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当·斯密学说在民国初年的传播和影响
1
作者 张登德 宋均荣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5-105,共11页
民国初年虽然战争不断,但是中国先进分子没有放弃对中国富强道路的追寻,以斯密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仍然受到关注。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在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时,常引用斯密学说;斯密诞辰200周年、《国富论》出版150周年时,... 民国初年虽然战争不断,但是中国先进分子没有放弃对中国富强道路的追寻,以斯密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仍然受到关注。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在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时,常引用斯密学说;斯密诞辰200周年、《国富论》出版150周年时,《东方杂志》《学艺杂志》等杂志刊文予以纪念;刘秉麟写《亚丹斯密》,系统介绍和研究斯密学说;一些学者翻译的日、英、德、法等国的文章和著作中,涉及斯密学说。民国初年,留学归国者成为斯密学说的传播主体,他们通过报刊、出版社、课堂等媒介,促进了斯密学说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民国初年 《东方杂志》 刘秉麟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情在亚当·斯密伦理思想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聂文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著名道德哲学家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同情在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具有多种意义。同情不仅是亚当.斯密建构和评价其道德情操的工具,而且成为其经济伦理的认识论基础。斯密的同情论为我们把握"亚当.... 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著名道德哲学家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同情在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具有多种意义。同情不仅是亚当.斯密建构和评价其道德情操的工具,而且成为其经济伦理的认识论基础。斯密的同情论为我们把握"亚当.斯密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 伦理思想 道德情操 亚当·斯密问题” 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奠基于情感秩序的法律——亚当·斯密法哲学与中国儒家法律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建峰 陈探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13,共7页
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情感哲学。他在同情共感的基础上,以无偏观察者的方法对法律制度进行了论证,形成了首尾一贯的自然法理学的思想体系。中国儒家法律思想同样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主张国法不离... 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情感哲学。他在同情共感的基础上,以无偏观察者的方法对法律制度进行了论证,形成了首尾一贯的自然法理学的思想体系。中国儒家法律思想同样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主张国法不离人情,以此发展出了重视情理的思想体系,并极大地影响了司法实践。儒家的"仁"与斯密的"同情共感"高度相似,但斯密的无偏观察者预设的三方结构,集中体现了英国的自然正义原则,而儒家则相对较为缺乏此种构建,由此反映了中西方法律的若干重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同情共感 儒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当·斯密的人力资本思想 被引量:3
4
作者 叶德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4-349,共6页
亚当·斯密将人的生产技巧、劳动熟练程度等看作为资本,实际上论述了人力资本理论的诸多内容。他还从人的基本素养方面阐释了人力资本的内涵。他认为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保证人力资本投资正当回报的前提条件,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形式也... 亚当·斯密将人的生产技巧、劳动熟练程度等看作为资本,实际上论述了人力资本理论的诸多内容。他还从人的基本素养方面阐释了人力资本的内涵。他认为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保证人力资本投资正当回报的前提条件,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形式也是多样的。而且,在某些政策和环境条件下,既定的人力资本水平会出现下降的现象。斯密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人力资本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当·斯密对慈善伦理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鲲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44,共4页
亚当·斯密结合现代社会人之生存境遇和社会运行机制,从人性、民生、素养三个视角分析了慈善伦理的道德取向和建构因素,提出了一种适宜于当今时代社会秩序和心灵秩序构建,以及个体道德人格完善的慈善伦理观。斯密慈善伦理建立在对... 亚当·斯密结合现代社会人之生存境遇和社会运行机制,从人性、民生、素养三个视角分析了慈善伦理的道德取向和建构因素,提出了一种适宜于当今时代社会秩序和心灵秩序构建,以及个体道德人格完善的慈善伦理观。斯密慈善伦理建立在对底层利益和权利尊重的基础之上,实现了从个体"罪责"向"同情",从政府"恩赐"向"责任"的转换,在"治表"和"治本"的视域中增添了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慈善伦理 现代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当·斯密问题”的逻辑张力 被引量:2
6
作者 聂文军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亚当·斯密问题”是指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之间存在着对立或不一致的问题,最初由十九世纪中叶的德国历史学派所提出。此后,随着现实与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学者们普遍认为,斯密的两大著作之间、经济学与伦... “亚当·斯密问题”是指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之间存在着对立或不一致的问题,最初由十九世纪中叶的德国历史学派所提出。此后,随着现实与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学者们普遍认为,斯密的两大著作之间、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存在着对立或者不存在对立,而是相互一致的。这些看法都具有各自的积极合理的内容,但缺乏辩证的观点,而没有看到“斯密问题”自身的逻辑张力,也就是说,“斯密问题”所指涉的是现实的经济与伦理之间及作为其理论表现的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斯密问题”所含的这些关系呈现出了一个动态的、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问题 经济学 伦理学 逻辑张力 《国富论》 《道德情操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亚当·斯密问题”的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永华 王敏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35-37,共3页
"亚当·斯密问题"实际上是两个学派即历史学派和边际效用学派围绕着斯密的经济学理论的争论和对立。它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解读,并试着结合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斯密对经济与伦... "亚当·斯密问题"实际上是两个学派即历史学派和边际效用学派围绕着斯密的经济学理论的争论和对立。它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解读,并试着结合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斯密对经济与伦理的关系的把握中,梳理出解决斯密问题的伦理学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问题 逻辑分析 伦理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当·斯密的同情理论及其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楠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1-34,共4页
同情心是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一书的出发点。以同情心为起点,通过阐述同情与合宜性的概念、同情情感产生的原因及过程,从而导出道德品质的确立。在抛弃亚当·斯密主观主义色彩和历史局限性的前提下审视其同情理论,对遏制... 同情心是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一书的出发点。以同情心为起点,通过阐述同情与合宜性的概念、同情情感产生的原因及过程,从而导出道德品质的确立。在抛弃亚当·斯密主观主义色彩和历史局限性的前提下审视其同情理论,对遏制我国目前道德失范、道德滑坡现象,改善道德状况,提高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同情 合宜性 美德 道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当·斯密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春荣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0-13,共4页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鼻祖。在他的名篇《国富论》中,他论证了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社会财富的根源;经济秩序是由上帝的"看不见的手"来安排的。在此基础上他倡导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这一经济自由主...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鼻祖。在他的名篇《国富论》中,他论证了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社会财富的根源;经济秩序是由上帝的"看不见的手"来安排的。在此基础上他倡导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这一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对后世带来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经济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当·斯密有关语言缘起的学说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洪伟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2-18,共7页
亚当·斯密是世界公认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其哲学和经济学理论曾为学界广为传颂。但是,他有关语言的思考却鲜为人知,流传于后世的语言学著述只有《有关语言缘起的思考》(1761)和《论语言缘起和进步》(1762)两篇,后者为前者的缩写本... 亚当·斯密是世界公认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其哲学和经济学理论曾为学界广为传颂。但是,他有关语言的思考却鲜为人知,流传于后世的语言学著述只有《有关语言缘起的思考》(1761)和《论语言缘起和进步》(1762)两篇,后者为前者的缩写本,在内容上是同一篇文章。为了窥视亚氏的语言学观点、学科贡献及其影响,有必要从语言学史的视角对《有关语言缘起的思考》一文给予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语言缘起说 历史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化视角下亚当·斯密经济发展理论的重构
11
作者 戴玲 张卫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1-16,共6页
斯密的经济发展学说内涵丰富。"回到亚当·斯密",重新思索斯密的发展学说对于理解经济发展乃至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重构了斯密的经济发展学说,认为其发展理论是以制度、劳动分工、资本积... 斯密的经济发展学说内涵丰富。"回到亚当·斯密",重新思索斯密的发展学说对于理解经济发展乃至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重构了斯密的经济发展学说,认为其发展理论是以制度、劳动分工、资本积累三者螺旋式协同演化为基础的动态有机演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劳动分工 资本积累 包容性制度 协同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经济逻辑回归文化自觉——亚当·斯密理论体系中两条主线关系的辨正
12
作者 田永峰 王仕军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9,共5页
作为"市场经济之父",亚当·斯密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家,更是一个道德伦理学家和哲学家。要真正理解亚当·斯密,我们必须跳出狭隘的经济逻辑,从更为深刻的文化视角进行解读。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具有重大的现实... 作为"市场经济之父",亚当·斯密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家,更是一个道德伦理学家和哲学家。要真正理解亚当·斯密,我们必须跳出狭隘的经济逻辑,从更为深刻的文化视角进行解读。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经济逻辑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当·斯密“经济人”自利行为的伦理价值分析
13
作者 张卓莉 《钦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22-125,共4页
亚当.斯密视野中的"经济人"具有按照理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特征,然而,这种"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存在着固有的道德限度,同时还蕴涵着深厚的伦理价值,不但成就了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美德,而且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和... 亚当.斯密视野中的"经济人"具有按照理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特征,然而,这种"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存在着固有的道德限度,同时还蕴涵着深厚的伦理价值,不但成就了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美德,而且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经济人” 自利行为 伦理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进程的富德矛盾及解决思路——基于亚当·斯密德性论的思考
14
作者 张卓莉 《钦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84-88,共5页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日益深入,财富迅猛增长,但是道德并没有同步提升,两者的落差和冲突给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18世纪英国道德哲学家亚当·斯密的德性论倡导市场主体必须培育谨慎、仁慈、正义、自制等美德,才能...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日益深入,财富迅猛增长,但是道德并没有同步提升,两者的落差和冲突给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18世纪英国道德哲学家亚当·斯密的德性论倡导市场主体必须培育谨慎、仁慈、正义、自制等美德,才能克服市民社会的道德败坏,实现富裕与德性的并存。该理论可以为解决北部湾经济区的富德矛盾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富德矛盾 亚当·斯密 德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当·斯密的市场道德秩序论
15
作者 张鲲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市场道德秩序论是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的灵魂,它适合于市场经济,是道德观念、市场法则和一般准则的自发融合,并以国民素养培育为保证。德福一致、诚信守法、容忍失败是市场道德秩序论的基本原则。市场的道德秩序不仅是市场经济... 市场道德秩序论是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的灵魂,它适合于市场经济,是道德观念、市场法则和一般准则的自发融合,并以国民素养培育为保证。德福一致、诚信守法、容忍失败是市场道德秩序论的基本原则。市场的道德秩序不仅是市场经济健康高效运行的基础,还是原发创新性的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市场道德秩序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当·斯密的“手”理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志勇 韩东京 《北方经济(内蒙)》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32,共2页
济自由主义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是我们所熟悉的,其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也需要其他'手'的配合.本文拟从经济自由的角度来论述亚当·斯密的'手'的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看不见的手”理论 经济自由主义 市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当·斯密的同情概念解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鑫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9,共8页
同情是亚当·斯密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但在其定义上仍有争议,表现为两个问题:其一,同情是否是情感;其二,同情是否是情感理解能力。从斯密的文本看,同情是旁观者的情感,来源于想象的处境转换;然而,旁观者在同情过程中不一定会转换为当... 同情是亚当·斯密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但在其定义上仍有争议,表现为两个问题:其一,同情是否是情感;其二,同情是否是情感理解能力。从斯密的文本看,同情是旁观者的情感,来源于想象的处境转换;然而,旁观者在同情过程中不一定会转换为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因此,同情不是对情感的理解或理解能力,而是为评价当事人的情感是否具有合宜性提供参照。虽然否定同情是情感理解能力,但这并不代表斯密主张忽视他人的实际情感。相反,同情为有差异的个体情感创造了交流的基础,自我和他人在相互同情中达成一致,这也是道德生活的基础。斯密通过对同情概念的不同诠释,开出了一条不同于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道德建构之路。澄清同情的含义,不仅有助于理解斯密的理论,也为涉及这一概念的其他研究(如镜像神经元)提供了清晰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同情 情感 理解(能力) 想象的处境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亚当·斯密的人性观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军 孙宁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年第2期62-67,共6页
试论亚当·斯密的人性观张军,孙宁由德国历史学派与边际效用学派引发的、长达百年争论的所谓“亚当斯密问题”事实上并不存在。因为《道德感情论》展示的是自然主义的人性论,即认为利他与利己都只是人性的一个侧面,人性既不是完... 试论亚当·斯密的人性观张军,孙宁由德国历史学派与边际效用学派引发的、长达百年争论的所谓“亚当斯密问题”事实上并不存在。因为《道德感情论》展示的是自然主义的人性论,即认为利他与利己都只是人性的一个侧面,人性既不是完全利己的,也不是完全利他的;而《国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问题 《国富论》 感情论 利己心 经济人 自利心 人性观 人的本性 社会哲学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财富”与“普遍富裕”:亚当·斯密的财富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芳 《经济社会史评论》 CSSCI 2021年第4期38-57,M0003,共21页
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始终围绕着财富及富裕展开。他将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喻为“真实财富”,把惠及每个成员的“普遍富裕”视为社会繁荣进步的标志,由此展开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和对重农主义的扬弃,探讨节俭、奢侈与普遍富裕之... 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始终围绕着财富及富裕展开。他将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喻为“真实财富”,把惠及每个成员的“普遍富裕”视为社会繁荣进步的标志,由此展开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和对重农主义的扬弃,探讨节俭、奢侈与普遍富裕之间的内在关系,论述财富的本质、增值路径和分配方式,以及普遍富裕与自由和正义的共生关系,为倡导“自然自由体系”和揭示“看不见的手”这一市场规律做好理论准备。追溯他的财富观,有助于理解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将经济引入政治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真实财富 普遍富裕 自然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谟与亚当·斯密同情论之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金鸿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60-65,共6页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公正的旁观者 道德评价标准 伦理学 休谟 公共利益 同情原则 道德标准 资产阶级 道德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