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煤层气井位优化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明明 王全 +2 位作者 马收 田中政 丛颜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4-171,共8页
井位的部署直接关系到煤层气开发的采气速度及经济效益。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劣势和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混合粒子群算法,其以净现值为目标函数,单井控制面积和井位为变量,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选出净现值最大的单井控制面积... 井位的部署直接关系到煤层气开发的采气速度及经济效益。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劣势和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混合粒子群算法,其以净现值为目标函数,单井控制面积和井位为变量,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选出净现值最大的单井控制面积和井位,并利用matlab编程来实现。结果显示,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井位优化方法能够快速确定最优井位,计算量较穷举法大幅度降低;沁水盆地煤层气田的最优单井控制面积为0.2 km^2;对于最优单井控制面积,混合粒子群算法得到的最优净现值比常规矩形井网的净现值增加12.55%;最优井位分布与含气量、渗透率密切相关,其中渗透率的影响尤为重要,最优井位是含气量与渗透率的最优组合。该研究成果为煤层气开发井位优化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井位优化 单井控制面积 混合粒子群算法 数值模拟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双110井区非均质气藏井位优化部署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祝金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94,共12页
神木气田双110井区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井位部署及跟踪调整难度极大。2017—2019年长城钻探公司与长庆油田创新合作模式,充分发挥联合开发优势,以双110井区为目标,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精细地质研究,优化井位部署。为了保证开... 神木气田双110井区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井位部署及跟踪调整难度极大。2017—2019年长城钻探公司与长庆油田创新合作模式,充分发挥联合开发优势,以双110井区为目标,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精细地质研究,优化井位部署。为了保证开发效果,从地震、测井、录井、岩芯、试气等资料入手,开展构造特征、沉积相特征、砂体及有效储层分布规律研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优选含气富集区。在井型、井网论证的基础上,优化井位部署,最终实现"少井高产"。共完钻直/定向井208口,对比方案少钻37口井,静态Ⅰ+Ⅱ类井比例达84.0%,部署完成水平井15口,平均水平井长度1433.5 m,砂岩钻遇率83.3%,获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非均质性 井位优化部署 地质工程一体化 双110井区 神木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理辅助野草猴群算法的井位优快决策方法
3
作者 王链 姚约东 +1 位作者 王孔杰 赵国翔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100,共8页
作为油藏开发管理的核心步骤,合理的井位布置对提高油藏开发效率至关重要。基于野草猴群算法,结合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井位优快智能决策方法,充分发挥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在小样本下的高效学习效率和野草猴群算法兼顾... 作为油藏开发管理的核心步骤,合理的井位布置对提高油藏开发效率至关重要。基于野草猴群算法,结合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井位优快智能决策方法,充分发挥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在小样本下的高效学习效率和野草猴群算法兼顾局部和全局的搜索能力,以最大净现值为目标,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作为代理辅助,利用野草猴群算法对合理的井位部署进行搜索。以SPE10油藏模型上布置一注四采5口井和某复杂断块油藏布置八注十六采24口井为实例对该方法进行应用,相较于标准方案,优化后的布井方案分别提高了17.11%和18.01%的经济效益,且与井位优化常用的粒子群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相比,基于代理辅助野草猴群算法的井位决策方法能在相同的迭代次数下得到更优的解。研究成果为油藏井位的优快决策提供了一种高效合理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位优化 野草猴群算法 神经网络 代理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法反演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范廷恩 黄旭日 +2 位作者 胡光义 王宗俊 尹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74,共10页
针对常规反演技术(如叠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等)垂向分辨能力难以满足开发需求的问题,开展了概率法反演技术的研究。研究中引入贝叶斯后验概率公式,将地震、测井、地质的不确定性转换为后验概率分布,利用蒙特卡洛算法估算随机样本期望,并... 针对常规反演技术(如叠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等)垂向分辨能力难以满足开发需求的问题,开展了概率法反演技术的研究。研究中引入贝叶斯后验概率公式,将地震、测井、地质的不确定性转换为后验概率分布,利用蒙特卡洛算法估算随机样本期望,并将随机样本作为空间储层解。该方法充分结合了井上分辨率高和地震横向趋势表征能力强的优点,有效提高了地震反演的分辨率,降低了地震反演的多解性,使储层的不确定性分析更符合地质规律和地质认识。实际资料测试表明,新方法在砂体叠置关系认识、砂体边界再认识、井网部署和井位优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地层格架 概率法反演 不确定性描述 井网部署 井位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遗传算法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布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姜瑞忠 杨宜渤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11期584-586,共3页
塔河油田隶属碳酸盐岩油田,由于缝洞发育的随机性,因此需要在开发初期进行合理的井位确定,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开发效果。通过对传统的遗传算法进行多角度的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遗传算法,并将其率先应用于油气田开发领域,相继引入淘汰算子... 塔河油田隶属碳酸盐岩油田,由于缝洞发育的随机性,因此需要在开发初期进行合理的井位确定,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开发效果。通过对传统的遗传算法进行多角度的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遗传算法,并将其率先应用于油气田开发领域,相继引入淘汰算子、精英档案,改进了种群之间协同进化过程中的共生伙伴确定策略,大幅度提高了寻优性能。最后借助塔河油田某区块的实际开发地质模型,进行相关模拟与计算,得到了比传统算法高5%的采收率和累产油量,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位优化 淘汰算子 精英档案 新型协同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精细雕刻技术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国萍 游瑜春 +1 位作者 冯琼 王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3-590,共8页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纵向上多期次叠加,内幕结构十分复杂,精细雕刻难度大。在实际开发生产中研究生物礁内幕结构可为井位调整优化和井轨迹设计钻遇优质储层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单井相识别生物礁发育层段、地震模型正演建立地震响应模式...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纵向上多期次叠加,内幕结构十分复杂,精细雕刻难度大。在实际开发生产中研究生物礁内幕结构可为井位调整优化和井轨迹设计钻遇优质储层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单井相识别生物礁发育层段、地震模型正演建立地震响应模式、古地貌分析、地震属性优选、储层多参数定量预测进行礁平面展布研究,并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礁体内幕精细雕刻,形成了一套针对生物礁储层内幕结构的精细雕刻技术。应用该技术对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进行开发井位部署及井位优化调整,大大提高了优质储层的钻遇率,后期钻井预测厚度的符合率达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内幕结构 三维可视化 储层结构模型 井位部署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谱成像技术的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国萍 游瑜春 冯琼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6-754,共9页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相储层平面相变快、纵向上多期次叠加,各礁带内小礁体连通性复杂。在实际开发生产中,生物礁体或礁群之间的连通性研究为井位调整优化、井轨迹设计和减少遇水的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研究储层静态连通性主要是利用地...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相储层平面相变快、纵向上多期次叠加,各礁带内小礁体连通性复杂。在实际开发生产中,生物礁体或礁群之间的连通性研究为井位调整优化、井轨迹设计和减少遇水的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研究储层静态连通性主要是利用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或井间地震技术。将频谱成像技术应用于储层静态连通性的研究中,初步形成了一套基于频谱成像技术判定生物礁体或礁群连通性的方法。首先分析井位处生物礁储层与非储层的频谱差异性,然后用这种差异性来指导区域横向上的频谱差异性,进而判定礁体或礁群之间的连通性。利用该方法研究了元坝长兴组各生物礁带的连通性,所取得的认识已初步应用于元坝长兴组气藏开发中,新部署的开发井成功避水,并获得了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频谱成像技术 储层样本点 储层连通性 井位部署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BZ油田开发随钻阶段储层三维定量描述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岚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渤海湾复杂断块油气藏具有地质条件复杂、油藏类型多样、储层变化快、钻井周期短、井网一次成形等特点,在开发随钻阶段,充分利用了新钻开发井资料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开展了井震标定、地质目标体、沉积模式、沉积相等储层定量描述及评... 渤海湾复杂断块油气藏具有地质条件复杂、油藏类型多样、储层变化快、钻井周期短、井网一次成形等特点,在开发随钻阶段,充分利用了新钻开发井资料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开展了井震标定、地质目标体、沉积模式、沉积相等储层定量描述及评价研究,最终建立了储层参数预测模型,并及时准确地实现了地质模型的快速更新和完善,从而为开发早期阶段井位优化、射孔方案优化提供可靠的静态模型。实钻井资料和生产动态数据表明,所建三维定量地质模型较准确地预测了储层横向变化规律和非均质性特征。这表明海上油田复杂断块油气藏的早期开发,开展储层三维定量描述和评价是可行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气藏 井网 预测模型 井位优化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