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速度差对井间走时层析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其改进方法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国金 曹辉 +2 位作者 吴永栓 邹飞 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5-922,共8页
在井间地震初至走时层析成像中,随着相邻地质体速度差的增大,使得射线分布不均匀,以及网格剖分不合适,导致层析成像结果不理想.物理和数值模型的井间走时层析成像表明:当速度差超过30.0%时,层析结果畸变较大;在30.0%~15.0%之间时,层... 在井间地震初至走时层析成像中,随着相邻地质体速度差的增大,使得射线分布不均匀,以及网格剖分不合适,导致层析成像结果不理想.物理和数值模型的井间走时层析成像表明:当速度差超过30.0%时,层析结果畸变较大;在30.0%~15.0%之间时,层析结果较好;低于15.0%时,层析结果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井间多尺度初至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即对同一模型采用多种网格剖分来同时进行层析成像,以获得研究区域的速度图像.数学和物理模型的井间多尺度走时层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很好地兼顾了层析成像的分辨率和精度,极大地改善了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的质量.即使速度差超过30%,其多尺度的层析结果仍然较好.因此,这种方法具有实际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初至走时层析成像 速度差 射线分布 网格剖分 多尺度 分辨率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及其在中国壳幔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评述 被引量:16
2
作者 田有 赵大鹏 +1 位作者 刘财 滕吉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7-360,共14页
文中对地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技术近30年的发展进行回顾和评述,并对该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及给出应对策略。在壳幔速度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强震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活火山区的深部结构和起源,以及造山带、板块碰撞带区... 文中对地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技术近30年的发展进行回顾和评述,并对该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及给出应对策略。在壳幔速度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强震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活火山区的深部结构和起源,以及造山带、板块碰撞带区域深部结构等4个方面对应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做了分类总结和探讨。研究证明,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所获得的高分辨率地球内部结构为探索岩石圈的演化和板块运动规律及地震、火山活动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析成像 体波走时 壳幔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对初始模型的依赖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玉柱 丁孔芸 董良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2-511,共10页
在层析反演过程中,尤其是射线层析反演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反演效果,初始模型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参考Jannane等对波形反演目标函数性态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理论模型实验,分析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对初始模型的... 在层析反演过程中,尤其是射线层析反演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反演效果,初始模型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参考Jannane等对波形反演目标函数性态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理论模型实验,分析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对初始模型的依赖性,讨论简单、高效的层析初始模型选取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以下层析成像初始模型的选取策略:①首先对存在的地质模型做平滑处理,得到介质的背景场信息(也可以结合先验信息采用其他方式(如梯度模型)作为背景场信息);②从地质模型中减去背景场信息以得到扰动场;③对扰动场做低通滤波得到扰动场的长波长分量;④将扰动场的长波长分量加上背景场信息得到层析初始模型。最后通过理论模型数值实验与实际资料处理证实该选取策略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 走时 射线 层析成像 反演策略 初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TI介质qP反射波走时层析成像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光南 ZHOU Bing +3 位作者 邓居智 李红星 李泽林 张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35-2045,共11页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是反演地层各向异性参数分布的有效方法,但是关于地震各向异性介质走时层析成像的研究并不多,其技术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在野外数据采集时,地表反射波观测方式相对井间和垂直地震剖面观测方式的成本更低,利用qP反...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是反演地层各向异性参数分布的有效方法,但是关于地震各向异性介质走时层析成像的研究并不多,其技术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在野外数据采集时,地表反射波观测方式相对井间和垂直地震剖面观测方式的成本更低,利用qP反射波走时反演各向异性参数具有更加广泛的实用价值.本文实现的TI介质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结合了TI介质反射波射线追踪算法、走时扰动方程和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它可以对任意强度的TI介质模型进行反演,文中尝试利用qP反射波走时重建TI介质模型的参数图像.利用qP反射波对层状介质模型和块状异常体模型进行走时反演,由于qP波相速度对弹性模量参数和Thomsen参数的偏微分不同,所以可以分别反演弹性模量参数和Thomsen参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利用qP反射波可以反演出TI介质模型的弹性模量参数与Thomsen参数,不同模型的走时迭代反演达到了较好的收敛效果,与各向同性介质走时反演结果相比较,各向异性介质走时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介质 各向异性参数 弹性模量参数 走时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形下的高精度反射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新彦 徐涛 +4 位作者 白志明 高锐 李秋生 刘有山 张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1-553,共13页
全球造山带及中国大陆中西部普遍具有强烈起伏的地形条件.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地壳结构成像问题像一面旗帜引领了当前矿产资源勘探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深地震测深记录中反射波的有效探测深度可达全地壳乃至上地幔顶部,而初至... 全球造山带及中国大陆中西部普遍具有强烈起伏的地形条件.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地壳结构成像问题像一面旗帜引领了当前矿产资源勘探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深地震测深记录中反射波的有效探测深度可达全地壳乃至上地幔顶部,而初至波通常仅能探测上地壳浅部.为克服和弥补初至波探测深度的不足,本文基于前人对复杂地形条件下初至波成像的已有研究成果,采用数学变换手段将笛卡尔坐标系的不规则模型映射到曲线坐标系的规则模型,并将快速扫描方法与分区多步技术相结合,发展了反射波走时计算和射线追踪的方法.进而利用反射波走时反演,实现起伏地形下高精度的速度结构成像,从而为起伏地形下利用反射波数据高精度重建全地壳速度结构提供了一种全新方案.数值算例从正演计算精度、反演中初始模型依赖性、反演精度、纵横向分辨率以及抗噪性等方面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贴体网格 分区多步 射线追踪 走时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的Tikhonov正则化与梯度优化算法 被引量:19
6
作者 崔岩 王彦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67-1377,共11页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是利用地震初至波走时和其传播的射线路径来反演地下介质速度的技术.该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不适定问题,需要使用正则化方法并辅之以适当的最优化技巧.本文从数值优化的角度介绍了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的反演原理,建立了Tik...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是利用地震初至波走时和其传播的射线路径来反演地下介质速度的技术.该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不适定问题,需要使用正则化方法并辅之以适当的最优化技巧.本文从数值优化的角度介绍了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的反演原理,建立了Tikhonov正则化层析成像反演模型并提出求解极小化问题的加权修正步长的梯度下降算法.该方法可以从速度模型的可行域中迭代找到一个最优解.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和有应用前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 正则化 梯度下降法 射线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时层析成像的迭代Tikhonov正则化反演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振宇 刘国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9-263,共5页
针对反问题求解常遇到不适定的困难,采用奇异值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层析成像反演方程的不适定特征,研究了利用迭代Tikhonov正则化方法求解二维走时层析成像问题.该方法是一种拟线性化的反演算法,采用 L曲线法确定最优正则参数,拟定了四个... 针对反问题求解常遇到不适定的困难,采用奇异值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层析成像反演方程的不适定特征,研究了利用迭代Tikhonov正则化方法求解二维走时层析成像问题.该方法是一种拟线性化的反演算法,采用 L曲线法确定最优正则参数,拟定了四个有效的反问题迭代收敛准则,得到在残差范数和解的范数之间取最优折衷的解.核心异常数值化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比传统的联合迭代重建算法(SIRT)收敛快、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时层析成像 迭代Tikhonov正则化 反演 L曲线 收敛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中的正则化方法 被引量:32
8
作者 刘玉柱 董良国 夏建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2-685,698,共5页
波场的等效性、观测数据的有限性和观测误差等因素导致地球物理反演本身具有严重的多解性,降低这种多解性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对反演过程进行约束。传统的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通常是在外部对模型空间施加显式的约束和平滑处理,这样... 波场的等效性、观测数据的有限性和观测误差等因素导致地球物理反演本身具有严重的多解性,降低这种多解性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对反演过程进行约束。传统的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通常是在外部对模型空间施加显式的约束和平滑处理,这样就会破坏模型参数与传播算子之间的相关性,难以达到有效利用先验信息的目的,甚至会影响反演的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先验信息分为三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通过正则化手段将各种先验信息纳入到反演方程当中,替代传统的外部约束模式。理论试验结果表明,正则化方法比外部约束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反演的精度和分辨率;将该正则化方法应用于实际二维资料处理,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 正则化 反演 约束 射线追踪 最小二乘QR分解(LSQ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分割法的跨孔雷达走时层析成像 被引量:3
9
作者 曲昕馨 李桐林 王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40-1347,共8页
跨孔雷达走时层析成像主要利用雷达波的走时进行反演,走时提取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层析成像的效果。数字图像分割法基于凸集投影(POCS)方法,使用能量比彩色图像分割技术准确提取走时。数字图像分割法提取走时首先应用在折射地震波的... 跨孔雷达走时层析成像主要利用雷达波的走时进行反演,走时提取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层析成像的效果。数字图像分割法基于凸集投影(POCS)方法,使用能量比彩色图像分割技术准确提取走时。数字图像分割法提取走时首先应用在折射地震波的数据处理中。笔者首次将数字图像分割法提取走时的方法应用到跨孔雷达走时层析成像中,使用迭代线性反演算法重建了雷达波速度场。反演过程中,使用最小二乘QR分解法(LSQR)求解线性方程组,利用弯曲射线追踪技术构建雅可比矩阵,走时的计算值则由多模板快速推进算法(MSFM)得到。为了验证数字图像分割法在走时层析成像中的效果,使用一组合成数据及一组实测数据分别对比了基于数字图像分割法和基于传统能量比法获得的层析成像反演结果。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数字图像分割法得到的层析成像结果更为精确,误差更小,能为判断地下雷达波速度场提供更为有力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孔雷达 走时提取 走时层析成像 数字图像分割法 凸集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网格参数化在反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成谷 张宝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8-132,共5页
矩形网格参数化是反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中的传统参数化方式,然而这种参数化方式本身的缺点(如剖分的灵活性差,对速度界面的描述精度差)却在层析成像的正反演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利因素:正演模拟和层析反演时存储量大、计算量大、计算耗时... 矩形网格参数化是反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中的传统参数化方式,然而这种参数化方式本身的缺点(如剖分的灵活性差,对速度界面的描述精度差)却在层析成像的正反演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利因素:正演模拟和层析反演时存储量大、计算量大、计算耗时久,层析反演的方程性态差、求解难度高等。鉴于矩形网格参数化层析成像的上述缺点,将三角网格参数化应用到反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中,研究发现三角网格参数化本身的优点(如剖分的灵活性强,对速度界面的描述精度高)在层析成像的正反演过程中产生了诸多有利因素,大大减少了网格的数目,在正演模拟和层析反演时大大减少了存储量、计算量和计算时间,并改善了层析反演的方程性态,降低了求解难度。因此,三角网格参数化与矩形网格参数化相比在反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中更有优越性,模型试验表明两种参数化方式得到的层析反演结果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 三角网格参数化 矩形网格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走时波形层析成像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裴正林 余钦范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33-338,共6页
提出了井间地震走时波形顺序反演方法。该方法先利用井间地震走时反演得到速度模型的低频成分 ,然后用井间地震波形反演获得速度模型的高频成分。数值模型试验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该方法反演稳健 ,提高了走时成像的分辨率 ,克服了波形... 提出了井间地震走时波形顺序反演方法。该方法先利用井间地震走时反演得到速度模型的低频成分 ,然后用井间地震波形反演获得速度模型的高频成分。数值模型试验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该方法反演稳健 ,提高了走时成像的分辨率 ,克服了波形成像易于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 ,实现了快速高分辨率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层析成像 走时波形顺序反演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北部的远震S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刚 滕吉文 +1 位作者 何正勤 丁志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03-1712,共10页
华北克拉通是近年来我国地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布设在华北东北部地区的华北地震科学台阵所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用波形互相关方法拾取了9105条S波走时残差数据,进而用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从地表至600 km深度的... 华北克拉通是近年来我国地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布设在华北东北部地区的华北地震科学台阵所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用波形互相关方法拾取了9105条S波走时残差数据,进而用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从地表至600 km深度的S波速度结构.所获得的S波层析成像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中部块体的山西断陷带低速异常一直从地面延伸至上地幔约300 km深处,推测该低速异常体可能与中、新生代的大同火山群的形成与活动有关.研究发现华北东部存在一高速异常体由东部渤中凹陷的地壳一直向西延伸至太行山山前断裂下方地幔转换带410 km附近,推测该高速异常体可能为太平洋板片向西俯冲在华北克拉通东部块体下方地幔过渡带内的滞留.研究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华北盆地表现为高低速相间分布,表明该地区下方的岩石圈发生了破坏,而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燕山造山带显示为高速异常,表明燕山造山带下方的岩石圈没有明显的破坏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波层析成像 波形互相关 走时残差 华北克拉通 S波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西南部深地震探测剖面Pg波走时层析成像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培 张艺峰 +2 位作者 刘善虎 李普春 王笋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5-694,共10页
采用走时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利用2014年在台湾海峡西南部区域得到的3条海域测线的Pg波资料,获得了沿探测剖面沉积层上地壳基底的速度结构、基底形态和埋深。3条剖面基底深度为1.5~4.2km。基底埋深虽有一定变化,但仅在局部地区... 采用走时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利用2014年在台湾海峡西南部区域得到的3条海域测线的Pg波资料,获得了沿探测剖面沉积层上地壳基底的速度结构、基底形态和埋深。3条剖面基底深度为1.5~4.2km。基底埋深虽有一定变化,但仅在局部地区起伏较明显,显示了断裂或凹陷在上部地壳内的结构特征。通过和台湾海峡地质构造区划进行对比,反演得到的基底结构特征与地震剖面穿过区域的地质构造比较吻合,本次走时层析成像结果也为后续深部结构的反演提供了可靠的浅层速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走时层析成像 有限差分 滨海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异常体井间地震走时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裴正林 余钦范 冯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61-465,共5页
通过数值模拟试验 ,验证了利用井间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技术可以分辨线性尺度为1个像元宽度的目标 ;讨论了表层低速带对基岩中异常体地震走时层析成像分辨率的影响 ;给出了高分辨率探测局部异常体井间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技术 ,即最... 通过数值模拟试验 ,验证了利用井间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技术可以分辨线性尺度为1个像元宽度的目标 ;讨论了表层低速带对基岩中异常体地震走时层析成像分辨率的影响 ;给出了高分辨率探测局部异常体井间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技术 ,即最佳的观测系统、有效的数据采集技术、精细的数据预处理和优化的正反演算法。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异常体 地震走时 层析成像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国地区体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雷建设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71-475,共5页
将中国地区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详细地讨论了中国地区体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现状 .总结了中国地区三维速度结构的一些特征 :地震波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 ,甚至在 1 1 0 0km左右深处还保留了这一特点 ,浅部层面地震波速度图像与地表已... 将中国地区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详细地讨论了中国地区体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现状 .总结了中国地区三维速度结构的一些特征 :地震波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 ,甚至在 1 1 0 0km左右深处还保留了这一特点 ,浅部层面地震波速度图像与地表已知的地质特征有较好的相关性 ,速度图像与地震活动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岩石层厚度及地壳厚度的起伏状况等 ;最后分析了目前中国地区体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工作的特点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发展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震层析成像 体波 走时 地震活动性 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球模型和地震层析成像区域地震走时校正方法研究
16
作者 石建芳 许进 +4 位作者 王娟 张波 崔甲甲 李健 邱宏茂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4-358,共5页
准确的区域地震走时表对于降低国际监测系统的全球地震监测阈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论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三维地球模型和地震层析成像的区域地震走时校正(RSTT)方法,该方法大大减少了区域地震波走时预测误差,从而可提高地震事件的定位精... 准确的区域地震走时表对于降低国际监测系统的全球地震监测阈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论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三维地球模型和地震层析成像的区域地震走时校正(RSTT)方法,该方法大大减少了区域地震波走时预测误差,从而可提高地震事件的定位精度。探讨了RSTT的原理、方法以及应用现状,并提出了扩展RSTT模型到新地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震走时 三维地球模型 地震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TI介质中多波走时层析成像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国娇 孙江兵 +1 位作者 白超英 钱卫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72,共10页
传统的各向异性层析成像是在弱各向异性假设下,主要利用走时信息进行线性反演,忽略了介质横向变化,反演结果可信度不高。为此,研究了三维TI介质中多波走时层析成像技术。将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分区多步不规则最短路径算法推广至三维TI介质... 传统的各向异性层析成像是在弱各向异性假设下,主要利用走时信息进行线性反演,忽略了介质横向变化,反演结果可信度不高。为此,研究了三维TI介质中多波走时层析成像技术。将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分区多步不规则最短路径算法推广至三维TI介质中,实现多次透射、反射以及转换波的追踪计算,采用各向同性地震多震相走时层析成像技术,结合有关群速度、相速度偏导数计算,通过联合多波走时同时反演5个各向异性弹性参数。无论是射线路径和走时的追踪计算,还是反演方程的建立,或是雅克比矩阵的计算,该方法都未假设介质为弱各向异性,并且每次迭代都重新追踪射线路径和走时,并计算雅克比矩阵元素。因此,适用于TI介质多波走时层析成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多波走时资料的联合反演可有效提高成像的空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介质 多波走时 弹性参数反演 走时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雷达波走时层析成像精度的影响分析及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明浩 许献磊 张迪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2年第1期134-142,共9页
矿井工作面内的隐伏灾害源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雷达波走时层析成像技术可实现大跨度开采区内隐伏灾害源的高精度探测。本文首先提出了层析成像精度评价标准,包括反演速度场和实际速度场速度差的方差、反演异常体中心偏离程度和大... 矿井工作面内的隐伏灾害源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雷达波走时层析成像技术可实现大跨度开采区内隐伏灾害源的高精度探测。本文首先提出了层析成像精度评价标准,包括反演速度场和实际速度场速度差的方差、反演异常体中心偏离程度和大小偏离程度;其次通过正演模拟分析不同点间距、不同出射角度和不同反演网格参数对矿井地质雷达层析成像精度的影响规律,并对观测系统及反演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应用优化参数进行矿井雷达波走时层析成像探测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m跨度范围内可有效进行异常体的探测。本研究为矿井大跨度工作面内隐伏灾害源的快速精细探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隐伏灾害源 地质雷达 走时层析成像 精度分析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数字地震台网体波走时层析成像 被引量:2
19
作者 邹振轩 李俊 +2 位作者 周新民 王政 李金龙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4-872,共9页
收集了浙江数字地震台网大量地震记录,通过地震波双差走时层析成像,研究浙江省及周边地区上地壳精细速度结构和局部各向异性,并探讨地壳速度结构与活动断裂及地质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北部在深度3.5~6.5km分布了较大面积的低速异常... 收集了浙江数字地震台网大量地震记录,通过地震波双差走时层析成像,研究浙江省及周边地区上地壳精细速度结构和局部各向异性,并探讨地壳速度结构与活动断裂及地质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北部在深度3.5~6.5km分布了较大面积的低速异常区,浙江南部珊溪水库地区零星分布低速异常区,研究区域内的地震沿着活动断层和断层活动段分布或密集成带,基本都发生在低速区内或高、低速过渡带,且与区域内的地形特征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结构 双差定位法 体波走时 层析成像 低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震P波走时的南加州地区速度结构层析成像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茜茜 陈强 +1 位作者 张一君 黄小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4-679,767,共7页
采用2015—2018年南加州地区密集分布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505个近震事件,利用AIC准则拾取了35600个初至P波到时,应用FMTOMO软件进行走时层析成像,获得了该地区0~40 km深度的三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其分辨率达0.5°×0.5°&... 采用2015—2018年南加州地区密集分布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505个近震事件,利用AIC准则拾取了35600个初至P波到时,应用FMTOMO软件进行走时层析成像,获得了该地区0~40 km深度的三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其分辨率达0.5°×0.5°×5 km。不同深度的速度结构表明:南加州地区P波速度不仅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且该地区地壳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反演结果显示:中地壳以上的速度结构与地壳岩层和断层系统密切相关,下地壳以下的速度结构存在大范围低速区,呈现横向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加州 P波走时 三维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地震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