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日本近代时期吉田松阴像的编成——以井上哲次郎和关根悦郎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利国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49-154,共6页
吉田松阴(1830—1859年)是日本幕末时期著名志士。明治维新以后,松阴被逐渐塑造为日本国家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想人物,成为军国主义宣传的重要工具。由此而形成的松阴观直至今日依然有很大影响。笔者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井上哲次... 吉田松阴(1830—1859年)是日本幕末时期著名志士。明治维新以后,松阴被逐渐塑造为日本国家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想人物,成为军国主义宣传的重要工具。由此而形成的松阴观直至今日依然有很大影响。笔者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井上哲次郎和关根悦郎所塑造的松阴形象为个案,试图通过对前者的考察来展示符合近代日本官方意识形态所需要的吉田松阴像的编制过程,通过对后者的考察来分析对前一操作的抵抗之所以失败的内在原因,即吉田松阴的思想实态对松阴形像塑造者所施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道 吉田松阴 井上哲次郎 关根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洋哲学的先驱--井上圆了 被引量:3
2
作者 三浦节夫(日) 深川真树(日)(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151,共10页
本文主要阐明日本"东洋哲学"的概念与学科诞生的历史过程。在日本明治时期,初创时期东京大学的加藤弘之、井上哲次郎、井上圆了等人,在赏识西洋哲学的基础上,将儒教与佛教等东洋传统学说重新界定为"东洋哲学"。东... 本文主要阐明日本"东洋哲学"的概念与学科诞生的历史过程。在日本明治时期,初创时期东京大学的加藤弘之、井上哲次郎、井上圆了等人,在赏识西洋哲学的基础上,将儒教与佛教等东洋传统学说重新界定为"东洋哲学"。东京大学第一任总理加藤弘之,在大学课程中开设作为哲学之佛教的课程;时任东京大学助教授的井上哲次郎,首次讲授"东洋哲学史"一课;东京大学预备门和本科第一届学生井上圆了,向费诺罗萨等学习西洋哲学而认识到其核心,将佛教与儒教等传统学问视为"东洋哲学",加以推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洋哲学 井上圆了 加藤弘之 井上哲次郎 西洋哲学的接受与普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日本阳明学” 被引量:8
3
作者 邓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3-166,172,共14页
"阳明学"是日本人独创的近代学科名称。"日本阳明学"是19世纪末一些日本人借用400年前中国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号"阳明"在日本发动的一场社会运动。这一社会运动的发生原因复杂,学术虚构颇多。这个运动和... "阳明学"是日本人独创的近代学科名称。"日本阳明学"是19世纪末一些日本人借用400年前中国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号"阳明"在日本发动的一场社会运动。这一社会运动的发生原因复杂,学术虚构颇多。这个运动和被简称为"阳明学"的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在名称上有着类似性,但前者是社会运动,后者是学术研究。战后日本的中国哲学史领域里的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成果丰盛,也简称"阳明学",但是和社会运动"日本阳明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阳明学 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 井上哲次郎 社会运动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俄战争后日本的“汉学复兴”热潮
4
作者 西山尚志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164,168,共14页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国内开始出现“汉学复兴”热潮,它并不仅是由政治家、学者、宗教人士、教育家等自上而下创造的,也是学生和大众等自下而上掀起的。也就是说,“汉学”符合时代需求。当时的日本人认为,提升其热潮的主要原因有:日俄战...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国内开始出现“汉学复兴”热潮,它并不仅是由政治家、学者、宗教人士、教育家等自上而下创造的,也是学生和大众等自下而上掀起的。也就是说,“汉学”符合时代需求。当时的日本人认为,提升其热潮的主要原因有:日俄战争获胜后取得的自信;对曾经过于轻视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反动;对于西方文化急剧流入的警惕与批判等。但与此同时,也有对其热潮的批判与反对意见,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此后,特别是一战后的20世纪20年代,为对抗西方文明,并强化凝聚力,集中国家权力而加强国民道德教育,日本政府也开始承认汉学、儒学教育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复兴 儒学复兴 国体思想 井上哲次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