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可见度环境下基于改进YOLOv3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路晓亚 李海芳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137,共8页
煤矿井下光照不足、粉尘遮挡,井下视频监控系统采集的人员目标在二维图像中表现为小目标或低可见度目标时,原始YOLOv3网络的Darknet53特征金字塔结构无法充分提取和保留目标的细节信息,导致定位结果不准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低... 煤矿井下光照不足、粉尘遮挡,井下视频监控系统采集的人员目标在二维图像中表现为小目标或低可见度目标时,原始YOLOv3网络的Darknet53特征金字塔结构无法充分提取和保留目标的细节信息,导致定位结果不准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低可见度环境下基于改进YOLOv3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法。首先,结合β函数映射和帧间信息增强技术,提升低可见度环境下煤矿井下监控视频的清晰度。然后,采用更轻量级的Darknet-19替代YOLOv3中的Darknet53,并引入CIoU作为损失函数,利用改进YOLOv3识别增强后视频中的井下人员目标。最后,基于映射模型将识别到的目标从二维空间投影至三维空间,结合三维定位结果完成井下人员定位。选用某煤矿一段低可见度环境下井下监控视频进行实验,结果表明:①经过基于改进YOLOv3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法处理后的视频帧亮度、可见度和各项评价指标(平均灰度、平均对比度、信息熵与灰度谱带宽)较原始视频均有明显提升,整体光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且处理后的视频帧对比度得到增强,目标和背景之间更易区分,证明了采用的图像增强技术的有效性。②改进YOLOv3模型能准确识别视频帧中的井下工作人员,不存在漏识别问题。③采用已知位置的标定物或人工标注的的真实三维位置作为基准,计算投影结果与真实位置之间的偏差(偏差计算涵盖X,Y,Z方向上的距离偏差),其中X方向和Y方向上的偏差均小于0.2 m,Z方向上的偏差小于0.002 m,表明构建的映射模型的映射效果好且定位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可见度环境 井下人员定位 改进YOLOv3 三维空间定位 β函数映射 帧间信息增强 映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UWB和惯导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明锋 李䶮 +5 位作者 刘用 吴学松 徐继盛 常建明 王涛 潘红光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4,共10页
针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因设备算力与存储资源不足导致无法使用复杂测距与定位算法,定位数据即时传输与响应性能不足,在系统部署方面人力物力损耗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5G+UWB和惯导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 针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因设备算力与存储资源不足导致无法使用复杂测距与定位算法,定位数据即时传输与响应性能不足,在系统部署方面人力物力损耗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5G+UWB和惯导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末端部署能耗低、抗干扰性强的UWB定位基站,定位基站与5G基站以级联的方式连接,定位基站采集UWB与惯导数据,利用5G网络回传至计算平台,在计算平台上完成定位信息的解算和存储。将基于惯导的人员位置估计作为预测值,将基于UWB的三边定位算法获取的人员位置估计作为观测值,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将预测值和观测值进行融合,降低定位误差。在煤矿主体实验基地搭建测试系统,模拟真实煤矿井下环境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1)在x轴和y轴,融合惯导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得出的位置信息和真实位置信息的重合度最高,说明融合惯导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得出的位置信息最接近真实位置,平均误差为22.192cm。(2)5G+UWB和惯导技术组合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位置信息和真实位置信息的重合度最高,误差为[15cm,20cm],x轴最大平均误差为26cm,y轴最大平均误差为24cm,超过目前大多数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 5G UWB 惯导技术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R算法与伪平面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飞 潘红光 +3 位作者 魏绪强 陈海舰 郭齐 白俊明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7-596,共10页
为了降低行人航位推算(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PDR)算法在进行井下人员定位时产生的累积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PDR算法与伪平面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法。首先,采用惯性导航传感器获取井下人员的步态信息,通过线性步长估计模型和四元... 为了降低行人航位推算(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PDR)算法在进行井下人员定位时产生的累积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PDR算法与伪平面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法。首先,采用惯性导航传感器获取井下人员的步态信息,通过线性步长估计模型和四元数法实现步长估计和方向估计,利用PDR算法推算人员的位置;其次,使用井下人员活动区域以及预设的标记点构建伪平面,并将井下人员位置映射到伪平面坐标上,为降低PDR算法的累积误差做准备;最后,采用SVM进行井下人员活动检测,通过转弯活动判断其是否处于特殊标记点,将PDR解算的位置与伪平面内已知转弯位置标记点进行相关性分析,完成伪平面信息与工人位置的匹配,校准并更新PDR位置,降低累积误差。结果表明:井下工人在完成单个转弯活动过程中,传统PDR算法解算位置平均误差为0.98 m,而进行伪平面修正后平均误差降低到0.31 m;在完成区域性多活动过程中,采用伪平面技术修正后的PDR平均定位误差从1.08 m降低到0.38 m。因此,所提出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法有效提高了PDR算法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 惯性导航 PDR算法 伪平面技术 位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QI滤波与联合参数估计的井下人员定位算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邢智鹏 李春文 陆思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28-1633,共6页
现有的基于RFID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存在定位准确度低、抗干扰性差等问题。为提高井下人员定位算法的准确性和环境适应性,提出了一种在ZigBee通信协议框架下,基于LQI滤波与RSSI联合参数估计的定位算法。首先使用LQI指标对通过ZigBee... 现有的基于RFID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存在定位准确度低、抗干扰性差等问题。为提高井下人员定位算法的准确性和环境适应性,提出了一种在ZigBee通信协议框架下,基于LQI滤波与RSSI联合参数估计的定位算法。首先使用LQI指标对通过ZigBee芯片读取的原始RSSI数据进行滤波,其次对RSSI的信道参数和环境噪声参数进行联合估计,并依据环境噪声参数对距离估计进行补偿,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完成定位计算。算法挖掘了现有硬件设备的潜力,更多考虑了环境对定位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定位的准确度。最后通过ZigBee硬件平台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与原有RSSI定位算法相比,改进算法将定位均方误差降低了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 LQI滤波 RSSI 联合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和K近邻算法的井下人员定位算法 被引量:13
5
作者 莫树培 唐琎 +2 位作者 汪郁 赖普坚 金礼模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48,76,共7页
针对现有基于指纹模的井下定位算法存在的计算量大、实时性低、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聚类和K近邻算法的井下人员定位算法。用二分k-means聚类算法对采集的RSSI数据进行分类,建立离线指纹数据库;无线移动终端和动态修正器实时采... 针对现有基于指纹模的井下定位算法存在的计算量大、实时性低、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聚类和K近邻算法的井下人员定位算法。用二分k-means聚类算法对采集的RSSI数据进行分类,建立离线指纹数据库;无线移动终端和动态修正器实时采集RSSI值,分别存储到在线定位数据库和动态修正数据库;根据待测点和动态修正器的离线数据和实时数据,采用软硬件动态修正加权K近邻算法计算权重值,结合离线指纹数据库中待测点的物理位置信息估算其实时位置。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定位算法的最小标准误差为0.46m,最大标准误差为3.26m,平均误差为1.62m。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未进行聚类分析的算法相比,本文算法的精度更高,实时性更好;与未动态修正权重值的算法相比,本文算法的运算时间略有增加,但定位精度提高了37.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 指纹定位 二分k-means聚类算法 软硬件动态修正加权K近邻算法 动态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A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精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25
6
作者 孙继平 李晨鑫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68,72,共4页
针对现有行业标准对基于信号到达时间TOA(Time of Arrival)技术测距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精度评价未作相关规定的现状,提出基于TOA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利用定位系统时间分辨率评价条件、处理器频率评价条件、定位误差评... 针对现有行业标准对基于信号到达时间TOA(Time of Arrival)技术测距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精度评价未作相关规定的现状,提出基于TOA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利用定位系统时间分辨率评价条件、处理器频率评价条件、定位误差评价条件对静态定位精度进行评价;利用定位巡检周期限定条件、最大位移速度限定条件对动态定位精度进行评价;综合静态和动态定位精度评价结果评价基于TOA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精度,并可对基于TOA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进行指导,同时给出了应用该方法进行基于TOA技术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精度评价及煤矿井下人员定位关键设备指标设计指导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 定位精度 巡检周期 时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SCDMA专网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案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安义 杨彩云 彭渝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6-79,共4页
基于煤矿井下特殊环境对无线通信的要求,进行了井下人员定位技术的需求分析,并以TD-SCDMA专网为支撑,提出了基于到达角AOA和时间提前量TA技术的新型人员定位方案。TD-SCDMA系统采用智能天线技术使基站Node B能够方便获得矿井人员携带终... 基于煤矿井下特殊环境对无线通信的要求,进行了井下人员定位技术的需求分析,并以TD-SCDMA专网为支撑,提出了基于到达角AOA和时间提前量TA技术的新型人员定位方案。TD-SCDMA系统采用智能天线技术使基站Node B能够方便获得矿井人员携带终端UE的到达角,同时Node B可以根据UE提交的测量报告中的TA值计算出Node B到UE的距离,从而实现对井下人员的精确定位。通过分析比较模拟巷道中采集的测试数据,表明利用该方案可有效提高井下人员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 TD-SCDMA 时间提前量 到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浅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苗学赋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105,共5页
以某矿业集团公司的人员定位系统建设为例,给出了该系统拓扑结构,详细介绍了井口检卡系统的安装、调试注意事项,井下分站、读卡器的安装位置要求,确保系统可靠运行及监测人员信息准确性的关键点。该文对如何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 以某矿业集团公司的人员定位系统建设为例,给出了该系统拓扑结构,详细介绍了井口检卡系统的安装、调试注意事项,井下分站、读卡器的安装位置要求,确保系统可靠运行及监测人员信息准确性的关键点。该文对如何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好、使用好、维护好和管理好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 检卡器 读卡器 安装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igBee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庆豪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7-149,共3页
为了准确掌握煤矿井下人员的数量和位置、遇险后撤退路线、井下的环境监测等情况,研究设计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系统采用Zig Bee技术,实现冗余无线自组网络传输数据。系统由井下检测站、身份识别卡、集中器和管理主机组成,实现对井下人... 为了准确掌握煤矿井下人员的数量和位置、遇险后撤退路线、井下的环境监测等情况,研究设计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系统采用Zig Bee技术,实现冗余无线自组网络传输数据。系统由井下检测站、身份识别卡、集中器和管理主机组成,实现对井下人员位置等信息采集,并通过集中器传输给上位机,为预防事故、排查隐患、抢险救援等提供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g BEE 定位系统 身份识别 井下人员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膜与航迹推算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京 胡青松 +1 位作者 宋泊明 张申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3,共5页
针对RSSI指纹膜定位方法受矿井环境影响较大,而基于航迹推算的定位方法易形成误差累积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指纹膜与航迹推算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周期性采集人员的位置信息与运动姿态信息,利用K近邻和峰值检测方法求解指纹定位结果... 针对RSSI指纹膜定位方法受矿井环境影响较大,而基于航迹推算的定位方法易形成误差累积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指纹膜与航迹推算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周期性采集人员的位置信息与运动姿态信息,利用K近邻和峰值检测方法求解指纹定位结果和航迹推算结果,并对定位结果进行加权融合得到目标位置。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明显提高了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对煤矿巷道复杂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 指纹膜 航迹推算 融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井下人员定位PDR算法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延鑫 毛善君 +1 位作者 苏颖 杨梦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8,共6页
传统的行人航位推算(PDR)算法用于井下人员定位时,因步频检测、步长估计和航向估计阶段的姿态累计误差导致定位误差逐渐增大,而常用的零速校正、航向漂移消除、步态信号优化等误差修正方法无法改变PDR算法的固有缺陷,定位精度有待提高... 传统的行人航位推算(PDR)算法用于井下人员定位时,因步频检测、步长估计和航向估计阶段的姿态累计误差导致定位误差逐渐增大,而常用的零速校正、航向漂移消除、步态信号优化等误差修正方法无法改变PDR算法的固有缺陷,定位精度有待提高。提出采用改进的峰值检测法实现PDR算法中步频检测,基于深度循环神经网络(RNN)实现步长估计。将改进的PDR算法用于井下人员定位:首先采用手机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磁力计获取行人运动数据;然后采用改进的峰值检测法获取固定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步频,与时间间隔、加速度及加速度方差作为特征输入训练后的深度RNN模型进行步长估计;最后结合估计的航向角预测人员当前位置。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井下人员定位PDR算法对测试集数据的预测相对误差为5.9%,对实际测试路线的定位相对误差为1.6%~3.9%,小于传统PDR算法定位误差,有效提高了井下人员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 行人航位推算 PDR算法 步频检测 步长估计 航向估计 深度R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监督局部保持映射算法的井下人员定位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传雷 张善文 田子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0,共4页
针对人脸、指纹和手写签名等人员身份鉴定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需要的现状,基于局部保持映射(LPP)算法,提出一种监督LPP算法(SLPP),并应用于煤矿井下人员步态识别中。利用该方法对步态数据进行映射,得到步态数据在低... 针对人脸、指纹和手写签名等人员身份鉴定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需要的现状,基于局部保持映射(LPP)算法,提出一种监督LPP算法(SLPP),并应用于煤矿井下人员步态识别中。利用该方法对步态数据进行映射,得到步态数据在低维空间中的表示方法,再利用最近邻分类器对低维步态数据进行识别。在2个步态数据库中进行一系列步态识别试验,并与经典维数约简算法LDA、监督流形学习算法DLPP、判别映射嵌入(DPE)流形学习算法以及其他步态识别方法分别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试验条件下,SLPP识别率最高,从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识别 井下人员定位 监督局部保持投影 井下人员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igbee的矿山井下人员定位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睿 余修武 +3 位作者 李向阳 江珊 范飞生 余员琴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1期123-127,共5页
针对矿山井下人员定位及巷道特点,设计了一种电源节能算法的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布设拓扑及井下人员无线定位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无线双重质心人员定位算法。经矿山井下实地调研,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 针对矿山井下人员定位及巷道特点,设计了一种电源节能算法的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布设拓扑及井下人员无线定位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无线双重质心人员定位算法。经矿山井下实地调研,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型无线双重质心人员定位算法比传统质心算法、RSSI算法的定位精度提高了近50%,可有效解决节点能量受限问题,并延长系统寿命。该Zigbee井下人员无线定位系统技术简便、定位精度较高、成本较低,且节约巷道空间、算法简单,适合矿山井下矿工人员定位和考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无线定位技术 Zigbee矿山 电源节能算法 双重质心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WB的井下人员定位算法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贺磊 魏明生 +3 位作者 仇欣宇 唐守锋 李文帅 张旭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138,共5页
针对井下高实时性、高精度的人员定位需求,研究了基于超宽带(UWB)的井下人员定位算法。采用双边双向测距(DS-TWR)方式测量定位基站与定位标签的距离,该方式不需要定位基站与定位标签系统时钟同步,从源头上提高了定位精度。根据测距信息... 针对井下高实时性、高精度的人员定位需求,研究了基于超宽带(UWB)的井下人员定位算法。采用双边双向测距(DS-TWR)方式测量定位基站与定位标签的距离,该方式不需要定位基站与定位标签系统时钟同步,从源头上提高了定位精度。根据测距信息,采用加权最小二乘(WLS)算法和CHAN两种位置解算算法估算定位标签的坐标,通过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对2种算法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均方根误差和误差累计分布函数(CDF)综合评估定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实验时,CHAN算法和WLS算法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878 6,8.007 4 cm,CHAN算法的均方根误差比WLS算法低26.59%;动态实验时,CHAN算法和WLS算法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2.292 3,21.180 9 cm,CHAN算法的均方根误差比WLS算法低41.97%;CHAN算法的定位精度高于WLS算法,更加适用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 超宽带 双边双向测距 加权最小二乘算法 CHA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加权质心算法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宇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9-173,共5页
针对目前大多井下监控系统无法实时准确提供井下人员动态分布与作业情况以及传统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低等问题,结合井下施工的具体要求,设计出一种基于改进加权质心算法的人员定位系统。对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针对... 针对目前大多井下监控系统无法实时准确提供井下人员动态分布与作业情况以及传统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低等问题,结合井下施工的具体要求,设计出一种基于改进加权质心算法的人员定位系统。对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针对普通质心算法及传统加权质心算法的缺点设计了改进加权质心算法,运用该算法来求解位置点的坐标,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证明了该算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加权质心算法 定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16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F0004-F0004,共1页
系统介绍 矿山安全技术研技所开发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在中国安科院研发的第二代超级RFID技术平台基础上,结合了国内通信、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相关厂家研制的,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18微米芯片技术的井下定位系统。该系统能够及时、... 系统介绍 矿山安全技术研技所开发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在中国安科院研发的第二代超级RFID技术平台基础上,结合了国内通信、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相关厂家研制的,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18微米芯片技术的井下定位系统。该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计算机系统 应急救援工作 技术平台 救援人员 RFID 安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WB与PDR的井下人员融合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宇涛 李冠华 +3 位作者 潘红光 陈海舰 魏绪强 白俊明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2,135,共8页
现有超宽带(UWB)与行人航位推算(PDR)融合定位方法大多忽略了非视距(NLOS)环境下的定位误差校正,以简单的阈值划分作为NLOS环境判断依据,而阈值划分在很大程度上与定位场景及场地大小相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考虑NLOS环境的基于UWB... 现有超宽带(UWB)与行人航位推算(PDR)融合定位方法大多忽略了非视距(NLOS)环境下的定位误差校正,以简单的阈值划分作为NLOS环境判断依据,而阈值划分在很大程度上与定位场景及场地大小相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考虑NLOS环境的基于UWB与PDR的井下人员融合定位方法。首先,利用UWB技术进行井下人员位置解算,通过三边定位算法得到人员初步位置后,使用最小二乘法对位置进行优化,通过多项式拟合实现NLOS环境下基站和标签之间实际值和测量值之间的拟合,减小NLOS环境下的测距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其次,采用PDR算法对步态进行识别和分析,PDR算法使用惯性导航传感器采集的步态数据,通过步态识别、步长估计和方向估计,实现目标位置的更新;然后,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分析信道脉冲响应(CIR)特征,实现视距(LOS)/NLOS识别,解决NLOS环境判断存在场景限制的问题;最后,根据LOS/NLOS识别结果确定融合系数,实现UWB和PDR定位结果融合。测试结果表明:多项式拟合后UWB平均测距误差降低0.59 m;LOS/NLOS识别的平均准确率为95.3%,召回率和F1分数均在90%以上,验证了CNNLSTM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融合定位方法的平均误差为0.31 m,较UWB降低1.57 m,较PDR降低1.4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 UWB 行人航位推算 PDR 融合定位 非视距环境 最小二乘法 多项式拟合 CNN-LSTM LOS NL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igBee的井下人员精确定位方案及实现 被引量:18
18
作者 胡志坤 蒋英明 +2 位作者 王文祥 杨帆 谢定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9-162,170,共5页
针对矿井采用的传统RFID定位技术不能实现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的问题,并根据矿井巷道的一维线性空间特点和井下人员的作业习惯,提出一套基于ZigBee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案。方案将矿井巷道虚拟地划分为近基站区域和远基站区域,近基站区域采用R... 针对矿井采用的传统RFID定位技术不能实现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的问题,并根据矿井巷道的一维线性空间特点和井下人员的作业习惯,提出一套基于ZigBee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案。方案将矿井巷道虚拟地划分为近基站区域和远基站区域,近基站区域采用RSSI定位算法,并利用高斯滤波模型对接收功率值滤波,实现精确定位;远基站区域采用V-T(Velocity-Time)算法进行定位。实验表明算法在近基站区域测量最大绝对误差为3m,远基站区域最大绝对误差为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 RSSI定位算法 ZigBee技术 高斯滤波 无线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捷联惯性导航的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 被引量:37
19
作者 吕振 刘丹 李春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49-1152,共4页
针对目前井下人员无法精确定位的问题,根据人员移动速度慢、方向多变的特点,研究出基于捷联惯性导航技术的井下人员精确定位方法.通过选择灵敏度高的惯性传感器,检测人员运动的三轴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通过角速度值计算人员运动的姿态角... 针对目前井下人员无法精确定位的问题,根据人员移动速度慢、方向多变的特点,研究出基于捷联惯性导航技术的井下人员精确定位方法.通过选择灵敏度高的惯性传感器,检测人员运动的三轴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通过角速度值计算人员运动的姿态角,利用姿态信息对加速度数据进行坐标变换,进而解算出载体在运动方向上的速度和相对于定位坐标系的移动里程信息,完成对载体的定位功能.针对传感器的随机误差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利用UFK滤波算法对位置计算中需要的姿态信息进行最优估计,提高定位精度.对系统长时间积累误差使用射频路标修正.完成了定位系统软硬件设计,在试验中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性导航 井下人员定位 矿井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井下人员组合定位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勇 罗宇锋 +1 位作者 王红旗 李芳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5,共5页
针对目前井下人员定位精度低、无法实时全局定位、搜救被困人员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惯性测量组合(MIMU)导航技术和WiFi技术相结合的井下人员组合定位系统;给出了发生矿难后的基于该组合定位系统的搜救方案。该系统利用WiFi提供... 针对目前井下人员定位精度低、无法实时全局定位、搜救被困人员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惯性测量组合(MIMU)导航技术和WiFi技术相结合的井下人员组合定位系统;给出了发生矿难后的基于该组合定位系统的搜救方案。该系统利用WiFi提供的可靠位置信息来给定MIMU最初的位置信息并校正MIMU的位置,弥补了MIMU误差随时间累积的缺点;利用MIMU的实时全局定位来弥补WiFi的局部定位。选用卡尔曼滤波将两者进行信息融合,进行最优组合处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矿井井下人员实时三维全局定位及快速搜救,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 WIFI MIMU 卡尔曼滤波 信息融合 三维全局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