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矿灯光信号的井下作业人员身份视频识别系统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毅 刘泽祥 +1 位作者 赵莉莉 李宜升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5,共9页
针对矿井视频监视系统中的人员身份难识别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矿灯光信号的井下作业人员身份视频识别系统。通过在矿灯中嵌入近红外LED光信号,设计了便于识别与追踪的光信号矿灯;设计了基于曼彻斯特编码的光信号编码方法,提出包括霍夫... 针对矿井视频监视系统中的人员身份难识别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矿灯光信号的井下作业人员身份视频识别系统。通过在矿灯中嵌入近红外LED光信号,设计了便于识别与追踪的光信号矿灯;设计了基于曼彻斯特编码的光信号编码方法,提出包括霍夫圆/椭圆检测方法在内的矿灯目标检测系列方法,以及动态优化解码方法。视频识别系统通过矿灯发射唯一性ID光信号,视频监视系统采集并处理光信号,解析出矿灯ID。通过煤矿井下实验验证了视频识别系统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一种创新的人员身份识别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作业人员 身份识别 视频识别系统 矿井通信 矿井监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事故应急状态下井下作业人员行为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张笃学 王冰山 +7 位作者 汤瑞山 栗磊 朱栋 胡超文 李娇龙 冉伟 张书豪 张爽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53,共9页
煤矿事故应急状态是煤矿事故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初步事故的突发紧急状况,此时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能否及时察觉异常状况、提前做好准备、从容应对突发情况,对降低煤矿事故损失非常关键。主要研究了煤矿事故应急状态下人的行为反应影响因素... 煤矿事故应急状态是煤矿事故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初步事故的突发紧急状况,此时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能否及时察觉异常状况、提前做好准备、从容应对突发情况,对降低煤矿事故损失非常关键。主要研究了煤矿事故应急状态下人的行为反应影响因素,通过模糊德尔菲法(FDM)对井下作业人员应急状态下人的行为反应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并结合模糊决策与评价试验(Fuzzy-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ISM)对人的行为反应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情绪类型、个性、应急知识、群体行为4个因素是决定人在应急状态下表现的关键因素,未来对工人应加强在该方面的培养。研究煤矿事故应急状态下人的行为反应影响因素可为提升煤矿生产安全、增强工人应急行为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事故 应急状态 井下作业人员 行为反应 模糊决策 解释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矿地质勘探队井下作业人员氡子体暴露量估算及肺癌危险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素云 张昇慧 +6 位作者 鲍首琛 侯海全 孟宪钰 赖炽香 王嘉拣 陆以农 赵亚平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89-294,共6页
本文给出8个铀矿地勘队井下作业人员氡子体暴露量估算及肺癌危险调查结果。采用历史前瞻性调查方法,共调查井下组19493人·年,对照组16966人·年。在1971—1986年16年观察期内,井下组中观察到肺癌7例,对照组中为3例。考虑到10... 本文给出8个铀矿地勘队井下作业人员氡子体暴露量估算及肺癌危险调查结果。采用历史前瞻性调查方法,共调查井下组19493人·年,对照组16966人·年。在1971—1986年16年观察期内,井下组中观察到肺癌7例,对照组中为3例。考虑到10年的肺癌潜伏期,井下组人员1971年至1976年的氡子体人均累积暴露量约为0.35J·hm^(-3)~(100WLM),γ外照射人均有效剂量当量约为0.031Sv,内外照射的总人均有效剂量当量为1.03Sv。在1971—1986年观察期间,井下组肺癌绝对危险系数及超额相对危险系数分别为519例(10~6人年J·hm^(-3))^(-1)〔1.82例(10~6人年WLM)^(-1)〕及294%(J·hm^(-3))^(-1)(1.03%WL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子体 肺癌危险 井下作业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兰提高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自救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4
作者 郑伦金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1989年第6期48-52,共5页
关键词 煤矿 井下作业人员 自救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监控、人员管理系统在砂墩子矿井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恒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0-122,共3页
文章以砂墩子矿井为例,分别介绍了KJ95N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KJ69J型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主要功能特点,对从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设备选型和设计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煤矿 安全监控系统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KJ95N KJ69J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快速智能掘进理论与技术”专题特邀主编致读者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淼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I0002-I0003,共2页
煤矿智能化是适应现代工业技术革命发展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我国约有90%的煤炭资源以井工方式开采,井下开采的首先工序是掘挖出地下运输和通风巷道,必须做到“采掘并重,掘进先行”。当前,... 煤矿智能化是适应现代工业技术革命发展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我国约有90%的煤炭资源以井工方式开采,井下开采的首先工序是掘挖出地下运输和通风巷道,必须做到“采掘并重,掘进先行”。当前,巷道掘进的智能化进展落后于采煤,出现严重的采掘进度失衡、井下作业人员依然很多的局面。目前,我国煤矿每年巷道掘进量超过12000 km,综掘工作面掘进班组作业人员20万-30万人。因此,快速智能掘进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减人增安提效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作业人员 国家能源安全 智能化发展 现代工业技术 井下开采 地下运输 巷道掘进 煤炭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33 MHz无线通信与虹膜识别的矿用唯一性检卡装置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炜 付元 刘昕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0-134,共5页
煤矿井下人员出入井口应设置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唯一性检测的装置。利用基于掌纹与指纹、人脸图像、步态等生物特征的唯一性检测技术对本人携带本卡进行检测存在受环境影响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现有矿用唯一性检卡装置受检测区域... 煤矿井下人员出入井口应设置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唯一性检测的装置。利用基于掌纹与指纹、人脸图像、步态等生物特征的唯一性检测技术对本人携带本卡进行检测存在受环境影响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现有矿用唯一性检卡装置受检测区域外识别卡干扰,对人员携带多张识别卡、携带错误识别卡、未携带识别卡的情况检测效果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433 MHz无线通信与虹膜识别的矿用唯一性检卡装置。首先,通过调节定向天线的发射功率,实现检测区域范围实时配置;433 MHz无线通信模块通过定向天线向检测区域内识别卡配置检测区域标志符,读卡基站读取识别卡的电文数据,通过判断电文数据的检测区域标志符是否与配置的检测区域标志符相等,以排除区域外识别卡的干扰,对检测区域内识别卡数量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写入中间数据库的结果表。然后,采集待检人员的虹膜信息,通过识别虹膜信息查询该人员的识别卡信息。最后,判断根据虹膜信息查询到的识别卡信息与中间数据库的结果表信息是否匹配,实现识别卡唯一性检测。测试结果表明,针对携带多张识别卡、携带错误识别卡、未携带识别卡与本人携带本卡的情况,该装置的检测准确率均为100%,且平均检测时间均不超过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 唯一性检测 识别卡检测 433 MHz无线通信 定向天线 虹膜识别 人员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