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CO_2压裂井筒流动模型及耦合求解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小江 李根生 +4 位作者 王海柱 田守嶒 宋先知 陆沛青 刘庆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7-94,共8页
超临界CO_2压裂是一种新型的无水压裂技术,井筒温度和压力准确预测是该技术成功实施的关键。基于Span-Wagner状态方程和Fenghour输运性质模型,结合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考虑热量源汇的超临界CO_2压裂井筒流动解析模型,采用压... 超临界CO_2压裂是一种新型的无水压裂技术,井筒温度和压力准确预测是该技术成功实施的关键。基于Span-Wagner状态方程和Fenghour输运性质模型,结合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考虑热量源汇的超临界CO_2压裂井筒流动解析模型,采用压力和温度以及油管-环空-地层的迭代计算,实现井深和径向方向的双重耦合数值求解。通过对比分析经典模型和现场实测数据,分别验证模型的推导过程和精度。结果表明:气体膨胀或压缩做功对井筒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不能忽略;大排量超临界CO_2压裂过程中,须考虑摩擦生热对井筒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焦耳-汤姆逊效应对井筒温度和压力影响较小,工程计算中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压裂 井筒流动模型 耦合求解 热量源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流压快速分析方法及其在CO_(2)井中的应用
2
作者 何邦超 次惠岭 +4 位作者 白冰 刘建锋 邹炎 雷宏武 崔银祥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117,共10页
井筒作为井筒内工质流体和地下储层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其内部流体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准确预测是深部流体注采工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控制工程生产效率与安全性评估。通过总结前人研究工作,发现井筒内流体压力随深度近似线性变... 井筒作为井筒内工质流体和地下储层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其内部流体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准确预测是深部流体注采工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控制工程生产效率与安全性评估。通过总结前人研究工作,发现井筒内流体压力随深度近似线性变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关于井筒内流压的快速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井筒内流体的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的井筒内流体温度、压力耦合计算模型,并利用该耦合模型就所提快速分析方法中待定参数与流体工况、井筒参数、地层物性等参数变化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针对CO_(2)井,给出了井筒内流压快速分析表达式,结合工程现场数据进行验证,压力解精度在工程应用许可的范围内。所提井筒内流压快速分析方法基于文献统计得出,适用于气井、液井、生产井、注入井等,覆盖范围较广,具有计算参数少、方便快捷的特点,针对某指定工质流体的快速分析表达式中的待定参数可由室内研究人员给出。研究结果对现场工程师具有极大的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流动模型 快速分析方法 一维稳态流动 流体压力 敏感性分析 CO_(2)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温度压力监测的分层测试反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隋微波 张士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3,118,共5页
多层油藏的传统分层测试方法是基于瞬态流量压力耦合模型建立的,但是由于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井下瞬态流量测量具有很大难度,且精度较差,因此传统分层测试方法的后期解释结果受瞬态流量影响很大,经常出现较大误差。利用目前被大规模应用... 多层油藏的传统分层测试方法是基于瞬态流量压力耦合模型建立的,但是由于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井下瞬态流量测量具有很大难度,且精度较差,因此传统分层测试方法的后期解释结果受瞬态流量影响很大,经常出现较大误差。利用目前被大规模应用的永久式井下温度和压力传感器,提出了基于瞬态温度压力耦合模型的分层测试方法,在前期正模型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方法中最为关键的反模型部分。通过建立合理的目标函数,应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建立了用于回归多层油藏分层属性的反模型,并编制程序进行求解,实现了通过瞬态实测温度和压力对多层油藏分层属性参数(渗透率、伤害渗透率和伤害半径)的求解。通过双层合采和4层合采油藏2个算例,对该测试方法的测试流程、数据选取要求、解释步骤和解释精确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建反模型可以与前期工作建立的正模型配合使用,解释效果较好。基于瞬态温度压力耦合模型的分层测试方法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对生产影响较小,解释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油藏 分层测试 井筒流动模型 模型 井下传感器 焦耳-汤普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合采油藏分层测试新方法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隋微波 张士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94,共5页
实时井下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目前已经成为国外许多陆上和海上油田智能完井的必要组成部分,成为进行动态油藏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井下传感器这一新型井下测量工具的广泛应用,提出了一种针对多层油藏分层属性测试的新方法,即应用井下... 实时井下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目前已经成为国外许多陆上和海上油田智能完井的必要组成部分,成为进行动态油藏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井下传感器这一新型井下测量工具的广泛应用,提出了一种针对多层油藏分层属性测试的新方法,即应用井下温度传感器代替传统的分层测试中的流量计,用实时温度测量代替反复多次的生产测井作业。针对新提出的测试方法建立了井筒—油藏耦合的数学模型,并应用数学模型探讨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对不同分层伤害表皮系数和分层渗透率分布的计算和分析,发现多层油藏中井筒流体的温度主要受2大机理控制:一是各产层之间的渗透率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影响各产层间的流量分配;二是产层中由于地层伤害引起的压力梯度差异,基于焦耳—汤姆森效应,近井地带的压力梯度变化会引起明显的温度变化,这种温度变化将对确定各产层地层伤害情况起决定性作用。研究认为,井筒流体的瞬态温度变化对多层油藏的分层属性差异很敏感,该方法是具有研究可行性的,并且其对于中国陆上和海上油田采用井下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及进一步进行智能井完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传感器 多层油藏 分层测试 井筒流动模型 油藏流动模型 温度模型 焦耳-汤普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洞穴充气欠平衡钻井井底压力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谢金波 王安成 罗世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34,7,共4页
洞穴充气欠平衡钻井是目前煤层气钻井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由于在洞穴充气欠平衡钻井过程中,环空内存在气液固三相流体,因此如何在钻井过程中保证井底压力的稳定是一个难题。通过对洞穴充气欠平衡钻井工艺技术和煤层气钻井现场装备的... 洞穴充气欠平衡钻井是目前煤层气钻井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由于在洞穴充气欠平衡钻井过程中,环空内存在气液固三相流体,因此如何在钻井过程中保证井底压力的稳定是一个难题。通过对洞穴充气欠平衡钻井工艺技术和煤层气钻井现场装备的研究分析,以煤层气洞穴充气欠平衡钻井井身结构和施工工艺流程为基础,建立了井筒的物理模型,基于该物理模型以及对单相流、多相流流动分析模型的研究,建立了适合煤层气洞穴充气欠平衡钻井井底压力动态分析的井筒流动分析模型,形成了一套煤层气钻井井底压力安全监控方法,并设计开发了相应的井底压力安全监控系统。最后,在测试中分别对注气量、排量等因素对井底压力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充气 欠平衡钻井 井底压力 气液固三相流 多相流 井筒流动分析模型 注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