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夫之论“五言古诗之矩矱”——兼论王夫之对李攀龙“唐无五言古诗”说的接受与批评
1
作者 付定裕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2,共8页
王夫之在批判接受李攀龙"唐无五言古诗"说的基础上,从五言古诗诗体的内在法度着眼,提出"意不枝,词不荡,曲折而无痕,戌削而不竞"为五言古诗诗体之矩矱,这超越了自钟嵘、刘勰以来从时代风格角度论五言古诗诗体特征的... 王夫之在批判接受李攀龙"唐无五言古诗"说的基础上,从五言古诗诗体的内在法度着眼,提出"意不枝,词不荡,曲折而无痕,戌削而不竞"为五言古诗诗体之矩矱,这超越了自钟嵘、刘勰以来从时代风格角度论五言古诗诗体特征的局限性。并且从"五言古诗之矩矱"着眼,对五言古诗的历史做了独特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五言古诗 诗体特征 内在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光羲五言古诗的创作技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舒 《写作》 2011年第4期10-13,共4页
储光羲,盛唐开元时期诗人,多以五古体摹山水、写田园,在当时诗坛地位颇高。储光羲现存诗歌228首,其中五言古诗149首,五古占现存诗总量65%左右,由此不难窥见储光羲对五言古诗的钟爱。王夫之评价储光羲五言古诗云:“盛唐之储太祝... 储光羲,盛唐开元时期诗人,多以五古体摹山水、写田园,在当时诗坛地位颇高。储光羲现存诗歌228首,其中五言古诗149首,五古占现存诗总量65%左右,由此不难窥见储光羲对五言古诗的钟爱。王夫之评价储光羲五言古诗云:“盛唐之储太祝,中唐之韦苏州,于五言已入圣证。唐无五言古诗,岂可为两公道哉?”以为储光羲的五言古诗可以代表唐代五古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言古诗 储光羲 创作技法 盛唐 王夫之 诗人 山水 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甫的五言古诗(二)
3
作者 金启华 《杜甫研究学刊》 1993年第1期28-31,共4页
五、草堂卜居,访古探胜,亦忧亦乐杜甫抵成都后,得友生资助,卜居草堂。称:“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敢谋土木丽,自觉面势坚。台亭随高下,敞豁当清川。”(《寄题江外草堂》)这虽然是他在梓州所作,却记录了筑草堂的情况及草堂的环境风光... 五、草堂卜居,访古探胜,亦忧亦乐杜甫抵成都后,得友生资助,卜居草堂。称:“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敢谋土木丽,自觉面势坚。台亭随高下,敞豁当清川。”(《寄题江外草堂》)这虽然是他在梓州所作,却记录了筑草堂的情况及草堂的环境风光。杜甫描写草堂景物的诗多为律绝诗,而五古则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草堂 卜居 五言古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甫的五言古诗(一)
4
作者 金启华 《杜甫研究学刊》 1992年第4期3-12,共10页
一、五言古诗发展的轨迹中国五言古诗之兴起,取代了汉大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为魏晋南北朝的代表文体,这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变革。如《楚辞》之代《诗经》而兴,当为文学史家所重视。中国诗歌之有五言诗句,在《诗经·召南&#... 一、五言古诗发展的轨迹中国五言古诗之兴起,取代了汉大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为魏晋南北朝的代表文体,这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变革。如《楚辞》之代《诗经》而兴,当为文学史家所重视。中国诗歌之有五言诗句,在《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楚辞·九章·怀沙》:“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即已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汉大赋 五言古诗 怀沙 召南 《楚辞》 文学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以李攀龙五言古诗创作为中心
5
作者 王瀚乐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2期61-63,共3页
李攀龙在《选唐诗序》中提出“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这一观点代表着李攀龙本人对于五言古诗的诗学理念。结合李攀龙五言古诗的实际创作来看,其五言古诗所摹拟的对象,是以汉末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为代表的汉魏古诗,这代表汉魏五言... 李攀龙在《选唐诗序》中提出“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这一观点代表着李攀龙本人对于五言古诗的诗学理念。结合李攀龙五言古诗的实际创作来看,其五言古诗所摹拟的对象,是以汉末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为代表的汉魏古诗,这代表汉魏五言古诗在李攀龙心中是五言古诗的最高艺术典范。从其诗论价值看,李攀龙“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这一论断虽然有些许片面,但是在客观上,却促使其后学者加深对五古这一诗体的研究与讨论,这无疑对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攀龙 《选唐诗序》 五言古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五言诗词与书画的关系
6
作者 戴一南 《剧影月报》 2013年第4期97-98,共2页
唐诗宋词的佳句名言举不胜举,这里我只想从五言古诗方面谈一下我的感受,因为古诗去古风未远,又是开唐诗宋词新声的前奏,所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的风气。《唐诗三百首》就是以五言古诗开始的,整个的格律都非常的工整,不像乐府那样... 唐诗宋词的佳句名言举不胜举,这里我只想从五言古诗方面谈一下我的感受,因为古诗去古风未远,又是开唐诗宋词新声的前奏,所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的风气。《唐诗三百首》就是以五言古诗开始的,整个的格律都非常的工整,不像乐府那样嬗变。所以从最古朴的文词体系中去寻找中国文化的浑厚和中国画的精深我觉得可以感受得更多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言古诗 《唐诗三百首》 书画 诗词 唐宋 唐诗宋词 转折时期 承上启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光羲的仿古心态及其致力五古的缘由
7
作者 赵舒 《钦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8-21,28,共5页
储光羲擅长五言古诗的创作,其五古诗歌中具有明显的仿古倾向。因为诗坛的复古潮流,东南诗人群体的整体创作趣尚,储光羲听从性格、思想等内在特质的召唤,形成了对五言古诗的特殊偏好。
关键词 储光羲 五言古诗 仿古心态 缘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元淮和《鹾言二十二首》
8
作者 葛庆华 《盐业史研究》 1998年第2期45-47,共3页
谢元淮和《鹾言二十二首》葛庆华盐,被人们喻为“食肴之将,五味之长”,“国之大宝”,充分说明了它在国计民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故此自古以来就受到特别的重视。关于盐政问题的论述更是连篇累牍,史不绝书。在这众多的盐政史著作中... 谢元淮和《鹾言二十二首》葛庆华盐,被人们喻为“食肴之将,五味之长”,“国之大宝”,充分说明了它在国计民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故此自古以来就受到特别的重视。关于盐政问题的论述更是连篇累牍,史不绝书。在这众多的盐政史著作中,《鹾言二十二首》如同一枝奇葩,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政 改革 淮北 新颖 问题 民生 形式 五言古诗 长篇 史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赏析
9
作者 濮禾章 《杜甫研究学刊》 1984年第1期92-95,共4页
杜甫的五言古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历来被人们推为代表作之一。这首《咏怀》诗是诗人四十四岁时写的,也就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七五五年)十一月初写的。宋本《杜工部集》此诗题下原有注:“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作”,应为杜甫... 杜甫的五言古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历来被人们推为代表作之一。这首《咏怀》诗是诗人四十四岁时写的,也就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七五五年)十一月初写的。宋本《杜工部集》此诗题下原有注:“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作”,应为杜甫自注。读这首诗,首先弄清其写作时间是至为重要的,因为恰好在这个时候,安禄山在范阳举兵叛唐。其次弄清诗中提到的地点,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诗中提到的从长安(今西安)到奉先(今陕西蒲城县)必然要经过骊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百字》 写作时间 《咏怀》诗 五言古诗 《杜工部集》 诗题 杜甫 安禄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应物五古“平淡自然”诗风浅论
10
作者 李金梅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1期44-46,共3页
韦应物是大历诗风的代表人物,也是盛唐向中唐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之一,在唐诗发展史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韦应物诗作体裁丰富,但以五言古诗最为人称道,其五言古诗以“平淡自然”的主体风格显露于世。本文将最能代表韦应物创作成就的五... 韦应物是大历诗风的代表人物,也是盛唐向中唐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之一,在唐诗发展史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韦应物诗作体裁丰富,但以五言古诗最为人称道,其五言古诗以“平淡自然”的主体风格显露于世。本文将最能代表韦应物创作成就的五言古诗作为研究对象,从选材、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对其“平淡自然”诗风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应物 五言古诗 平淡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世中的穷者之音——论《箧中集》诗人的复古与涩调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芳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1,共6页
《箧中集》诗人是盛唐到中唐诗歌转折中的一个过渡群体。他们复古色彩明显,多做五言古诗,对汉魏诗的主题、艺术手法和思维方式等多有继承。但《箧中集》诗人缺少魏晋诗宏阔自由的精神力量,过多执著于现实忧虑,诗歌也因而呈现出"俗&... 《箧中集》诗人是盛唐到中唐诗歌转折中的一个过渡群体。他们复古色彩明显,多做五言古诗,对汉魏诗的主题、艺术手法和思维方式等多有继承。但《箧中集》诗人缺少魏晋诗宏阔自由的精神力量,过多执著于现实忧虑,诗歌也因而呈现出"俗"和"涩"的新变倾向。特别是他们善于用尖刻参苦的语言把自己的穷苦说到极端处,以及有意识地用语感上的涩调表达内心的苦涩,成为中唐奇险一派诗风之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箧中集 复古 五言古诗 涩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甫“三吏”“三别”的诗体属性——兼及唐代新乐府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辉斌 《杜甫研究学刊》 2005年第3期40-46,77,共8页
大约自清中叶始,一些诗话类著作的作者便有意识地认定杜甫的“三吏”“三别”为新乐府。受其影响,现当代的一些杜诗论著与文学史教科书,亦将这组诗作如是观。着眼于唐宋人对新乐府的认识,可知作为“唐世新歌”的新乐府,除应具有“即事名... 大约自清中叶始,一些诗话类著作的作者便有意识地认定杜甫的“三吏”“三别”为新乐府。受其影响,现当代的一些杜诗论著与文学史教科书,亦将这组诗作如是观。着眼于唐宋人对新乐府的认识,可知作为“唐世新歌”的新乐府,除应具有“即事名篇,无复倚傍”、“凡所歌行”等特点外,还可配乐传唱。而“三吏”“三别”既非“凡所歌行”之属,更难以“播于乐章歌曲”,因此,其并非为新乐府,而是一组以“写时事”著称的五言古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吏”“三别” 诗体属性 凡所歌行 新题乐府 五言古诗 新乐府 唐代 杜甫 诗体 清中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大单元/大概念”: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下)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绍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67,共5页
(接上期)四、对文本形式进行历史动态分析曹丕的诗属五言古诗,杜牧的诗则是七言近体绝句,“大概念”要“整合”,却不能回答如何找到“联结点”。其实,其间的联系就在文本的矛盾转化过程之中。成熟的七言绝句是完整的、水乳交融的统一体... (接上期)四、对文本形式进行历史动态分析曹丕的诗属五言古诗,杜牧的诗则是七言近体绝句,“大概念”要“整合”,却不能回答如何找到“联结点”。其实,其间的联系就在文本的矛盾转化过程之中。成熟的七言绝句是完整的、水乳交融的统一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统一是矛盾的统一,统一是相对的,矛盾是绝对的。彻底的具体分析是不可穷尽的,正如庄子所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只要对细胞形态的个案作静态和动态的具体分析,更准确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句 文本形式 五言古诗 曹丕 联结点 静态和动态 矛盾转化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抒情传统与维新时代:一个视域的形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盛青 高嘉谦 《扬子江(评论)》 2011年第5期18-31,共14页
古典诗词与现代文学史视域 1923年,同光体诗歌的代言人陈衍,在《近代诗钞》刊行之际,作五言古诗六首,抒发心情。其中第二首如此写道:
关键词 抒情传统 视域 维新 现代文学史 古典诗词 五言古诗 同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宫体浊流中崛起的直接抒情神品(下)——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5
作者 孙绍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7-50,共4页
的确,陈子昂专擅五言古诗,然在当时却鲜为人称道。现存《唐人选唐诗》(中华书局新编2014年版)共十六种选本,四杰入选之作比比皆是,陈子昂仅入选一首七律《白帝怀古》。陈子昂当年的影响与四杰相比,用不可望其项背来形容可能有失公允。但... 的确,陈子昂专擅五言古诗,然在当时却鲜为人称道。现存《唐人选唐诗》(中华书局新编2014年版)共十六种选本,四杰入选之作比比皆是,陈子昂仅入选一首七律《白帝怀古》。陈子昂当年的影响与四杰相比,用不可望其项背来形容可能有失公允。但是,韩愈为什么忽略了四杰,而把陈子昂的崛起(“高蹈”)当作盛唐诗坛气象的前奏,甚至视为李杜开路先锋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选唐诗 四杰 陈子昂 李杜 《登幽州台歌》 五言古诗 直接抒情 盛唐诗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以智诗论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祚民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9-14,共6页
方以智诗论初探汪祚民在众多的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著作中,我们很难寻觅到方以智的名字。其实,方以智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上颇有一席之地。他早年“以文章誉望动天下”①,“才情超烈,有过济南(即李攀龙)”②。“乐府古诗,磊落崇... 方以智诗论初探汪祚民在众多的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著作中,我们很难寻觅到方以智的名字。其实,方以智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上颇有一席之地。他早年“以文章誉望动天下”①,“才情超烈,有过济南(即李攀龙)”②。“乐府古诗,磊落崇;五律亦无浮响,卓然名家”③。“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诗歌发展 《诗说》 个性品格 诗学批评 五言古诗 诗歌艺术 《诗三百》 艺术个性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珍散文辑逸 被引量:1
17
作者 龙先绪 《贵州文史丛刊》 1995年第3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郑珍 散文大家 古诗 律诗 律诗 绝句 乐安江 五言古诗 绝句 颜氏家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本《杜诗泽风堂批解》评介 被引量:1
18
作者 闵庚三 《杜甫研究学刊》 1998年第1期79-82,共4页
朝鲜本《杜诗泽风堂批解》评介〔韩国〕闵庚三李植,号泽堂,晚更自号泽癯居士,字汝固,朝鲜德水人。朝鲜宣祖17年(1584),生于京城,卒于仁祖25年(1647)。《纂注杜诗泽风堂批解》二十六卷,简称《杜诗批解》,是李植... 朝鲜本《杜诗泽风堂批解》评介〔韩国〕闵庚三李植,号泽堂,晚更自号泽癯居士,字汝固,朝鲜德水人。朝鲜宣祖17年(1584),生于京城,卒于仁祖25年(1647)。《纂注杜诗泽风堂批解》二十六卷,简称《杜诗批解》,是李植专门批评解析杜诗的著作,手稿成于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朝鲜时代 朱熹 中国文学批评 五言古诗 温柔敦厚 刘辰翁 中国诗歌史 《杜诗详注》 夔州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陵一生的自我艺术写照──杜甫《壮游》试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陶道恕 《杜甫研究学刊》 1996年第1期3-7,共5页
少陵一生的自我艺术写照──杜甫《壮游》试论陶道恕“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陆游《澹斋居士诗序》)“诗无神气,犹绘日月而无光彩。”“摹拟太甚,殊非性情之真。”(谢棒《四溟诗话》卷二)“作诗有性情,必有面... 少陵一生的自我艺术写照──杜甫《壮游》试论陶道恕“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陆游《澹斋居士诗序》)“诗无神气,犹绘日月而无光彩。”“摹拟太甚,殊非性情之真。”(谢棒《四溟诗话》卷二)“作诗有性情,必有面目”。“诗而日作,须有我之神明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征》 杜甫夔州诗 《咏怀》 《秋兴八首》 少陵 五言古诗 咏怀古迹 艺术风格 个人生活 《悲愤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人灵府 时代风貌——刘永济先生《云巢诗存》序
20
作者 刘庆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9年第5期76-77,共2页
【正】 《云巢诗存》一卷,先师刘水济弘度先生手定其诗之一部也。起自一九三九年,已卯,春;止于一九六二年,壬寅,秋。凡二十三年。所历重要时期有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此二十三年中,神州大地所发生之变化,诚可谓地... 【正】 《云巢诗存》一卷,先师刘水济弘度先生手定其诗之一部也。起自一九三九年,已卯,春;止于一九六二年,壬寅,秋。凡二十三年。所历重要时期有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此二十三年中,神州大地所发生之变化,诚可谓地覆天翻。其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实非以往数千年中任何时期之变革所能比。先生诗,于其所经历之种种变故,从许多不同侧面,写其心灵深处之感受。歌哭笑啼,声发楮墨。读之,如亲其人,如履其境。《诗存》共收诗一百五十五首。此次付梓,删去四言诗五首,五言古诗一首,先生遗意也。计存五古十四首,七古十一首,五绝三首,七绝七十七首,五律十九首,七律二十五首。亦可谓无体不备矣。诗之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年 唐人 刘永济 时代风貌 社会主义改造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五言古诗 七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