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构造区页岩气井产能影响因素及井位优化——以四川盆地永川气田南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南颖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2期26-31,69,共7页
为了支撑复杂构造区页岩气高效开发部署,以四川盆地永川气田南区为研究对象,在产能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分析、灰色关联法分析定量评价了地质、钻井以及压裂参数对气井产能的影响,提出了复杂构造区井位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研... 为了支撑复杂构造区页岩气高效开发部署,以四川盆地永川气田南区为研究对象,在产能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分析、灰色关联法分析定量评价了地质、钻井以及压裂参数对气井产能的影响,提出了复杂构造区井位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具有埋深跨度大、断缝发育、地应力复杂等特点,页岩气开发难度大,受地质条件强非均质性的影响,井间产能差异大,页岩气井产能主控因素复杂;(2)针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开发,与断层平行、牺牲与地应力夹角的部署方式不可取,气井距离高级别断层越近、产能越低,穿越小级别断层也能获得较好的产能。结论认为:(1)复杂构造区页岩气井产能主要受优质储层钻遇长度、断层、加砂强度、簇间距、井轨迹方位的影响;(2)建议复杂构造区采用“长段长、小埋深、大夹角、大避小穿”的水平井优化部署方式,即择优部署3800 m以浅储层,确保优质储层钻遇长度大于1500 m,水平井方位与最大主应力夹角大于60°,避开A级大断层、利用C级以下小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永川气田南区 复杂构造区 深层页岩气 产能评价 主控因素 井位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中油田二次开发井位优化设计及实施方法
2
作者 吴忠臣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3期63-65,148,共3页
萨中油田地处大庆市主城区,油层厚、多层系共同开发,井网密集,地面建筑物多,给二次开发井位设计带来了一系列难题,为此,确定了二次开发多套井网统一部署至终极井网、一次完成钻建的实施思路,并设计了萨中二次开发油藏井位,开发了一套地... 萨中油田地处大庆市主城区,油层厚、多层系共同开发,井网密集,地面建筑物多,给二次开发井位设计带来了一系列难题,为此,确定了二次开发多套井网统一部署至终极井网、一次完成钻建的实施思路,并设计了萨中二次开发油藏井位,开发了一套地面井位优化设计方法,探索出了定向井油层段井网井距规则保障手段,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中油田 二次开发 井位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煤层气井位优化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明明 王全 +2 位作者 马收 田中政 丛颜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4-171,共8页
井位的部署直接关系到煤层气开发的采气速度及经济效益。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劣势和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混合粒子群算法,其以净现值为目标函数,单井控制面积和井位为变量,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选出净现值最大的单井控制面积... 井位的部署直接关系到煤层气开发的采气速度及经济效益。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劣势和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混合粒子群算法,其以净现值为目标函数,单井控制面积和井位为变量,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选出净现值最大的单井控制面积和井位,并利用matlab编程来实现。结果显示,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井位优化方法能够快速确定最优井位,计算量较穷举法大幅度降低;沁水盆地煤层气田的最优单井控制面积为0.2 km^2;对于最优单井控制面积,混合粒子群算法得到的最优净现值比常规矩形井网的净现值增加12.55%;最优井位分布与含气量、渗透率密切相关,其中渗透率的影响尤为重要,最优井位是含气量与渗透率的最优组合。该研究成果为煤层气开发井位优化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井位优化 单井控制面积 混合粒子群算法 数值模拟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双110井区非均质气藏井位优化部署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祝金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94,共12页
神木气田双110井区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井位部署及跟踪调整难度极大。2017—2019年长城钻探公司与长庆油田创新合作模式,充分发挥联合开发优势,以双110井区为目标,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精细地质研究,优化井位部署。为了保证开... 神木气田双110井区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井位部署及跟踪调整难度极大。2017—2019年长城钻探公司与长庆油田创新合作模式,充分发挥联合开发优势,以双110井区为目标,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精细地质研究,优化井位部署。为了保证开发效果,从地震、测井、录井、岩芯、试气等资料入手,开展构造特征、沉积相特征、砂体及有效储层分布规律研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优选含气富集区。在井型、井网论证的基础上,优化井位部署,最终实现"少井高产"。共完钻直/定向井208口,对比方案少钻37口井,静态Ⅰ+Ⅱ类井比例达84.0%,部署完成水平井15口,平均水平井长度1433.5 m,砂岩钻遇率83.3%,获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非均质性 井位优化部署 地质工程一体化 双110井区 神木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傍河地下水源地辐射井井位优化方法浅析
5
作者 芦建军 刘栋臣 于文龙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3年第5期25-27,共3页
对中卫市某傍河地下水源地辐射井的井位优化进行总结和分析,根据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水源地为傍河(多泥沙河流)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渗透系数不均,且水源地内发育有古河床。同时考虑到辐射井单井造价高,因此选择合适井位以达到最大单... 对中卫市某傍河地下水源地辐射井的井位优化进行总结和分析,根据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水源地为傍河(多泥沙河流)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渗透系数不均,且水源地内发育有古河床。同时考虑到辐射井单井造价高,因此选择合适井位以达到最大单井出水量显得尤为重要。井位优化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考虑地下水源地的地质特征、河流的水动力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通过合理的井位优化,辐射井平均单井出水量达到9800 m3/d,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其作用,提高地下水的开采效率和水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傍河 特大型 地下水水源地 辐射井 井位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油藏井位快速优化
6
作者 赵乐义 张蒙 +4 位作者 孙成田 李昱东 任雪瑶 胡鳕茹 丁帅伟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5年第2期89-94,共6页
确定合理的井位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主要是因为影响油藏生产动态特征的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复杂多变,且非线性十分严重。由于深水油藏物性条件比较好,开发策略上通常采用“稀井高产”的方法。目前国内一般采用的是规则井网布井技... 确定合理的井位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主要是因为影响油藏生产动态特征的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复杂多变,且非线性十分严重。由于深水油藏物性条件比较好,开发策略上通常采用“稀井高产”的方法。目前国内一般采用的是规则井网布井技术,但这种布井思路并不适用于“稀井高产”模式下的不规则布井方式。文中以遗传算法为基础,结合油藏生产潜力图和Gompertz产量预测模型作为辅助技术手段,同时充分考虑井位优化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以及相应的惩罚函数,提出了一种混合遗传算法井位优化流程实现井位快速优化。实例应用表明,该混合遗传算法优化流程优化结果相对于其他方法,在优化效果和优化时间上具有较好的优势,在尽量减少对油藏数值模型调用的条件下,研究成果能够快速完成井位优化,研究成果对于不规则井网的布井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位优化 遗传算法 生产潜力 产量预测模型 混合优化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储层构型下的辫状河砂体精细刻画——以渤海湾P油田为例
7
作者 李冰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5年第2期79-84,共6页
从野外露头及现代沉积观察和测量入手,利用岩心、测井及动态资料分析储层构型及其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不同级次识别标志将渤海湾P油田砂质辫状河识别出三级构型单元,并结合动态资料进行验证并加以完善,为综合调整方案的顺利实... 从野外露头及现代沉积观察和测量入手,利用岩心、测井及动态资料分析储层构型及其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不同级次识别标志将渤海湾P油田砂质辫状河识别出三级构型单元,并结合动态资料进行验证并加以完善,为综合调整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其中辫流带级次在垂向上依据岩心冲刷面及测井曲线突变界面确定划分期次数,在侧向上根据识别标志结合边界动态响应特征确定了辫流带平面展布情况,受层间隔层的遮挡影响,注入水沿不同层段水洗,剩余油主要集中在隔层不发育的砂体顶部及薄砂体中,可以通过加密井网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心滩坝级次可通过测井及压力测试判断其控制范围,坝体顶部连通性变差,导致坝体上部剩余油富集,为水平井挖潜提供方向;心滩坝内部级次的剩余油呈多层式分布在砂体内部。根据砂体分布样式及剩余油富集状况,在研究区综合调整阶段优化井位20次,实施3口水平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辨状河 储层构型 剩余油 井位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理辅助野草猴群算法的井位优快决策方法
8
作者 王链 姚约东 +1 位作者 王孔杰 赵国翔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100,共8页
作为油藏开发管理的核心步骤,合理的井位布置对提高油藏开发效率至关重要。基于野草猴群算法,结合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井位优快智能决策方法,充分发挥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在小样本下的高效学习效率和野草猴群算法兼顾... 作为油藏开发管理的核心步骤,合理的井位布置对提高油藏开发效率至关重要。基于野草猴群算法,结合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井位优快智能决策方法,充分发挥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在小样本下的高效学习效率和野草猴群算法兼顾局部和全局的搜索能力,以最大净现值为目标,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作为代理辅助,利用野草猴群算法对合理的井位部署进行搜索。以SPE10油藏模型上布置一注四采5口井和某复杂断块油藏布置八注十六采24口井为实例对该方法进行应用,相较于标准方案,优化后的布井方案分别提高了17.11%和18.01%的经济效益,且与井位优化常用的粒子群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相比,基于代理辅助野草猴群算法的井位决策方法能在相同的迭代次数下得到更优的解。研究成果为油藏井位的优快决策提供了一种高效合理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位优化 野草猴群算法 神经网络 代理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煤层中煤层气井压降传播规律
9
作者 王小东 石军太 +3 位作者 王田多奕 郝鹏灵 吴嘉仪 黄红星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5-53,共9页
新疆局部地区煤层倾角可达50°,与水平煤层不同,大倾角煤层中流体受重力影响较大,且煤层气井压力传播规律具有特殊性,最佳排采井位有待优化。考虑地层水重力效应,建立了大倾角煤层单相排水阶段的压力传播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新疆局部地区煤层倾角可达50°,与水平煤层不同,大倾角煤层中流体受重力影响较大,且煤层气井压力传播规律具有特殊性,最佳排采井位有待优化。考虑地层水重力效应,建立了大倾角煤层单相排水阶段的压力传播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计算了倾斜煤层中裂缝井在稳定渗流状态下的产水量,并优化了最佳排采井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单井和井组在非均质有界倾斜储层中的压力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在倾角为45°的大倾角煤层中,排采井与上边界和下边界的距离之比为3∶1的位置为最佳排采井位;在定压排采模式下,下倾方向和上倾方向的压力下降幅度差别不大;在恒速降压排采模式下,上倾方向的压力下降幅度远远大于下倾方向的压力下降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大倾角煤层 压力传播 重力效应 井位优化 排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法反演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廷恩 黄旭日 +2 位作者 胡光义 王宗俊 尹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74,共10页
针对常规反演技术(如叠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等)垂向分辨能力难以满足开发需求的问题,开展了概率法反演技术的研究。研究中引入贝叶斯后验概率公式,将地震、测井、地质的不确定性转换为后验概率分布,利用蒙特卡洛算法估算随机样本期望,并... 针对常规反演技术(如叠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等)垂向分辨能力难以满足开发需求的问题,开展了概率法反演技术的研究。研究中引入贝叶斯后验概率公式,将地震、测井、地质的不确定性转换为后验概率分布,利用蒙特卡洛算法估算随机样本期望,并将随机样本作为空间储层解。该方法充分结合了井上分辨率高和地震横向趋势表征能力强的优点,有效提高了地震反演的分辨率,降低了地震反演的多解性,使储层的不确定性分析更符合地质规律和地质认识。实际资料测试表明,新方法在砂体叠置关系认识、砂体边界再认识、井网部署和井位优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地层格架 概率法反演 不确定性描述 井网部署 井位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精细雕刻技术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国萍 游瑜春 +1 位作者 冯琼 王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3-590,共8页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纵向上多期次叠加,内幕结构十分复杂,精细雕刻难度大。在实际开发生产中研究生物礁内幕结构可为井位调整优化和井轨迹设计钻遇优质储层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单井相识别生物礁发育层段、地震模型正演建立地震响应模式...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纵向上多期次叠加,内幕结构十分复杂,精细雕刻难度大。在实际开发生产中研究生物礁内幕结构可为井位调整优化和井轨迹设计钻遇优质储层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单井相识别生物礁发育层段、地震模型正演建立地震响应模式、古地貌分析、地震属性优选、储层多参数定量预测进行礁平面展布研究,并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礁体内幕精细雕刻,形成了一套针对生物礁储层内幕结构的精细雕刻技术。应用该技术对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进行开发井位部署及井位优化调整,大大提高了优质储层的钻遇率,后期钻井预测厚度的符合率达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内幕结构 三维可视化 储层结构模型 井位部署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谱成像技术的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国萍 游瑜春 冯琼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6-754,共9页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相储层平面相变快、纵向上多期次叠加,各礁带内小礁体连通性复杂。在实际开发生产中,生物礁体或礁群之间的连通性研究为井位调整优化、井轨迹设计和减少遇水的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研究储层静态连通性主要是利用地...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相储层平面相变快、纵向上多期次叠加,各礁带内小礁体连通性复杂。在实际开发生产中,生物礁体或礁群之间的连通性研究为井位调整优化、井轨迹设计和减少遇水的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研究储层静态连通性主要是利用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或井间地震技术。将频谱成像技术应用于储层静态连通性的研究中,初步形成了一套基于频谱成像技术判定生物礁体或礁群连通性的方法。首先分析井位处生物礁储层与非储层的频谱差异性,然后用这种差异性来指导区域横向上的频谱差异性,进而判定礁体或礁群之间的连通性。利用该方法研究了元坝长兴组各生物礁带的连通性,所取得的认识已初步应用于元坝长兴组气藏开发中,新部署的开发井成功避水,并获得了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频谱成像技术 储层样本点 储层连通性 井位部署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渤海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冬梅 程耀清 杜娟 《物探装备》 2013年第4期259-261,共3页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多学科交叉合作已经成为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必然趋势。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为勘探开发研究与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浸入式的、多学科协同工作与决策的环境,帮助研究人员实现虚拟现实地质综合研...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多学科交叉合作已经成为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必然趋势。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为勘探开发研究与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浸入式的、多学科协同工作与决策的环境,帮助研究人员实现虚拟现实地质综合研究。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重点论述了在渤海油田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行性。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三维可视化中心,提高了勘探开发研究的工作效率和研究水平,使渤海油田科研生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勘探开发 井位优化与调整 实时随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BZ油田开发随钻阶段储层三维定量描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岚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渤海湾复杂断块油气藏具有地质条件复杂、油藏类型多样、储层变化快、钻井周期短、井网一次成形等特点,在开发随钻阶段,充分利用了新钻开发井资料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开展了井震标定、地质目标体、沉积模式、沉积相等储层定量描述及评... 渤海湾复杂断块油气藏具有地质条件复杂、油藏类型多样、储层变化快、钻井周期短、井网一次成形等特点,在开发随钻阶段,充分利用了新钻开发井资料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开展了井震标定、地质目标体、沉积模式、沉积相等储层定量描述及评价研究,最终建立了储层参数预测模型,并及时准确地实现了地质模型的快速更新和完善,从而为开发早期阶段井位优化、射孔方案优化提供可靠的静态模型。实钻井资料和生产动态数据表明,所建三维定量地质模型较准确地预测了储层横向变化规律和非均质性特征。这表明海上油田复杂断块油气藏的早期开发,开展储层三维定量描述和评价是可行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气藏 井网 预测模型 井位优化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海上多层油田精细开发实践——以渤海L油田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姜立富 徐中波 +2 位作者 张章 李冰 孟云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1年第2期44-49,共6页
针对常规数据分析方法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低,难以满足海上油田开发规律深度挖掘的需求,基于标准化数据平台建设和大数据程序开发,在渤海L油田开展了大规模、多专业和复杂生产规律下的油田开发数据的高效分析和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油井... 针对常规数据分析方法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低,难以满足海上油田开发规律深度挖掘的需求,基于标准化数据平台建设和大数据程序开发,在渤海L油田开展了大规模、多专业和复杂生产规律下的油田开发数据的高效分析和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油井生产数据参数相关性分析和产液规律数据挖掘,可完成油井产液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综合储层物性与注采动态等多专业数据,可完成不同井区平面及纵向注水状况分析;结合油藏大数据体构建与机器学习方法,可完成优势产能潜力区域筛选。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油田实际措施优选与方案优化后,达到了提高油田精细开发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产液结构 分层调配 井位优化 精细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底水油藏夹层展布研究新方法及其开发布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启源 张伟 +4 位作者 代玲 陈维华 郑洁 朱迎辉 谢明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49-53,共5页
稠油底水油藏在南海东部海域占有很大的比例,产量贡献逐年增加,但稠油底水油藏的开发和管理经验相对薄弱;在相同的开发条件下,不同稠油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油藏的开发井开发效果也明显不同,这一问题长期困扰着南... 稠油底水油藏在南海东部海域占有很大的比例,产量贡献逐年增加,但稠油底水油藏的开发和管理经验相对薄弱;在相同的开发条件下,不同稠油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油藏的开发井开发效果也明显不同,这一问题长期困扰着南海东部稠油底水油藏的开发。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对隔夹层展布进行描述,并将生产动态与隔夹层进行综合研究,认为隔夹层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控因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平面和纵向布井优化策略。数值模拟研究和实际的开发案例分析均表明.优化后的布井策略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稠油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可对该类油藏后期调整以及前期布井策略提供较好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底水油藏 隔夹层 生产动态 井位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级压裂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王理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4期102-106,共5页
东海海域低孔低渗天然气资源丰富,而海上低孔低渗油气开发属世界性难题。结合海上生产实践表明,对于渗透率在(0.1~1)mD之间的特低渗气藏,压裂乃至水平井分段压裂是目前已知唯一有效的开发方式。对于东海M气田深层特低渗气藏开发,需要实... 东海海域低孔低渗天然气资源丰富,而海上低孔低渗油气开发属世界性难题。结合海上生产实践表明,对于渗透率在(0.1~1)mD之间的特低渗气藏,压裂乃至水平井分段压裂是目前已知唯一有效的开发方式。对于东海M气田深层特低渗气藏开发,需要实施一口多级压裂水平井。在综合考虑各项油藏实验参数的基础上,依次对该井进行井位优化和压裂参数优选,最终给出推荐方案及预测开发指标,形成了一套低渗气藏压裂数值模拟数据处理方法,完成了M气田压裂数值模拟研究,对后续东海低渗气藏开发数值模拟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 水平井 多级压裂 数值模拟 井位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