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志五行生克理论辅助治疗郁证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国富 曾爱荣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7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情志五行生克理论辅助治疗郁证的效果。方法将138例郁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仅行辨证施治,观察组(78例)辨证施治外,依据情志间五行生克理论进行心理护理。结果1个疗程内显效率观察组为87.18%,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 目的探讨情志五行生克理论辅助治疗郁证的效果。方法将138例郁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仅行辨证施治,观察组(78例)辨证施治外,依据情志间五行生克理论进行心理护理。结果1个疗程内显效率观察组为87.18%,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结合情志五行生克理论辅助心理护理治疗郁证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 情志五行生克 辨证施治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士铎从脏腑五行生克辨治痴呆经验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戎菲 胡镜清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13-615,共3页
本文通过整理陈士铎在《辨证录》和《石室秘录》中呆病门、健忘门的阐述,发现其将中医经典的五行生克制化理论与五脏理论相结合,为呆病、健忘提供理论基础。陈士铎认为,痴呆的病因病机以脏腑失调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所涉及的脏腑主要包... 本文通过整理陈士铎在《辨证录》和《石室秘录》中呆病门、健忘门的阐述,发现其将中医经典的五行生克制化理论与五脏理论相结合,为呆病、健忘提供理论基础。陈士铎认为,痴呆的病因病机以脏腑失调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所涉及的脏腑主要包括心、肾、肝、脾、胃,病理产物主要为痰。故在治疗时以调理脏腑为主,同时将祛痰贯穿始终,且针对不同脏腑用药思路不同,总结其方药发现,陈士铎用药灵活多变、兼顾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士铎 痴呆 脏腑 五行生克 用药特色 药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洛五行生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嘉皓 李环宇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第3期26-26,共1页
河洛五行生克疗法是一种通过寻找疼痛部位的压痛点,结合中医五行生克原理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
关键词 五行生克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物理疗法 疼痛部位 压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我者的寓意——例释五行生克关系对命运的附会
4
作者 陈湘文 《船山学刊》 2002年第3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克我者" 寓意 五行理论 古代 中国 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生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行”理论的哲学层次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林 《云梦学刊》 2005年第6期56-59,共4页
“五行”是一个庞大的理论框架,有着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五行理论的哲学层次,可以从归纳分类法,相互作用论,顺逆变化观三个方面作出阐释。
关键词 五行生克 归纳分类 相互作用 顺逆变化 哲学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学五行学说义用析(续) 被引量:1
6
作者 党炳琳 《现代中医药》 CAS 1995年第4期5-14,共10页
2.3 五行互藏 五行互藏,即五行的任何一行中,均可再划分五行,《类经图翼》曰:“第人皆知五之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五行互藏在于阐释物质世界事物内部的无限可分性,是探讨事物更深层次的学问,是五行学说... 2.3 五行互藏 五行互藏,即五行的任何一行中,均可再划分五行,《类经图翼》曰:“第人皆知五之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五行互藏在于阐释物质世界事物内部的无限可分性,是探讨事物更深层次的学问,是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学说 五行互藏 体质类型 黄帝内经 生克制化 中医基础理论 五行生克 母病及子 异常变化 阴阳二十五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玄隐遗密》本《黄帝内经》探讨胆胃与阳气关系
7
作者 杜家乐 李青 +3 位作者 何昀 李亚蔓 刘昭纯 李永春 《国医论坛》 2024年第6期12-15,共4页
《玄隐遗密》书中《黄帝内经》部分被称为道家版本《内经》,其内容与传统版本有部分差异。认为胃为阳气之宗,阳气生于胃,胃资生之阳气,养五脏而充周身,胃中阳气为维持一身阳气和畅之根本。胆宰阳道,胆引阳气之初升,输运一身阳气,为阳气... 《玄隐遗密》书中《黄帝内经》部分被称为道家版本《内经》,其内容与传统版本有部分差异。认为胃为阳气之宗,阳气生于胃,胃资生之阳气,养五脏而充周身,胃中阳气为维持一身阳气和畅之根本。胆宰阳道,胆引阳气之初升,输运一身阳气,为阳气之总枢,主输转卫气(阳),镇守心阳,助心主表。胆胃协调助阳气生成运转。基于此,运用五行生克选穴法、胆胃腑局部选穴等补阳气之源、通阳气之道,为针灸治疗阳气类病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隐遗密》 《黄帝内经》 胆胃 阳气 针灸 五行生克 下合穴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得木而达刍议 被引量:1
8
作者 薛鹤鸣 谌辉 《国医论坛》 2024年第5期68-69,共2页
从生克本义、生克体用之分、生克与五行本欲、生克与五行地位、生克与人体生理五方面剖析“土得木而达”一句蕴含的中医理义,阐释其对治疗肝胆脾胃病的意义。
关键词 土得木而达 五行生克 五行体用 五行本欲 《黄帝内经》 医苑百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针法与灸法的共同基础 被引量:15
9
作者 蔡圣朝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04-305,共2页
从平衡阴阳、五行生克、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等方面论述了针法与灸法的共同特点。
关键词 针法 灸法 共同基础 平衡阴阳 五行生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压白尺”所蕴含哲理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晓霆 郭伟 王逢瑚 《山西建筑》 2012年第18期2-4,共3页
在介绍何为压白尺的基础上,以压白尺的进制为切入点,推理出了堪舆师所创九进制尺与匠师所创十进制尺均由九宫术而来,从九宫飞白、阴阳平衡、五行生克三方面阐释了压白尺所蕴含的哲学义理,以期对中国传统建筑、器物设计理论研究等具有指... 在介绍何为压白尺的基础上,以压白尺的进制为切入点,推理出了堪舆师所创九进制尺与匠师所创十进制尺均由九宫术而来,从九宫飞白、阴阳平衡、五行生克三方面阐释了压白尺所蕴含的哲学义理,以期对中国传统建筑、器物设计理论研究等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白尺 九宫飞白 阴阳平衡 五行生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穴浅谈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倩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8期13-16,共4页
原穴为原气所出之所,与脏腑关系密切。该文将六经气化理论、五行生克理论及脏腑别通理论与原穴的应用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探讨原穴的应用特点,为原穴的应用扩展一定思路。
关键词 原穴 开阖枢理论 五行生克理论 脏腑别通 六经气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焦与心脏疾病的关系考释
12
作者 宋郁珍 朱晓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3年第5期352-352,共1页
关键词 心脏疾病 中焦 五行生克关系 经络走行 情志 饮食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胃辨证分型论治胸痹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琦 王连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52-54,共3页
胸痹与脾胃密切相关,常出现脘腹痞闷、恶心、上腹痛等脾胃症状,"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衰,标实为气滞、寒凝、瘀血、痰浊,引起心脉痹阻不畅,虚实夹杂者多见。本于脾胃功能失调,总病机为... 胸痹与脾胃密切相关,常出现脘腹痞闷、恶心、上腹痛等脾胃症状,"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衰,标实为气滞、寒凝、瘀血、痰浊,引起心脉痹阻不畅,虚实夹杂者多见。本于脾胃功能失调,总病机为"阳微阴弦","阳微"乃脾胃失调不能上奉心阳,诸邪因虚上乘阳位而成"阴弦"。心与脾胃位置、经络间密切相连;五行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母子生克;心藏神、脾藏意,心主血行血,脾生血统血,相互依存协同。现代医学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感受器、中药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脂作用等均提示与脾胃密切相关。辨证分型:宗气不足-健脾益气、气血两虚-益气补血、瘀血阻滞-活血通脉、痰湿内阻-醒脾化痰祛湿、阳虚寒凝-健脾温中通络、肝脾不调-疏肝理气、胃阴不足-益胃养阴活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脾胃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本虚标实 阳微阴弦 五行生克 心藏神 脾藏意 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感受器 辨证分型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证录》辨治不寐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玉范 刘素荣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期21-24,共4页
陈士铎在《辨证录》中全面阐释了不寐的基本病机“心肾不交”,以其为病机中心,采用五行生克理论进行脏腑辨证,重视肝胆和心肾的相互关系,论治上取古人意而不泥古人法,多有见解独到之处。摒弃历来以大剂量黄连直折心火,小量肉桂为臣以交... 陈士铎在《辨证录》中全面阐释了不寐的基本病机“心肾不交”,以其为病机中心,采用五行生克理论进行脏腑辨证,重视肝胆和心肾的相互关系,论治上取古人意而不泥古人法,多有见解独到之处。摒弃历来以大剂量黄连直折心火,小量肉桂为臣以交通心肾的思想,摒弃大寒大热的治疗方式,主张等量小量一温一凉纠其偏性,强调心肾同病、心肾同治,其对心肾不交的理解和治疗理念,充实和拓展了心肾不交的理论范畴。该文探析《辨证录》“不寐门五则”证治特色,以期有益于临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辨证录 陈士铎 心肾不交 五行生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金匮要略》“十七句”谈肝虚证的传变及其整体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娜 《甘肃中医》 2006年第12期3-4,共2页
《金匮要略》“十七句”是肝虚证的具体治疗方法。其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从多个脏腑出发,进行整体治疗,达到治疗肝虚证的目的。
关键词 《佥匮要略》 肝虚证 五行生克 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陈士铎《辨证录》论治内伤咳嗽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俊杰 孙志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2423-2427,共5页
《辨证录》是陈士铎内科医理集大成之著作,其人结合《内经》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及张景岳、赵献可的命火肾水学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医理体系。其中《咳嗽门八则》集中论述了咳嗽病的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认为咳嗽一病虽起于外感,但也... 《辨证录》是陈士铎内科医理集大成之著作,其人结合《内经》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及张景岳、赵献可的命火肾水学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医理体系。其中《咳嗽门八则》集中论述了咳嗽病的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认为咳嗽一病虽起于外感,但也归咎于肺气本虚,并依据五行生克之理阐述了内伤咳嗽的具体病机,指出脏腑功能尤其是五脏真水受损及中焦脾土失调,或因脏腑失调产生的病理产物,或虚或实的病机变化导致肺气宣肃失常皆可导致肺气上逆而咳嗽;在治疗上指出在辨证外感新咳与内伤久咳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轻舒外邪、平散内邪,并以温补中焦脾土、补益五脏真水的方法治疗内伤咳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士铎 辨证录 内伤咳嗽 五行生克 六脏七腑 命火肾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咳嗽之脏腑论治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中锐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第15期3-4,共2页
咳嗽既是一个独立的病证,又是多种疾病累及肺系的症状,其基本病机为肺失宣肃,但人体各脏腑是一个五行生克制化的有机体,肺与其他脏腑的生理病理息息相关,为此笔者将咳嗽的论治简述如下.
关键词 咳嗽 五脏六腑 辨证论治 脏腑论治 肺失宣肃 五行生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脏的整体联系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玉宝 鞠宝兆 《甘肃中医》 2008年第12期41-42,共2页
五脏在人的整体活动中各司其职,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密切配合,以保障复杂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 五脏 整体观 五行生克 表里相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角膜的轮脏相应及其治疗问题(摘要)
19
作者 蔺京凤 《江西中医药》 1994年第S2期22-22,共1页
试论角膜的轮脏相应及其治疗问题(摘要)蔺京凤(宁夏银川市中医院眼科750001)引证古今医家的论述,论证角膜应属风轮,但治疗风轮病变有其特殊性,这主要取决于其病因、病变形态、及五行生克乘侮变化等特点。临床治疗角膜病,... 试论角膜的轮脏相应及其治疗问题(摘要)蔺京凤(宁夏银川市中医院眼科750001)引证古今医家的论述,论证角膜应属风轮,但治疗风轮病变有其特殊性,这主要取决于其病因、病变形态、及五行生克乘侮变化等特点。临床治疗角膜病,不仅要结合轮脏相应考虑,而且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问题 风轮 医院眼科 五行生克 病变形态 宁夏银川市 正确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