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治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陈韵岱 王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1-323,共3页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一种状态。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状态是动态过程,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会以平均每年15%~25%的速率增长,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预示着高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大约60%的...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一种状态。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状态是动态过程,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会以平均每年15%~25%的速率增长,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预示着高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大约60%的冠心病患者可能没有或仅有一项危险因素,且斑块的稳定程度、分布范围及是否造成功能性障碍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并不一致,20%的患者发生首次或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是无预兆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尸检报告发现55%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因此需要及时筛查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且一旦发现建议进行危险因素的控制、稳定及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及临界病变的功能性评估与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临界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标调脂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付颖瑜 陈小燕 +2 位作者 汤庆 黄晓淳 肖文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118-3120,共3页
目的:探讨以达标为靶目标的调脂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进展的影响。方法:84例病程在1年以内、无AS的T2DM患者,在进行抗血小板聚集、强化血糖、血压达标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达标调脂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以达标为靶目标的调脂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进展的影响。方法:84例病程在1年以内、无AS的T2DM患者,在进行抗血小板聚集、强化血糖、血压达标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达标调脂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年后检测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内AS斑块情况。结果:治疗2年后两组颈动脉IMT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达标调脂治疗组颈动脉内AS斑块发生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是否接受达标调脂治疗是影响颈动脉血管内AS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新诊断、已经接受强化血糖及血压达标治疗的T2DM患者,进一步采取以达标为靶目标的调脂治疗能有效减少颈动脉内AS斑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调脂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T/In9基因多态性与广西人群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5
3
作者 余博先 肖常青 +3 位作者 庞翠军 袁雁 宋琳 廖碧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582-3586,共5页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C>T/In9(rs289714)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及其与糖代谢和2型糖尿病(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住院的...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C>T/In9(rs289714)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及其与糖代谢和2型糖尿病(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住院的T2DM患者83例为T2DM组,均符合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选择该院体检中心同期体检健康者68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两组CETP C>T/In9基因多态性。结果对照组和T2DM组C>T/In9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43、0.004,P>0.05)。T2DM组SA亚组TT、CC、CT基因型分布分别为67.4%、10.9%、21.7%,非SA亚组分别为45.9%、2.7%、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7,P=0.014)。T2DM组SA亚组与非SA亚组T、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2,P=0.3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TP C>T/In9基因型和年龄是广西人群T2DM发生SA的影响因素〔OR(95%CI)=0.560(0.317,0.989)、1.126(1.054,1.203),P<0.05〕。结论在广西人群中,暂不能认为CETP C>T/In9基因多态性与糖代谢有关;CETP C>T/In9基因型在T2DM SA和非SA人群中分布不同,CETP C>T/In9基因多态性可能与T2DM SA相关,基因型TT可能是损害性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质类 C〉T/In9 糖尿病 2型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分类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6
4
作者 汪奇 刘尚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4612-4617,共6页
背景现阶段我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数量较多,亟须开发简单、有效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评估工具。目的依据多项指标构建预测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并验证其预测准确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 背景现阶段我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数量较多,亟须开发简单、有效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评估工具。目的依据多项指标构建预测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并验证其预测准确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3627例,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检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者2196例(观察组),未检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者143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脂肪肝发生情况并据此构建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从3627例T2DM患者中随机选取3027例患者作为训练集,其余600例患者作为测试集,验证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体质指数、舒张压、有吸烟史者所占比例、有饮酒史者所占比例、饮酒量、直接胆红素、总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酸、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C肽、HOMA-C肽指数、严重脂肪肝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女性所占比例、收缩压、有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例、球蛋白、总胆汁酸、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年龄、吸烟量大于对照组,病程、吸烟时间、饮酒时间长于对照组,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所占比例、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小球滤过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脂肪肝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合临床实际,将上述49项指标作为输入变量构建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在测试集上,Logistic模型预测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准确率为59%,而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隐藏层数为3时预测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准确率为76%。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对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可作为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动脉粥样硬化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神经网络 计算机 深度学习 模型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及综合治疗后的转归情况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祎洁 徐汉文 +3 位作者 张文琼 周洁茹 金晶 武晓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7-933,共7页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subclinic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SCAS)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综合治疗后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402例新诊断T2DM患者的资料,根据有无SCAS进行分组,...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subclinic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SCAS)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综合治疗后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402例新诊断T2DM患者的资料,根据有无SCAS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新诊断T2DM合并SCAS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的截断值。对其中72例患者进行随访,比较综合治疗前后代谢指标达标情况及SCAS检出率。结果:402例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中SCAS检出率为57.0%(229/402)。SCAS组与无SCAS组比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心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诊断T2DM合并SCAS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DPN、DR、eGFR、BMI(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GFR截断值为103.50 mL/(min·1.73 m2),BMI截断值为27.32 kg/m2。与基线相比,干预1年后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SCAS检出率及代谢指标有明显改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SCAS检出率高,DPN、DR与新诊断T2DM合并SCAS风险呈正相关,BMI升高、eGFR下降是新诊断T2DM合并S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治疗可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的代谢指标、缓解CIMT增厚、降低SCAS检出率,但颈动脉斑块未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诊断2型糖尿病 慢性微血管并发症 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肝、特定部位和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与10年心血管风险评估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Pais R 罗利婷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08,共1页
【据《Hepatology》2018年8月报道】题:脂肪肝、特定部位和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与10年心血管风险评估的关系(作者PaisR等)尽管脂肪肝患者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明显增加,但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特定部位、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和心... 【据《Hepatology》2018年8月报道】题:脂肪肝、特定部位和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与10年心血管风险评估的关系(作者PaisR等)尽管脂肪肝患者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明显增加,但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特定部位、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风险预测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了解。研究了2554例具有大于1项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脂肪变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部位、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钙化(CAC)和10年心血管风险评分(FRS)之间的关系,排除了心血管意外事件、其他慢性肝病以及饮酒<50g/d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危险因素 脂肪肝患者 特定部位 风险评估 HEPATOLOGY 心血管意外事件 冠状动脉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单个及多个血管区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联
7
作者 刘雪莲 陈盔 +2 位作者 王雅琴 王建刚 汪长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5期766-776,共11页
目的:近年来残余胆固醇(remnant cholesterol,RC)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受到关注。然而,RC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研究有限。本研究旨在分析RC与单个和多个血管区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 目的:近年来残余胆固醇(remnant cholesterol,RC)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受到关注。然而,RC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研究有限。本研究旨在分析RC与单个和多个血管区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数据来源于2022年10月至2024年5月国家重点研究计划“泛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系统研究”中队列人群的基线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双侧颈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和髂股动脉共4个血管区域斑块的检测。RC等于总胆固醇减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和。根据RC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Quartile 1~4组。比较Quartile 1~4组单个血管区域内存在多个(≥2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占比,以及多个血管区域(≥2个区域)斑块受累的占比。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RC与单个血管区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的相关性,以及是否为多个血管区域斑块受累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探讨LDL⁃C/RC的协调性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539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169例(61.29%),年龄为(51.94±9.22)岁。Quartile 1组至Quartile 4组的单个血管区域(双侧颈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和髂股动脉)内存在多个(≥2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占比呈增加的趋势;多个血管区域斑块受累的占比也依次递增。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RC分类变量的Quartile 1组为参照,Quartile 3组和4组与单个区域血管斑块数量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RC为连续变量时,RC水平升高增加了单个血管区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增加的风险(均P<0.05)。RC水平与多个血管区域斑块受累明显相关,与Quartile 1组相比,Quartile 4组发生多个血管区域斑块受累的风险增加1.015倍[比值比(odd ratio,OR)=2.01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669~2.433];RC每增加1 mmol/L,发生多个血管区域斑块受累的风险增加0.160倍(OR=1.160,95%CI 1.073~1.271)。此外,按照LDL⁃C/RC的协调性分组,以低LDL⁃C/低RC组为参照,低LDL⁃C/高RC组也与多个血管区域斑块受累呈显著正相关(OR=1.576,95%CI 1.220~2.036)。结论:高RC水平与单个和多个血管区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即使在LDL-C正常的人群亦表现出独立相关性,提示临床进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管理时需关注RC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心血管疾病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斑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