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派特灵治疗宫颈亚临床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临床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夏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派特灵治疗宫颈亚临床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96例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派特灵,比较... 目的:探讨派特灵治疗宫颈亚临床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96例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派特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派特灵对宫颈亚临床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特灵 亚临床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阴道病和阴道微生态改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忆 吴丹 +3 位作者 李柱南 张峥嵘 许颖 林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1期86-89,共4页
目的分析细菌性阴道病和阴道微生态改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宫颈专病诊治中心进行阴道分泌物HRHPV筛查的1768名女性的临床资料。1768例女... 目的分析细菌性阴道病和阴道微生态改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宫颈专病诊治中心进行阴道分泌物HRHPV筛查的1768名女性的临床资料。1768例女性分为HR-HPV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女性中阴道微生态相关指标(p H值、唾液酸苷酶、过氧化氢和白细胞酯酶)和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1768例研究对象中,HR-HPV阳性组527例(29.80%),HR-HPV阴性组1241例(70.20%)。细菌性阴道病共114例(6.44%),其中HRHPV阳性组中细菌性阴道病的构成比为11.57%,HR-HPV阴性组中细菌性阴道病的构成比为4.27%,两组细菌性阴道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态四项指标均阳性者(p H>4.5,唾液酸苷酶阳性、过氧化氢阳性、白细胞酯酶阳性)98例(5.54%),其中HR-HPV阳性组中微生态四项指标均阳性者的构成比为8.54%,HR-HPV阴性组中微生态四项指标均阳性者的构成比为4.27%,阴道微生态四项指标均阳性者的构成比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和阴道微生态改变与HR-HPV感染密切相关。减少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维护阴道微生态平衡,可以降低HR-HPV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感染 阴道病细菌性 宫颈肿 癌前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妇康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宇 梁翠萍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3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HR-HPV感染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HR-HPV感染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保妇康栓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PV DNA水平、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异常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PV DNA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T检测异常率为34.69%(17/49),低于对照组的56.25%(2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46/49),高于较对照组的70.83%(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HR-HPV感染,疗效显著,能有效杀灭HR-HPV,改善宫颈内皮形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柱上皮异位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感染 保妇康栓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迹分析模型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态变化趋势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冰雪 桑国耀 +3 位作者 妥小青 田恬 阿比旦.艾尼瓦尔 戴江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探索应用轨迹分析模型拟合HIV阴性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肛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态变化趋势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于乌鲁木齐市采用滚雪球法招募HIV阴性MSM者,以调查对象入组时间为基准,每6个月随访一次,... 目的:探索应用轨迹分析模型拟合HIV阴性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肛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态变化趋势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于乌鲁木齐市采用滚雪球法招募HIV阴性MSM者,以调查对象入组时间为基准,每6个月随访一次,采集肛管内脱落细胞并进行HPV DNA分型鉴定。纳入完成基线、6个月、12个月随访的研究对象,以感染不同型别HPV的累加数量为因变量,随访次数为自变量构建轨迹分析模型,分别探索将受试者分为一个、二个、三个及四个亚组时的HPV感染状态变化轨迹,并运用贝叶斯信息标准值(BIC)、贝叶斯因子对数值和平均验后分组概率(Ave PP)评价模型拟合效果。结果:共招募400名HIV阴性MSM者,其中187名MSM者纳入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将HPV感染状态变化趋势按两组轨迹模型拟合效果最优。该模型中,第一亚组占54.5%(102/187),HPV感染状态变化曲线呈下降趋势;第二亚组占45.5%(85/187),HPV感染状态变化曲线呈上升趋势。结论:应用轨迹分析模型能有效区分HIV阴性MSM人群HPV感染状态的变化趋势,有助于探寻HPV感染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行为 乳头病毒感染 同性恋 男性 模型 统计学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地区女性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型别分布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楠 金素芬 王长友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1期84-85,共2页
目的研究鞍山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常见基因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技术对815例女性患者进行HPV分型,同期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分为炎症组583例,湿疣组15例,CINI组89例,CINII组77例,CINIII组42例... 目的研究鞍山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常见基因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技术对815例女性患者进行HPV分型,同期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分为炎症组583例,湿疣组15例,CINI组89例,CINII组77例,CINIII组42例,宫颈癌组9例。结果鞍山地区女性最常见的HPV基因型依次为16、58、52、33、31,CINI组中依次为HPV16、58、52、31、33,CINII组中依次为HPV16、58、52、33、31,CINIII组中依次为HPV16、33、31、52、53,HPV16与宫颈病变的级别呈正相关(P<0.05)。结论鞍山地区女性宫颈病变的常见HPV基因亚型是16、58、52、33、31,HPV16致病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感染 女性患者 鞍山地区 宫颈病变 临床意义 HPV16 HPV基因型 病理组织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膦甲酸钠氯化钠治疗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6
作者 罗婕妤 《北方药学》 2018年第5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氯化钠治疗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笔者所在科室2015年9月~2017年4月诊疗的86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A组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B组采...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氯化钠治疗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笔者所在科室2015年9月~2017年4月诊疗的86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A组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B组采用干扰素α-2b联合膦甲酸钠氯化钠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转阴率、宫颈炎指标。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0%、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组间差异明显(P<0.05)。A组转阴率为76.74%、B组转阴率为93.02%,组间差异明显(P<0.05)。B组宫颈炎指标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宫颈炎,膦甲酸钠氯化钠治疗手段,能够显著提升总有效率和转阴率,改善宫颈炎指标,存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甲酸钠氯化钠 干扰素Α-2B 乳头病毒感染宫颈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并发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刘青梅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1期1143-1147,共5页
目的:分析医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术后并发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 目的:分析医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术后并发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CIN患者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永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行宫颈CKC的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基础疾病、CIN分级、手术情况、妊娠或流产情况、不良嗜好、受教育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的HR-HPV感染情况等信息,分析患者行宫颈CKC后并发HR-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40例CIN患者行宫颈CKC后发生HR-HPV持续感染的有36例,感染发生率为25.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IN患者行宫颈CKC后发生HR-HPV持续感染与人工流产次数、有无不良性行为、术后切缘、CIN分级、术前有无HPV18感染、术前有无HPV16感染、术前有无多重HPV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共线性分析,结果发现,人工流产次数、有无不良性行为、术前HPV18感染、术前HPV16感染4个因素不存在共线性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流产次数、有不良性行为、术前有HPV18感染、术前有HPV16感染是CIN患者行宫颈CKC后发生HR-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P<0.05);列线图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流产次数、不良性行为、术前HPV18感染、术前HPV16感染对CIN患者行宫颈CKC后并发HR-HPV持续感染均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价值;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为0.764~0.908),表明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较高。结论:医院行宫颈CKC的CIN患者术后并发HR-HPV持续感染与人工流产次数、不良性行为、术前有无HPV18感染、术前有无HPV16感染密切相关,而其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故临床可对高风险患者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以减少患者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感染 宫颈冷刀锥切术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及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林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7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疗法(ALA-PDT)在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中的有效性,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高危型HPV感染时间>12个月的25例患者,根据宫颈解剖结构特点选择宫颈上药方式,并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实施... 目的观察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疗法(ALA-PDT)在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中的有效性,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高危型HPV感染时间>12个月的25例患者,根据宫颈解剖结构特点选择宫颈上药方式,并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实施护理干预。治疗后4周观察HPV的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25例患者均完成治疗,累积阴转率为84.00%(21/25)。结论ALA-PD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应开展综合护理措施和人文关怀,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乳头病毒 宫颈疾病 病毒感染 盐酸氨酮戊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环形电切术+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宫彩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5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究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82例CIN伴HR-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 目的探究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82例CIN伴HR-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1例。B组患者接受LEEP治疗, A组采用LEEP+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率、HPV清除率、HPV病毒载量。结果 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B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为2.44%,低于B组的14.63%;A组HPV清除率为92.68%,高于B组的75.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PV病毒载量均少于治疗前,且A组(1.37±0.57)×106 copies/ml少于B组的(2.03±0.42)×106 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病毒清除率,降低病毒载量,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感染 宫颈环形电切术 重组干扰素Α-2B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州地区妇女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亚型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蒋汉梁 张甦 +3 位作者 周林福 陈峰 朱海红 陈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研究湖州地区妇女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悬浮芯片技术对720例湖州地区妇女宫颈分泌物或脱落细胞进行18种高危型HPV和8种低危型HPV检测。结果:720例患者中HPV感染183例,占25.42%。单一感染... 目的:研究湖州地区妇女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悬浮芯片技术对720例湖州地区妇女宫颈分泌物或脱落细胞进行18种高危型HPV和8种低危型HPV检测。结果:720例患者中HPV感染183例,占25.42%。单一感染135例,占18.75%;双重感染33例,占4.58%;三重以上感染15例,占2.08%。183例阳性标本主要为高危型HPV 16、58型,低危型HPV 11、6型。结论:湖州地区妇女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率为25.42%,并明确了HPV 16、HPV 58为该地区宫颈病变组织中HPV主要的流行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 人/分离和提纯 乳头病毒感染 基因型 宫颈疾病/病毒 悬浮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的亚临床及潜伏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晓梅 范瑞强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3年第3期220-221,219,共3页
关键词 乳头病毒 临床 潜伏感染 研究进展 尖锐湿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包皮环切、阴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和性伴侣宫颈癌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文杰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3年第1期61-62,共2页
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常见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占第二位。超过99%的宫颈癌可能由致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此研究目的是评估男性包皮环切对减少其自身生殖器HPV感染及其性伴侣宫颈癌的危险性的影响。 研究对象从5个国家已进行的... 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常见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占第二位。超过99%的宫颈癌可能由致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此研究目的是评估男性包皮环切对减少其自身生殖器HPV感染及其性伴侣宫颈癌的危险性的影响。 研究对象从5个国家已进行的7个病例—对照研究中获取,这些研究中有5个是关于宫颈浸润癌的,2个是关于宫颈原位癌的。女性患者选取新近被诊断并经组织学证实为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者。男性研究对象选择宫颈癌患者及对照组妇女的丈夫或稳定的性伴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包皮环切 阴茎人乳头病毒感染 性伴侣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囊对慢性宫颈炎患者伴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其对HPV转阴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剑荣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10期1752-1754,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囊对慢性宫颈炎患者伴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及其对HBV转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患者66例资料,按药物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33例)和...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囊对慢性宫颈炎患者伴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及其对HBV转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患者66例资料,按药物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PV转阴率、复发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V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感染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改善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囊治疗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患者的疗效较为明显,有效提高了HPV的清除率,且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囊 慢性宫颈炎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HPV)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588例妇科疾病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洪小春 陈斌 李锦清 《抗感染药学》 2020年第10期1487-1489,共3页
目的:探究妇科疾病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抽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间诊疗的妇科疾病患者588例资料,分析其HPV感染现状与影响因素,探究其防治对策。结果:588例妇科疾病患者中,HPV感染患者125例(... 目的:探究妇科疾病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抽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间诊疗的妇科疾病患者588例资料,分析其HPV感染现状与影响因素,探究其防治对策。结果:588例妇科疾病患者中,HPV感染患者125例(占21.26%);而在HPV感染患者中,多重、双重、单一型感染患者分别为11例、24例和90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妇科疾病患者发生HPV感染与性伴侣数≥2个、怀孕次数≥2次、未使用避孕套避孕、首次性生活年龄≥21岁和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者均为相关的危险因素,也是预防HPV感染的主要保护因素。结论:在HPV感染的妇科疾病患者中,HPV感染多为单一型感染;妇科疾病患者发生HPV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性伴侣数、是否使用避孕套避孕、首次性生活年龄和受文化教育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疾病 乳头病毒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诊断与处理
15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5年第4期308-308,共1页
关键词 乳头病毒感染 乳头病毒(HPV)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上皮内 诊断 妇科恶性肿 宫颈脱落细胞 癌发病率 不典型增生 HPV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合并EB病毒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小明 《现代医院》 2017年第5期722-723,共2页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EB病毒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7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按是否合并EB病毒感染分为A组(合并EB感染)31例,B组(无EB感染)26例,并选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C组...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EB病毒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7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按是否合并EB病毒感染分为A组(合并EB感染)31例,B组(无EB感染)26例,并选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C组)。所有受试者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A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分别为(61.54±5.03)%、(28.54±6.12)%、(34.45±9.98)%、(1.12±0.56)%,B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分别为(66.67±7.11)%、(33.67±6.96)%、(31.16±9.76)%、(1.26±0.79)%,C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分别为(70.13±4.91)%、(41.11±8.26)%、(27.22±5.07)%、(1.77±0.85)%。与C组相比,A组、B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A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合并EB病毒感染的淋巴瘤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更大,临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EB病毒感染 T淋巴细胞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霏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0期116-117,共2页
目的:分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为西医组患者使用银... 目的:分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为西医组患者使用银尔舒进行治疗,为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使用银尔舒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具有排毒、祛湿功效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结束后,与西医组患者相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两组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宫颈人乳头病毒感染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胆管乳头状瘤的临床流行病学(1979~2011年文献回顾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晓峰 邱法波 +2 位作者 何俊闯 黄飞龙 孙大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胆管乳头状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联合检索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多家中文数据库中国1979~2011年有关胆管乳头状瘤的文献,总结分析胆管乳头状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报道胆管乳头状瘤39例,男女... 目的:探讨中国胆管乳头状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联合检索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多家中文数据库中国1979~2011年有关胆管乳头状瘤的文献,总结分析胆管乳头状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报道胆管乳头状瘤39例,男女比例为1.06:1,平均年龄60岁,高发于50~70岁,74.4%分布于华东地区,17.2%分布于西南地区,以腹痛、黄疸为主要症状。肿瘤根治性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结论:胆管乳头状瘤主要分布在华东、西南地区,发病率较低,术前诊断较困难,易被误诊,手术切除是治疗此病有效方法,手术以肿瘤根治性切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乳头 流行病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期中CT的作用 被引量:34
19
作者 李健 文卫平 +1 位作者 杨智云 苏振忠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期中C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影像资料及手术资料。结果按照Krouse分期标准,将本组病例分为四期(四组)。在每组中将CT分期与手术所见分期比较,结果如下(相...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期中C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影像资料及手术资料。结果按照Krouse分期标准,将本组病例分为四期(四组)。在每组中将CT分期与手术所见分期比较,结果如下(相符/不相符):T1期1/0,T2期22/2,T3期3/3,T4期2/0,总共28/5。结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虽无特异CT表现,但CT影像与手术所见对比显示,它能较准确判断肿瘤的侵及范围,是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分期中不可缺少的资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内翻性乳头 临床分期 鼻腔 手术所见 回顾性分析 应用价值 手术资料 影像资料 分期标准 CT分期 CT表现 CT影像 T1期 不相符 T2期 T3期 T4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一例临床报告与病理特征文献综述 被引量:5
20
作者 窦红漫 王元勋 《临床误诊误治》 2004年第6期439-440,共2页
关键词 胰腺 乳头 病理特征 临床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