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掺活性水代替电加热解决超稠油井筒降粘的工艺试验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金宝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1-83,共3页
为降低超稠油开采成本,对掺活性水代替电加热工艺试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认为:掺活性水可以在实际生产中代替中频电加热,实现超稠油的机采,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该工艺可在类似井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掺活性水
电加热
超稠油
井筒降粘
工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稠油的类乳化复合降粘作用机理
被引量:
25
2
作者
周风山
吴瑾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1-315,共5页
讨论了油水乳状液的粘度与水外相体积分数之间关系的 3种理论公式 (Einstein ,Hatschek ,Richardson公式 )和真实乳状液的各种复杂类型 ,包括极少量水与油形成的核心 环状流。提出在稠油中加入少量的水、油溶性降粘剂、乳化剂 ,使稠油...
讨论了油水乳状液的粘度与水外相体积分数之间关系的 3种理论公式 (Einstein ,Hatschek ,Richardson公式 )和真实乳状液的各种复杂类型 ,包括极少量水与油形成的核心 环状流。提出在稠油中加入少量的水、油溶性降粘剂、乳化剂 ,使稠油形成油相不易聚结的水外相类乳状液 ,以大大降低稠油粘度的方法并讨论了涉及的机理。将5 0℃、6 3.5s- 1 下粘度 >17.8Pa·s的胜利乐安稠油与加有 0 .1%特制乳化剂、0 .0 5 %油溶性共聚物降粘剂MSA的水在 5 0℃混合 ,油水体积比分别为 8.5∶1.5和 8.0∶2 .0 ,药剂加量以药剂与稠油的质量比表示 ,形成的类乳状液的粘度分别为 6 73.2和 2 4 1.5mPa·s (5 0℃ ,113.5s- 1 ) ,降粘率分别为 96 .6 %和 98.8%。在油水体积比 8.5∶1.5 ,MSA加量 0 .0 5 % ,乳化剂加量 0 .1% ,温度 5 0~ 80℃的条件下 ,用煤油代替水 ,在 <80℃时稠油降粘率均较小 ,且温度越低 ,降粘率差别越大。考察了MSA加量 (0 .0 1%~ 0 .1% )、乳化剂加量 (0 .0 5 %~ 0 .1% )、油水体积比 (8.5∶1.5~ 7.0∶3.0 )、乳化温度 (5 0~ 70℃ )的影响。本方法可用于稠油的井筒降粘开采。图 2表 4参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类乳化复合
降
粘
作用机理
化学
降
粘
油溶性
降
粘
剂
乳化剂
类乳状液
形成
井筒降粘
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胜利油田稠油开采技术现状
被引量:
24
3
作者
田仲强
黄敏
+2 位作者
田荣恩
李芳田
张新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2-55,共4页
稠油的流动性差 ,粘度大 ,开采的关键问题是降粘、改善其流动性。胜利油田根据不同油藏的条件选择了多种降粘开采方式 ,逐步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和热采技术。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机械降粘、井筒加...
稠油的流动性差 ,粘度大 ,开采的关键问题是降粘、改善其流动性。胜利油田根据不同油藏的条件选择了多种降粘开采方式 ,逐步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和热采技术。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机械降粘、井筒加热、稀释降粘、化学降粘、微生物单井吞吐、抽稠工艺配套等 ;稠油油藏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丛式定向井及水平井、火烧油层以及与稠油热采配套的其它工艺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胜利油田
水驱开采
井筒降粘
微生物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化学方法改进稠油开采效果的技术
被引量:
17
4
作者
王世虎
孙克己
+6 位作者
曹嫣镔
麻金海
郭省学
吉树鹏
吴柏志
杜永
邹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0-213,共4页
胜利桩西油田桩斜 139井 (生产井段 192 0 .0~ 1930 .0m)原油粘度高 ,6 5℃ (地层温度 )下 2 1Pa·s,5 0℃ (井口温度 )下 6 0Pa·s,采用蒸汽吞吐法开采 ,需电热杆加热才能实施井筒机械举升。新开发的乳化降粘剂SB 2为≥ 2 5 ...
胜利桩西油田桩斜 139井 (生产井段 192 0 .0~ 1930 .0m)原油粘度高 ,6 5℃ (地层温度 )下 2 1Pa·s,5 0℃ (井口温度 )下 6 0Pa·s,采用蒸汽吞吐法开采 ,需电热杆加热才能实施井筒机械举升。新开发的乳化降粘剂SB 2为≥ 2 5 %的溶液 ,主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室内实验中 ,体积比 7∶3的原油与含SB 2 1.4× 10 4~ 3.0× 10 4mg/L ,矿化度 1.5× 10 4mg/L ,含Ca2 + +M2 + 1.0× 10 3 mg/L的水形成的乳状液 ,5 0℃粘度≤ 2 0 0mPa·s ,可稳定存在数周至数月 ;使用矿化度 <1.0× 10 4mg/L的油田污水 ,SB 2用量 2 .0× 10 4mg/L ,油水体积比 6 5∶35时乳化降粘效果最好 ,乳状液在 6 0℃可稳定存在 12~ 2 4h。通过油套环空将SB 2加入桩斜 139井泵下 ,产出液含水 36 %~4 0 % ,加入量为产液量的 1.1%时产出液井口粘度 15~ 2 5mPa·s,加入量为 0 .2 3%时井口粘度 70mPa·s ,抽油机上下行电流稳定 (6 8和 4 8A)。此后加热杆停止加热 ,将SB 2加量降止 0 .1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方法
改进
稠油开采
乳化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乳化
降
粘
井筒降粘
蒸汽吞吐井
胜利桩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层稠油掺稀油举升方法研究
被引量:
30
5
作者
曲占庆
邢建华
+1 位作者
张红玲
刘宏亭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3期26-28,共3页
深层稠油在油藏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 ,但在井筒中的流动阻力却很大 ,造成生产上的困难。该文针对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 ,在对稠油粘温关系和深井举升工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实验室掺稀油降粘效果研究结果 ,对空心杆泵上和泵下掺...
深层稠油在油藏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 ,但在井筒中的流动阻力却很大 ,造成生产上的困难。该文针对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 ,在对稠油粘温关系和深井举升工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实验室掺稀油降粘效果研究结果 ,对空心杆泵上和泵下掺稀油举升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设计结果及现场生产分析结果表明 ,空心杆掺稀油是一种适合于深层稠油冷采的举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稠油
井筒降粘
掺稀油
举升工艺
冷采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心杆掺稀油深层稠油举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
17
6
作者
曲占庆
张琪
+1 位作者
陈德春
王树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5期63-64,67,共3页
对稠油粘温关系和深井举升工艺进行了研究 ,结合实验室掺稀油降粘效果研究结果 ,对空心杆泵上和泵下掺稀油举升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及现场生产表明 ,空心杆掺稀油举升工艺能有效地改善井筒流体流动条件 ,保证油井以一定的...
对稠油粘温关系和深井举升工艺进行了研究 ,结合实验室掺稀油降粘效果研究结果 ,对空心杆泵上和泵下掺稀油举升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及现场生产表明 ,空心杆掺稀油举升工艺能有效地改善井筒流体流动条件 ,保证油井以一定的产量进行稳定生产。空心杆泵下掺稀油能改善泵吸入口处原油的流动性 ,但对泵的实际排量有影响 ,且影响生产压差。空心杆泵上掺稀油没有解决原油进泵阻力大的问题 ,因此在泵吸入口处原油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
井筒降粘
空心杆
掺稀油
举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草古1潜山裂缝性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采特征
被引量:
4
7
作者
徐丕东
韦涛
孙丙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23,29,共4页
方法 结合矿场实践 ,应用油藏工程方法 ,研究裂缝性古潜山碳酸盐岩特、超稠油油藏开采特征及开采效果。目的 搞清此类油藏的开采规律 ,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结果 高角度裂缝发育的古潜山碳酸盐岩特、超稠油油藏 ,由于裂缝发育...
方法 结合矿场实践 ,应用油藏工程方法 ,研究裂缝性古潜山碳酸盐岩特、超稠油油藏开采特征及开采效果。目的 搞清此类油藏的开采规律 ,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结果 高角度裂缝发育的古潜山碳酸盐岩特、超稠油油藏 ,由于裂缝发育的随机性 ,直井开采效果差异较大 ,而水平井能钻遇更多的裂缝 ,故水平井布井方式开发较有利 ;由于此类油藏渗透性较好 ,依据平面原油性质的变化 ,采取井筒降粘和蒸汽吞吐引效相结合的配套开采模式 ,并应用改进的井筒降粘采油工艺及优化的注采参数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对改善开采效果均是有效的。结论 通过开采特征研究 ,所确定的布井方式、开采方式及采取的一系列参数技术界限 ,保证了此类特种油藏的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气藏
碳酸盐岩油气藏
古潜山
稠油油藏
井筒降粘
开采特征
蒸汽吞吐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稠油出砂冷采矿场操作技术策略
被引量:
1
8
作者
刘新福
杨志斌
+2 位作者
黄爽英
宋鹏瑞
赵春旭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3-65,71,共4页
在稠油出砂冷采机理和矿场实际资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剖析稠油出砂冷采矿场操作技术对螺杆泵、井下工具、井筒降粘以及地面流程的要求 ,明确相应的开发技术策略。结果表明 ,随着大量砂粒的产出和泡沫油的形成 ,单井产量一般可达 3~ 5 ...
在稠油出砂冷采机理和矿场实际资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剖析稠油出砂冷采矿场操作技术对螺杆泵、井下工具、井筒降粘以及地面流程的要求 ,明确相应的开发技术策略。结果表明 ,随着大量砂粒的产出和泡沫油的形成 ,单井产量一般可达 3~ 5 0t/d ,是常规降压开采的数十倍至数百倍 ,采收率一般可达 8%~ 15 %。搞清矿场操作技术对稠油出砂冷采的影响 ,制定相应的技术策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出砂冷采
螺杆泵
井下工具
井筒降粘
地面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冷家堡油田冷37块超稠油热采工艺技术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凤岩
赵传家
李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1-34,共4页
针对辽河油区冷家堡油田深层超稠油特点,提出应用注化学添加剂辅助蒸汽吞吐热力采油方案,优化设计注汽、采油工艺,形成配套稠油开采技术,并在冷37-40-18井进行矿场试验,成功地把超稠油采到地面,日产油20~40t,为开...
针对辽河油区冷家堡油田深层超稠油特点,提出应用注化学添加剂辅助蒸汽吞吐热力采油方案,优化设计注汽、采油工艺,形成配套稠油开采技术,并在冷37-40-18井进行矿场试验,成功地把超稠油采到地面,日产油20~40t,为开采超稠油提供了技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蒸汽吞吐
井筒降粘
复合
降
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掺活性水代替电加热解决超稠油井筒降粘的工艺试验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金宝
机构
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1-83,共3页
文摘
为降低超稠油开采成本,对掺活性水代替电加热工艺试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认为:掺活性水可以在实际生产中代替中频电加热,实现超稠油的机采,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该工艺可在类似井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掺活性水
电加热
超稠油
井筒降粘
工艺试验
Keywords
super heavy oil
adding active water
downhole chemical supplier
分类号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稠油的类乳化复合降粘作用机理
被引量:
25
2
作者
周风山
吴瑾光
机构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1-315,共5页
文摘
讨论了油水乳状液的粘度与水外相体积分数之间关系的 3种理论公式 (Einstein ,Hatschek ,Richardson公式 )和真实乳状液的各种复杂类型 ,包括极少量水与油形成的核心 环状流。提出在稠油中加入少量的水、油溶性降粘剂、乳化剂 ,使稠油形成油相不易聚结的水外相类乳状液 ,以大大降低稠油粘度的方法并讨论了涉及的机理。将5 0℃、6 3.5s- 1 下粘度 >17.8Pa·s的胜利乐安稠油与加有 0 .1%特制乳化剂、0 .0 5 %油溶性共聚物降粘剂MSA的水在 5 0℃混合 ,油水体积比分别为 8.5∶1.5和 8.0∶2 .0 ,药剂加量以药剂与稠油的质量比表示 ,形成的类乳状液的粘度分别为 6 73.2和 2 4 1.5mPa·s (5 0℃ ,113.5s- 1 ) ,降粘率分别为 96 .6 %和 98.8%。在油水体积比 8.5∶1.5 ,MSA加量 0 .0 5 % ,乳化剂加量 0 .1% ,温度 5 0~ 80℃的条件下 ,用煤油代替水 ,在 <80℃时稠油降粘率均较小 ,且温度越低 ,降粘率差别越大。考察了MSA加量 (0 .0 1%~ 0 .1% )、乳化剂加量 (0 .0 5 %~ 0 .1% )、油水体积比 (8.5∶1.5~ 7.0∶3.0 )、乳化温度 (5 0~ 70℃ )的影响。本方法可用于稠油的井筒降粘开采。图 2表 4参 13。
关键词
稠油
类乳化复合
降
粘
作用机理
化学
降
粘
油溶性
降
粘
剂
乳化剂
类乳状液
形成
井筒降粘
采油
Keywords
viscous crude oil
chemical viscosity reduction
oil soluble viscosity reducer
emulsifier
pseudoemulsion formation
viscosity reduction in borehole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胜利油田稠油开采技术现状
被引量:
24
3
作者
田仲强
黄敏
田荣恩
李芳田
张新丽
机构
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东辛采油厂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2-55,共4页
文摘
稠油的流动性差 ,粘度大 ,开采的关键问题是降粘、改善其流动性。胜利油田根据不同油藏的条件选择了多种降粘开采方式 ,逐步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和热采技术。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机械降粘、井筒加热、稀释降粘、化学降粘、微生物单井吞吐、抽稠工艺配套等 ;稠油油藏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丛式定向井及水平井、火烧油层以及与稠油热采配套的其它工艺技术等。
关键词
稠油开采
胜利油田
水驱开采
井筒降粘
微生物开采
Keywords
heavy oil recovery, technique, current status, Shengli oilfield
分类号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5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化学方法改进稠油开采效果的技术
被引量:
17
4
作者
王世虎
孙克己
曹嫣镔
麻金海
郭省学
吉树鹏
吴柏志
杜永
邹群
机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桩西采油厂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0-213,共4页
文摘
胜利桩西油田桩斜 139井 (生产井段 192 0 .0~ 1930 .0m)原油粘度高 ,6 5℃ (地层温度 )下 2 1Pa·s,5 0℃ (井口温度 )下 6 0Pa·s,采用蒸汽吞吐法开采 ,需电热杆加热才能实施井筒机械举升。新开发的乳化降粘剂SB 2为≥ 2 5 %的溶液 ,主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室内实验中 ,体积比 7∶3的原油与含SB 2 1.4× 10 4~ 3.0× 10 4mg/L ,矿化度 1.5× 10 4mg/L ,含Ca2 + +M2 + 1.0× 10 3 mg/L的水形成的乳状液 ,5 0℃粘度≤ 2 0 0mPa·s ,可稳定存在数周至数月 ;使用矿化度 <1.0× 10 4mg/L的油田污水 ,SB 2用量 2 .0× 10 4mg/L ,油水体积比 6 5∶35时乳化降粘效果最好 ,乳状液在 6 0℃可稳定存在 12~ 2 4h。通过油套环空将SB 2加入桩斜 139井泵下 ,产出液含水 36 %~4 0 % ,加入量为产液量的 1.1%时产出液井口粘度 15~ 2 5mPa·s,加入量为 0 .2 3%时井口粘度 70mPa·s ,抽油机上下行电流稳定 (6 8和 4 8A)。此后加热杆停止加热 ,将SB 2加量降止 0 .12 % 。
关键词
化学方法
改进
稠油开采
乳化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乳化
降
粘
井筒降粘
蒸汽吞吐井
胜利桩西油田
Keywords
emulsificator
anionic surfactant
heavy crude oil
viscosity reduction by emulsification
viscosity reduction in well pipe
steam huff puff well
Zhuangxi oil field in Shengli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层稠油掺稀油举升方法研究
被引量:
30
5
作者
曲占庆
邢建华
张红玲
刘宏亭
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
吐哈油田开发处
出处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3期26-28,共3页
文摘
深层稠油在油藏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 ,但在井筒中的流动阻力却很大 ,造成生产上的困难。该文针对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 ,在对稠油粘温关系和深井举升工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实验室掺稀油降粘效果研究结果 ,对空心杆泵上和泵下掺稀油举升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设计结果及现场生产分析结果表明 ,空心杆掺稀油是一种适合于深层稠油冷采的举升方式。
关键词
深层
稠油
井筒降粘
掺稀油
举升工艺
冷采
油藏
Keywords
deep heavy oil, viscosity reduction in wellbore, mixing light oil, lifting technology
分类号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55.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心杆掺稀油深层稠油举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
17
6
作者
曲占庆
张琪
陈德春
王树军
机构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
吐哈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5期63-64,67,共3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项目!"改善深层稠油井筒流动条件的研究"
文摘
对稠油粘温关系和深井举升工艺进行了研究 ,结合实验室掺稀油降粘效果研究结果 ,对空心杆泵上和泵下掺稀油举升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及现场生产表明 ,空心杆掺稀油举升工艺能有效地改善井筒流体流动条件 ,保证油井以一定的产量进行稳定生产。空心杆泵下掺稀油能改善泵吸入口处原油的流动性 ,但对泵的实际排量有影响 ,且影响生产压差。空心杆泵上掺稀油没有解决原油进泵阻力大的问题 ,因此在泵吸入口处原油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关键词
深层稠油
井筒降粘
空心杆
掺稀油
举升工艺
Keywords
heavy oil
decreasing viscosity
hollow rod
blending light oil
oil lifting technology
分类号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55.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草古1潜山裂缝性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采特征
被引量:
4
7
作者
徐丕东
韦涛
孙丙和
机构
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
胜利石油管理局现河采油厂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23,29,共4页
文摘
方法 结合矿场实践 ,应用油藏工程方法 ,研究裂缝性古潜山碳酸盐岩特、超稠油油藏开采特征及开采效果。目的 搞清此类油藏的开采规律 ,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结果 高角度裂缝发育的古潜山碳酸盐岩特、超稠油油藏 ,由于裂缝发育的随机性 ,直井开采效果差异较大 ,而水平井能钻遇更多的裂缝 ,故水平井布井方式开发较有利 ;由于此类油藏渗透性较好 ,依据平面原油性质的变化 ,采取井筒降粘和蒸汽吞吐引效相结合的配套开采模式 ,并应用改进的井筒降粘采油工艺及优化的注采参数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对改善开采效果均是有效的。结论 通过开采特征研究 ,所确定的布井方式、开采方式及采取的一系列参数技术界限 ,保证了此类特种油藏的经济。
关键词
裂缝性油气藏
碳酸盐岩油气藏
古潜山
稠油油藏
井筒降粘
开采特征
蒸汽吞吐
水平井
Keywords
fractured reservoir, carbonate reservoir, palaeoburied-hill, heavy oil reservoir, wellbore viscosity reducing, recovery feature, steam soak, horizontal well
分类号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稠油出砂冷采矿场操作技术策略
被引量:
1
8
作者
刘新福
杨志斌
黄爽英
宋鹏瑞
赵春旭
机构
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3-65,71,共4页
基金
薄层稠油
特超稠油开采新技术。1 996年中石化重点科技攻关项
项目号P980 2 7
文摘
在稠油出砂冷采机理和矿场实际资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剖析稠油出砂冷采矿场操作技术对螺杆泵、井下工具、井筒降粘以及地面流程的要求 ,明确相应的开发技术策略。结果表明 ,随着大量砂粒的产出和泡沫油的形成 ,单井产量一般可达 3~ 5 0t/d ,是常规降压开采的数十倍至数百倍 ,采收率一般可达 8%~ 15 %。搞清矿场操作技术对稠油出砂冷采的影响 ,制定相应的技术策略 。
关键词
稠油
出砂冷采
螺杆泵
井下工具
井筒降粘
地面流程
Keywords
heavy oil
cold recovery through sand producing
screw pump
downhole tool
viscosity reduction in wellbore
surface flow sheet
分类号
TE355.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冷家堡油田冷37块超稠油热采工艺技术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凤岩
赵传家
李洁
机构
辽河石油勘探局钻采工艺研究院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1-34,共4页
文摘
针对辽河油区冷家堡油田深层超稠油特点,提出应用注化学添加剂辅助蒸汽吞吐热力采油方案,优化设计注汽、采油工艺,形成配套稠油开采技术,并在冷37-40-18井进行矿场试验,成功地把超稠油采到地面,日产油20~40t,为开采超稠油提供了技术和经验。
关键词
超稠油
蒸汽吞吐
井筒降粘
复合
降
粘
Keywords
extra-heavy oil,steam stimulation,viscosity reduction in wellbore,compound viscosity reduction,block Leng 37
分类号
TE357.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掺活性水代替电加热解决超稠油井筒降粘的工艺试验
陈金宝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稠油的类乳化复合降粘作用机理
周风山
吴瑾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胜利油田稠油开采技术现状
田仲强
黄敏
田荣恩
李芳田
张新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用化学方法改进稠油开采效果的技术
王世虎
孙克己
曹嫣镔
麻金海
郭省学
吉树鹏
吴柏志
杜永
邹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深层稠油掺稀油举升方法研究
曲占庆
邢建华
张红玲
刘宏亭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空心杆掺稀油深层稠油举升设计方法研究
曲占庆
张琪
陈德春
王树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草古1潜山裂缝性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采特征
徐丕东
韦涛
孙丙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稠油出砂冷采矿场操作技术策略
刘新福
杨志斌
黄爽英
宋鹏瑞
赵春旭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冷家堡油田冷37块超稠油热采工艺技术
王凤岩
赵传家
李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