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勺状亚侧耳菌丝培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竹文坤 贺新生 王茂 《食用菌学报》 2007年第1期49-53,共5页
研究了C源、N源、pH、温度和料水比及不同培养基对勺状亚侧耳(Hohenbuehelia petaloides)Hp.831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pH、C源、N源和含水量分别为25~30℃、6~7、羧甲基纤维素钠、蛋白胨和60%~70%;马... 研究了C源、N源、pH、温度和料水比及不同培养基对勺状亚侧耳(Hohenbuehelia petaloides)Hp.831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pH、C源、N源和含水量分别为25~30℃、6~7、羧甲基纤维素钠、蛋白胨和60%~70%;马铃薯和松针的热水提取液可促进该菌菌丝生长;该菌菌丝在配方7培养料上长势最好,菌丝生长动态符合logistic方程:Y=109.6/(1+60.1131e-0.1894x)(y=菌丝生长长度mm,x=培养时间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特性 勺状亚侧耳 LOGISTIC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侧耳菌丝营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全雪丽 石铁源 吴松权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0,共2页
研究了亚侧耳菌丝的培养特性。结果表明:亚侧耳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硫酸铵、硝酸钙、硝酸铵;最适宜碳氮比是15∶1~20∶1;最佳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是钙[Ca(NO3)2]、和铜(CuSO4);最适宜的酸碱度是pH6;最适宜温度是26~28℃。
关键词 亚侧耳 菌丝 营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侧耳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和温度的测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全雪丽 张美淑 黄世臣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16,共2页
该文研究了pH值和温度两种因素对亚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试图求出最适宜亚侧耳菌丝生长的pH值和温度。研究中pH值为5,6,7,8,9,温度为22℃,24℃,26℃,28℃,30℃。试验结果表明:以菌丝的日增长长度为统计指标进行两因素方差分... 该文研究了pH值和温度两种因素对亚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试图求出最适宜亚侧耳菌丝生长的pH值和温度。研究中pH值为5,6,7,8,9,温度为22℃,24℃,26℃,28℃,30℃。试验结果表明:以菌丝的日增长长度为统计指标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再通过对茵丝增长长度的平均值进行多重比较,最后得出pH6为亚侧耳菌丝生长的最佳酸碱度,26-28℃均适宜亚侧耳菌丝的生长,且亚侧耳菌丝生长的最佳组合为温度26℃、pH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侧耳 温度 PH值 菌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勺状亚侧耳人工驯化栽培简报 被引量:3
4
作者 傅伟杰 杨淑荣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9,共1页
勺状亚侧耳(Hohenbuelia petaloides)别名花瓣亚侧耳,是亚侧耳属的一个种,分布在吉林、河北、河南等省。笔者从吉林大石头林区采集的野生勺状亚侧耳菇木进行菌种分离和驯化栽培,现初报如下: 一、基本特性 (一)野生习性 勺状亚侧耳一般... 勺状亚侧耳(Hohenbuelia petaloides)别名花瓣亚侧耳,是亚侧耳属的一个种,分布在吉林、河北、河南等省。笔者从吉林大石头林区采集的野生勺状亚侧耳菇木进行菌种分离和驯化栽培,现初报如下: 一、基本特性 (一)野生习性 勺状亚侧耳一般在气温渐低、温差较大的8月中旬至10月初生长在榆、椴、柞等倒木或枯枝上,若遇秋雨6天左右即可成熟。子实体群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勺状亚侧耳 人工驯化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侧耳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田杰 张大方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亚侧耳 元蘑 野生 东北林区 伞菌 真菌 分布 药理作用 耳科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侧耳的人工栽培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曹丽茹 《辽宁林业科技》 2002年第B06期48-48,共1页
亚侧耳,俗称元蘑,在东北地区一般每年9月到10月上旬出现。通过对亚侧耳的形态与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调查,于1998-1999年进行了室内人工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亚侧耳肉厚、朵大、无病虫害、质量好。可通过人工栽培... 亚侧耳,俗称元蘑,在东北地区一般每年9月到10月上旬出现。通过对亚侧耳的形态与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调查,于1998-1999年进行了室内人工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亚侧耳肉厚、朵大、无病虫害、质量好。可通过人工栽培方法,提高产量、丰富市场、增加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侧耳 人工栽培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侧耳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7
作者 张跃新 闫宝松 +1 位作者 马凤 胡伟 《中国林副特产》 2012年第6期23-25,共3页
经过RAPD优化试验,确定适合亚侧耳PCR扩增体系(总体积25μL)为:10×PCR Buff-er 2.0μL、2.5mM/L dNTPs3.0μL、5U/μL Taq酶0.20μL、5μM/L引物1.5μL、200ng/μl模板DNA 2.0μL、去离子水16.30μL。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min... 经过RAPD优化试验,确定适合亚侧耳PCR扩增体系(总体积25μL)为:10×PCR Buff-er 2.0μL、2.5mM/L dNTPs3.0μL、5U/μL Taq酶0.20μL、5μM/L引物1.5μL、200ng/μl模板DNA 2.0μL、去离子水16.30μL。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min,94℃变性30s,37℃退火30s,72℃延伸2min,40个循环,72℃延伸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侧耳 RAPD 反应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亚侧耳多糖的提取和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季瑞雪 鹿保鑫 +6 位作者 王新茹 向婷婷 刘文江 陶晨 苏敏 汤尚文 包鸿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1-276,共6页
本研究从亚侧耳子实体中分离出水溶性亚侧耳多糖(HSP),通过体外实验评估其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WST-1法检测HSP对巨噬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Griess试剂检测一氧化氮(NO)浓度,ELISA法检测HSP对淋巴细胞中一肿瘤坏死因子-... 本研究从亚侧耳子实体中分离出水溶性亚侧耳多糖(HSP),通过体外实验评估其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WST-1法检测HSP对巨噬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Griess试剂检测一氧化氮(NO)浓度,ELISA法检测HSP对淋巴细胞中一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s E2,PGE2)等细胞因子分泌量的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白细胞介素-6(IL-6)、TNF-α和IL-1β的转录水平表达量。结果表明,HSP可显著提高Raw264.7细胞内NO的浓度,在HSP浓度为100.00μg/m L时,NO的分泌量达到最大值(29.94 mmol/L)。与空白组相比,HSP可以显著提高TNF-α、IL-1β、PGE2等免疫因子(P<0.05)的分泌量,其中IL-1β、PGE2的25μg/m L剂量组中各因子分泌量(31.9524 pg/m L,1.8174 ng/m L)均与LPS(脂多糖)阳性对照组相接近。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结果表明,HSP能够提高iNOS和COX-2的蛋白表达量。HSP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可以作为免疫调节剂添加到功能性食品和药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侧耳多糖 巨噬细胞Raw264.7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侧耳人工培养工艺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江海霞 赵海 张大方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亚侧耳 培养工艺 化学成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侧耳型真菌六个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宇 图力古尔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8,共8页
以中国亚侧耳属(Hohenbuehelia)、扇菇属(Panellus)、小香菇属(Lentinellus)、小黑轮属(Resupinatus)、侧耳属(Pleurotus)和毛侧耳属(Phyllotopsis)的部分代表种,基于ITS和LSU序列,构建我国侧耳型(Pleurotoid fungi)真菌类群系统发育树... 以中国亚侧耳属(Hohenbuehelia)、扇菇属(Panellus)、小香菇属(Lentinellus)、小黑轮属(Resupinatus)、侧耳属(Pleurotus)和毛侧耳属(Phyllotopsis)的部分代表种,基于ITS和LSU序列,构建我国侧耳型(Pleurotoid fungi)真菌类群系统发育树,讨论并分析侧耳型真菌几个属的分子系统关系。两段序列所构建的系统树结果基本相同,其中,小香菇属代表种远离其它几个属的代表种,亚侧耳属和侧耳属关系较近,美味扇菇(Panellus edulis)与扇菇属和亚侧耳属的代表种均没有聚到一起,黄毛侧耳(Phyllotopsis nidulans)与侧耳属代表种分离开来。小黑轮状子实体的黑小亚侧耳(Hohenbuehelia nigra)基于ITS序列分析中,其代表支独立形成于亚侧耳分支外。即以我国的材料验证了当前分类系统中对于这几个属的分类地位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香菇属 亚侧耳 扇菇属 小黑轮属 系统发育树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蘑营养成分在排湿热风烘干模式下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滕星 谭笑 +4 位作者 赵新颖 谢潮 徐铭杰 石忠锋 刘迎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396-5402,共7页
目的利用具备压缩机排湿功能的热风烘干箱,研究不同烘干模式对元蘑干制品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别开闭压缩机抽湿功能,研究不同温度下烘干至恒重的时长、烘干率和元蘑干制品含水量、蛋白质、总糖、总黄酮含量等营养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烘... 目的利用具备压缩机排湿功能的热风烘干箱,研究不同烘干模式对元蘑干制品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别开闭压缩机抽湿功能,研究不同温度下烘干至恒重的时长、烘干率和元蘑干制品含水量、蛋白质、总糖、总黄酮含量等营养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烘干温度对元蘑烘干时间、烘干率以及含水量、蛋白质、总糖、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影响。开启压缩机的排湿功能,会更显著地缩短烘干时间,减少干制品含水量、总糖含量,降低干制品蛋白质损失和增加总黄酮含量,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烘干(60℃以上)。结论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升烘干效率,但是高温会降低总蛋白质和总黄酮等营养指标含量,建议使用具有压缩机排湿功能的热风烘干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养分损失,烘干温度控制在60~7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侧耳 热风烘干 含水量 总糖 蛋白质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蘑反季节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云岭 梁多民 《中国林副特产》 2006年第4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反季节栽培技术 元蘑 担子菌 亚侧耳 北风菌 伞菌目 口蘑科 侧耳 黄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