各类肝病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在HBV感染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并对HBV,HCV重叠感染与单纯HBV感染的临床特点作一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326例各类肝病系本院1991年... 本文通过检测326例有HBV感染的各类肝病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在HBV感染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并对HBV,HCV重叠感染与单纯HBV感染的临床特点作一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326例各类肝病系本院1991年4月~1994年2月住院患者。全部病例HBV标志均阳性。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AVH)8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8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9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重叠感染 丙型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 急性重症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临床分析 肝坏死 血清总胆红素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严重肝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9
作者 詹东昂 潘文君 贺碧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893-2893,共1页
患者男,56岁,农民。因发热伴皮肤巩膜黄染7d入院。患者7d前无明显诱因持续发热达39.5℃左右,伴体倦、尿黄、皮肤黄染表现,无畏寒、咳嗽、腹泻、尿急等不适。2010年4月27日以“亚急性重症肝炎”经我科门诊收住院治疗。既往无肝炎病... 患者男,56岁,农民。因发热伴皮肤巩膜黄染7d入院。患者7d前无明显诱因持续发热达39.5℃左右,伴体倦、尿黄、皮肤黄染表现,无畏寒、咳嗽、腹泻、尿急等不适。2010年4月27日以“亚急性重症肝炎”经我科门诊收住院治疗。既往无肝炎病史、无酗酒史及服用药物毒物史。查体:T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严重肝损害 主要表现 急性重症肝炎 持续发热 皮肤黄染 巩膜黄染 住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矫枉平衡与矫枉失衡 被引量:7
10
作者 阮诗玮 《医学与哲学(A)》 1992年第3期8-8,共1页
1.矫枉平衡是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人体生存的外环境和内环境并非静止的,而是不时地在运动变化着的,不断地产生"枉"的情况,与此同时,机体也是不断地在"矫"以达到"动态平衡",亦即人体以其正反馈的功能形式... 1.矫枉平衡是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人体生存的外环境和内环境并非静止的,而是不时地在运动变化着的,不断地产生"枉"的情况,与此同时,机体也是不断地在"矫"以达到"动态平衡",亦即人体以其正反馈的功能形式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其负反馈的功能形式协调内环境的稳定,以保持"动态平衡",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环境 外环境 病理生理 外来抗原 急性重症肝炎 临床治疗学 可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Ⅲ型干扰素结构及抗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延亭 张美美 +1 位作者 代发文 赵宝凯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第9期78-82,共5页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受诱生剂(包括病毒、细菌和某些化学合成物质)激发后产生的一类低分子量糖蛋白,它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1-2])。干扰素根据其来源、功能和表面受体等的不同,可分为...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受诱生剂(包括病毒、细菌和某些化学合成物质)激发后产生的一类低分子量糖蛋白,它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1-2])。干扰素根据其来源、功能和表面受体等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Ⅰ型、Ⅱ型和Ⅲ型^([3-4])。Ⅰ型干扰素由白细胞产生,抗病毒作用为主,免疫增强为辅。主要包括IFN-α、IFN-β、IFN-ω;Ⅱ型干扰素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免疫增强为主,抗病毒作用为辅,只有IFN-γ;Ⅲ型干扰素是由上皮细胞和黏膜细胞产生,功能作用与Ⅰ型干扰素类似,抗病毒为主,主要是IFN-λ。目前,Ⅰ型和Ⅱ型干扰素的研究,特别是Ⅰ型,较为成熟与广泛,包括抗病毒机理和抗病毒效果等,自从1987年开始,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Ⅰ型干扰素进入了工业化生产后,已有几十个Ⅰ型干扰素产品投放到市场,广泛应用到恶性肿瘤、亚急性重症肝炎、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感染与损伤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病毒性疾病、系统性硬皮病、异位性皮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的治疗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肝炎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系统性硬皮病 异位性皮炎 早期肝硬化 风湿性关节炎 化学合成物质 病毒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年前肝昏迷换肝生女,如今挑水浇菜样样能
12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I0016-I0016,共1页
关键词 肝昏迷 肝生 急性重症肝炎 急性肝功能衰竭 医护人员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误诊9例
13
作者 张述平 《医学与哲学(A)》 1992年第4期44-45,共2页
笔者分析了近5年误诊的阻塞性黄疸,对其中资料较全、且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9例进行了分析,旨在总结教训。本组9例中胰腺癌8例。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黄疽 胆肠吻合术 急性重症肝炎 胆总管狭窄 慢性胆囊炎 腹痛病史 淤胆性肝炎 超声检查 胆酶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