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对樱桃番茄生长和花序的影响
1
作者 赵云霞 黄玲丹 +2 位作者 韩道杰 杨冬艳 颜秀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6-49,108,共5页
以樱桃番茄2叶1心(第3片叶展开时)的幼苗放入人工气候箱模拟亚低温环境,研究亚低温对樱桃番茄苗期植株生长和苗期亚低温对樱桃番茄花芽分化和花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樱桃番茄苗期管理和优化花芽分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亚... 以樱桃番茄2叶1心(第3片叶展开时)的幼苗放入人工气候箱模拟亚低温环境,研究亚低温对樱桃番茄苗期植株生长和苗期亚低温对樱桃番茄花芽分化和花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樱桃番茄苗期管理和优化花芽分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亚低温处理的樱桃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叶长、叶宽、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尖数与对照差异显著,增长幅度均比对照小,幼苗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降低,抑制樱桃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苗期亚低温影响第1、2、3穗花芽分化,致使花芽分化延后、花序数量增加,改变花序的分蘖能力,始花期推迟12 d,第2穗开花时间推迟8 d,第3穗开花时间推迟4 d,主要影响第1花序数量,亚低温胁迫影响樱桃番茄花芽分化和花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亚低温 生长 花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联合应用亚低温疗法和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效果观察
2
作者 李灿 张婷 +3 位作者 陈钇然 邹帅 杨锦平 余娜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联合应用亚低温疗法和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效果。方法选择96例sTBI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两组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对照组接受亚低温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联合应用亚低温疗法和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效果。方法选择96例sTBI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两组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对照组接受亚低温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0.4~0.7µg/(kg·h)]静脉注射治疗。分别于术前(T0)、术后1 d(T1)、术后3 d(T2)、术后7 d(T3)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估两组创伤严重程度,采用脑室外引流装置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检测两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脑血流量(CBF),采集两组颈内静脉球部及桡动脉血并测算脑氧代谢指标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_(2))及脑氧摄取率(CERO_(2)),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并检测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观察两组术后7、30 d死亡及重残情况,记录治疗期间两组心动过缓、低血压、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相比,两组T1、T2、T3时GC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T0相比,两组T1、T2、T3时ICP降低而CPP及CBF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与T0相比,两组T1、T2、T3时SjvO_(2)升高而AVDO_(2)及CERO_(2)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与T0相比,两组T1、T2、T3时血清GFA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病死率、重残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亚低温疗法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用于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可降低患者ICP、改善脑血流和脑氧代谢,降低血清GFAP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疗法 右美托咪定 重型颅脑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在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3
作者 廖明兴 张国庆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5期37-39,43,共4页
目的:探究亚低温治疗在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20例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模组和低温组,各60例。常模组给予常规治疗,低温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治... 目的:探究亚低温治疗在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20例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模组和低温组,各60例。常模组给予常规治疗,低温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低温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常模组的86.67%(P<0.05)。治疗后,低温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6.78±0.68)分,显著低于常模组的(9.12±0.07)分(P<0.05);低温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为(10.99±1.58)分,显著高于常模组的(9.02±0.05)分(P<0.05)。结论:给予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亚低温治疗能够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亚低温治疗 ICU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紫 陈丽 +2 位作者 陈佳 肖玮 张玉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32-36,共5页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疗法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在...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疗法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值。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及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分别为(9.79±8.46)h、(4.79±4.97)d、(11.53±7.90)d,与对照组的(9.00±6.11)h、(6.61±5.10)d、(12.06±5.4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3 d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血乳酸、脑脊液蛋白及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血乳酸、脑脊液蛋白及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及其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腹胀发生率分别为57.89%、63.16%,均高于对照组的22.22%、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和全身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均有显著效果,其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也无差异,但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可降低患儿腹泻、腹胀发生率,安全性优于全身亚低温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疗法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 肠内营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水平及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吕红艳 尹晓娟 +6 位作者 刘芳 李亚梅 王秋丽 任朋顺 陈长春 张晓媛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低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水平及预...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低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22年8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110例中重度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属是否同意患儿接受亚低温治疗,将患儿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70)和传统治疗组(n=40);亚低温治疗组患儿除常规治疗外,于出生后0~6 h实施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传统治疗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夹心法检测UCH-L1、HIF-1α表达水平。随访患儿出生后12~15个月神经发育结局。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治疗后血清UCH-L1[(1.9±0.4)与(3.1±0.3)μg/L,t=16.495,P<0.001]、HIF-1α表达水平[(1.40±0.22)与(2.75±0.19)μg/L,t=32.486,P<0.001]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UCH-L1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1.9±0.4)与(3.3±0.5)μg/L,t'=18.293,P<0.01]。亚低温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在治疗3 d后,虽然两组血清中HIF-1α表达水平均出现高于治疗前[(1.40±0.22)与(1.23±0.29)μg/L,t'=3.907,P<0.001;(2.75±0.19)与(1.27±0.35)μg/L,t'=23.504,P<0.001],但是,亚低温抑制血清HIF-1α表达水平升高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随访结果显示,亚低温治疗组患儿神经发育正常的比例高于传统治疗组[68.6%(48/70)与32.5%(13/40),χ^(2)=13.408,P<0.001];亚低温治疗组神经发育迟缓的比例低于传统治疗组[11.4%(8/70)与37.5%(15/40),χ^(2)=10.462,P<0.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中重度HIE患儿血清UCHL1表达水平,抑制血清HIF-1a表达水平升高的作用明显优于传统治疗,这可能是低温治疗的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低氧诱导因子-1Α 干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袁博 孙文武 王宇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62-565,579,共5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CI)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8例SCCI患儿为...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CI)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8例SCCI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n=49),分别进行对症抢救及对症+亚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2 w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恢复状况,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l(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FCN3)水平.结果:治疗2 w后,联合组(93.88%)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79.59%)(P<0.05);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GO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沉、血清hs-CRP、IL-6、UCH-L1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FCN3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SCCI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神经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疗法 依达拉奉 重症颅脑损伤 脑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任晓飞 耿颖 +2 位作者 刘娜 甄运钰 芮淑红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究亚低温联合高压氧(HBO)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神经功能、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北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STBI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BO... 目的探究亚低温联合高压氧(HBO)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神经功能、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北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STBI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BO组和联合组,其中HBO组采用HBO空气加压舱进行治疗,联合组在HBO组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用美国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血气分析仪测定患者的动脉氧含量(CaO_(2))和颈内静脉氧含量(CjvO_(2));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疗效、S-100B水平、NSE水平、NIHSS评分、Da-jvO_(2)、GOS评分的变化。结果联合组和HBO组的S-100B、NSE水平、NIHSS评分、Da-jvO_(2)在治疗后均降低;且治疗后联合组的S-100B、NSE水平、NIHSS评分、Da-jvO_(2)均低于HBO组;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预后良好的患者比例高于HBO组。结论亚低温联合HBO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Da-jvO_(2)及预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高压氧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 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重症脑炎患儿的影响
8
作者 李娅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3334-3338,共5页
目的分析亚低温治疗对重症脑炎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 目的分析亚低温治疗对重症脑炎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肢体活动恢复时间、神志恢复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特异性蛋白(S100B)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天数、肢体活动恢复天数、神志恢复天数、惊厥消失天数、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6、IL-8、TNF-α、NSE、S100B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仪治疗重症脑炎患儿效果确切,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NSE、S100B水平,促进症状和肢体运动能力改善,安全性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炎 亚低温治疗仪 肢体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康复干预应用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的效果
9
作者 费钰佳 宗志瑾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4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究亚低温康复干预应用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康复干预。将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神经外... 目的:探究亚低温康复干预应用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康复干预。将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亚低温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预后情况及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进行亚低温康复干预,可有效提高其干预效果,改善其预后及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康复干预 神经外科 危重症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冬眠疗法联合手术治疗干预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对其脑氧代谢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江南凯 黄常坚 +1 位作者 李荣卓 张焕威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0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亚低温冬眠疗法联合手术治疗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脑氧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采用亚低温冬眠疗法联合手术治疗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脑氧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颅血肿清除术和(或)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联合亚低温冬眠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5 d治疗,进行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脑氧代谢水平、颅内压、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脑氧摄取率(CEO_(2))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预后不良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恢复良好、中度残疾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中重度残疾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颅内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冬眠疗法联合手术治疗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可改善其脑氧代谢水平,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其颅内压、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外伤 亚低温冬眠疗法 手术治疗干预 脑氧代谢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对sTBI后迟发性低灌注的积极意义分析
11
作者 王婷婷 王琳琳 张小曼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665-1667,1690,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的效果及对迟发性低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sTBI患者82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依...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的效果及对迟发性低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sTBI患者82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持续治疗2 w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功能,同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学指标以及以激光多普勒脑血流仪监测脑血流参数,并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MMSE均升高、NIHSS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脑血流脉搏波速(Pulse wave velocity,Wv)、动态阻力(Dynamic Resistance,DR)均降低,脑部平均血流量(Qmean)、脑部平均血流速度(Vmean)均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更显著(P<0.05)。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对照组vs观察组(7.32%vs 14.63%)(P>0.05)。结论:对于sTBI患者使用依达拉奉治疗联合亚低温疗法,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患者脑血流水平,预防迟发性低灌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低灌注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依达拉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联合局部亚低温与持续亚低温滴灌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文上康 李越 杨朔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经颅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与联合持续亚低温滴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8例,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经颅穿刺引流,按不同辅助治疗方式随机分为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组(...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经颅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与联合持续亚低温滴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8例,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经颅穿刺引流,按不同辅助治疗方式随机分为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组(穿刺引流+局部亚低温)68例、穿刺引流联合持续亚低温滴灌组(穿刺引流+持续亚低温滴灌)66例及对照组(单纯穿刺引流组)组74例。采用Scandinavian中风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法评估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60天的临床疗效,采用多田公式计算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的血肿大小。结果治疗7、14d后,与滴灌组和对照组比较,局部亚低温组SS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30、60d后,与滴灌组和对照组比较,局部亚低温组SSS评分也显著增高(P<0·05),滴灌组S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增高(P<0·05)。治疗3、7d后,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组血肿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比较,穿刺引流联合持续亚低温滴灌组血肿体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经颅穿刺引流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血肿的吸收。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而联合持续亚低温滴灌在早期更快地促进血肿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穿刺引流 局部亚低温 亚低温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胞磷胆碱对急诊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豆路沙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2815-2817,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胞磷胆碱对急诊重度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急诊科诊治的80例重度CO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胞...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胞磷胆碱对急诊重度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急诊科诊治的80例重度CO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胞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并发症及清醒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IL-6、CRP水平和SII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6、CRP水平和SI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胞磷胆碱能提升急诊重度CO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清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 亚低温 胞磷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全身亚低温与局部亚低温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晓刚 冯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240-241,共2页
目的对比全身亚低温与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取全身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取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预后良好率51.1%... 目的对比全身亚低温与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取全身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取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预后良好率5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6%,植物生存率4.4%低于对照组的19.0%,死亡率2.2%低于对照组的9.5%,治疗3 d、7 d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体温降低恢复正常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亚低温与局部亚低温均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症状,而全身亚低温治疗效果优于局部亚低温,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全身亚低温 局部亚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渊 唐安华 +2 位作者 肖振鹏 鲁友卫 宫立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9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分别采取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治疗组,49例)与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47例),伤后3个月评估两组的疗效和预后。...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9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分别采取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治疗组,49例)与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47例),伤后3个月评估两组的疗效和预后。结果治疗组良好率为40.8%,有效率为77.6%,均高于对照组的21.3%和57.4%(P均<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可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亚低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亚低温 重度颅脑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9
16
作者 翟安林 袁淼 +2 位作者 苟志勇 肖文峰 王帆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68-70,共3页
目的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于术后6h内实施33~35℃的亚低温疗法;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 目的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于术后6h内实施33~35℃的亚低温疗法;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1、2、3d及术后、1、2周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炎性因子TNF.仅及CRP水平;随访0.5~1a,观察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两组术后血清TNF-α、CR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术后3 d、1周、2周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GOS评级Ⅰ、Ⅱ、Ⅲ、Ⅳ、Ⅴ级各为1、1、5、5、8例,对照组分别为2、2、7、5、4例,观察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 脑出血 肿瘤坏死因子一仪 C反应蛋白 亚低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UCH-L1、GFA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耿保伟 原茹艳 +3 位作者 廖鹏 汪峰 田劲 余政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泛素羧基端水解酶-1(UCH-L1)、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积极行手术治疗,并加强吸氧、抗感染及...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泛素羧基端水解酶-1(UCH-L1)、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积极行手术治疗,并加强吸氧、抗感染及脱水等治疗,及时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后期可采用高压氧等治疗。观察组术后进行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维持时间3~7 d。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24、48、72 h及第5天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UCH-L1、GFAP;随访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其预后。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UCH-L1、GFAP水平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后24、48、72 h及第5天血清UCHL1、GFAP水平均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清UCH-L1、GF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56.36%、病死率9.09%,对照组分别为29.09%、25.45%,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降低血清UCH-L1、GFAP水平,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亚低温 泛素羧基端水解酶-1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预后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干预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斌飞 宋锦宁 +5 位作者 赵永林 马旭东 李丹东 刘尊伟 赵君杰 黄廷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9,88,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亚低温治疗(H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时间截止到2014年6月,纳入HT与常温(NT)对比治疗DAI...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亚低温治疗(H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时间截止到2014年6月,纳入HT与常温(NT)对比治疗DAI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2.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方法学质量较低的研究,包括1 332例DAI患者,其中HT组713例,NT组61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T组患者的病死率低于NT组(RR=0.62,95%CI:0.53~0.73,P〈0.000 01);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显示HT组3月GOS 4~5(RR=1.65,95%CI:1.45~1.88,P〈0.000 01)与6月GOS 4~5(RR=1.54,95%CI:1.08~2.19,P=0.02)均高于NT组;HT治疗24h后患者颅内压低于NT组(MD=-0.70,95%CI:―0.94~―0.47,P〈0.000 01)。在感染、出血事件、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方面HT与N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没有确切证据表明HT治疗具有明显优势,DAI患者可能从HT治疗中受益,但在临床上推广应十分谨慎。期待设计严格、统一标准的大样本、多中心RCT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弥漫性轴索损伤 META分析 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冼海涛 曾晖 +5 位作者 蔡立华 覃炳军 安曙光 李盘石 范彦琦 何瑞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4例重症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干预,使用降温毯维持肛温33~35℃。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4例重症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干预,使用降温毯维持肛温33~35℃。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48、72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脏指数(CI)]以及全身氧代谢指标[血乳酸(LA)、氧合指数(PaO_2/FiO_2)、氧输送(DO_2)、氧消耗(VO_2)、氧摄取率(O_2ER)]。结果亚低温组治疗后24、48、72 h的HR、MAP、CI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亚低温组24、48、72 h的HR、MAP、MPAP较对照组降低,48、72 h的CI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亚低温组24、48、72 h的PaO_2/FiO_2较治疗前升高,VO_2、O_2ER于48、72 h增加,DO2于72 h减少(P均〈0.05);亚低温组LA于48、72 h较对照组下降(P均〈0.05)。结论亚低温能改善氧合功能,可能通过改善细胞利用氧功能,维持机体氧供需平衡,且对循环影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亚低温 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熊作明 袁伟 +2 位作者 陈学好 徐强 陈春宏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21,共3页
以全雌性黄瓜戴多星为试材,研究了适温(25℃/18℃,昼/夜)和亚低温(21℃/15℃,昼/夜)条件下黄瓜植株高度、叶面积、光合强度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以及根、茎、叶和果实的鲜质量与干质量以及总干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黄瓜叶片SPAD... 以全雌性黄瓜戴多星为试材,研究了适温(25℃/18℃,昼/夜)和亚低温(21℃/15℃,昼/夜)条件下黄瓜植株高度、叶面积、光合强度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以及根、茎、叶和果实的鲜质量与干质量以及总干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黄瓜叶片SPAD值、光合强度、叶面积、株高、茎和叶的鲜、干质量均是亚低温处理低于适温处理;亚低温条件下果实数和果实鲜、干质量高于适温处理;在亚低温条件下植株总干质量与适温处理无差异,果实干质量增加是因为亚低温条件下叶干质量的明显减少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温室 黄瓜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