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凝胶保温管在深水测试井筒流动保障中的仿真分析
1
作者 郭鲁 杨秀夫 +3 位作者 宋斌 魏剑飞 谭振兴 高永海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182,共10页
针对南美S深水区块含蜡原油在油气测试阶段存在的井筒内流体温度热量散失,温度下降,蜡质析出影响测试作业及资料录取的井筒流动保障问题,提出采用下入气凝胶保温管减小测试管柱在海水段及低温浅层岩土段的热量散失,从而改善管柱内流体... 针对南美S深水区块含蜡原油在油气测试阶段存在的井筒内流体温度热量散失,温度下降,蜡质析出影响测试作业及资料录取的井筒流动保障问题,提出采用下入气凝胶保温管减小测试管柱在海水段及低温浅层岩土段的热量散失,从而改善管柱内流体流动性设计方案。通过开展井流动仿真及关井CFD仿真,对井筒内的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下入气凝胶保温管的测试管柱设计可以有效提高井筒流动温度56℃以上,高于原油析蜡温度,减缓关井井筒温度下降速率,从而保障关井气液分离后液体能够顺利下落至井下安全阀以上高温区域,有效防止原油蜡质析出和水合物形成的风险,可省略柴油浸泡作业环节,提高作业时效。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助力超深水含蜡油藏和天然气藏的测试作业时效提升以及管柱设计的迭代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油气测试 井筒流动保障 气凝胶保温管 温度场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压裂井筒流动模型及耦合求解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小江 李根生 +4 位作者 王海柱 田守嶒 宋先知 陆沛青 刘庆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7-94,共8页
超临界CO_2压裂是一种新型的无水压裂技术,井筒温度和压力准确预测是该技术成功实施的关键。基于Span-Wagner状态方程和Fenghour输运性质模型,结合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考虑热量源汇的超临界CO_2压裂井筒流动解析模型,采用压... 超临界CO_2压裂是一种新型的无水压裂技术,井筒温度和压力准确预测是该技术成功实施的关键。基于Span-Wagner状态方程和Fenghour输运性质模型,结合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考虑热量源汇的超临界CO_2压裂井筒流动解析模型,采用压力和温度以及油管-环空-地层的迭代计算,实现井深和径向方向的双重耦合数值求解。通过对比分析经典模型和现场实测数据,分别验证模型的推导过程和精度。结果表明:气体膨胀或压缩做功对井筒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不能忽略;大排量超临界CO_2压裂过程中,须考虑摩擦生热对井筒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焦耳-汤姆逊效应对井筒温度和压力影响较小,工程计算中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压裂 井筒流动模型 耦合求解 热量源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产积液气井气举排水井筒流动参数优化 被引量:18
3
作者 白晓弘 田伟 +1 位作者 田树宝 李康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苏里格气田气井具有低压、低产、产水、携液能力差等特点,由于井筒积液严重,部分气井出现压力和产量下降过快的现象,制约了气井的正常生产,因此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排水采气措施来清除井筒积液。然而,排水采气井筒多相流体流动的机理较复杂... 苏里格气田气井具有低压、低产、产水、携液能力差等特点,由于井筒积液严重,部分气井出现压力和产量下降过快的现象,制约了气井的正常生产,因此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排水采气措施来清除井筒积液。然而,排水采气井筒多相流体流动的机理较复杂,目前,排水采气措施的参数(如气举的注气量)设计多是依靠经验或利用较简单的临界携液流量等参数确定的,针对整个排水采气井筒气液流动规律的变化及能量损失的研究较少。文中通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苏里格气田低产积液气井气举前后整个井筒气液流动规律进行分析,并根据注气量对井筒压降和气举效率的影响,确定适用于苏里格气田气井气举复产的最优注气参数,为选择合适的排水采气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气井 积液 气举 井筒流动规律 流型 井筒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气井井筒流动综合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叶长青 刘建仪 +2 位作者 胡世强 刘正云 钟飞翔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5-96,共2页
气井井筒的压力分布计算对于气井设计及其动态分析具有重要意义。CO2气体由于相态变化非常复杂,在高压下具有液体的密度,压力、温度稍微改变,密度与偏差系数等参数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常规计算气体井筒压力的方法不再适用。为此,优选了... 气井井筒的压力分布计算对于气井设计及其动态分析具有重要意义。CO2气体由于相态变化非常复杂,在高压下具有液体的密度,压力、温度稍微改变,密度与偏差系数等参数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常规计算气体井筒压力的方法不再适用。为此,优选了能准确描述CO2气体相态行为的状态方程以及井筒流动方程,并进行了相应改进,以联立状态方程和改进的井筒压力流动方程共同建立了CO2气井井筒流动综合模型,并把模型计算结果与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本模型可以应用于CO2气井井筒流动压力分布预测,从而大大减少井下测试压力昂贵的作业费用和CO2强腐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气藏 井筒流动 数学模型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骨状分支水平井井筒流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殿锋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6期796-799,共4页
应用不稳定渗流理论,得到了鱼骨状分支水平井的压力分布表达式。结合井筒压降模型,建立了鱼骨状多分支水平井油藏渗流的井筒-油藏耦合模型。以胜利油田某区块鱼骨状分支井为例,定量分析了分支点位置、分支夹角、分支长度及分支个数等4... 应用不稳定渗流理论,得到了鱼骨状分支水平井的压力分布表达式。结合井筒压降模型,建立了鱼骨状多分支水平井油藏渗流的井筒-油藏耦合模型。以胜利油田某区块鱼骨状分支井为例,定量分析了分支点位置、分支夹角、分支长度及分支个数等4个井形参数对鱼骨状井筒流动特征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分支异侧、非对称、分支点位置靠近主井筒两端、分支角度不小于30°、分支数不少于2支的条件下,鱼骨状水平井的主支单位长度流入剖面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水平井 井筒流动 耦合模型 井形参数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尺寸射孔完井水平井筒流动压降实验 被引量:6
6
作者 魏建光 王小秋 +1 位作者 陈海波 张权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0-225,共6页
采用外径139.7 mm的壁面打孔套管模拟射孔完井水平井筒,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射孔参数及壁面注入比对各种压降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①随着射孔密度、射孔孔径、射孔相位的增大,壁面摩擦压降和总压降均增大,混合压降减小。②射孔套管出... 采用外径139.7 mm的壁面打孔套管模拟射孔完井水平井筒,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射孔参数及壁面注入比对各种压降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①随着射孔密度、射孔孔径、射孔相位的增大,壁面摩擦压降和总压降均增大,混合压降减小。②射孔套管出口主流雷诺数相同时,随着壁面注入比的增大,总压降和混合压降均增大。壁面注入比小于临界值(本研究条件下为0.05%~0.10%)时,混合压降小于零;壁面注入比大于临界值时,混合压降大于零。壁面注入比小于0.10%时,加速度压降可以忽略;壁面注入比大于0.10%时,加速度压降随壁面注入比的增大而显著增加。③随着壁面注入比的增大,壁面摩擦压降占总压降的比例逐渐减小,加速度压降占总压降的比例逐渐增大。壁面注入比小于1.00%时,混合压降占总压降的比例随壁面注入比的增大而增大;壁面注入比大于1.00%时,混合压降占总压降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射孔完井 井筒复杂流动 压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钻井井筒流动规律 被引量:6
7
作者 宋维强 倪红坚 +3 位作者 景英华 王瑞和 沈忠厚 李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107,共7页
考虑井筒轴向传热以及井壁围岩的温度变化对流场的影响,建立CO_2井筒循环流动模型,实现对流场压力参数、温度参数与CO_2物性参数的耦合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连续管内CO_2由液态转变为超临界态的临界井深为780 m,环空中CO_2... 考虑井筒轴向传热以及井壁围岩的温度变化对流场的影响,建立CO_2井筒循环流动模型,实现对流场压力参数、温度参数与CO_2物性参数的耦合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连续管内CO_2由液态转变为超临界态的临界井深为780 m,环空中CO_2可始终处于超临界态;环空中压力剖面与井深近似呈线性相关,CO_2的压降比水的小36.7%;连续管内物性参数的变化主要由温度的变化决定,环空中则取决于压力的变化;环空中雷诺数高达106,处于较强的紊流状态;超临界CO_2钻井在窄密度窗口储层应用中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井筒流动 传热 压力剖面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段压裂缝-井筒耦合流动模型的页岩油水平井段长度优化研究
8
作者 张茜 苏玉亮 +1 位作者 王文东 文嘉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2,共11页
长水平井段和大规模体积压裂是页岩油开发的关键技术,受储层特征、压裂规模的影响,不同区块的最佳水平井段长度存在差异,需综合考虑油藏渗流和长水平井井筒流动来优选水平井段长度。北美海相页岩连续性好,相对均质,油层巨厚,长水平井段... 长水平井段和大规模体积压裂是页岩油开发的关键技术,受储层特征、压裂规模的影响,不同区块的最佳水平井段长度存在差异,需综合考虑油藏渗流和长水平井井筒流动来优选水平井段长度。北美海相页岩连续性好,相对均质,油层巨厚,长水平井段对提高单井生产效率起决定性作用,而中国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平面变化快,薄互层发育,需确定合理水平井段长度实现单井提产,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准确表征页岩油藏渗流-长水平段井筒流动对页岩油产能评价和合理水平井段长度的确定至关重要。在五区线性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页岩基质启动压力梯度、复杂裂缝网络非均质及应力敏感特征,建立了页岩油水平井多段压裂缝-井筒耦合流动模型,并利用摄动变换、Laplace变换对模型求解。基于多段压裂缝-井筒耦合流动模型,开展了产量评价与预测,实现了复杂裂缝网络参数反演,论证了储层厚度、裂缝条数对合理页岩油水平井段长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页岩油水平井段长度优化图版。结果表明,对于厚层页岩,裂缝条数是影响合理水平井段长度的主控因素。将上述模型应用于实际区块,确定了不同区块在目前储层条件下的合理水平井段长度,该研究为明确不同类型页岩油储层合理水平井段长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半解析模型 井筒流动 水平井段长度 非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完井方式的水平井井筒气水流动实验与认识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丽 田伟 +5 位作者 白晓弘 冯朋鑫 王宪文 何顺安 李旭日 宋汉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76,共6页
由于不同完井方式下水平井井筒气水的流动规律存在差异,在完井设计中需考虑选择更利于气井排液生产的完井方式。为了明确完井方式对水平井井筒流动规律的影响,搭建了全井筒多相流可视化模拟实验平台,对不同完井形式的水平井井筒整体流... 由于不同完井方式下水平井井筒气水的流动规律存在差异,在完井设计中需考虑选择更利于气井排液生产的完井方式。为了明确完井方式对水平井井筒流动规律的影响,搭建了全井筒多相流可视化模拟实验平台,对不同完井形式的水平井井筒整体流动规律进行实验模拟,并分析了各井段在不同气水流量下的流型、压降损失及井筒排液能力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套管固井完井和套管不固井完井方式下,斜井段和直井段的流动规律相似,其中斜井段气液扰动程度大,气液滑脱现象明显,是水平井最易形成积液的井段;水平段的流动规律差异较大,套管不固井完井方式在油套环空容易形成液体滞留,整体流动性较差,且压降梯度较大,井筒排液能力差。因此,从提高水平井井筒整体流动性和排液能力方面考虑,长庆气田水平气井在水平段宜采用套管固井完井方式生产,该研究为气田水平井完井生产设计及排水采气工艺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井方式 水平气井 套管固井完井 套管不固井完井 井筒流动规律 排液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井筒相变流动温度压力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庆 吴晓东 +1 位作者 刘长宇 王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1,共3页
CO2在井筒流动过程中的气液相变对井筒温度、压力分布的计算有较大影响。CO2流体在气液相变段的流动属于两相流动,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均未考虑该气液混合段的两相流计算。文章从传热学及两相流理论出发,建立了井筒流体相变过程中温度、... CO2在井筒流动过程中的气液相变对井筒温度、压力分布的计算有较大影响。CO2流体在气液相变段的流动属于两相流动,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均未考虑该气液混合段的两相流计算。文章从传热学及两相流理论出发,建立了井筒流体相变过程中温度、压力分布的耦合计算新模型;考虑沸腾传热和凝结传热的影响,对流体相变过程中井筒总传热系数进行了修正。该模型主要创新在于可以对CO2流体相变过程中气液混合段的温度、压力进行求解,并能对该混合段气液组分含量变化的动态过程进行计算。运用此模型对吉林油田H75-29-7井压力、温度、质量含气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显示本模型计算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井筒流动 两相流 温度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流体在井筒中的流动及碳酸钙结垢过程模拟 被引量:4
11
作者 卜宪标 郭志鹏 王令宝 《新能源进展》 2021年第5期434-442,共9页
以地热井筒流动和碳酸钙结垢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地热流体从井底到井口流动过程中的质量、能量以及压降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求解。通过数学模型计算了质量流量和井口压力对应的关系;模拟分析了温度、压力、干度和CO_(2)分压沿井筒不同位... 以地热井筒流动和碳酸钙结垢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地热流体从井底到井口流动过程中的质量、能量以及压降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求解。通过数学模型计算了质量流量和井口压力对应的关系;模拟分析了温度、压力、干度和CO_(2)分压沿井筒不同位置的变化情况;总结了井口干度、温度、压力和CO_(2)分压随热储压力、温度、流量、CO_(2)含量以及井壁粗糙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结垢位置、结垢厚度以及结垢延续长度对井口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数学模型可以对井筒内的流动进行模拟,确定不同截面上的参数变化情况,并可进一步推导热储的特性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结垢 井筒流动 井筒模拟 闪蒸位置 井筒压降 热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井筒变质量流动的砾石充填水平井产能预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明忠 李彦超 +3 位作者 王卫阳 姚志良 王一平 孟维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9-93,共5页
应用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推导砾石充填水平井井筒内变质量流动压降方程,并采用拟三维思想,将地层内流体在三维空间的流动分为水平面内的向垂直裂缝流和近井区域垂直平面内的径向流,建立油藏渗流模型。提出将井筒变质量流与油藏渗流... 应用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推导砾石充填水平井井筒内变质量流动压降方程,并采用拟三维思想,将地层内流体在三维空间的流动分为水平面内的向垂直裂缝流和近井区域垂直平面内的径向流,建立油藏渗流模型。提出将井筒变质量流与油藏渗流耦合的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计算的水平井产能与实测结果平均误差仅为3.79%,沿井筒流量分布计算值与生产测井值基本一致;越靠近水平井跟端,井筒内流体流速越大,加速度损失和摩擦损失越大,压力下降越明显;随着砾石充填层渗透率增加,产量先急剧增加,后趋于平稳,合理选择砾石充填层渗透率对提高水平井产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井筒变质量流动 砾石充填 产能预测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四相流动理论在深水钻完井工程与测试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宝江 王雪瑞 +4 位作者 孙小辉 李昊 王志远 高永海 卢义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5-105,共11页
海洋深水油气钻完井过程中,井筒内流体流动是一个多组分、存在相变及流型转化的复杂四相流动过程。为了进一步揭示深水钻完井井筒多相流动规律,基于井筒四相流动理论,阐述了其在深水油气钻完井工程领域的应用进展;然后,针对该理论在深... 海洋深水油气钻完井过程中,井筒内流体流动是一个多组分、存在相变及流型转化的复杂四相流动过程。为了进一步揭示深水钻完井井筒多相流动规律,基于井筒四相流动理论,阐述了其在深水油气钻完井工程领域的应用进展;然后,针对该理论在深水钻完井某些特殊工况下存在的局限性,展望了井筒多相流动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深水钻完井井筒四相流动理论能够充分考虑深水井筒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可以实现对井筒瞬态温度、压力的精确刻画,进而为深水钻完井水力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②深水钻井井涌发生后,在泥线低温高压环境作用下,井筒内气相易生成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相变,从而改变井筒气体体积分数的分布特征;③在井底高温高压作用下,井筒酸性气气体存在着超临界相变,导致高含酸性气体的气侵具有“隐蔽性”;④深水气井测试过程中,井筒四相流动理论能够准确刻画井筒内水合物沉积、堵塞全过程,为深水气井测试过程中水合物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⑤深水钻井井筒多相流动理论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涉及井筒与深水特殊地层耦合作用机制、深海水合物钻井井筒多相流动理论及支撑深水钻井新技术的井筒多相流动理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海洋油气 钻完井工程与测试 井筒四相流动理论 天然气水合物 水力参数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流压快速分析方法及其在CO_(2)井中的应用
14
作者 何邦超 次惠岭 +4 位作者 白冰 刘建锋 邹炎 雷宏武 崔银祥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117,共10页
井筒作为井筒内工质流体和地下储层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其内部流体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准确预测是深部流体注采工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控制工程生产效率与安全性评估。通过总结前人研究工作,发现井筒内流体压力随深度近似线性变... 井筒作为井筒内工质流体和地下储层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其内部流体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准确预测是深部流体注采工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控制工程生产效率与安全性评估。通过总结前人研究工作,发现井筒内流体压力随深度近似线性变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关于井筒内流压的快速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井筒内流体的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的井筒内流体温度、压力耦合计算模型,并利用该耦合模型就所提快速分析方法中待定参数与流体工况、井筒参数、地层物性等参数变化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针对CO_(2)井,给出了井筒内流压快速分析表达式,结合工程现场数据进行验证,压力解精度在工程应用许可的范围内。所提井筒内流压快速分析方法基于文献统计得出,适用于气井、液井、生产井、注入井等,覆盖范围较广,具有计算参数少、方便快捷的特点,针对某指定工质流体的快速分析表达式中的待定参数可由室内研究人员给出。研究结果对现场工程师具有极大的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流动模型 快速分析方法 一维稳态流动 流体压力 敏感性分析 CO_(2)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平衡钻井井筒多相流动规律研究”获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
15
作者 焦念友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欠平衡钻井井筒多相流动规律研究” 2003年 空隙率波 流动湍流度 平均含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井筒携液临界流速和流量的动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52
16
作者 刘双全 吴晓东 +2 位作者 吴革生 王效明 王选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06,共3页
随着有水气田的开发,产水气井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准确预测气井的携液临界流量和流速对于气井配产及积液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寻找适合本气田的预测模型外,还要考虑最大携液临界流量在井筒中出现的位置。为此,通过对携液临界流量和携... 随着有水气田的开发,产水气井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准确预测气井的携液临界流量和流速对于气井配产及积液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寻找适合本气田的预测模型外,还要考虑最大携液临界流量在井筒中出现的位置。为此,通过对携液临界流量和携液临界流速沿井筒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携液临界流量与沿井筒分布气井的产液量有关,其变化直接改变了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产液量较小时,井筒的温度损失较大,压力损失较小,温度变化对携液临界流量的分布起主导因素,而随着产液量的增加,温度损失逐渐减小,而压力损失逐渐增加,压力变化逐渐成为影响携液临界流量分布的主导因素;携液临界流量沿井筒分布曲线出现的拐点,就是压力变化起主导因素到温度变化起主导因素的转折点;产液量较大时,最大携液临界流量往往出现在井底。研究表明,在计算气井携液临界流量时要算出沿井筒每个位置的携液临界流量值,并以较大值作为气井的携液临界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井筒流动 流量 临界速度 温度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CO_2井筒温度压力预测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窦亮彬 李根生 +2 位作者 沈忠厚 吴春方 毕刚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了提高注CO2驱替效率及驱替成功率,开展了影响驱替效率的井筒压力温度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针对CO2特殊的物理性质,选用基于赫姆霍兹自由能的Span-Wagner状态方程,将井筒传热、压力与CO2物性参数耦合迭代计算,建立了注CO2井筒温度压... 为了提高注CO2驱替效率及驱替成功率,开展了影响驱替效率的井筒压力温度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针对CO2特殊的物理性质,选用基于赫姆霍兹自由能的Span-Wagner状态方程,将井筒传热、压力与CO2物性参数耦合迭代计算,建立了注CO2井筒温度压力分布的数学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预测井筒温度压力及其他物性参数,应用该模型预测井筒各点温度压力,并与江苏草舍油田草8井现场2次实测结果对比,其温度误差均小于1%,压力最大误差不超过1.6%,表明该模型能够满足现场应用要求。利用该模型可以研究注入温度、注入压力、注入速度及注入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井底压力温度的影响规律,实现系统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建立的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对提高CO2驱替效率具有指导作用,并适用于(超临界)CO2钻井、压裂过程中井筒温度压力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二氧化碳 状态方程 井筒流动 压力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井井筒温度压力耦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仪君 刘建仪 张键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2期29-33,共5页
针对利用定向井开发见水气藏,由于其井身结构较复杂,温度压力测试施工比较困难,无法测试倾斜段井筒温度压力,因此,需要一种理论方法预测定向井沿井筒温度压力模型。基于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原理,假设井筒中的传热为稳态传热,井筒周围... 针对利用定向井开发见水气藏,由于其井身结构较复杂,温度压力测试施工比较困难,无法测试倾斜段井筒温度压力,因此,需要一种理论方法预测定向井沿井筒温度压力模型。基于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原理,假设井筒中的传热为稳态传热,井筒周围地层中的传热为非稳态传热,并考虑摩擦生热对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建立气水两相定向井井筒温度预测模型。同时,联立气水两相定向井井筒压降模型,获得考虑气水两相的定向井井筒温度压力耦合的数学模型。利用大牛地气田X井基本数据进行实例计算,分析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井筒温度压力相符,误差范围在3%以内。因此,此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有水定向气井的温度压力,从而为气井的日常管理和生产动态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气水两相 井筒流动 耦合 温度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注入井井筒温度压力剖面计算及影响因素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庆 吴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8期5330-5334,共5页
CO2驱既可实现提高原油采收率又可实现CO2气体的埋存,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三次采油技术。对于CO2驱,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CO2注入井筒中的温度、压力剖面进行较准确的计算,从而为优化井口注入参数以及井口注入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目前针... CO2驱既可实现提高原油采收率又可实现CO2气体的埋存,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三次采油技术。对于CO2驱,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CO2注入井筒中的温度、压力剖面进行较准确的计算,从而为优化井口注入参数以及井口注入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目前针对CO2注入井筒温度、压力剖面计算的相关研究由于未考虑CO2在井筒中的相态变化,因而计算结果精度较差。现将井筒中CO2的相态变化加以考虑,建立了CO2注入井井筒温度、压力计算模型,并根据三种相态方程的计算结果,选取了Peng-Robinson方程作为CO2密度及相态的计算方程。在此基础上,对CO2井口注入温度、注入量进行了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对CO2注入井井筒温度、压力剖面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井筒流动 温度 压力 注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井筒液气浸检测
20
作者 唐斌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67-70,共4页
分析了井筒液气浸前后井口环空内传感器接收信号的波形突变性,研究了信号突变性与小波变换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离散二进制小波变换检测井筒液气浸的方法。
关键词 井筒流动 钻井液 气浸 小波变换 钻井 安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