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道沟实验站水面蒸发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
作者 钱筱暄 马倩 +2 位作者 王振龙 陈玺 孙乐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5,78,共5页
水面蒸发是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主要消耗项之一。采用五道沟实验站1964-2009年观测资料,分析了水面蒸发量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水汽压力差等各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五道沟实验站水面蒸发量的... 水面蒸发是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主要消耗项之一。采用五道沟实验站1964-2009年观测资料,分析了水面蒸发量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水汽压力差等各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五道沟实验站水面蒸发量的月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水面蒸发量下降速率约92.9 mm/(10 a),水面蒸发量与气温、地面温度、水汽压力差相关关系很好,与日照和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较好,与风速和降水的相关关系不太明显,这为进一步研究淮北地区气温升高而水面蒸发减少的悖论现象提供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站 水面蒸发 气象因素 蒸发悖论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道沟实验站地温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赵雯颉 鞠琴 +4 位作者 张译尹 王玥 周超 胡永胜 曹青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64-2020年长系列气象和地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回归方法,开展了近57年汛期、非汛期、年三个不同时间尺度和浅层、中层、深层不同深度地温变化特征研究,并分析了地温与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 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64-2020年长系列气象和地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回归方法,开展了近57年汛期、非汛期、年三个不同时间尺度和浅层、中层、深层不同深度地温变化特征研究,并分析了地温与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近57年,年尺度,浅层及中层呈上升趋势,深层地温变化不大。汛期浅、中、深各层地温以0.12-0.17℃/10a的速率减小;非汛期以0.07-0.29℃/10 a的速率增加。年代变化,浅层及中层地温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深层地温变幅较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2)年尺度及非汛期,各层地温与气温呈显著及低度正相关,与降水呈弱负相关,汛期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呈低度相关。浅层20cm地温与气温相关性最强,5cm地温与降水相关性最强,地温与气温及降水的相关程度汛期均大于非汛期,同期均有浅层>中层>深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 气温 降水 响应关系 实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道沟水文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发信 宋家常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0-63,共4页
五道沟水文模型是我国第一个以试验站命名的平原区“四水”转化水文模型,它根据五道沟试验站(1953~2000年)47年的径流实验资料研制而成该模型由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模型、地表水径流模型、田间蒸散发模型、地下水开采模型、土壤水模型... 五道沟水文模型是我国第一个以试验站命名的平原区“四水”转化水文模型,它根据五道沟试验站(1953~2000年)47年的径流实验资料研制而成该模型由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模型、地表水径流模型、田间蒸散发模型、地下水开采模型、土壤水模型、潜水蒸发模型6个子模型构成,模型输入为降水量、水面蒸发量,输出为土壤含水率、地下水位和地表径流过程模型可广泛应用于农田除涝水文计算、产汇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潜水蒸发 入渗补给 地表径流 径流门槛 土壤含水率 “上水”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道沟地区实际蒸发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郝振纯 欧阳灵犀 +1 位作者 鞠琴 顿珠加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21,共4页
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64-2011年观测资料,从该区实际蒸发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着手,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和SPSS软件系统分析了其与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相对湿度及潜在蒸发量的变化趋势与相关性,探讨了实际蒸发量在年际... 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64-2011年观测资料,从该区实际蒸发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着手,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和SPSS软件系统分析了其与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相对湿度及潜在蒸发量的变化趋势与相关性,探讨了实际蒸发量在年际、季节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实际蒸发量与潜在蒸发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干旱指数R〈1.0时,气象要素共同影响实际蒸发量;当1.01.7时,实际蒸发量主要受制于相对湿度、风速、日照的变化,与降水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发量 潜在蒸发量 气象要素 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 实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下五道沟地区地表径流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帆 陈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23,共5页
基于五道沟实验站1991~1999年实测降水、地表径流及地下水位埋深资料,运用水文学原理及数理统计方法,选取不同降雨量和降雨类型,分析了不同量级降雨量、前期土壤干湿状态、次降雨过程砂姜黑土地表径流量及径流系数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变... 基于五道沟实验站1991~1999年实测降水、地表径流及地下水位埋深资料,运用水文学原理及数理统计方法,选取不同降雨量和降雨类型,分析了不同量级降雨量、前期土壤干湿状态、次降雨过程砂姜黑土地表径流量及径流系数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砂姜黑土,在50mm以上日降雨过程中,存在土壤表层蓄满、深部超渗的分层产流机制;地表径流量及径流系数随地下水位埋深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且随降雨量的增加地表径流系数呈上升趋势;而前期土壤干旱时间长、土壤含水率较低、地表径流系数随地下水位埋深增加而减少,且降雨集中分布比降雨分散分布的地表径流系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埋深 地表径流系数 地表径流量 变化规律 实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小集总式水文模型洪峰相位差的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福容 王冰芯 +3 位作者 冯艳 薛梅 章永鹏 李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1-305,共5页
采用集总式NAM水文模型模拟五道沟水文站以上集水区域的流量过程,选取1985—2010年洪峰流量最大的前9场洪水率定模型参数。模拟结果表明,洪峰存在系统性的相位提前,且调整模型参数的方式无法减小洪峰相位差。为获得合理的模拟结果,提出... 采用集总式NAM水文模型模拟五道沟水文站以上集水区域的流量过程,选取1985—2010年洪峰流量最大的前9场洪水率定模型参数。模拟结果表明,洪峰存在系统性的相位提前,且调整模型参数的方式无法减小洪峰相位差。为获得合理的模拟结果,提出2种改进模型——错位加权生成面雨量的集总式NAM水文模型和同时刻加权生成面雨量的基于子流域的NAM水文模型。2种改进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峰值相位差减小,确定性系数和合格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总式水文模型 子流域 NAM 洪峰相位差 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蒸渗仪测量的水文要素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温鲁哲 陈喜 +1 位作者 王川子 贾秋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255,共4页
降水入渗、地表径流、潜水蒸发等水文要素是研究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采用五道沟水文试验站蒸渗仪测量资料,统计分析前期土壤含水量、降水强度、地下水埋深及作物对降水入渗补给、地表径流及潜水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 降水入渗、地表径流、潜水蒸发等水文要素是研究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采用五道沟水文试验站蒸渗仪测量资料,统计分析前期土壤含水量、降水强度、地下水埋深及作物对降水入渗补给、地表径流及潜水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超渗产流,且在其它条件一致时,前期土壤含水量越大,降水强度越小,入渗补给和地表径流系数越大。无论地表有无作物覆盖,入渗补给、地表径流及潜水蒸发系数均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减少。降水量小于100mm时,无作物比有作物时的入渗补给系数大;降水量大于100mm时,无作物时的入渗补给系数较小。无作物比有作物时地表径流系数大、潜水蒸发系数小,而潜水蒸发系数的差异在作物生长旺季更为明显。研究成果对淮北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试验站 降水入渗 地表径流 潜水蒸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雨天与非雨天小麦和大豆潜水蒸发模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卢怡然 王怡宁 +4 位作者 李靖瑄 周超 方晶晶 高佩 孙博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为揭示淮北平原雨天和非雨天作物生长期不同阶段潜水蒸发规律,本文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98—2020年长系列实验资料,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法,模拟砂姜黑土冬小麦和夏大豆生长期潜水蒸发随埋深的变化,提出雨天非雨天潜水蒸发计算拟合模型,... 为揭示淮北平原雨天和非雨天作物生长期不同阶段潜水蒸发规律,本文利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98—2020年长系列实验资料,采用非线性拟合方法,模拟砂姜黑土冬小麦和夏大豆生长期潜水蒸发随埋深的变化,提出雨天非雨天潜水蒸发计算拟合模型,进而得出作物生育期雨天非雨天临界埋深。结果表明,冬小麦雨天初始生长期与成熟期潜水蒸发随埋深的增大而递减,呈指数函数关系;快速发育期和生育中期潜水蒸发随埋深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呈复合函数关系;非雨天各生长期潜水蒸发均随埋深的增大而递减,呈指数函数关系,临界埋深在2.34~3.91 m;夏大豆雨天和非雨天各生长期潜水蒸发量均随埋深的增大而递减,呈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关系,临界埋深在2.10~3.80 m,拟合模型R2为0.83~0.98,RMSE在0.0519~0.2624mm/d,能较准确预测作物雨天非雨天生长期不同阶段浅水蒸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天非雨天 潜水蒸发 临界埋深 水文实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潜在蒸散发模型构建 被引量:7
9
作者 鞠琴 高慧滨 +4 位作者 王国庆 郝洁 王振龙 堵同柱 郝振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4-804,共11页
为深入探索气候变化背景下更为精确的潜在蒸散发计算方法,在淮北平原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开展了3组小型蒸渗仪试验,通过结合平流运动动力项并引入地表净辐射修正参数,基于能量平衡原理提出一种新的潜在蒸散发模型。结果表明:①3组蒸... 为深入探索气候变化背景下更为精确的潜在蒸散发计算方法,在淮北平原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开展了3组小型蒸渗仪试验,通过结合平流运动动力项并引入地表净辐射修正参数,基于能量平衡原理提出一种新的潜在蒸散发模型。结果表明:①3组蒸渗仪实测数据中,2组不同加水方式下的草地覆被蒸散发相关性较好(R=0.95);②新的潜在蒸散发模型在有草地覆被的2组试验中模拟结果的纳什效率系数(E_(NS)=0.85)和均方根误差(E_(RMS)=0.83)均优于现有Penman系列等经验方法;③模型更适用于有草地覆被条件下的蒸散发估算,在淮北平原地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优势。该模型能够提高区域潜在蒸散发模拟精度,为流域水循环过程模拟及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能量平衡 小型蒸渗仪 波文比 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型蒸渗仪试验的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言 鞠琴 +2 位作者 白玛旺堆 鲁承阳 郝振纯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7,共4页
为了更直接地揭示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与实际潜在蒸散发的差异,基于淮北平原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的水文气象观测资料,计算Penman系列方法、P-T法、H-S法、FAO24Radiation法及Turc法7种蒸散发估算方法的估... 为了更直接地揭示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与实际潜在蒸散发的差异,基于淮北平原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的水文气象观测资料,计算Penman系列方法、P-T法、H-S法、FAO24Radiation法及Turc法7种蒸散发估算方法的估算结果,对比相应时间蒸渗仪试验实测潜在蒸散量,评价各模型在该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Penman系列估算方法是估算五道沟地区潜在蒸散发最佳的方法,但7种方法均存在较大误差。FAO56P-M方法估算结果与实测值有相对最好的线性关系,但存在10%的低估倾向,同时夏季(6~8月)绝对误差较春秋季有所增加。Turc法及P-T法更适用于缺资料地区长周期潜在蒸散发估算,H-S法及FAO24Radiation法相对不适用于五道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实验站 蒸渗仪 估算方法 Penman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