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压大气亚临界不稳定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陆维松 江敦双 张惠莲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9-307,共9页
利用一个由表面摩擦和辐射张弛强迫驱动的斜压准地转两层模式作数值试验 ,来研究斜压大气中的亚临界不稳定现象。试验结果表明 ,当无量纲量β≥ 0 .2 5时 ,斜压两层大气中能够发生亚临界不稳定现象。亚临界不稳定现象的发生与初始扰动... 利用一个由表面摩擦和辐射张弛强迫驱动的斜压准地转两层模式作数值试验 ,来研究斜压大气中的亚临界不稳定现象。试验结果表明 ,当无量纲量β≥ 0 .2 5时 ,斜压两层大气中能够发生亚临界不稳定现象。亚临界不稳定现象的发生与初始扰动的选择有关。科氏参数的经向梯度的大小又是影响斜压稳定性强度的一个重要因子 ,其值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不稳定 非线性不稳定 斜压准地转模式 数值试验 斜压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正压亚临界不稳定 被引量:7
2
作者 陆维松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1-651,共11页
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广义能量作为 L yapunov函数 ,导出了包含两个联立不等式的一种新的非线性正压稳定性判据。并指出其中一个不等式是初始扰动振幅小于某一临界值 ,另一个则是摩擦系数大于另一临界值 ,前者对后者有很强的约束。该判据... 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广义能量作为 L yapunov函数 ,导出了包含两个联立不等式的一种新的非线性正压稳定性判据。并指出其中一个不等式是初始扰动振幅小于某一临界值 ,另一个则是摩擦系数大于另一临界值 ,前者对后者有很强的约束。该判据表明 ,在实际大气中对于有限振幅扰动容易产生正压亚临界不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不稳定 非线性判据 广义能量 大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梅雨期苏北大暴雨的时空结构及其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 被引量:4
3
作者 汪汇洁 陆维松 +2 位作者 邵海燕 陶丽 濮梅娟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7-297,共11页
利用WRF V2.2模式对2006年6月30日00时—7月1日12时(世界时)江苏宝应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从模拟结果提取出的环境风场和中尺度扰动风场对此次大暴雨过程的时空结构,尤其是风场的垂直切变和非线性亚临界对称稳定性进... 利用WRF V2.2模式对2006年6月30日00时—7月1日12时(世界时)江苏宝应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从模拟结果提取出的环境风场和中尺度扰动风场对此次大暴雨过程的时空结构,尤其是风场的垂直切变和非线性亚临界对称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层大气平均风垂直切变矢量转为西南偏西风后其南风分量随时间增大到最大值,对暴雨的发生有提前5-4 h的指示意义,相应时刻绝对水平螺旋度亦达到极值;暴雨发生前3 h首次出现强烈的整层垂直上升气流,预示大暴雨发生;在暴雨发生前9 h,高层200 hPa涡度、散度两波呈π/2位相差,对应强烈地转不平衡重力波,随时间向下传播,至暴雨发生前3 h下传到800 hPa;中尺度扰动风场的加强与降水的加强关系密切,在暴雨发生前3 h,出现中尺度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激发暴雨发生,并对大暴雨的发生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垂直切变 非线性 临界对称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年二度梅”暴雨与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夏瑛 陆维松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5-605,共11页
对1998年7月20日00时—8月1日12时这段梅雨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利用MM5V3中尺度模式作梅雨暴雨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1)本次梅雨暴雨分为3大段过程,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可能是3段梅雨暴雨形成的重要机制;(2)扰动风场增长与降水... 对1998年7月20日00时—8月1日12时这段梅雨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利用MM5V3中尺度模式作梅雨暴雨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1)本次梅雨暴雨分为3大段过程,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可能是3段梅雨暴雨形成的重要机制;(2)扰动风场增长与降水增长关系密切,扰动风场的增长会超前于降水的增长,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的增强可能使降水增强;(3)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主要发生在高层200hPa,中层500hPa也有发生。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使线性对称稳定的大气变为不稳定。降水区和暴雨中心主要位于高层200hPa和中层500hPa扰动风场极大值南侧与低层850hPa扰动风场极大值北侧之间。(4)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扰动的e折时间和空间尺度,分别为5~8h和200~3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对称不稳定 非线性 梅雨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暴雨过程中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燚 陆维松 +2 位作者 濮梅娟 邵海燕 陶丽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0-351,共12页
对2005年7月5日20时—12日08时淮河流域、安徽中北部的降水过程诊断分析,并利用WRF模式对7月6日08时—7日20时安徽中部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2005年7月5日20时—12日08时降水过程可分为2大段,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可能... 对2005年7月5日20时—12日08时淮河流域、安徽中北部的降水过程诊断分析,并利用WRF模式对7月6日08时—7日20时安徽中部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2005年7月5日20时—12日08时降水过程可分为2大段,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可能是该时段强降水形成的重要机制;(2)u和v两分量扰动增强均超前于暴雨的增强,并对强暴雨的发生有指示作用;非地转作用达最强和冷暖空气达最强分别对强暴雨发生也有12或24 h的指示作用;(3)得到降水强度、高低空急流及其扰动风场这5者极大值的时空配置;(4)得到暴雨前期,高低层涡度场和散度场的时空配置特征。由以上4点及垂直上升气流的变化提出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激发强暴雨形成的新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临界对称不稳定 暴雨 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