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不确定性因果图在致密油井网部署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博 姚全营 潘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99,共5页
针对致密油藏部署井网时需确定致密油各类"甜点"区域的问题,将致密油"甜点"区定义为致密油井网部署优势区,运用动态不确定性因果图评价方法,将井网部署优势区划分为目标区、有利区和远景区,达到为井网部署优化提供... 针对致密油藏部署井网时需确定致密油各类"甜点"区域的问题,将致密油"甜点"区定义为致密油井网部署优势区,运用动态不确定性因果图评价方法,将井网部署优势区划分为目标区、有利区和远景区,达到为井网部署优化提供依据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实例应用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某致密油藏为目标区的概率为0.487 8,为有利区的概率为0.512 2。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评价优势区,对井网部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不确定因果图 致密油 “甜点”区 井网部署优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潜山裂缝性油藏井网部署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焦松杰 丁祖鹏 +1 位作者 李南 焦红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5,共4页
针对开发井网部署难题,基于渗流机理,结合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方法,对开发井型、注采井网和开发井位置进行研究,推荐部署一种"高部位微裂缝区采油、低部位大裂缝区注水的水平井立体交错井网",其中,水平井应与地层主裂缝方向成4... 针对开发井网部署难题,基于渗流机理,结合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方法,对开发井型、注采井网和开发井位置进行研究,推荐部署一种"高部位微裂缝区采油、低部位大裂缝区注水的水平井立体交错井网",其中,水平井应与地层主裂缝方向成45.0°部署,开发井具体位置通过孔渗场计算裂缝区域定量分布的方法确定。模拟结果表明:大裂缝区注、微裂缝区采较微裂缝区注、大裂缝区采的开发井网15 a累计多产油4.6×10~4m^3,相对增油达16%。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开发井网部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裂缝油藏 井网部署 数值模拟 裂缝渗流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条带砂体随机模拟井网优化部署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莉 曹瑞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5-19,共5页
以大庆外围特低渗透岩性油藏———榆树林油田为例 ,通过对含油砂体的地质解剖 ,提出了一套适合窄条带河道砂体的随机模拟井网优化部署方法。
关键词 窄条河道砂 随机模拟 井网部署 榆树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开发井网设计与优化部署 被引量:29
4
作者 赵欣 姜波 +3 位作者 徐强 刘杰刚 赵岳 段飘飘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0,共7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区块煤层气为例,按照开发前期井网设计、现场优化部署和动态效果跟踪3个阶段一体化的整体思路和方法,对煤层气开发井网进行优化部署和动态调整。开发前期井网设计以煤层构造、埋深、厚度、顶底板岩性、含气量、...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区块煤层气为例,按照开发前期井网设计、现场优化部署和动态效果跟踪3个阶段一体化的整体思路和方法,对煤层气开发井网进行优化部署和动态调整。开发前期井网设计以煤层构造、埋深、厚度、顶底板岩性、含气量、渗透率和水文地质条件等7个方面的地质条件为依据,确定开采井网应为菱形井网,井型以丛式井为主,水平井为辅;井网方位是菱形长对角线为面割理方向,短对角线为端割理方向;高渗透区井距为300~350m,低渗透区井距为350-400m。现场优化部署要充分考虑地表、地下和钻井工程条件3个因素,并遵循地上服从地下、工程服从地质的基本要求。动态效果跟踪阶段,通过对区内井间干扰和层间干扰现象的观察,重新优化部署24口生产井,调整36口生产井的开发层系,使得区块井网设计更为合理。5a的开发实践证明,三区块优化部署后的井网和开发模式基本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井网设计 井网优化部署 生产动态跟踪 井位调整 开发层系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合理注采井网优化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新华 荣元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1,13,共5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由多期次构造及古岩溶作用形成的大规模缝洞系统构成的强非均质性油藏。通过对前期注水试验,结合不同储集体中油水流动的机理分析,总结出了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合理注采井网的优化部署问题,包括井...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由多期次构造及古岩溶作用形成的大规模缝洞系统构成的强非均质性油藏。通过对前期注水试验,结合不同储集体中油水流动的机理分析,总结出了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合理注采井网的优化部署问题,包括井间连通性的确定、注采井组的储集体类型、注采井组所处高低部位以及流体分布模式等。缝洞型油藏应根据井、注采井组在不同储集体上部署时,应选择缝洞系统低部位的井作为注水井,高部位的井作为采油井,充分利用油水重力差的作用来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藏 注采井网 井网部署 注水开发 井间连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煤层气开发部署方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培河 白建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6,42,共5页
煤矿区煤层气的开发部署,受煤炭采掘规划和采掘布置的影响。基于我国目前的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以晋城矿区为例,提出了煤层气开发部署原则,设计了井网优化部署方案,并进行了开发潜力及瓦斯治理效果分析。随着煤炭采掘的不断推进,煤矿区... 煤矿区煤层气的开发部署,受煤炭采掘规划和采掘布置的影响。基于我国目前的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以晋城矿区为例,提出了煤层气开发部署原则,设计了井网优化部署方案,并进行了开发潜力及瓦斯治理效果分析。随着煤炭采掘的不断推进,煤矿区煤层气开发的地面垂直井形式会发生变化,即由起初单纯的地面垂直井转化为地面采动区井,而后可转化为地面采空区井。在地面垂直井阶段,气井连续排采10a,累计产气量为576.44×104m3,目标煤层瓦斯含量降幅约为27.17%~51.99%。通过地面采动区井和地面采空区井阶段的瓦斯抽采,可使瓦斯抽采率进一步提高,达到有效治理瓦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煤层气开发 井网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湖超浅层小型气田开发优化部署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维春 阿雪庆 +1 位作者 李拉毛才旦 孙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盐湖气田储层埋藏较浅,气层多,各气层含气面积相差悬殊。总体表现为高孔隙度、中—低渗透率的特点,气水界面不统一,为罕见的超浅层疏松砂岩小型边水气藏。国内浅层油气藏都具有勘探开发过程中井易出水出砂,产能比较低,稳产难度较大,生... 盐湖气田储层埋藏较浅,气层多,各气层含气面积相差悬殊。总体表现为高孔隙度、中—低渗透率的特点,气水界面不统一,为罕见的超浅层疏松砂岩小型边水气藏。国内浅层油气藏都具有勘探开发过程中井易出水出砂,产能比较低,稳产难度较大,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下降快、弹性产率低等特点。为实现小型气田的效益开发,依据气田的地质特点,在合理划分开发层系与开发层组的基础上,参考疏松砂岩边水气藏的井网部署方法,确定了盐湖气田沿轴线,占高点,顶密边稀的布井方式,采用由深至浅的开发方式,接替上返生产,实现井数少、成本低和长期稳产的目标,确保气田合理的储量、产能和产量的接替顺序,以获得最佳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气田 井网部署 疏松砂岩 柴达木盆地 气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南试验一区井网调整方案优选 被引量:2
8
作者 肖芳 周群 孙庆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4-46,共3页
喇南试验一区完成葡Ⅰ 1— 2油层聚驱试验后 ,开始上返萨三组油层。针对上返层系的油层特点 ,提出了两种层系组合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 ,推荐以二类油层为主并适当扩大部分三类油层的上返方式进行层系组合 ,最终确定萨Ⅲ 4— 10油层作... 喇南试验一区完成葡Ⅰ 1— 2油层聚驱试验后 ,开始上返萨三组油层。针对上返层系的油层特点 ,提出了两种层系组合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 ,推荐以二类油层为主并适当扩大部分三类油层的上返方式进行层系组合 ,最终确定萨Ⅲ 4— 10油层作为开展聚驱上返试验的目的层。在分析和研究萨Ⅲ4— 10油层地质特点及动用状况的基础上 ,提出了 6种聚驱井网的调整方案。通过分析对比 ,推荐采用将现注聚井网注采井别互换后的 2 12m五点法面积井网方案 ,为该区块聚驱上返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奠定了可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井网部署 井网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泾油田长8块储层压力传播研究与井网初步模拟
9
作者 周思宾 杜箫笙 +2 位作者 靳卫广 于荣泽 王洪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90,145-146,共3页
镇泾油田长8块超低渗油藏储层类型分为孔隙型、裂缝型2种,不同储层类型产生的地层压力传播效果不同。要保证油藏的开采效果,需明确不同类型储层对应的井网排布关系。为此,针对长8块储层地质特征,在油水井动态指标分析基础上,研究了不同... 镇泾油田长8块超低渗油藏储层类型分为孔隙型、裂缝型2种,不同储层类型产生的地层压力传播效果不同。要保证油藏的开采效果,需明确不同类型储层对应的井网排布关系。为此,针对长8块储层地质特征,在油水井动态指标分析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储层类型的压力传播特征,并初步确定出相应的井网形式。然后应用矢量井网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井排距方案进行了模拟,预测出了井网的合理排距。该研究对长8块超低渗油藏不同储层类型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超低渗透油藏 孔隙型储层 裂缝型储层 地层压力传播 井网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JZ-X油田气顶窄油环油藏井位优化和挖潜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岳宝林 孟智强 +3 位作者 房娜 郑炀 瞿朝朝 王双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针对气顶底水窄油环油藏易气窜水锥、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生产难题,在渤海矿区逐渐探索出利用水平井开发的井位优化与挖潜策略。基础井网阶段:水平井段垂直构造线穿多层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并匹配智能滑套分采管柱以缓解层间矛盾;基础井网... 针对气顶底水窄油环油藏易气窜水锥、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生产难题,在渤海矿区逐渐探索出利用水平井开发的井位优化与挖潜策略。基础井网阶段:水平井段垂直构造线穿多层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并匹配智能滑套分采管柱以缓解层间矛盾;基础井网平行于流体界面,部署于油水界面之上1/3油柱高度避气控水。综合调整阶段: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富集于井间滞留区,纵向上后期水体能量驱动逐渐发挥主要作用,剩余油主要富集于油层上部。对比井间侧钻、气顶注气和屏障注水方案增油量指标,当前剩余油挖潜策略以井间侧钻与气顶注气为主。井间侧钻通过低产低效井平面侧钻至井间,纵向高部位部署挖潜剩余油,单井净增油量为3.4×10^(4)~4.2×10^(4)m^(3);气顶注气通过采气井转天然气回注,补充气顶能量,气驱水平井上部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预测净增油量为5.2×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 底水 窄油环 井网部署 综合调整 剩余油 井间侧钻 注气 屏障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外围低渗透储层裂缝与地应力研究 被引量:58
11
作者 王秀娟 杨学保 +2 位作者 迟博 孙贻铃 刘卫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8-90,共3页
采用野外露头、岩心描述、裂缝磁定向等方法研究低渗透油田不同类型裂缝的发育程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储层的渗流响应。综合应用差应变、波速各向异性岩心应力测试技术和测井解释技术 ,结合有限元模拟技术和现场微地震监测等手段对地应力... 采用野外露头、岩心描述、裂缝磁定向等方法研究低渗透油田不同类型裂缝的发育程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储层的渗流响应。综合应用差应变、波速各向异性岩心应力测试技术和测井解释技术 ,结合有限元模拟技术和现场微地震监测等手段对地应力分布进行描述 ,并对大庆油田地应力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同时 ,在地应力及裂缝对油田注水开发中的作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裂缝 地应力 井网部署 应力敏感 油田开发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淑恩 张绍辉 +2 位作者 岳奎 谭守强 赵郁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8-40,共3页
论述了现今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及裂缝有效性预测的原理及实现方法。用其对马东东地区主要目的层沙一段下亚段进行裂缝分析 ,明确了裂缝走向 ,确定了北东东、北西两大裂缝体系。在此基础上 ,对裂缝的有效性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大港油田 构造应力场 数值模拟 主压应力 高角度裂缝 有效裂缝 定位预测 井网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藏的不均一性与煤层气勘探开发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生维 段连秀 +1 位作者 张明 陈钟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煤层气藏的不均一性远比常规天然气藏明显。其源于煤储层岩石物理成分的极不均一、煤储层中孔隙系统的不均一以及外部封闭保存条件的改变。煤层气藏的普遍不均一性对煤层气勘探选区的评价有明显的影响 ,也会影响到勘探井网的优化部署。... 煤层气藏的不均一性远比常规天然气藏明显。其源于煤储层岩石物理成分的极不均一、煤储层中孔隙系统的不均一以及外部封闭保存条件的改变。煤层气藏的普遍不均一性对煤层气勘探选区的评价有明显的影响 ,也会影响到勘探井网的优化部署。煤体几何形态、夹矸分布及煤相分析 ,不同煤相的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分析 ,煤层气藏外部封闭分析等均为煤层气藏不均一性分析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藏 不均一性 井网部署 勘探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产潜力的深水油田井位优化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致学 苏玉亮 +2 位作者 聂海峰 杨莉 孙治雷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4期473-476,共4页
深水油田的井位优化是基于油藏特征、流体性质、钻井建设、平台设施及经济界限等多学科的高风险复杂系统工程。立足深水油田的地质、油藏、作业环境和经济效益要求,以高效开发和快速部署为目标,以"稀井网、大井距"条件下地质... 深水油田的井位优化是基于油藏特征、流体性质、钻井建设、平台设施及经济界限等多学科的高风险复杂系统工程。立足深水油田的地质、油藏、作业环境和经济效益要求,以高效开发和快速部署为目标,以"稀井网、大井距"条件下地质精细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为手段,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生产潜力指标的深水油田井位优化方法。西非某深水油田应用实际表明,该井位优化方法可获得更高的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有利于缩短投资回收期,实现深水油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最优化,对深水油田井网部署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田 井网部署 生产潜力 矢量井网 西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断块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贤松 谢晓庆 陈民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6,117,共3页
低渗透断块油藏储量丰度小,渗透率较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很难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差,而且含油面积小、形状复杂,很多属于典型的窄条状油藏,难以形成规则的注水井网,后期井网调整困难,需要一次布井成功,所以注采井距一定要选取合理。采用... 低渗透断块油藏储量丰度小,渗透率较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很难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差,而且含油面积小、形状复杂,很多属于典型的窄条状油藏,难以形成规则的注水井网,后期井网调整困难,需要一次布井成功,所以注采井距一定要选取合理。采用油藏实际岩心,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得到了低渗透油藏的启动压力参数;利用实验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重点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储层条件等对有效井距、合理井距和井网形式的影响。提出了首先将物理模拟实验、油藏工程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计算得到低渗透断块油藏的合理注采井距,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井网部署的方法。研究结果应用于油田实际区块的井网部署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与同类油藏相比采收率可提高1.86%~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断块油藏 注采井距 启动压力梯度 井网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井间干扰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闫霞 李小军 +3 位作者 赵辉 张伟 王泽斌 毛得雷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6-132,共7页
井间干扰是实现煤层气稳产高产的有效技术措施。目前,煤层气井间干扰的理论研究较多,准确量化的现场认识较少。根据煤层气井排采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方便、可靠、高效的用于判断井间干扰现象及定量计算井间干扰程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现... 井间干扰是实现煤层气稳产高产的有效技术措施。目前,煤层气井间干扰的理论研究较多,准确量化的现场认识较少。根据煤层气井排采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方便、可靠、高效的用于判断井间干扰现象及定量计算井间干扰程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现场观察到的煤层气井启抽水位与原始水位存在的明显差异,定量化煤层气排采降压过程中出现的井间干扰现象。通过在保德区块的实际应用,对比了所提出方法与煤层气理论判断方法的优缺点,并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得出了该区块井间干扰特征的定量化认识,同时提出了井间干扰规律在合理部署井位、提高产气速度、缩短见气时间及优化排采制度等方面的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井间干扰特征 压力分布数学模型 井网部署 排采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像测井技术的裂缝储层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美珍 杨凯 +2 位作者 王树彬 唐振国 马春波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5,共4页
应用微电阻率扫描成像(EMI)及交叉式偶极子阵列声波(XMAC)测井技术,对肇源油田的裂缝发育状况和古水流方向进行了预测;同时结合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模拟法,研究了临江油田双30区块裂缝发育状况,并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双30区块现今的构造应力场... 应用微电阻率扫描成像(EMI)及交叉式偶极子阵列声波(XMAC)测井技术,对肇源油田的裂缝发育状况和古水流方向进行了预测;同时结合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模拟法,研究了临江油田双30区块裂缝发育状况,并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双30区块现今的构造应力场,预测了裂缝的分布.结果表明,应用成像测井技术可指导裂缝储层开发方案编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古水流方向 井网部署 EMI X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竭气藏改建储气库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30
18
作者 丁国生 王皆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89,123,共3页
到2020年,中国地下储气库的工作气需求量将超过500×108m3,其中60%~70%的工作气量将通过枯竭型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而获得。为此,分析指出枯竭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的建设与气藏开发本身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两者在建库与开发条件、开采方... 到2020年,中国地下储气库的工作气需求量将超过500×108m3,其中60%~70%的工作气量将通过枯竭型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而获得。为此,分析指出枯竭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的建设与气藏开发本身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两者在建库与开发条件、开采方式、设计准则、运行过程、工程要求、储层改造及监测7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不能照搬气藏开发的模式,必须关注地下储气库建设的5个关键问题:库容参数设计、井网部署、气库安全、气库监测和气库运行优化。做好以上5个方面的工作,将会大大缩短建库周期,提高枯竭气藏改建储气库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竭气藏 地下储气库建设 气藏开发 差异性 库容参数 井网部署 安全 监测 库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站油田地应力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左松林 鹿立卿 +1 位作者 肖洪伟 徐安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6,共4页
大庆长垣西部新站油田属于特低渗透裂缝型油藏。油田注水开发主要矛盾是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并且见水井没有明显的方向性,注采系统调整难度大,油田稳产难度大。为此,通过井壁崩落、微地震、波速各向异性等方法,对... 大庆长垣西部新站油田属于特低渗透裂缝型油藏。油田注水开发主要矛盾是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并且见水井没有明显的方向性,注采系统调整难度大,油田稳产难度大。为此,通过井壁崩落、微地震、波速各向异性等方法,对新站油田地应力进行研究,搞清了新站油田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主要为NE71.4°~100°,近东西向,从而明确了新站油田裂缝发育方位。应用地应力研究结果,新站油田宜采用矩形五点法或菱形反九点法注采井网注水开发,近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油井要慎重压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地应力 最大水平主应力 井网部署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藏合理开发方式及井型优选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彩珍 薛晓宁 +2 位作者 杨满平 张景涛 任玉洁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6年第6期67-74,共8页
面对我国石油能源短缺及常规天然气不足的现状,三大非常规气藏之一的页岩气藏在能源供给中占有非常大的优势。在分析研究区页岩气藏地质概况、储层物性及试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页岩气藏开发经验,初步确定该气藏的开发方式为衰竭... 面对我国石油能源短缺及常规天然气不足的现状,三大非常规气藏之一的页岩气藏在能源供给中占有非常大的优势。在分析研究区页岩气藏地质概况、储层物性及试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页岩气藏开发经验,初步确定该气藏的开发方式为衰竭式开采。页岩气藏只有经过压裂作业后才能形成工业气流,加之研究区储层具有酸敏、水敏的特点。因此,选择可以克服这些缺点且具有泡沫携砂能力、助排能力等优点,低滤失特性和经济效益好的CO2泡沫压裂技术为最终的储层改造措施。关于布井方案,重点设计三套井网部署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考虑布井成本、年总产气量及所布新井数目,最终确定以分支鱼骨状水平井为主的混合井网为最优井网部署方案。对今后的页岩气开发布井方案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开发方式 井网部署 CO2泡沫压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