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聆听“神灵”,还是聆听“上帝”——以苏格拉底与亚伯拉罕案例为文本的经典解释 被引量:1
1
作者 倪梁康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3期17-23,共7页
本文分析苏格拉底所言的“神灵”之声与亚伯拉罕所听到的“上帝”之声两者间的差异 ,并据此来说明两种可能的伦理学说的根本不同 ,即特定意义上的“良知”伦理学和“义务”伦理学的不同 :前者是指作者所要强调的对个体的、内在的良知的... 本文分析苏格拉底所言的“神灵”之声与亚伯拉罕所听到的“上帝”之声两者间的差异 ,并据此来说明两种可能的伦理学说的根本不同 ,即特定意义上的“良知”伦理学和“义务”伦理学的不同 :前者是指作者所要强调的对个体的、内在的良知的伦理诉诸 ,后者是德里达近年来一再倡导的超伦理、超规定的“义务”和“责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知论理学 义务伦理学 神灵 上帝 苏格拉底 《申辩词》《斐德若》 亚伯拉罕 《旧约圣经》 伦理学说 内在道德意识 外在伦理要求 绝对义务 责任 社会伦理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亚伯拉罕和费伦茨对精神分析发展的贡献
2
作者 王健 郭本禹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9年第1期6-9,共4页
亚伯拉罕和费伦茨都是弗洛伊德的早期弟子,他们在精神分析早期理论以及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贡献。亚伯拉罕重新划分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并探讨了前俄狄浦斯期的母子关系,这都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客体关系学派;费... 亚伯拉罕和费伦茨都是弗洛伊德的早期弟子,他们在精神分析早期理论以及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贡献。亚伯拉罕重新划分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并探讨了前俄狄浦斯期的母子关系,这都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客体关系学派;费伦茨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性诱惑理论并在治疗技术上做出了许多革新,这为精神分析后来的发展开辟出了更广阔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伯拉罕 费伦茨 精神分析 发展阶段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刑事错案成因分析——基于案件过滤的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禄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8-154,共7页
"案件过滤"是介于"非犯罪化"和"案件分流"之间的一个概念。案件过滤机制最为核心的功能就在于将不应追诉的案件及时过滤出刑事诉讼,从而避免错案的产生,提升整个刑事司法系统的精度。我国刑事诉讼案件过... "案件过滤"是介于"非犯罪化"和"案件分流"之间的一个概念。案件过滤机制最为核心的功能就在于将不应追诉的案件及时过滤出刑事诉讼,从而避免错案的产生,提升整个刑事司法系统的精度。我国刑事诉讼案件过滤机制呈现出"单轨制"和"非独断"两大特征。两者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错案被及时过滤的可能。这也是我国刑事错案产生的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戏剧》 《强者/弱者》 重复与修改 黑人 亚伯拉罕·林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犹太教中的选民概念及其嬗变 被引量:4
4
作者 傅有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3-58,共6页
“选民”是犹太教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表示上帝与犹太人的特别亲近的关系,规定了双方的义务和责任。“选民”概念源于《圣经》中关于上帝与犹太人立约的记载,圣殿被毁之后,又得到拉比们的继承与发展。在近现代,随着犹太教内部分化为... “选民”是犹太教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表示上帝与犹太人的特别亲近的关系,规定了双方的义务和责任。“选民”概念源于《圣经》中关于上帝与犹太人立约的记载,圣殿被毁之后,又得到拉比们的继承与发展。在近现代,随着犹太教内部分化为不同的派别,犹太人对“选民”一说态度各不相同。一般而论,正统派因袭旧论,改革派则或修正,或摈弃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人 犹太人 《圣经》 犹太教 上帝的选民 民族 亚伯拉罕 反犹主义 正统派 拉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替罪羊”原型在《抽彩》中的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玉涓 《外国语文》 1999年第2期32-34,共3页
短篇小说《抽彩》是美国当代女作家雪莉·杰克逊的重要代表作。我们在阅读《抽彩》时可以发现抽彩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替罪羊”型的祭祀仪式。根据诺斯洛普·弗莱对于原型的定义,“我把它称为原型,即那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 短篇小说《抽彩》是美国当代女作家雪莉·杰克逊的重要代表作。我们在阅读《抽彩》时可以发现抽彩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替罪羊”型的祭祀仪式。根据诺斯洛普·弗莱对于原型的定义,“我把它称为原型,即那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指那种在文学中反复使用,并因此具有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罪羊 雪莉·杰克逊 抽彩 祭祀仪式 原始意象 原型批评 美国现代社会 集体无意识 师范大学出版社 亚伯拉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重复与修改”的历史书写策略解构林肯神话--评苏珊-洛里·帕克斯的“林肯戏剧” 被引量:1
6
作者 闵敏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0-142,共3页
苏珊-洛里·帕克斯在其两部"林肯戏剧"中使用了"重复与修改"的历史书写策略,再现了美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两部剧中的林肯总统都是由黑人演员来扮演,而且不断地被刺杀和复活。这一书写策... 苏珊-洛里·帕克斯在其两部"林肯戏剧"中使用了"重复与修改"的历史书写策略,再现了美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两部剧中的林肯总统都是由黑人演员来扮演,而且不断地被刺杀和复活。这一书写策略不仅揭露了历史的荒诞性和不可靠性,而通过黑人对林肯总统的扮演也使他们回到舞台和历史的中心,同时引发观众和读者再次思考林肯总统在美国黑人中的接受问题以及当下美国黑人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戏剧》 《强者/弱者》 重复与修改 黑人 亚伯拉罕·林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克果论回归自我
7
作者 杜丽燕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102,共6页
在齐克果时代,黑格尔倡导的公共理性支配着西方世界的价值取向。齐克果认为,在这种价值取向中,人迷失了自我。为了找回自我,齐克果在伦理恐惧中走向亚伯拉罕。作为找回自我的代价,人成为孤独的个体。
关键词 亚伯拉罕 伦理恐惧 燔祭 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要善为自己的管理设限
8
作者 欧阳文珍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2-23,共2页
2012年2月12日的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埃里克·亚伯拉罕森的文章,认为如果只用一个字界定中国社会,非“管”字莫属,哪里需要行使权威,“管”字就在哪里出现。
关键词 管理 领导 《纽约时报》 亚伯拉罕 中国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加入中东“四方机制”的动因、影响与挑战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猛 郑先武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8-157,160,共31页
2021年10月18日以来,美国、印度、以色列和阿联酋四国开始尝试构建所谓的中东“四方机制”。该机制具有国家类型多样化、采用小多边模式、无明确敌对目标、非军事合作为主等鲜明特征。基于《亚伯拉罕协议》的阿联酋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 2021年10月18日以来,美国、印度、以色列和阿联酋四国开始尝试构建所谓的中东“四方机制”。该机制具有国家类型多样化、采用小多边模式、无明确敌对目标、非军事合作为主等鲜明特征。基于《亚伯拉罕协议》的阿联酋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中东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及印度与中东地理上的邻近、美国日益从中东地区战略收缩等因素,构成了印度加入中东“四方机制”的基础性条件。印度作为中东域外大国,加强与阿联酋、以色列的合作关系、制衡中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对冲未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带来的损失等多重因素,推动其加入该机制。印度加入中东“四方机制”给印度本国、中东地区以及全球政经格局均带来一定影响。今后,该机制能否进一步发展以及印度能否借助该机制达成其预期目标仍面临效力存疑、目标趋异、安全风险、理念落后、自主关切、能力不足等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中东“四方机制” 小多边主义 亚伯拉罕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耶之间对话的可能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诗朗 王强伟 曹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4,共3页
当今不同文明间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范围在扩大,矛盾、冲突和危机也在加深。世界需要对话,只有理解彼此之异,才能找到彼此之同。通过对话,可以懂得、欣赏、学习对方,增进友谊,和睦相处。只有加强对话,超越危机,人类文明才会有和平、进步... 当今不同文明间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范围在扩大,矛盾、冲突和危机也在加深。世界需要对话,只有理解彼此之异,才能找到彼此之同。通过对话,可以懂得、欣赏、学习对方,增进友谊,和睦相处。只有加强对话,超越危机,人类文明才会有和平、进步与发展。本刊自本期始,推出"文明与对话"栏目,以搭建不同文明会合交融的平台。目前推出的是儒耶文明间的对话,我们不回避儒家和基督教之间的差异,有差异才有多元,双方才都有持续前进的外部动力,东西方文化特别是儒耶两种文明的高层次交流与对话实践,将综合出人类更新更高的文化成果,产生带动人类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并推动儒学进一步实现世界性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可能性 基督徒 历史问题 亚伯拉罕 教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肯与美国法治观念的变迁——以林肯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讲为例
11
作者 蔡乐钊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4-79,共6页
林肯的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讲是他对内战问题的一次深入思考和总结,堪称美国政治宗教的奠基性文献。随着内战的发展,林肯愈来愈意识到植根于异教传统的古典自然正义理论的困境及实证主义"法治"的不足,因而逐渐转向一种富有基督... 林肯的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讲是他对内战问题的一次深入思考和总结,堪称美国政治宗教的奠基性文献。随着内战的发展,林肯愈来愈意识到植根于异教传统的古典自然正义理论的困境及实证主义"法治"的不足,因而逐渐转向一种富有基督教色彩的高级法之治,并提出一种补救正义秩序的爱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伯拉罕·林肯 美国法治观念 美国内战 高级法 正义秩序 爱的秩序 就职演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管理研究必须坚持科学精神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长虹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共1页
管理学科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它的批评和质疑之声始终不绝于耳,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便是管理学科的“科学性”。早在1930年,美国教育学家亚伯拉罕·弗菜克斯纳在《现代大字论》一书中就声称,“追求科学和学术的工作才属于大... 管理学科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它的批评和质疑之声始终不绝于耳,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便是管理学科的“科学性”。早在1930年,美国教育学家亚伯拉罕·弗菜克斯纳在《现代大字论》一书中就声称,“追求科学和学术的工作才属于大学……商业、新闻、家政‘学’或图书馆‘学’当然不能列入(大学的学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精神 管理研究 管理学科 焦点问题 亚伯拉罕 教育学家 科学性 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特曼与林肯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友斌 《外国语文》 1993年第3期44-49,共6页
亚伯拉罕·林肯和华尔特·惠特曼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能代表美国民主精神的著名人物。两人都是平民出身,很少受过正规教育,都曾干过体力活,而且在性格上他俩都显得十分温和、友善。但是,当他们为了国家利益而献身时,... 亚伯拉罕·林肯和华尔特·惠特曼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能代表美国民主精神的著名人物。两人都是平民出身,很少受过正规教育,都曾干过体力活,而且在性格上他俩都显得十分温和、友善。但是,当他们为了国家利益而献身时,都英勇无比。他俩的政治观点十分接近,特别是在奴隶制问题上,在联邦高于一切的思想上,在对待宪法的态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特曼 国家利益 民主精神 平民出身 亚伯拉罕 政治观点 著名人物 美国历史 奴隶制 体力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三大一一神教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通 《阿拉伯世界》 2001年第4期14-19,共6页
马通研究员是甘肃省兰州西北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回族,长期从事中国伊斯兰教历史、教派和门宦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曾参与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的撰稿工作。现虽已退休,但仍在为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带... 马通研究员是甘肃省兰州西北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回族,长期从事中国伊斯兰教历史、教派和门宦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曾参与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的撰稿工作。现虽已退休,但仍在为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带研究生。他的来稿,反映了一位中国穆斯林学者对三大一神教的看法,也涉及到当前巴以谈判中的耶路撒冷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宗教信仰 亚伯拉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专利制度漫谈
15
作者 刘北辰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0期16-16,共1页
专利,简言之即国家在法律上授予某一项发明的产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有专利法,尤其在美国,专利制度建立较早,影响较大,美国宪法中就规定了专利制度。美国的专利制度的种种保护性措施为美国国内的投资和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专利,简言之即国家在法律上授予某一项发明的产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有专利法,尤其在美国,专利制度建立较早,影响较大,美国宪法中就规定了专利制度。美国的专利制度的种种保护性措施为美国国内的投资和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专利法在法律上保障了创新思想,因而鼓励了大批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的成长。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不仅担任过美国第一任专利审查员,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位著名的发明家。他曾这样说:“对新发明颁发专利证为发明创造带来了我所意想不到的巨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制度 专利审查 托马斯·杰斐逊 保护性措施 保护期限 专利项目 德国人 居第 亚伯拉罕 关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肯不为金钱打官司
16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I0024-I0024,共1页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林肯小时候家里穷,没机会上学,每禾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劳动。但他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林肯小时候家里穷,没机会上学,每禾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劳动。但他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不管干什么,他都认真负责,诚实守信。他十几岁时当过杂货店的店员,—次,—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将这几分钱退还给顾客跑了十几里路。还有—次,他发现少给了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肯 打官司 金钱 农民家庭 亚伯拉罕 诚实守信 邮递员 杂货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比喻
17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会计报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薹点式的“比基尼”,展示给你的仅是那些你誉感兴趣的地方,而你感兴趣的地方全被遮了起来。——亚伯拉罕·比尔拉夫不完会懂得会计和财务工作的经营者,就好比是一个不能得分的球员,工作时碍手碍脚。—... 会计报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薹点式的“比基尼”,展示给你的仅是那些你誉感兴趣的地方,而你感兴趣的地方全被遮了起来。——亚伯拉罕·比尔拉夫不完会懂得会计和财务工作的经营者,就好比是一个不能得分的球员,工作时碍手碍脚。——罗伯特·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财务工作 亚伯拉罕 经营者 罗伯特 会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与重构:《房间》双重互文辉映中的母性文化
18
作者 许晶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42-46,共5页
爱尔兰女作家爱玛·多诺霍将自身创作的小说《房间》改编成同名剧本,由导演伦尼•亚伯拉罕森拍摄为同名电影,于2016年荣获了包括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及欧洲电影奖等在内的多个奖项和提名。影片将囚禁、逃离、创伤及母爱等多种元素... 爱尔兰女作家爱玛·多诺霍将自身创作的小说《房间》改编成同名剧本,由导演伦尼•亚伯拉罕森拍摄为同名电影,于2016年荣获了包括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及欧洲电影奖等在内的多个奖项和提名。影片将囚禁、逃离、创伤及母爱等多种元素糅合在一起,在母性“在场及缺场”“死亡与再生”的巨大张力间,在互文中对母性文化的再呼唤,凸显出母性的坚韧不屈与永恒的抗争,将古代母性神话注入了现实主义的真实,在母性神话的再想象中,完成了母性文化现实主义的回归与重构,拒绝了父权制对英雄主义的崇尚,使母性在神话的斑斓与绚丽中,回归自身的平实与温情,重构主体性,使母性言说成为现实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性文化 母性神话 《房间》 亚伯拉罕 爱玛 金球奖 现实主义 父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吐泡泡——加拿大气泡湖
19
作者 刘妍君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都有气泡湖,但最神奇最壮观的当属加拿大艾伯搭省的亚伯拉罕湖(Abraham Lake),这种仿佛只属于神话故事的冰雪奇观每年吸引着大批摄影师和游客前来。亚伯拉罕湖是一座人工湖,建于北萨斯喀彻温河的上游,位于落基山班夫和...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都有气泡湖,但最神奇最壮观的当属加拿大艾伯搭省的亚伯拉罕湖(Abraham Lake),这种仿佛只属于神话故事的冰雪奇观每年吸引着大批摄影师和游客前来。亚伯拉罕湖是一座人工湖,建于北萨斯喀彻温河的上游,位于落基山班夫和贾斯泊国家公园交界处的库特尼平原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斯喀彻温 亚伯拉罕 神话故事 落基山 平原地带 加拿大 人工湖 气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矿童》中的空间政治书写
20
作者 李美芹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88,共10页
《矿童》将南非复杂且非正义的种族歧视付诸于纸端,是南非黑人书写现代文学的发轫。论文以小说文学空间中的社会空间为背景,结合生成文本的自然和政治景观背景,从空间角度探究上世纪中叶南非黑人的生活图景:约翰内斯堡在小说中如何表现... 《矿童》将南非复杂且非正义的种族歧视付诸于纸端,是南非黑人书写现代文学的发轫。论文以小说文学空间中的社会空间为背景,结合生成文本的自然和政治景观背景,从空间角度探究上世纪中叶南非黑人的生活图景:约翰内斯堡在小说中如何表现为一个种族隔离的社会空间,小说中的权力控制者又是如何运用空间来对黑人进行种族压迫,主人公如何通过空间实践构建自我并建构乌托邦的表征空间,以及作者亚伯拉罕斯如何通过建构差异性文学空间对不平等的异质性进行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特·亚伯拉罕 《矿童》 空间政治 南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