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和钻孔引流术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孙凯凯 周晓坤 +3 位作者 秦超 刘著 郑华平 莫万彬 《华夏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145-147,共3页
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常见原因是颅脑外伤[1],其手术治疗方式既往首选钻孔引流术[2],但文献报道其复发率较高,复发率达5%~33%[3]。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因为损伤较大,手术时间长,长期以来临床上很少采用。而小骨窗开颅术可综合上述... 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常见原因是颅脑外伤[1],其手术治疗方式既往首选钻孔引流术[2],但文献报道其复发率较高,复发率达5%~33%[3]。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因为损伤较大,手术时间长,长期以来临床上很少采用。而小骨窗开颅术可综合上述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从而提高疗效并减少复发。特别是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全麻的安全性和开颅技术水平都迅速提高,使得全麻下开颅手术的并发症明显下降[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钻孔引流术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L-1针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30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欧智颖 孟兵 +2 位作者 蔡树雄 刘远明 林洁文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121-121,123,共2页
目的探讨YL-1针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及相应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采取YL-1针穿刺治疗的30例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血肿均1次性穿刺成功,手... 目的探讨YL-1针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及相应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采取YL-1针穿刺治疗的30例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血肿均1次性穿刺成功,手术平均时间为(3.4±0.6)min,有效率达100%,治愈率高达83.3%,术后偏袒肢体肌力恢复明显,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无1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3个月内无1例复发。结论 YL-1针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且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L-1针 急性下血肿 慢性下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安焕文 刘培英 《同煤科技》 1991年第3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CT诊断 急性 慢性 颅内血肿 下血肿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冲洗引流在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中应用体会(附20例报告)
4
作者 陈春辉 《江西煤炭科技》 1998年第3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钻孔冲洗引流 急性 慢性 下血肿 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隧道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李军军 史罗宁 +3 位作者 肖祎 王玫 杨亚林 杜昌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279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皮下隧道组(n=164)和对照组(n=115),皮下...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279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皮下隧道组(n=164)和对照组(n=115),皮下隧道组在术中经皮下隧道引出引流管,对照组在术中经切口引出引流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血肿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皮下隧道组年龄、性别、合并症及血肿侧别、血肿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隧道组手术时间[(27.68±4.1)min vs.(27.50±4.02)min、住院时间[(7.39±1.04)dvs.(7.42±1.04)d]、拔管时间(24.30±4.82)h vs.(25.37±5.02)h]等临床特征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隧道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vs.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97,P<0.001)。随访6月时,皮下隧道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例、11例出现血肿复发,皮下隧道组血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7%vs.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2,P=0.042)。结论将皮下隧道法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可提高血肿的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技术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钻孔外引流术 皮下隧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非等密度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肖奎 周良学 +3 位作者 唐协林 刘胜华 羊飞龙 黎乾科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非等密度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该院接受内镜手术的非等密度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18例。分析血肿清除率、术后中线偏移... 目的探讨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非等密度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该院接受内镜手术的非等密度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18例。分析血肿清除率、术后中线偏移复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不同时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改良Rankin评分(m RS)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为(147.89±10.29)min,术中出血量为(130.52±18.42)m L。18例患者术前血肿平均体积为(111.91±34.25)m L,术后第1天复查CT提示:16例血肿全部清除,2例血肿绝大部分清除,血肿清除率为88.89%。颅脑CT提示:术前中线平均偏移为(11.49±3.23)mm,术后第1天中线复位至(6.19±2.6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16例中线居中,2例中线偏移1.21和2.23 mm,术后1个月中线复位率为88.89%;术后半年,18例患者中线全部居中,中线复位率为100.00%。18例患者术后均无再出血,术后并发硬脑膜下积液1例,服药后积液吸收,术后随访半年,18例患者均未复发。入院时GCS为(14.06±2.46)分,出院时提高至(15.0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m RS为(3.17±1.26)分,出院时降低至(0.56±0.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行非等密度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肿清除方法,在达到大骨瓣开颅手术效果的同时,还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且侵袭性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合并新鲜出血 急性下血肿 内镜下血肿清除 侵袭性 手术并发症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单纯钻孔引流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
7
作者 何斌 孙冬冬 +6 位作者 孙远召 渠敬峰 刘玲 王彦 王轩 王大成 颜丙超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单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120例经单纯钻孔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特征、影像学分型、治疗效果、并发症和影像学随访。采用Logi... 目的分析单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120例经单纯钻孔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特征、影像学分型、治疗效果、并发症和影像学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男105例,女15例,年龄(68.83±13.45)岁。114例为单侧,6例为双侧。105例为均匀型,3例为分隔型,6例为片状型,6例为分层型。拔管前残留血肿厚度(11.12±13.45)mm。随访时间(3.3±2.6)个月,复发率为26.2%,均为影像学复发,均无症状。术后无感染、再出血、肺炎、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拔管前最后1次CT残留血肿密度高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5,OR=4.980,95%CI:1.123~22.088)。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仅行单纯钻孔置管,术后尿激酶注入促进血肿排出的简单手术策略,是安全、有效的。术后拔管前的最后一次CT显示残留血肿高密度是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钻孔引流 尿激酶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杨国亮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评估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郓城县中医医院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联合组,每... 目的:评估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郓城县中医医院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联合组,每组30例。常规组术后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血肿体积。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用药4周,两组CSS评分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用药4周,两组血肿体积缩小,且联合组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血肿体积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桃红四物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颐 叶明 +1 位作者 高觉民 李建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1-347,共7页
目的探讨经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9... 目的探讨经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9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42例作为病例组,均进行钻孔引流术;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脑损伤、手术前后、不同复发情况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分析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更高;与轻度脑损伤组进行比较,中度脑损伤组、重度脑损伤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更高,且重度脑损伤组高于中度脑损伤组;与术前进行比较,术后7 d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较低;与复发组进行比较,未复发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较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与GCS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655、-0.674、-0.711、-0.689、-0.705,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钻孔引流术后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降低,并与患者脑损伤程度、转归具有高度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上述各项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判断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脑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血肿 慢性 经钻孔引流术 血小板反应蛋白1 血小板反应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治疗亚急性硬膜下、硬膜外及慢性硬膜外血肿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道彬 丁常云 陶裕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7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对亚急性硬膜下、硬膜外及慢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对不开颅手术的亚急性硬膜下、硬膜外和慢性硬膜外血肿行局麻或局麻加基础麻醉行锥颅钻孔或钻孔引流,硬膜下血肿术后加尿激酶2万~3万U和自体...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对亚急性硬膜下、硬膜外及慢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对不开颅手术的亚急性硬膜下、硬膜外和慢性硬膜外血肿行局麻或局麻加基础麻醉行锥颅钻孔或钻孔引流,硬膜下血肿术后加尿激酶2万~3万U和自体血清4~6ml,硬膜外血肿术后即用尿激酶4万~6万U加自体血清5ml。结果:本组86例均痊愈出院,出院时CT检查血肿完全消失72例,残留少量薄层血肿1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微创手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对不开颅手术的亚急性硬膜下、硬膜外及慢性硬膜外血肿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血肿 慢性血肿 微创手术 尿激酶 自体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尿激酶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周正操 陶佳 周新民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尿激酶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在江阴长泾医院及江阴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一2022年12月就诊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钻孔...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尿激酶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在江阴长泾医院及江阴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一2022年12月就诊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钻孔引流术中,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观察组使用尿激酶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对比两组引流管留置情况、血肿残留等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管引流时间较对照组短,血肿残留量较低,有效率更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尿激酶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血肿残留,促进引流物排出,减少引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尿激酶 血肿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MGB1、NF-κB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肺部感染风险的预测
12
作者 苗亚秋 王婷 韩亚南 《华夏医学》 2024年第6期77-82,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因子κB(NF-κB)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肺部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15例CSDH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改良颅内钻孔引流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入组患者分为感染组25例和未... 目的分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因子κB(NF-κB)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肺部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15例CSDH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改良颅内钻孔引流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入组患者分为感染组25例和未感染组90例,归纳导致CSDH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验证血清HMGB1、NF-κB对CSDH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合并糖尿病、合并肺部基础疾病、术中实施气管切开、术后机械通气时间≥7 d、术后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ALB<30 g/L、HMGB1≥80 mg/L、NF-κB≥40 pg/mL为CSDH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血清HMGB1对CSDH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1%、79.48%,血清NF-κB对CSDH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25%、76.32%(AUC>0.85)。结论动态监测HMGB1、NF-κB等血清指标能一定程度实现对术后肺部感染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改良颅内钻孔引流术 术后肺部感染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13
作者 沈汉超 刘海兵 +4 位作者 何炯周 丁腊梅 聂智美 魏梁锋 王守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0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神经外科中心...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神经外科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a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和预后不良组(1~3分)。分析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aSD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253例患者中预后不良138例(54.54%)。两组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CI)、中线结构移位、瞳孔散大、环池消失、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入院时GCS评分3~5分、CCI≥3分、中线结构移位>1 cm、环池消失是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aSD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年龄≥75岁、入院时GCS评分≤5分、中线结构移位>1 cm、环池消失、CCI≥3分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aSDH患者应密切关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度颅脑损伤 急性下血肿 手术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应用
14
作者 龚益 杨文魁 +1 位作者 陈沛 翟冬煜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评价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分析80例CSDH病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顶结节钻孔外引流术组(钻孔引流组,n=40),以及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神经内镜组,n=40),比较两组... 目的评价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分析80例CSDH病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顶结节钻孔外引流术组(钻孔引流组,n=40),以及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神经内镜组,n=4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术后1个月血肿复发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神经内镜组治疗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钻孔引流组的75.0%,神经内镜组术后1个月血肿复发率为5.0%,明显低于钻孔引流组的25.0%,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为(54.1±7.5)min,较钻孔引流组的(40.7±9.4)min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0.1±4.5)mL,与钻孔引流组的(27.1±6.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CSDH,能明显提高手术疗效,且术后血肿复发率极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神经内镜 经额入路 钻孔引流术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机化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罡 杨雷 +1 位作者 赵建华 周帅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2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后机化的治疗。方法分析我科近一年收治的3例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 3位患者均先行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血肿机化后再次行骨... 目的探讨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后机化的治疗。方法分析我科近一年收治的3例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 3位患者均先行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血肿机化后再次行骨瓣开颅机化血肿清除术,效果尚佳。1例因术后脑水肿严重,再次行去骨板减压术。结论硬膜下血肿传统治疗即钻孔引流效果尚佳,若血肿机化则无效,一旦确诊为机化均需开颅手术治疗,骨瓣开颅是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血肿 外伤性 血肿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颅内急性出血原因及临床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3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导致患者出现颅内急性出血的原因,并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行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颅内急性出血发生情况,分析急性颅内出血原因及手术治疗效果、预后。结果14... 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导致患者出现颅内急性出血的原因,并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行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颅内急性出血发生情况,分析急性颅内出血原因及手术治疗效果、预后。结果140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急性出血17例,未出血123例。出血患者年龄≥60岁、术前血肿分隔型、凝血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中线移位≥5 mm占比分别为88.24%、88.24%、94.12%、100.00%、94.12%,均高于未出血患者的58.54%、16.26%、21.14%、34.15%、9.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预后。17例出血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8.68±4.38)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为(85.68±12.05)分。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导致患者出现颅内急性出血的原因有多种,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积极进行预防和处置,及时对患者进行对症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引流术 颅内急性出血 出血原因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引流术在亚急性硬脑膜外血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顾翔 陈水钰 +1 位作者 郑巧瑛 王成妹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期47-47,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在亚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钻孔引流术治疗21例亚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病例。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血肿清除彻底,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钻孔引流术手术简单可行,术后能迅速缓解患者症状,...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在亚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钻孔引流术治疗21例亚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病例。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血肿清除彻底,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钻孔引流术手术简单可行,术后能迅速缓解患者症状,清除血肿,缩短住院日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引流术 血肿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CT定位下使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星志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3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在CT定位下使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我院收治的72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在CT定位下使用颅... 目的:探讨在CT定位下使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我院收治的72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在CT定位下使用颅骨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标准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肿的清除率、死亡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定位下使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清除患者的血肿,改善其神经功能,降低其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钻孔引流术 急性下血肿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19
作者 朱卿 王中勇 +5 位作者 张檀 戴纯刚 许亮 孙超 陈爱林 兰青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硬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与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5年12月采用血肿抽吸冲洗术治疗的161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采用硬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内镜组),同期的另87例采用常... 目的探讨硬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与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5年12月采用血肿抽吸冲洗术治疗的161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采用硬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内镜组),同期的另87例采用常规钻颅抽吸冲洗术治疗(常规组)。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头部创伤后病程、双侧血肿比率和血肿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血肿完全清除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血肿复发率的情况。结果虽然内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但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血肿完全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及血肿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为(112.68±34.86)min,常规组为(74.11±28.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P=0.000)。内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8.23±2.01)d,常规组为(10.79±5.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00)。内镜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常规组有1例出现脑内血肿及运动性失语。内镜组的术后即刻血肿清除率为98.65%(73/74),常规组为86.21%(7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P=0.004)。内镜组的术后血肿复发率为1.35%(1/74),常规组为18.39%(1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P=0.000)。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30.06个月;17例在随访期间诊断为血肿复发,其中15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后治愈,2例口服阿托伐他汀后治愈。结论硬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CSDH简单、安全、有效,优于传统的钻孔抽吸冲洗术。自制的头端可弯曲软头吸引器是进行此类手术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质神经内镜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孙飞 杨阳 +2 位作者 孙建新 郑成 孙振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6例CSDH术后复发患者(复发组)及146例未复发患者(未复发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将上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6例CSDH术后复发患者(复发组)及146例未复发患者(未复发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将上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复发组中线结构移位>10 mm者16例、脑萎缩明显者12例、高密度血肿者9例、地塞米松治疗者5例,未复发组分别为42、36、6、65例,两组比较,P均<0.05;复发组年龄>60岁者19例、男性17例、双侧血肿9例、外伤者17例、抗凝治疗者10例、引流量>200 m L者14例,未复发组分别为97、81、30、85、36、83例,两组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线结构移位>10 mm(OR=3.337,P=0.023)、高密度血肿(OR=2.480,P=0.001)及地塞米松治疗(OR=0.138,P=0.003)与CSDH术后复发有关。结论中线结构移位>10 mm、高密度血肿及未接受地塞米松治疗是CSDH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血肿 高密度血肿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