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夫之论“五言古诗之矩矱”——兼论王夫之对李攀龙“唐无五言古诗”说的接受与批评 |
付定裕
|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2
|
储光羲五言古诗的创作技法 |
赵舒
|
《写作》
|
2011 |
1
|
|
3
|
论杜甫的五言古诗(二) |
金启华
|
《杜甫研究学刊》
|
1993 |
0 |
|
4
|
论杜甫的五言古诗(一) |
金启华
|
《杜甫研究学刊》
|
1992 |
0 |
|
5
|
论“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以李攀龙五言古诗创作为中心 |
王瀚乐
|
《今古文创》
|
2023 |
0 |
|
6
|
唐宋五言诗词与书画的关系 |
戴一南
|
《剧影月报》
|
2013 |
0 |
|
7
|
储光羲的仿古心态及其致力五古的缘由 |
赵舒
|
《钦州学院学报》
|
2011 |
0 |
|
8
|
谢元淮和《鹾言二十二首》 |
葛庆华
|
《盐业史研究》
|
1998 |
0 |
|
9
|
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赏析 |
濮禾章
|
《杜甫研究学刊》
|
1984 |
0 |
|
10
|
韦应物五古“平淡自然”诗风浅论 |
李金梅
|
《今古文创》
|
2023 |
0 |
|
11
|
盛世中的穷者之音——论《箧中集》诗人的复古与涩调 |
邓芳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2
|
论杜甫“三吏”“三别”的诗体属性——兼及唐代新乐府的有关问题 |
王辉斌
|
《杜甫研究学刊》
|
2005 |
5
|
|
13
|
再论“大单元/大概念”: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下) |
孙绍振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4
|
抒情传统与维新时代:一个视域的形构 |
吴盛青
高嘉谦
|
《扬子江(评论)》
|
2011 |
1
|
|
15
|
从宫体浊流中崛起的直接抒情神品(下)——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孙绍振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6
|
方以智诗论初探 |
汪祚民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2
|
|
17
|
郑珍散文辑逸 |
龙先绪
|
《贵州文史丛刊》
|
1995 |
1
|
|
18
|
朝鲜本《杜诗泽风堂批解》评介 |
闵庚三
|
《杜甫研究学刊》
|
1998 |
1
|
|
19
|
少陵一生的自我艺术写照──杜甫《壮游》试论 |
陶道恕
|
《杜甫研究学刊》
|
1996 |
2
|
|
20
|
诗人灵府 时代风貌——刘永济先生《云巢诗存》序 |
刘庆云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8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