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流型地层内井下换热器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军 涂锋华 +3 位作者 戴传山 李新国 朱强 袁伟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6-698,共3页
采用 3~ 5mm的饱和微珠玻璃球堆来模拟同轴管式井下换热器 (DCHE)周围对流型地温地层 ,对其换热过程中温度分布及其变化、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 。
关键词 对流型 同轴管式 井下换热器 自然对流 多孔介质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换热器周围对流型地热储传热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军 戴传山 +4 位作者 李新国 朱强 袁伟峰 龚宇烈 周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0-594,共5页
采用Darcy自然对流传换模型分析了同轴管式井下换热器 (DCHE)在对流型地热储中的换热特性 ,在假设井下换热器外壁温度变化与其高度成幂函数关系的基础上 ,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得出了相似解 ,为其进一步工程应用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井下换热器 对流型 地热 储传热特性 对流型地温地层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井下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雁 戴传山 孙平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5-661,共7页
对基于井下换热器的模拟装置进行实验研究。井下换热器为U型铜管,采用装有35mm玻璃珠的方形箱体模拟渗透性含水层。通过改变U型管和井筒的几何参数实现不同尺寸的井、管配合,研究了U型管换热器入口水温、流量、含水层渗流速度等参数对... 对基于井下换热器的模拟装置进行实验研究。井下换热器为U型铜管,采用装有35mm玻璃珠的方形箱体模拟渗透性含水层。通过改变U型管和井筒的几何参数实现不同尺寸的井、管配合,研究了U型管换热器入口水温、流量、含水层渗流速度等参数对井下换热器热输出的影响,得到了包括以上因素的井下换热器传热实验关联式。结果表明:与渗流速度相比,含水层热储与U管入口之间的温差是影响热输出的主要因素;热输出总量与该温差并非为线性关系,两支管外侧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在中等温差下达到最大值,而增加U型管内水流速可进一步提高外侧表面平均传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换热器 自然对流 多孔介质 取热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层内同轴管式井下换热器的相似解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军 戴传山 刘启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4-278,共5页
对多孔介质层内同轴管式井下换热器的自然对流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井下换热器分段并依次在局部采用对流相似解法对其周围遵循 Darcy定律的多孔介质层内自然对流过程进行了近似求解。得到了有关多孔介质层物性参数对井下换热... 对多孔介质层内同轴管式井下换热器的自然对流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井下换热器分段并依次在局部采用对流相似解法对其周围遵循 Darcy定律的多孔介质层内自然对流过程进行了近似求解。得到了有关多孔介质层物性参数对井下换热器热输出影响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管式 井下换热器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管式井下换热器的导热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戴传山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63-568,共6页
建立一个新的描述“U”型管式地热井下换热器的导热模型.分析地下岩层的温度分布、井下换热器进口水温及流量变化对井下换热器热输出的影响。
关键词 地热 井下换热器 温度梯度 导热 U型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对深井换热器取热性能的影响:超长重力热管与同轴套管系统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李志斌 黄文博 +2 位作者 陈娟雯 郭剑 蒋方明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7-276,共10页
作为一种井下换热器,超长重力热管的采热性能与地下传热特性密切相关,而与之相关的大部分研究仅考虑岩层中的热传导且均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建立一个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地热资源中存在含水层并有渗流时超长重力热管的采热性能,对影响系... 作为一种井下换热器,超长重力热管的采热性能与地下传热特性密切相关,而与之相关的大部分研究仅考虑岩层中的热传导且均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建立一个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地热资源中存在含水层并有渗流时超长重力热管的采热性能,对影响系统的主要参数如地下水流速、含水层厚度以及含水层位置进行研究,并与同条件下同轴套管式井下换热器地热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地下存在含水层且有渗流时,大的渗流速度可为井下换热器壁面提供更高的温度边界,进而提高系统的采热率;含水层厚度的增大能够有效增加井下换热器的对流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井下换热器的采热性能;由于地温条件,含水层位置越靠近地底,井下换热器的采热性能越好;与同轴套管相比,在相同的地温条件下,超长重力热管具有更好的均温性能,采热率更高,且超长重力热管在运行过程中不消耗泵功,因此在地热能高效开采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重力热管 含水层 地下水渗流 井下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地热井下换热供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梁军 戴传山 张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37-439,共3页
通过对我国第一台地热井下换热器的实验研究,验证了作者提出的理论模型,并首次得到当地实验井混合比的实际数据。通过对当地疗养院病房的供热,证明该装置实用可靠。
关键词 井下换热器 混合比 传热 增速管 地热 利用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地热单井采暖系统换热量的增强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卜宪标 冉运敏 +2 位作者 李华山 雷军民 王令宝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9-374,共6页
针对企业关注的单井换热量提高和优化运行问题,建立地热井内流体的流动换热方程和岩石的能量方程,并与热泵相结合,分析保温材料性能、注入水温度和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热井采出热功率随保温材料性能的增强而增大,保温材... 针对企业关注的单井换热量提高和优化运行问题,建立地热井内流体的流动换热方程和岩石的能量方程,并与热泵相结合,分析保温材料性能、注入水温度和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热井采出热功率随保温材料性能的增强而增大,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从0.21 W/(m·K)减小到0.04 W/(m·K)时,地热井采出热功率从516.62 kW增加到543.92 kW;降低注入水温度可增大热泵输出功率,注入水温度为2.5、5.0、7.5和10.0℃时,地热井采出热功率分别为579.86、550.82、521.78、492.74 kW,热泵的输出功率分别为796.70、744.99、694.38、645.14 kW;井内对流热阻远小于岩石导热热阻,流量的增加对于提高换热量的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采暖 地热能 热阻 保温 单井 井下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地热联合太阳能供暖系统性能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卜宪标 冉运敏 +3 位作者 李华山 张冬冬 雷军民 王令宝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7-403,454,共8页
为获得单井地热联合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性能,本文建立了单井地热存取热以及太阳能集热器和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三对角矩阵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单井地热的输出功率调节主要是由注入水温度和流量决定的;单井地热具有宽... 为获得单井地热联合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性能,本文建立了单井地热存取热以及太阳能集热器和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三对角矩阵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单井地热的输出功率调节主要是由注入水温度和流量决定的;单井地热具有宽负荷调节能力,最小输出功率是最大值的72.61%,两者相差223.50 kW。利用地热的宽负荷调节能力可解决太阳能的不稳定性;太阳能集热器的功率和面积由地热的负荷调节能力决定。3 km深地热井,热泵平均输出功率720.81 kW,匹配的太阳能集热器功率约95.00 kW,集热器面积270 m^2;非供暖季的储热虽不能明显提高供暖时的取热功率,但可以缓解取热功率随时间的衰减。研究结果可为单井地热联合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供暖 太阳能供暖 井下换热器 负荷匹配 地热单井 深井换热 地热太阳能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bleeding effect on standing column well (SCW) type geothermal heat exchanger
10
作者 CHOI Hoon-ki YOO Geun-jong +2 位作者 LIM Kyung-bin LEE Sang-hoon LEE Chang-he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202-3207,共6页
Thermal performa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borehole heat exchanger utilizing geothermal energy.The thermal performance is affected by many different design parameters and different operat... Thermal performa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borehole heat exchanger utilizing geothermal energy.The thermal performance is affected by many different design parameters and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such as bleeding.This eventually determines the operation and cost efficiency of the borehole heat exchanger system.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n open standing column well (SCW) type geothermal heat exchanger was assess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bleeding.For this,a thermal response test rig was established with line-source theory.The test rig also had a bleeding function by releasing fluid while taking additional underground water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r.The thermal response test was performed with an additional constant input heat source.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resistance were obtained from the measured data.From the measurement,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found to have 1.47 times higher value when bleeding is applied.The thermal resistance also increases by 1.58 times compared to a non-bleeding case.This trend indicates enhanced heat transfer in the SCW type heat exchanger with a bleeding function.Bleeding,therefore,could be an effective method of achieving a high heat transfer rate in the SCW type heat exchanger with sufficient underground water supp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ding column well type thermal response test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resistance bleeding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