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深稠油高温高压井筒降黏举升摩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任波 郭继香 +4 位作者 张登山 杨矞琦 郭瑞雪 杨祖国 丁保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新疆塔河油田深层稠油在井筒举升过程中,由于温度的降低,原油逐渐失去流动性。稠油降黏是有效降低井筒举升摩阻的途径。根据现场掺降黏剂工艺,建立了室内高温高压井筒流动模拟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及流速对稠油井筒举升流动摩... 新疆塔河油田深层稠油在井筒举升过程中,由于温度的降低,原油逐渐失去流动性。稠油降黏是有效降低井筒举升摩阻的途径。根据现场掺降黏剂工艺,建立了室内高温高压井筒流动模拟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及流速对稠油井筒举升流动摩阻的影响,得到了不同降黏方式井筒举升摩阻梯度分布,在已有井筒压降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构筑了室内井筒流动模拟装置与实际井筒之间的压降换算关系,得到了不同降黏方式塔河原油在实际井筒中的压力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原油在垂直井筒中举升摩阻随压力和流速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流速越大,井筒流动摩阻增加趋势渐缓。在井下3 000 m处掺降黏剂使稠油更易举升至井口,降黏效果为复合降黏剂>油溶性降黏剂>掺稀降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 井筒降黏 高温高压 实验研究 举升摩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抽油杆内密闭热水循环降黏技术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日亿 梁金国 +2 位作者 杨德伟 张喜君 王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4-108,共5页
为了提高机采稠油井产出液的温度,降低井筒热量损失,提出采用空心杆内加隔热管的密闭热流体循环降黏工艺,该工艺充分利用循环热水携带的热量以及油套环空的隔热性能,使产出液在井筒中维持较高的温度,起到'保温'效果。基于这一... 为了提高机采稠油井产出液的温度,降低井筒热量损失,提出采用空心杆内加隔热管的密闭热流体循环降黏工艺,该工艺充分利用循环热水携带的热量以及油套环空的隔热性能,使产出液在井筒中维持较高的温度,起到'保温'效果。基于这一井筒降黏原理,建立该降黏工艺井筒中各流体流动和换热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同时分析产液量、隔热管隔热性能、原油黏度、循环热水量等因素对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降黏工艺能有效维持产出液温度,井筒降黏效果好,且运行成本低,循环热水用量少,节能降耗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空心抽油杆 密闭热水循环 井筒降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型超深超稠油藏效益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睢芬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2期94-100,共7页
塔河油田超稠油地质储量高,埋藏深,在地层中具有流动性,举升中随着温度降低,黏度增大,流动能力减弱,无法采出,主要采取掺稀油降黏开采。低油价以来,受掺入稀油和采出稠油销售价差影响,且稀油重复做功产生能耗,导致效益降低。为提高超稠... 塔河油田超稠油地质储量高,埋藏深,在地层中具有流动性,举升中随着温度降低,黏度增大,流动能力减弱,无法采出,主要采取掺稀油降黏开采。低油价以来,受掺入稀油和采出稠油销售价差影响,且稀油重复做功产生能耗,导致效益降低。为提高超稠油油藏开采效益,从地层、井筒、地面三个节点开展工艺探索、技术攻关及先导试验工作。以矿物绝缘电缆加热、纳米保温油管为主的保温开采取得明显效果,累计节约稀油9.86×10^4 t,可在超稠油油藏进行推广。耐温抗盐水溶性降黏剂获得突破,抗硫螺杆泵举升工艺取得进展,均为超稠油油藏效益开采提供充分条件。地面高效集输实施技术原理简单,但涉及管网改造、设备升级,成本高,实施繁,现试验设备准备中。地层降黏技术难度大,目前处于技术论证阶段。通过超稠油低成本开采技术的发展完善及集成应用,提高开发效益,并综合考虑,针对具体井况找出瓶颈,在技术体系中筛选配套工艺技术,以达到超稠油效益开采的目的,提升油田应对低油价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开采 地层 井筒保温 井筒降黏 高效举升 效益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