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缩变形制备亚微米晶钛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新军 顾家琳 +1 位作者 白秉哲 陈南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33-36,共4页
对压缩变形制备超细晶钛合金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低于725℃的压缩变形可以在TC11合金中获得亚微米晶组织; 变形中α相发生再结晶, 而同时β相经历一个析出和长大的过程;变形促进了β相的析出和长大,
关键词 TC11合金 亚微米晶 压缩变形 超塑性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烧结制备亚微米晶Al_2O_3陶瓷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志林 伍尚华 游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11-114,共4页
以高纯α-Al2O3粉体为原料,MgO-Y2O3为烧结助剂,采用常压烧结法制备亚微米晶Al2O3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烧结助剂对Al2O3陶瓷的致密化过程、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复合助剂MgO-Y2O3可起到促进Al2O3陶瓷致密... 以高纯α-Al2O3粉体为原料,MgO-Y2O3为烧结助剂,采用常压烧结法制备亚微米晶Al2O3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烧结助剂对Al2O3陶瓷的致密化过程、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复合助剂MgO-Y2O3可起到促进Al2O3陶瓷致密化,细化显微结构,并改善其力学性能的作用。经1450℃常压烧结1h可获得相对密度达99.6%、平均晶粒尺寸约0.71μm的亚微米晶Al2O3陶瓷,其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18.5GPa和4.6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陶瓷 MgO-Y2O3 常压烧结 亚微米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晶Cu-5%Cr冷拉拔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贺文雄 于洋 王尔德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1-425,共5页
通过机械合金化、热压制坯和热挤压制备了完全致密的亚微米晶Cu-5%Cr(质量分数,以下同)高强高导电材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亚微米晶Cu-5%Cr冷拉拔所引起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冷拉拔使亚微米晶Cu-5%Cr中的位错密度增大,并形成了... 通过机械合金化、热压制坯和热挤压制备了完全致密的亚微米晶Cu-5%Cr(质量分数,以下同)高强高导电材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亚微米晶Cu-5%Cr冷拉拔所引起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冷拉拔使亚微米晶Cu-5%Cr中的位错密度增大,并形成了胞状组织;使晶粒尺寸约400~500nm的亚微米晶Cu-5%Cr的晶粒进一步细化为100~200nm;经过550℃退火后得到了晶粒尺寸为200~300nm的再结晶晶粒。这说明通过大塑性变形和适当的再结晶,亚微米晶Cu-5%Cr的晶粒可以被进一步细化。亚微米晶Cu-5%Cr经过冷拉拔后产生了加工硬化,且随拉拔变形量的增加,其强度和伸长率都提高,而导电率降低,其室温断裂方式为微孔聚集型断裂。这说明其塑性变形机制仍以位错滑移为主;随晶粒的进一步细化,其延性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亚微米晶 Cu-5%Cr 冷拉拔 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制备亚微米晶氧化铝陶瓷 被引量:6
4
作者 单萌 周国红 王士维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01-1004,共4页
以商业α-Al_2O_3粉体为原料,MgO为烧结助剂,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亚微米晶氧化铝陶瓷.系统研究了烧结温度、烧结助剂含量对亚微米晶氧化铝陶瓷的致密化过程及显微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250℃以及0.05wt%分别是最佳的烧... 以商业α-Al_2O_3粉体为原料,MgO为烧结助剂,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亚微米晶氧化铝陶瓷.系统研究了烧结温度、烧结助剂含量对亚微米晶氧化铝陶瓷的致密化过程及显微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250℃以及0.05wt%分别是最佳的烧结温度和烧结助剂含量;在此条件下获得的亚微米晶氧化铝陶瓷,其相对密度达到99.8%TD(theoretical density),平均晶粒尺寸约0.68μm,显微硬度(HV5)达到20.75GPa,在3~5μm中红外范围内直线透过率超过83%.当MgO掺杂量超过0.1wt%时,第二相MgAl_2O_4形成,引起光散射,降低红外透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AL2O3 MGO 放电等离子烧结 亚微米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粉粒度和成分对亚微米晶WC-10Co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万小虎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77,共6页
研究了原料钴粉的粒度、成分对亚微米晶WC-10Co硬质合金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工艺相同的情况下,钴粉越细,其表面能越高,熔化温度越低,合金致密化的时间越长,同时钴蒸气挥发时间也相应增加;随着钴粉粒度减小,合金密度增大... 研究了原料钴粉的粒度、成分对亚微米晶WC-10Co硬质合金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工艺相同的情况下,钴粉越细,其表面能越高,熔化温度越低,合金致密化的时间越长,同时钴蒸气挥发时间也相应增加;随着钴粉粒度减小,合金密度增大,硬度、矫顽磁力降低,抗弯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钴粉粒度为0.73μm时达最大。钴粉中Cl含量也是影响硬质合金孔隙的重要因素之一,当Cl含量达到550×10^(-6)时,合金内部出现大量孔隙。为得到优异性能的亚微米晶硬质合金,需严格控制原材料成分,同时调整生产工艺,缩短球磨时间,降低烧结温度。以FSSS粒度为0.73μm、Cl含量为171×10^(-6)的钴粉制备的亚微米晶WC-10Co硬质合金抗弯强度达4231N/mm^(2),硬度达91.8HRA,密度达14.45g/cm3,矫顽磁力达19.1k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WC-10Co 亚微米晶 钴粉粒度 钴粉成分 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底材对亚微米亚共晶白口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喇培清 李正宁 +4 位作者 胡苏磊 李翠玲 魏玉鹏 卢学峰 魏福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4-39,共6页
通过铝热反应法分别在铜底材和玻璃底材上制备了亚微米亚共晶铸铁。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电子探针对亚共晶铸铁的组织及成分进行了研究。测试了亚共晶铸铁的硬度、压缩性能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亚共晶... 通过铝热反应法分别在铜底材和玻璃底材上制备了亚微米亚共晶铸铁。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电子探针对亚共晶铸铁的组织及成分进行了研究。测试了亚共晶铸铁的硬度、压缩性能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亚共晶铸铁是由渗碳体以及珠光体组成,铜底材和玻璃底材亚共晶铸铁的平均珠光体层间距分别为220nm和165nm。铜底材和玻璃底材亚共晶白口铁的维氏硬度分别为564HV和552HV,抗压强度分别为2429MPa和2224MPa,抗拉强度分别为391MPa和383MPa,伸长率分别为2%和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微米晶 铸铁 不同底材 力学性能 组织 铝热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热-力耦合方法实现低碳微合金钢奥氏体的亚微米化
7
作者 蒲红兵 姚圣杰 朱丽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80,共4页
以两种成分不同但组织均为温轧铁素体和珠光体的低碳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选择加热奥氏体化过程中的变形参数,实现了奥氏体晶粒的细化;结合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以及显微组织对其细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热-力耦合的方法... 以两种成分不同但组织均为温轧铁素体和珠光体的低碳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选择加热奥氏体化过程中的变形参数,实现了奥氏体晶粒的细化;结合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以及显微组织对其细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热-力耦合的方法成功得到了亚微米晶奥氏体晶粒;奥氏体动态相变、铁素体动态再结晶以及变形过程中应变硬化等机制的竞争耦合作用对奥氏体的亚微米化过程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微合金钢 奥氏体 亚微米晶 热-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柱状晶组织纯铜室温超延展变形机理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恒 张鸿 +3 位作者 吕佳峰 林超 刘建纲 陈彦旭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26-2433,共8页
通过下引式连续定向凝固设备,调控合理的工艺参数制备出表面光洁、单一?100?取向的柱状晶铜杆。然后经室温拉拔(不经过中间热处理),表现出超延展变形。通过组织观察和性能分析,发现其塑性变形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般硬化阶段(ε≤4.13),... 通过下引式连续定向凝固设备,调控合理的工艺参数制备出表面光洁、单一?100?取向的柱状晶铜杆。然后经室温拉拔(不经过中间热处理),表现出超延展变形。通过组织观察和性能分析,发现其塑性变形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般硬化阶段(ε≤4.13),低硬化速率阶段(4.13≤ε≤10.16),部分亚微米等轴晶粒形成阶段(ε≥10.16)。每个阶段的塑性变形行为各有不同,各有其特点。研究结果全面地概括连续柱状晶组织铜杆在室温拉拔过程中的变形机理,同时也为超细铜丝的制备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杆 连续柱状组织 超延展变形 低硬化速率 微米等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氧化铝陶瓷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易海兰 蒋志君 +1 位作者 毛小建 王士维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5-800,共6页
氧化铝陶瓷是第一个实现透明化的先进陶瓷材料,拓展了先进陶瓷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并作为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关键部件——电弧管而获得实际应用.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在提高透过率的理论研究和优化制备工艺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本文对... 氧化铝陶瓷是第一个实现透明化的先进陶瓷材料,拓展了先进陶瓷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并作为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关键部件——电弧管而获得实际应用.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在提高透过率的理论研究和优化制备工艺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本文对影响氧化铝透过率的本征因素进行分析,综述了近年来透明氧化铝陶瓷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亚微米晶透明氧化铝、晶粒定向透明氧化铝以及固态晶体生长法获得氧化铝单晶三个方面,最后展望了透明氧化铝陶瓷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氧化铝 亚微米晶 粒定向 双折射 固态体生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氮金刚石电极性能及其氧化降解硝基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严世胜 彭鸿雁 +6 位作者 赵志斌 潘孟美 羊大立 阿金华 叶国林 王崇太 郭心玮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5-569,共5页
采用热阴极直流辉光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亚微米晶氮掺杂金刚石膜(NDD),采用SEM分析样品的表面形貌,分别用Hall测试和循环伏安法测试氮掺杂金刚石电极的电学和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氮气流量低于30 sccm时,膜的电导率随氮... 采用热阴极直流辉光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亚微米晶氮掺杂金刚石膜(NDD),采用SEM分析样品的表面形貌,分别用Hall测试和循环伏安法测试氮掺杂金刚石电极的电学和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氮气流量低于30 sccm时,膜的电导率随氮气流量的增大略有提高;氮气流量继续增大则电导率迅速下降,电导率最大为5.091 S/cm。氮掺杂金刚石电极具有较好的伏安性能,在酸性、中性和碱性介质中均具有较宽的电位窗口和较低的背景电流。以硝基苯为目标污染物测试NDD材料作为阳极氧化降解的电催化性能。在0.1 mol/L Na2SO4溶液的支持电解质中,以氮掺杂金刚石为阳极降解0.5 mmol/L的硝基苯,反应时间300 min,硝基苯的降解率达到94%,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约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阴极直流辉光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掺氮亚微米晶金刚石电极 电催化氧化 硝基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