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西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井型井网设计
被引量:
15
1
作者
刘成川
杨建
+2 位作者
卜淘
曹廷宽
王勇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88,共7页
川西坳陷中江气田为窄河道致密砂岩气田,具有河道薄窄、发育分散、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针对气田开发边际不明、井型适应性不清、储量动用程度低、规模建产难度大、开发效益不突出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及经济评价等方法,优选建产河...
川西坳陷中江气田为窄河道致密砂岩气田,具有河道薄窄、发育分散、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针对气田开发边际不明、井型适应性不清、储量动用程度低、规模建产难度大、开发效益不突出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及经济评价等方法,优选建产河道,开展井型井网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Ⅰ-A类河道采用混合井型线状井网,水平井水平段长为600~800 m,井距为700~800 m,直井井距为600~700 m;Ⅰ-B类河道采用水平井线性井网,水平段长为1000 m,井距为500~600 m;Ⅱ-A类河道采用混合井型线状井网,水平井水平段长为1000~1200 m,井距为400~500 m,直井井距为300~400 m。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中江气田年产气量达到10×10^8m^3/a,储量动用程度提高了36.3%,单井产量平均提高了1.9倍,低效井比例降低了25.8%,实现了高效开发。研究成果对中国分散型致密砂岩气藏的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河道分类
选区评价
数值模拟
井型井网
设计
中江气田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矿权叠置区内多层系致密气藏开发技术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为例
被引量:
14
2
作者
武力超
朱玉双
+2 位作者
刘艳侠
周兆华
何东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6-832,共7页
以煤炭和天然气矿权完全叠置的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为例,分析煤炭和天然气协同开发的难点,制定协同开发技术对策。在研究上、下古生界气藏有利区展布主控因素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井型井网论证、配套高效钻采和地面集输工艺优化出不同...
以煤炭和天然气矿权完全叠置的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为例,分析煤炭和天然气协同开发的难点,制定协同开发技术对策。在研究上、下古生界气藏有利区展布主控因素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井型井网论证、配套高效钻采和地面集输工艺优化出不同区域技术政策。结果表明:矿权叠置区内煤炭和天然气可以协同开发;多层系致密气藏有效储集层平面上可划分为上古生界砂体多边式叠合区、上古生界砂体多层式叠合区、上古生界砂体孤立式发育区、上下古生界有效储集层叠合发育区;9井丛井组为最优井网模式;储集层不同分区需用不同井型组合;集群化丛式井组部署、优化钻采工艺和配套地面集输新工艺,可缩短气藏建设和开发周期。实践证明,在矿权叠置区内煤炭和天然气协同开发的同时,也实现了上、下古生界多层系致密气藏的立体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气田
矿权叠置区
煤层
致密气藏
协同开发
井型井网
配套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的特征及合理开发指标
被引量:
5
3
作者
程立华
孟德伟
+4 位作者
杨云
位云生
冀光
齐亚东
罗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9-74,共6页
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为变质岩气藏,是我国发现的首个基岩气藏,2015年该气藏天然气年产能规模达到12×108m3,后续随着水侵影响的加剧,产气量大幅度下降。国内外基岩气藏开发实例均较少,对该类气藏的静、动态特征尚缺乏系统的认识...
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为变质岩气藏,是我国发现的首个基岩气藏,2015年该气藏天然气年产能规模达到12×108m3,后续随着水侵影响的加剧,产气量大幅度下降。国内外基岩气藏开发实例均较少,对该类气藏的静、动态特征尚缺乏系统的认识,为了给今后同类型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借鉴,在深化储层特征评价和气井生产历史跟踪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技术与气藏工程分析方法,确定了该气藏适宜的井型、井网和合理的开发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东坪基岩气藏储层致密、裂缝和局部溶蚀孔洞发育,具有低孔隙度、高渗透率、大渗透率级差的特点,垂向上划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发育带和致密带,该气藏属于典型的整装构造底水气藏,底水活跃;(2)气藏初期单井产量高、压降速率小,后期受水侵影响,气井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水淹停产;(3)以"整体评价、少井高产、均衡开采"为部署原则,宜采取高部位部署水平井与边部部署直井的混合井网进行开发;(4)直井合理产气量应介于3.2×10~4~7.5×10~4 m^3/d,水平井合理产气量应介于12.4×10~4~25.6×10~4 m^3/d,气井合理产量应为其无阻流量的1/4~1/3,气藏的采气速度宜控制在3%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东坪地区
基岩气藏
变质岩
储集空间
生产动态
井型井网
合理开发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井型井网设计
被引量:
15
1
作者
刘成川
杨建
卜淘
曹廷宽
王勇飞
机构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88,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川西凹陷斜坡带复杂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关键技术”(2016ZX05048-004)
文摘
川西坳陷中江气田为窄河道致密砂岩气田,具有河道薄窄、发育分散、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针对气田开发边际不明、井型适应性不清、储量动用程度低、规模建产难度大、开发效益不突出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及经济评价等方法,优选建产河道,开展井型井网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Ⅰ-A类河道采用混合井型线状井网,水平井水平段长为600~800 m,井距为700~800 m,直井井距为600~700 m;Ⅰ-B类河道采用水平井线性井网,水平段长为1000 m,井距为500~600 m;Ⅱ-A类河道采用混合井型线状井网,水平井水平段长为1000~1200 m,井距为400~500 m,直井井距为300~400 m。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中江气田年产气量达到10×10^8m^3/a,储量动用程度提高了36.3%,单井产量平均提高了1.9倍,低效井比例降低了25.8%,实现了高效开发。研究成果对中国分散型致密砂岩气藏的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河道分类
选区评价
数值模拟
井型井网
设计
中江气田
川西坳陷
Keywords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channel classification
zone 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well-type and well-pattern design
Zhongjiang Gasfield
分类号
TE34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矿权叠置区内多层系致密气藏开发技术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为例
被引量:
14
2
作者
武力超
朱玉双
刘艳侠
周兆华
何东博
机构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气田开发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6-832,共7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1ZX05044)
文摘
以煤炭和天然气矿权完全叠置的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为例,分析煤炭和天然气协同开发的难点,制定协同开发技术对策。在研究上、下古生界气藏有利区展布主控因素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井型井网论证、配套高效钻采和地面集输工艺优化出不同区域技术政策。结果表明:矿权叠置区内煤炭和天然气可以协同开发;多层系致密气藏有效储集层平面上可划分为上古生界砂体多边式叠合区、上古生界砂体多层式叠合区、上古生界砂体孤立式发育区、上下古生界有效储集层叠合发育区;9井丛井组为最优井网模式;储集层不同分区需用不同井型组合;集群化丛式井组部署、优化钻采工艺和配套地面集输新工艺,可缩短气藏建设和开发周期。实践证明,在矿权叠置区内煤炭和天然气协同开发的同时,也实现了上、下古生界多层系致密气藏的立体开发。
关键词
神木气田
矿权叠置区
煤层
致密气藏
协同开发
井型井网
配套工艺
Keywords
Shenmu gas field
mineral rights overlapping block
coal bed
tight gas reservoir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well type and pattern
corresponding technology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的特征及合理开发指标
被引量:
5
3
作者
程立华
孟德伟
杨云
位云生
冀光
齐亚东
罗娜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9-74,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复杂天然气藏开发关键技术"(编号:2016ZX050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天然气藏开发关键技术"(编号:2016B-1503)
文摘
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为变质岩气藏,是我国发现的首个基岩气藏,2015年该气藏天然气年产能规模达到12×108m3,后续随着水侵影响的加剧,产气量大幅度下降。国内外基岩气藏开发实例均较少,对该类气藏的静、动态特征尚缺乏系统的认识,为了给今后同类型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借鉴,在深化储层特征评价和气井生产历史跟踪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技术与气藏工程分析方法,确定了该气藏适宜的井型、井网和合理的开发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东坪基岩气藏储层致密、裂缝和局部溶蚀孔洞发育,具有低孔隙度、高渗透率、大渗透率级差的特点,垂向上划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发育带和致密带,该气藏属于典型的整装构造底水气藏,底水活跃;(2)气藏初期单井产量高、压降速率小,后期受水侵影响,气井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水淹停产;(3)以"整体评价、少井高产、均衡开采"为部署原则,宜采取高部位部署水平井与边部部署直井的混合井网进行开发;(4)直井合理产气量应介于3.2×10~4~7.5×10~4 m^3/d,水平井合理产气量应介于12.4×10~4~25.6×10~4 m^3/d,气井合理产量应为其无阻流量的1/4~1/3,气藏的采气速度宜控制在3%以内。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东坪地区
基岩气藏
变质岩
储集空间
生产动态
井型井网
合理开发指标
Keywords
Qaidam Basin
Dongping Block
Basement gas reservoir
Metamorphic rock
Reservoir spac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Welltype and well pattern
Rational development index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西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井型井网设计
刘成川
杨建
卜淘
曹廷宽
王勇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矿权叠置区内多层系致密气藏开发技术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为例
武力超
朱玉双
刘艳侠
周兆华
何东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的特征及合理开发指标
程立华
孟德伟
杨云
位云生
冀光
齐亚东
罗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