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谭云 吴红 +1 位作者 黎继烈 申爱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1,共6页
为了开发一种萃取条件温和、得率高的缬草精油提取工艺,以缬草根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以缬草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萃取溶剂、液料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次数的影响,进而采用均匀设... 为了开发一种萃取条件温和、得率高的缬草精油提取工艺,以缬草根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以缬草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萃取溶剂、液料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次数的影响,进而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的工艺条件,并运用GC-MS分析缬草精油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丁烷为萃取溶剂、萃取压力0.47 MPa、萃取温度47℃、液料比11∶1、萃取时间25 min、萃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缬草精油得率达到(3.383±0.004)%;亚临界丁烷萃取的缬草精油中共鉴定出57种成分,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相对含量为29.63%,关键药理成分缬草醛和缬草素相对含量分别为2.28%和0.25%。综上,亚临界丁烷萃取缬草精油得率高,缬草精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缬草醛和缬草素,具有潜在的产业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精油 亚临界流体萃取 均匀设计 缬草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萃取油脂及微量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婷婷 万楚筠 +1 位作者 黄凤洪 陈思涵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4-160,共7页
亚临界流体萃取(sub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作为一种高效提取技术,在油脂加工中的应用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SFE用于油脂萃取的研究成果,详细综述了SFE在不同来源油脂及微量成分提取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就目前研究... 亚临界流体萃取(sub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作为一种高效提取技术,在油脂加工中的应用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SFE用于油脂萃取的研究成果,详细综述了SFE在不同来源油脂及微量成分提取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就目前研究状况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流体 萃取 文献调研 油脂 微量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籽油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24
3
作者 姚茂君 李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53-57,共5页
采用亚临界流体技术萃取牡丹籽油,通过正交试验对制油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此法所得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强0.5 MPa、每次萃取30 min、萃取3次,该条件下牡丹籽出油率... 采用亚临界流体技术萃取牡丹籽油,通过正交试验对制油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此法所得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强0.5 MPa、每次萃取30 min、萃取3次,该条件下牡丹籽出油率达24.16%。所得牡丹籽油共鉴定出12种脂肪酸,主要为亚麻酸(45.412 2%)、亚油酸(38.119 9%)、棕榈酸(11.124 6%)和硬脂酸(3.648 9%)。其理化指标为:相对密度0.901 3、折光指数1.474 2、酸值3.25 mg KOH/g、碘值175 g I2/100 g、皂化值176 mg KOH/g、过氧化值1.48 meq/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成 亚临界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籽油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及成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海龙 申明杰 +3 位作者 张维 朱可霞 刘雨 徐君飞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0,共4页
采用亚临界流体技术萃取南瓜籽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此法所得南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次数4次、料液比1∶5、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25 min,在... 采用亚临界流体技术萃取南瓜籽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此法所得南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次数4次、料液比1∶5、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南瓜籽提油率为89.12%;所得南瓜籽油共检测出5种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18.84%)、亚油酸(40.17%)、油酸(29.38%)、硬脂酸(10.67%)和花生酸(0.93%);其理化指标为碘值(I)124.5 g/100 g、酸值(KOH)1.6 mg/g、皂化值(KOH)188.5 mg/g、相对密度0.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油 亚临界流体萃取 脂肪酸组成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亚临界流体萃取的理论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其飞 史嘉辰 +2 位作者 孙俊 陈中伟 徐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4-168,220,共6页
文章首先介绍亚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分析萃取溶剂、萃取温度和压力、萃取时间和次数以及料液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亚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对比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与其他萃取技术所... 文章首先介绍亚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分析萃取溶剂、萃取温度和压力、萃取时间和次数以及料液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亚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对比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与其他萃取技术所得油脂的品质,说明油脂有益伴随物在亚临界流体萃取中的迁移情况。最后展望亚临界流体萃取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流体 萃取 动力学 热力学 有益伴随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亚临界流体萃取装备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9
6
作者 史嘉辰 吴其飞 +2 位作者 孙俊 陈中伟 徐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8-211,220,共5页
介绍了亚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发展历程,从实验室装置和工业化装备2个层面综述了亚临界流体萃取装备的发展情况;简述了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农产品工业化加工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及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亚临界流体萃取装备的... 介绍了亚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发展历程,从实验室装置和工业化装备2个层面综述了亚临界流体萃取装备的发展情况;简述了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农产品工业化加工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及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亚临界流体萃取装备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流体 萃取 实验室装置 工业化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挤出法制备高密度聚乙烯/木粉复合材料 被引量:3
7
作者 曹明浪 张涛 +1 位作者 曹金星 张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121,共6页
采用亚临界流体挤出法制备高密度聚乙烯(HDPE)/木粉复合材料,研究了亚临界流体种类(去离子水、正丙醇和乙醇)与温度对木塑复合材料(WPC)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扫描电镜分别对复合材料的... 采用亚临界流体挤出法制备高密度聚乙烯(HDPE)/木粉复合材料,研究了亚临界流体种类(去离子水、正丙醇和乙醇)与温度对木塑复合材料(WPC)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扫描电镜分别对复合材料的化学组成、热变形温度和界面形貌作了相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的高温高压可以对木纤维起到很好的溶胀作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木素、半纤维素对纤维素的包裹作用,明显促进基体与木纤维之间的机械捏合与酯化反应,增加界面强度。在亚临界流体条件下,尤其在亚临界乙醇条件下,木粉在HDPE树脂基体中具有优异的分散性,拉伸断面处的断裂形式主要以基体与纤维断裂为主,说明HDPE/木粉的WPC具有较好的界面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亚临界流体 高密度聚乙烯 界面强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与高剪切应力对EPDM废胶粉脱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武懿嘉 沈韦韦 张云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9-123,129,共6页
在废旧三元乙丙橡胶粉(WEPDM)与未硫化三元乙丙橡胶(EPDM)混合物的熔融挤出过程中,采用改变亚临界流体品种和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方法,研究了亚临界流体品种与高剪切应力对脱硫共混物DEPDM/EPDM的凝胶含量、门尼黏度、溶胶红外... 在废旧三元乙丙橡胶粉(WEPDM)与未硫化三元乙丙橡胶(EPDM)混合物的熔融挤出过程中,采用改变亚临界流体品种和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方法,研究了亚临界流体品种与高剪切应力对脱硫共混物DEPDM/EPDM的凝胶含量、门尼黏度、溶胶红外光谱及脱硫共混物共混三元乙丙橡胶与原EPDM共混再硫化材料EPDM/(DEPDM/EPDM)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再硫化材料的试样断面形貌也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水或醇的存在均能促进脱硫、解交联反应的进行,特别是在以亚临界乙醇水(7∶3)混合物作为反应介质的条件下,脱硫反应中交联S-S键断裂选择性明显增大,所得产物凝胶含量降低,门尼黏度增大,其再硫化材料力学性能也明显增加。挤出机的螺杆转速和脱硫反应温度均存在最佳值(220℃,600~800 r/min)。在以醇水混合物为反应介质的最佳条件下(220℃,600~800 r/min),其脱硫共混物共混EPDM再硫化材料EPDM/(DEPDM/EPDM)的拉伸强度和断裂生长率分别达到26.7 MPa和6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亚临界流体 剪切应力 脱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柚皮精油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朱凯祺 蔡小媛 丘苑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9期6656-6660,共5页
目的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柚皮精油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萃取时间、料液比、夹带剂的添加量为考察因素,以精油的提取率为实验指标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结果亚临界流体技术萃取柚皮精油的最优的工艺条件是萃取时间40 min、料液... 目的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柚皮精油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萃取时间、料液比、夹带剂的添加量为考察因素,以精油的提取率为实验指标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结果亚临界流体技术萃取柚皮精油的最优的工艺条件是萃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7(m:V)、夹带剂添加量0.6 mL/g,在此条件下,柚皮精油达到最高提取率,为1.35%。结论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柚皮精油是一种提取率比较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精油 亚临界流体 萃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萃取牡丹籽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林林 祁鲲 +3 位作者 朱新亮 杨倩 胡鹏 徐民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37,共4页
以亚临界丁烷为溶剂提取牡丹籽油,以牡丹籽油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利用L4(23)正交试验法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所得牡丹籽油进行脂肪酸及理化指标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牡丹籽提取率达到98.1%,所得牡... 以亚临界丁烷为溶剂提取牡丹籽油,以牡丹籽油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利用L4(23)正交试验法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所得牡丹籽油进行脂肪酸及理化指标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牡丹籽提取率达到98.1%,所得牡丹籽油α–亚麻酸含量为41.54%,具有较好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流体萃取 丁烷 牡丹籽油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萃取欧芹籽精油工艺的优化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琼瑶 张鹏丽 +3 位作者 王超琴 苏云平 刘嘉娜 常仁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9-255,共7页
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欧芹籽精油的工艺条件,并与水蒸气蒸馏法萃取欧芹籽精油进行对比分析。以精油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欧芹籽精油工艺条件,并结合GC/MS对不同提取工艺获得精油进行成分分析。亚临... 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欧芹籽精油的工艺条件,并与水蒸气蒸馏法萃取欧芹籽精油进行对比分析。以精油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欧芹籽精油工艺条件,并结合GC/MS对不同提取工艺获得精油进行成分分析。亚临界流体萃取欧芹籽精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次数3次,料液比为1∶15(g∶mL),在此工艺条件下欧芹籽精油得率为4.51%,较水蒸气蒸馏法精油得率提高了22.89%;亚临界流体萃取欧芹籽精油中鉴定出53种化合物,占总量98.13%,较水蒸气蒸馏精油中化合物数量和总含量分别提高了32.5%、8.7%。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是种较理想的提取欧芹籽精油的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及品质好等优点,适合批量生产,该研究为欧芹籽精油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流体萃取 工艺优化 欧芹籽精油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淀粉残渣中油脂的亚临界流体提取与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高发 张俊浩 +2 位作者 张登辉 杨继国 郭新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2-116,共5页
研究通过亚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提取玉米淀粉残渣中的油脂,再将提取出的油脂经过预酯化过程、醇解过程,制备生物柴油。结果表明,在玉米淀粉残渣油脂的亚临界流体提取过程中,适宜条件为提取温度40℃、每次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2、提取... 研究通过亚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提取玉米淀粉残渣中的油脂,再将提取出的油脂经过预酯化过程、醇解过程,制备生物柴油。结果表明,在玉米淀粉残渣油脂的亚临界流体提取过程中,适宜条件为提取温度40℃、每次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2、提取次数3次,在该条件下油脂得率为46.68%;预酯化过程的适宜条件:在真空条件下,反应温度190℃,甘油添加量为理论添加量的175%,催化剂用量为油脂质量的2%,反应时间3 h;经预酯化处理后进一步醇解得到生物柴油,醇解反应的脂肪酸甲酯产率为9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残渣油脂 亚临界流体提取 预酯化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精油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优化及GC-MS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钤 郭川川 +2 位作者 张峰轶 杨壹芳 熊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1-206,共6页
以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SDE)及亚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提取花椒精油。以花椒精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SFE萃取工艺,并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对比分析SDE和SFE花椒精油的香气成分。结... 以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SDE)及亚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提取花椒精油。以花椒精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SFE萃取工艺,并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对比分析SDE和SFE花椒精油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3次、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0∶2.0(g∶mL)。在此优化条件下,SFE花椒精油得率为15.11%,为SDE精油得率的3.7倍。GC-MS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物质,包括烯烃类20种、酯类8种、醇类8种、醛类3种、芳香烃类2种、呋喃类2种、酮类2种、萜类1种、酸类1种和萘类1种。SDE和SFE分别检出37种、40种挥发性物质,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精油的组成相似,SFE精油得率较SDE高且留香型持久,是提取花椒精油的有效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流体萃取法 水蒸气蒸馏法 花椒精油 萃取工艺 风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萃取崖柏挥发油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育光 侯春 +3 位作者 吴新星 姜兴涛 余汉谋 李剑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10-213,共4页
崖柏挥发油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了优化崖柏挥发油的萃取条件,以二甲醚为萃取剂,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崖柏挥发油,并对萃取条件包括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次数进行优化,用GC-MS对所得的崖柏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亚... 崖柏挥发油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了优化崖柏挥发油的萃取条件,以二甲醚为萃取剂,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崖柏挥发油,并对萃取条件包括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次数进行优化,用GC-MS对所得的崖柏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崖柏挥发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为40℃,萃取次数3次,每次萃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崖柏挥发油的提取率为6.3%。GC-MS分析显示崖柏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罗汉柏烯和α-柏木脑,分别占挥发油的34.74%,20.09%。利用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能高效的萃取崖柏挥发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柏 亚临界流体萃取 挥发油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萃取龙虾壳虾红素的工艺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利敏 朱小花 王荣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47,154,共6页
【目的】优化亚临界流体技术萃取龙虾壳虾红素的工艺.【方法】以亚临界流体丁烷为萃取溶剂,萃取液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选择料液比、萃取时间、温度和压力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并对优化后虾红素含量进行HPLC检测.【结... 【目的】优化亚临界流体技术萃取龙虾壳虾红素的工艺.【方法】以亚临界流体丁烷为萃取溶剂,萃取液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选择料液比、萃取时间、温度和压力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并对优化后虾红素含量进行HPLC检测.【结果】亚临界流体萃取虾壳虾红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3.0、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0.6 MPa,在此条件下,虾壳萃取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抑制率)和虾红素质量分数分别达到95.22%和24.05 mg/g.【结论】该研究结果将对充分利用龙虾壳废弃物资源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虾壳 亚临界流体萃取 虾红素 抗氧化能力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萃取富集金盏花中叶黄素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冰 刘小波 +4 位作者 张晓雪 于长青 贾鸿震 张小燕 张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29-135,共7页
本试验以金盏花颗粒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的基础上,探讨金盏花颗粒尺寸、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次数对叶黄素萃取工艺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中心试验设计优化亚临界流体(R134a)萃取富集叶... 本试验以金盏花颗粒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的基础上,探讨金盏花颗粒尺寸、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次数对叶黄素萃取工艺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中心试验设计优化亚临界流体(R134a)萃取富集叶黄素工艺。结果表明:单因素条件下,金盏花颗粒尺寸、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次数均对叶黄素含量富集有一定影响;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次数三个因素对叶黄素含量富集作用极显著的因素(P<0.01);并对筛选出的三因素进行亚临界流体萃取富集金盏花中叶黄素响应面工艺优化,其最优工艺为:金盏花颗粒尺寸10 mm、萃取时间44 min、萃取压力1.2 MPa、萃取温度39℃、萃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亚临界萃取物中叶黄素富集含量可达到32.28%,与预测值相差0.44%,同时亚临界流体萃取叶黄素效果明显高于有机溶剂萃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本研究可为金盏花中叶黄素的产业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流体萃取 金盏花颗粒 叶黄素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丁烷萃取澳洲坚果油的工艺及品质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许良 叶丽君 +2 位作者 邱瑞霞 秦广雍 黄雪松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3,共5页
为提高澳洲坚果的出油率,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技术提取其油脂,优化温度、时间、料液比、萃取次数等工艺参数,并分析其主要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澳洲坚果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5... 为提高澳洲坚果的出油率,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技术提取其油脂,优化温度、时间、料液比、萃取次数等工艺参数,并分析其主要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澳洲坚果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5 min、料液比1∶5 g/m L、萃取4次,该条件下澳洲坚果油得率可达80.7%。所制备的油脂品质好,可省去大部分精炼工序;脂肪酸组成以油酸(58.99%)和棕榈油酸(17.59%)为主,并含少量的棕榈酸(9.29%)和硬脂酸(4.15%)。上述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提取澳洲坚果油脂具有操作温度低、产品质量优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油 亚临界流体萃取 丁烷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除人参提取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亚临界丙烷萃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民 赵锁奇 赵光磊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2-98,共7页
以人参为原料,研究了利用高效的亚临界丙烷萃取技术脱除人参提取物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的可行性。就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溶剂流量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并用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了脱除农药前后人参皂甙的含量。结果表... 以人参为原料,研究了利用高效的亚临界丙烷萃取技术脱除人参提取物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的可行性。就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溶剂流量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并用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了脱除农药前后人参皂甙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为8M Pa、65℃下萃取120min,溶剂流量为2.94kg/h的条件下,可几乎完全脱除γ-HCH,op-DDT,对TCNB、pp-DDT、DDE脱除率大于60%,人参皂甙损失小于6.53%。此方法为脱除人参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亚临界流体萃取 人参 人参皂甙 高压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r134a-丁烷萃取菜籽饼中脂质微量成分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婷婷 万楚筠 黄凤洪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以菜籽饼为原料,以微量成分Canolol、生育酚和植物甾醇萃取量为评价指标,研究r134a与丁烷质量比对亚临界混合溶剂萃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r134a与丁烷质量比6∶3,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30 min... 以菜籽饼为原料,以微量成分Canolol、生育酚和植物甾醇萃取量为评价指标,研究r134a与丁烷质量比对亚临界混合溶剂萃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r134a与丁烷质量比6∶3,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30 min。在最佳条件下,Canolol、总生育酚和总植物甾醇萃取量分别为2.43、9.71、89.17 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饼 亚临界流体萃取 r134a-丁烷 微量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提取蜜桔皮精油成分分析及其微乳液制备 被引量:6
20
作者 詹少颖 何静仁 +4 位作者 常琳萍 岁鲁姗 杨宁 何毅 金伟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0-164,179,共6页
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宜昌蜜桔皮精油,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蜜桔皮精油中挥发性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用高速分散及超高压均质制备O/W型蜜桔皮精油微乳液,确定高稳定性微乳液的乳化剂最适用量、最... 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宜昌蜜桔皮精油,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蜜桔皮精油中挥发性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用高速分散及超高压均质制备O/W型蜜桔皮精油微乳液,确定高稳定性微乳液的乳化剂最适用量、最适油水比和最佳均质条件。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蜜桔皮精油,平均得率约1%。精油挥发性成分主要由烃类和酸类化合物组成,分别占总量的58.68%和40.34%;宜昌蜜桔皮精油脂肪酸中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达77.35%,其中亚油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7.80%,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含量为14.18%。均一微乳液制备的最适乳化剂SE-15质量分数为6%,最适油水质量比为1:25,最佳均质条件为:压力50 MPa,均质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桔皮精油 亚临界流体萃取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成分 脂肪酸 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