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旋转与极性判断结合的井中微地震资料震相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余波 郭全仕 +3 位作者 须振华 王瑜 吕伟 杨文广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6-595,2,共10页
压裂井注水注气引起地层岩石破裂,产生的微地震信号震相类型具有随机性,可能是单一P波或S波,也可能是P波、S波同时激发,解决复杂的震相识别与波场分离问题,是井中微地震信号处理的难点之一。根据"P波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S波... 压裂井注水注气引起地层岩石破裂,产生的微地震信号震相类型具有随机性,可能是单一P波或S波,也可能是P波、S波同时激发,解决复杂的震相识别与波场分离问题,是井中微地震信号处理的难点之一。根据"P波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S波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的特点,以"P波、S波在垂直耦合坐标系分解后两个分量的正负极性呈现出相同或相反规律"作为识别准则,通过水平分量旋转与极性判断结合的方法,实现了井中微地震资料的震相自动识别。模型数据测试证明了该方法对震相识别的准确性、可行性;通过对实际资料射孔数据、压裂多事件数据的测试,验证了该方法对实际资料单个事件震相、多事件震相的识别能力,体现了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中微地震 震相 识别 极性 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跟踪分量扫描的井中微地震定位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崔庆辉 潘树林 +2 位作者 刁瑞 尚新民 芮拥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1-838,863,703,共10页
常规的井中微地震定位方法主要利用的是初至旅行时和偏振信息,如果信噪比较低则方法不再适用。理论研究表明,各检波器X分量和Y分量记录在其水平面内沿着任意方向可合成为一个新的向量,当该向量为质点振动的跟踪分量时,其能量最强且在各... 常规的井中微地震定位方法主要利用的是初至旅行时和偏振信息,如果信噪比较低则方法不再适用。理论研究表明,各检波器X分量和Y分量记录在其水平面内沿着任意方向可合成为一个新的向量,当该向量为质点振动的跟踪分量时,其能量最强且在各检波器间波形一致性最好。根据三分量微地震记录的这一性质,将地面微地震定位常用的叠加能量扫描方法引入井中微地震定位中,将检波器X和Y分量记录在水平面内沿着假想震源与检波器连线方向进行合成,对所有检波器的合成向量经时差校正后进行波形叠加计算能量值E1,再计算各检波器合成向量的能量值并求和得到能量值E2,以E1+E2作为目标函数,通过网格搜索方法得到累加能量最大的网格即为震源位置。该方法不需要拾取初至信息,通过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验证了该方法的定位精度和抗噪能力,可用于信噪比较低的井中微地震事件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踪分量 井中微地震定位 合成向量 能量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井中微地震监测资料处理与解释 被引量:22
3
作者 吕世超 郭晓中 贾立坤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6期37-42,共6页
微地震监测是一项用于检测注水压裂效果,进行油藏动态监测的方法。对微地震有效事件的识别与定位是进行有效、快速监测的关键因素。对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资料的处理主要步骤有预处理、滤波、有效微地震事件拾取以及微地震震源定位等。... 微地震监测是一项用于检测注水压裂效果,进行油藏动态监测的方法。对微地震有效事件的识别与定位是进行有效、快速监测的关键因素。对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资料的处理主要步骤有预处理、滤波、有效微地震事件拾取以及微地震震源定位等。介绍了针对井中微地震监测资料的具体处理步骤与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监测的水力压裂微地震资料中,利用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压裂施工的效果。微地震震源裂缝的产生数量、位置分布与注水压裂的施工过程以及油藏压裂效果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不同时段的裂缝发育情况,可以了解压裂前缘的分布,从而为进一步调整油藏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中微地震监测 水力压裂 裂缝 震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波形叠加的井中微地震定位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毛庆辉 陈君武 +3 位作者 王鹏 钟雨 祖满 桂志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4-1172,共9页
基于波形叠加的微地震事件偏移定位技术因其具有不依赖于初至拾取精度的优势,逐渐被应用于非常规油气储层压裂监测资料处理。然而在相对低信噪比情况下,该类技术的常规成像函数分辨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 基于波形叠加的微地震事件偏移定位技术因其具有不依赖于初至拾取精度的优势,逐渐被应用于非常规油气储层压裂监测资料处理。然而在相对低信噪比情况下,该类技术的常规成像函数分辨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波形相似性加权振幅叠加的成像函数构造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优化波形叠加的井中微地震定位方法。首先将纵、横波波形相似性基函数进行相乘,再将其振幅叠加基函数进行相乘,然后将这两个乘积再相乘,最后在整个时窗内对其求和。该方法可提高波形叠加成像函数的分辨率。理论测试结果表明,与常规方法相比,改进方法具有更强的抗噪性和更高的定位精度。最后将常规方法与改进方法应用于井中监测的实际微地震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中微地震监测 地震事件 定位 波形叠加 成像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横波分裂的井中微地震资料三分量波场特征分析
5
作者 温柔 李栋 +3 位作者 黄科 王茜瑜 陆艳萍 冯树超 《测井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350-356,共7页
井中微地震压裂裂缝监测资料波场复杂,尤其当横波遇到裂缝时会分裂为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快、慢两种横波,而如果纵波波场与横波波场及横波分裂后的快、慢横波波场识别错误,会直接影响解释成果的准确性。为了提高井中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 井中微地震压裂裂缝监测资料波场复杂,尤其当横波遇到裂缝时会分裂为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快、慢两种横波,而如果纵波波场与横波波场及横波分裂后的快、慢横波波场识别错误,会直接影响解释成果的准确性。为了提高井中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准确性,在前人分析的不同裂缝尺度对快、慢横波传播速度影响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入射角与检波器三分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纵波、横波、快横波、慢横波在三分量检波器的波场特征,得出利用横波分裂事件定位反演结果会造成压裂裂缝解释误差过大。以新平XX井微地震压裂监测资料为例,分别拾取了纵波、横波、快横波、慢横波微地震记录,通过纵、横波初至拾取的走时反演定位算法,完成了纵波+横波、快横波+慢横波、纵波+快横波+慢横波等波场的微地震定位反演。经对比发现,利用纵波+横波微地震事件定位结果判定事件方位、距离更可靠,其解释的裂缝形态更符合压裂裂缝生长规律,同时也证明了快、慢横波影响井中微地震定位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中微地震 三分量波场 横波分裂 快横波 慢横波 裂缝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张源约束下的单井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磊 宋维琪 +3 位作者 杨小慧 胡建林 董林 喻志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93-1104,I0013,共13页
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数据中包含震源机理信息,可以用于描述裂缝破裂类型及工区应力状态,对压裂效果评价及后续压裂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单井观测系统监测张角小、方位单一,全矩张量反演难以进行。为此,将震源约束为“剪切—张裂”... 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数据中包含震源机理信息,可以用于描述裂缝破裂类型及工区应力状态,对压裂效果评价及后续压裂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单井观测系统监测张角小、方位单一,全矩张量反演难以进行。为此,将震源约束为“剪切—张裂”模式,综合利用压裂射孔、测井及定位资料,设计了一种基于三分量微地震记录各道P、S波波形能量和初至极性匹配的目标函数,进行全空间网格搜索的单井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合成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无噪声条件下,该方法的各参数反演准确率均超过81%,10dB噪声条件下反演准确率也高于51%,且各参数抗噪能力依次为:张裂角>倾角>走向角>滑动角。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页岩压裂微地震资料,反演结果表明该段压裂的微地震事件主要由岩体受一对力偶或两对大小不同力偶的破裂和滑移形成,且岩石受挤压破裂而形成的闭合型裂缝要多于因扩张破裂形成的张开型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中微地震 震源机制 剪张位错模型 矩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板匹配技术的微地震事件检测在水平井立体开发井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范希彬 张景 +2 位作者 丁艺 朱世杰 边树涛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0-951,共12页
2019年,新疆玛湖油田玛131井区首次在致密砾岩油藏中采用双井(水平井+直井)微地震监测的方式采集微地震数据,但采用传统的长短时窗比(STA/LTA)微地震事件检测算法在两个阵列上仅检测出少量的可对应微地震事件,无法开展双井同时定位和矩... 2019年,新疆玛湖油田玛131井区首次在致密砾岩油藏中采用双井(水平井+直井)微地震监测的方式采集微地震数据,但采用传统的长短时窗比(STA/LTA)微地震事件检测算法在两个阵列上仅检测出少量的可对应微地震事件,无法开展双井同时定位和矩张量反演,也不能获得震源机制特征。为此,采用基于模板匹配技术的微地震事件检测对采集的微地震数据进行了重新处理,检测出了大量微地震事件,并开展了双井定位和矩张量反演应用分析,获得了微地震事件震源机制特征和破裂参数。结果表明:模板匹配算法可以在多井阵列中识别出更多的有效微地震事件,使矩张量反演成为可能;针对玛131井区天然裂缝不发育的致密砾岩储层,水力裂缝破裂具有多种走向,可形成复杂缝网;T_(1)b_(2)小层的单段最佳压裂液量在1700 m^(3)左右,T 1b 3小层的单段最佳压裂液量在820 m^(3)左右,进一步加大压裂规模对产量的贡献作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 地震事件检测 双井监测 模板匹配 矩张量反演 震源机制 井中微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单井微地震波形能量反演震源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赵炜 辛维 +3 位作者 毛中华 翟尚 胡天跃 何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5-953,968,共10页
微地震震源机制包含关于储层以及裂缝特征信息,对于评价水力压裂储层改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单井井中观测条件下,采用传统S/P波振幅比方法求解微地震震源机制,受观测方位角单一、张角有限的影响,效果往往不理想。本文探讨了微地... 微地震震源机制包含关于储层以及裂缝特征信息,对于评价水力压裂储层改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单井井中观测条件下,采用传统S/P波振幅比方法求解微地震震源机制,受观测方位角单一、张角有限的影响,效果往往不理想。本文探讨了微地震事件P、S波能量与裂缝破裂面参数之间的联系,发现微地震事件能量对裂缝破裂面参数较敏感。在已知震源位置及标量地震矩的前提下,采用微地震事件P、S波能量作为反演特征参数,利用加权K最近邻算法建立目标函数,反演求解微地震震源机制。模型测试表明,在监测数据不含噪声的情况下,使用该方法反演的震源机制解准确率高达97%;在有噪声情况下,当信噪比较高时,本文方法与S/P波振幅比方法效果相当,当信噪比较低时,本方法反演精度优于S/P波振幅比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微地震监测资料,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中微地震观测系统 震源机制 波形能量 网格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页岩气田井地联合微地震监测气藏实例及认识 被引量:40
9
作者 刘尧文 廖如刚 +4 位作者 张远 高东伟 张怀力 李婷 张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6-62,共7页
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属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是全球除北美以外最大的商业开发页岩气田,基于"井工厂"模式下的压裂工艺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如何有效评价同平台多井次间的"井工厂"压裂效果及此模式下的缝网展布规律... 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属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是全球除北美以外最大的商业开发页岩气田,基于"井工厂"模式下的压裂工艺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如何有效评价同平台多井次间的"井工厂"压裂效果及此模式下的缝网展布规律仍需进一步研究。为此,通过利用地面及井中微地震联合监测技术,对焦页4X平台"井工厂"压裂裂缝进行实时监测,初步了解了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井工厂"压裂模式下的人工裂缝几何尺寸、展布方向;同时利用联合微地震技术的综合解释成果,结合压裂SRV预测图版,对井工厂压裂工况下的压裂参数进行了重新认识,准确了解到涪陵气田页岩气"井工厂拉链式"压裂过程中的人工裂缝展布情况。该项研究成果对后期压裂参数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涪陵页岩气田 井工厂 压裂(岩石) 地面微地震 井中微地震 SRV预测 人工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远井测井测试技术综合评价压裂裂缝分布 被引量:4
10
作者 温柔 杨学武 +2 位作者 刘东明 郑小敏 许阳 《测井技术》 CAS 2019年第5期531-535,共5页
评价压裂裂缝空间分布的方法较多,其中近井监测以偶极声波测井为主,监测精度高,但其横向监测范围仅为井筒附近;远井监测以井中微地震实时监测技术为主,该方法可对裂缝多尺度评价,但受模型及本身监测方法的影响,其监测精度大约在10 m以... 评价压裂裂缝空间分布的方法较多,其中近井监测以偶极声波测井为主,监测精度高,但其横向监测范围仅为井筒附近;远井监测以井中微地震实时监测技术为主,该方法可对裂缝多尺度评价,但受模型及本身监测方法的影响,其监测精度大约在10 m以内。为有效评价压裂裂缝空间展布特征,以长庆油田某区块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X90-5压裂井为例,通过井中微地震监测技术对压后裂缝进行总体空间展布分析,结合偶极声波近井地带地层各向异性分析技术和井组注采关系分析对储层压裂效果进行综合评价,2种方法相互印证、相互弥补,对储层压裂改造信息进行了全面描述,使结果更加全面、合理,弥补了单项方法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井中微地震 偶极声波 注采关系 压裂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