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探讨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健 任路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0,共4页
基于“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探讨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思路。营卫循行有度是睡眠的基础,营卫功能状态下降或营卫运行受阻都可以引起失眠,运行通道也会出现失用与失荣。围绝经期失眠是由于天癸竭导致生殖轴被截断,阴阳平衡关系被打破... 基于“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探讨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思路。营卫循行有度是睡眠的基础,营卫功能状态下降或营卫运行受阻都可以引起失眠,运行通道也会出现失用与失荣。围绝经期失眠是由于天癸竭导致生殖轴被截断,阴阳平衡关系被打破,出现一时混乱所引起。围绝经失眠主要发病机制为肾虚,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最为密切。肾为元阴元阳之根本,肾精亏虚,营卫之气的生成与运行失常;肾虚又会引起其他脏腑气机紊乱和阴阳的失衡,营卫进一步失衡而出现失眠。治疗上首取膀胱经,与督脉、手足少阴经等诸经相合,使得气道通,五脏安和,昼精而夜暝。“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可执简驭繁地抓住病机关键点,综合治疗可提高针刺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 五脏 针刺 围绝经期 失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脏一体观探讨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敏燕 郑琴 +4 位作者 魏韶峰 刘豫 高钶涵 李佳巧 王晓敏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9-208,F0003,共11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患者认知和记忆功能衰退及判断力障碍等的严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极大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AD已然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学临床药物治疗A...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患者认知和记忆功能衰退及判断力障碍等的严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极大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AD已然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学临床药物治疗AD的疗效有限、不良反应大,因此,探讨AD的发病机制及探求更为有效治疗方法意义十分重大。中医药具有多方位、多成分、多途径、整体调节、辨证论治、安全可靠、可通过多靶点实现协同作用等优势,成为解决AD的潜在关键途径。AD病位主要在脑,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人体的外在形体诸窍,四肢百骸,精神情志,都与五脏密切联系。作者根据现有研究探讨脑与五脏相关理论并总结中医药治疗AD的作用机制研究,以期为AD的古方新用、新药复方制剂开发和临床诊疗提供更翔实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中医药 五脏一体观 中医基础理论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脏宜通”理论下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思路与方法
3
作者 宋玮 张钟艺 +1 位作者 贾波 沈涛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5-58,共4页
总结从“五脏宜通”理论整体辨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思路。动脉粥样硬化病在血脉,根在脏腑,认为该病乃五脏生湿、痰瘀胶结、酿毒损脉而发,其中五脏功能失调、湿浊内生为病理基础,秽浊痰湿入络、凝浊成瘀为重要环节,痰瘀胶结成块、毒损... 总结从“五脏宜通”理论整体辨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思路。动脉粥样硬化病在血脉,根在脏腑,认为该病乃五脏生湿、痰瘀胶结、酿毒损脉而发,其中五脏功能失调、湿浊内生为病理基础,秽浊痰湿入络、凝浊成瘀为重要环节,痰瘀胶结成块、毒损脉络为症结关键。治疗上以“通调五脏”为基本原则,多脏治疗,标本兼顾,以自拟化浊通脉饮为基础方加减化裁,并配合祛痰浊、化瘀血、散结块之品,同时强调形神兼治、日常调摄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五脏宜通 津液 气机 思路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朝晖基于“五脏相关”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
4
作者 刘琼仪 赵进东 方朝晖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8,共4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以机体兴奋性增高及高代谢体征为临床特点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五脏相关”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综合藏象、阴阳、气血、经络等理论,全面反映人体五脏系统的功能及彼此关联作用的理论。方朝...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以机体兴奋性增高及高代谢体征为临床特点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五脏相关”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综合藏象、阴阳、气血、经络等理论,全面反映人体五脏系统的功能及彼此关联作用的理论。方朝晖教授基于此理论,指出甲亢的病位在肝,与心、肺、脾、肾密切相关,初期多有心神不宁、肝气郁结,中期消耗心肺脾三脏气血津液,后期劫伤肝肾阴精,病程中同时伴随气滞、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的积蓄,治疗中应把握“五脏相关”的理念,厘清标本虚实,临床对证选用疏肝清心解郁火、养心补肺健脾益气阴、潜阳滋阴补肝肾之剂,兼以理气化痰活血,以求脏气血平和、阴平阳秘,则疾病自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五脏相关 临床经验 方朝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浊理论”系统性探析五脏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
5
作者 王丹丹 王业飞 韩萍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0,I0002,共4页
“浊生疾,清育康”,王新陆教授的“血浊理论”是新时代创新且成熟的中医理论,已逐渐成为当代诸多临床医生的共识,是适应现代疾病谱系的存在,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多因素的脑部疾病,其发病与血浊关系密切,浊则百病生,血浊神乱,与现代医... “浊生疾,清育康”,王新陆教授的“血浊理论”是新时代创新且成熟的中医理论,已逐渐成为当代诸多临床医生的共识,是适应现代疾病谱系的存在,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多因素的脑部疾病,其发病与血浊关系密切,浊则百病生,血浊神乱,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具有多靶点、多中心的治疗特点,文章旨在通过血浊-五脏-神的串联关系来打破阿尔茨海默病聚焦于脑、肾的固有观点,冲破思维茧房,系统探析五脏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以期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浊 阿尔茨海默病 五脏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星平从五神不安于五脏论治不寐学术思想管窥
6
作者 胡龙涛 张星平 陈旭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55,共3页
张星平教授在《黄帝内经》五神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五神不安于五脏论治不寐的学术思想,认为五神不安于所舍之脏为不寐的基本病机,在临床辨证时可以依据不寐患者的直接症状进行五脏定位辨证,分为心不藏神、肝不藏魂、肺不藏魄、脾不... 张星平教授在《黄帝内经》五神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五神不安于五脏论治不寐的学术思想,认为五神不安于所舍之脏为不寐的基本病机,在临床辨证时可以依据不寐患者的直接症状进行五脏定位辨证,分为心不藏神、肝不藏魂、肺不藏魄、脾不藏意和肾不藏志五型。治疗不寐应以调和五脏之气血阴阳,使五神各安其舍为法,据此创立了宁心安神、调肝收魂、运脾存意、安肺摄魄、补肾安志的不寐五神分型治疗大法,并制定了针对性的中药方剂,获得了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五神藏 五脏 五神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启泉基于“通调脾胃安五脏”论治痤疮经验
7
作者 李星 张乃霖 +4 位作者 薛田雨 王雅倩 曹桦 张霞 刘启泉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28,共4页
介绍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基于“通调脾胃安五脏”论治痤疮的经验。刘启泉教授认为根据个体差异、所处环境、发病年龄等不同,痤疮发病在脾胃湿热核心病机基础上常兼有肺失宣肃或心火亢盛或肝气郁滞。刘教授创立健脾消痤方,旨在健脾清热... 介绍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基于“通调脾胃安五脏”论治痤疮的经验。刘启泉教授认为根据个体差异、所处环境、发病年龄等不同,痤疮发病在脾胃湿热核心病机基础上常兼有肺失宣肃或心火亢盛或肝气郁滞。刘教授创立健脾消痤方,旨在健脾清热化湿,治疗痤疮在核心病机基础上常用主方配合宣肺清肺、清心通络、疏肝清肝。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机升降枢纽,为气血生化之源,对痤疮尤为重要。脾胃充则五脏受荫,机体得健,反之,脾胃虚而五脏失调,导致痤疮的发生或加重。刘启泉教授在临证遣方用药时,谨守“通调脾胃安五脏”理论,疗效甚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通调脾胃安五脏 名医经验 刘启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色豆”调五脏
8
作者 宗炀盛 《农家致富》 2025年第14期58-58,共1页
民间有句谚语: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现代研究证实,豆类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及抗氧化物质,对减少脂肪积累、增强免疫力有积极作用。从中医理论上讲,豆有五色--黑豆、绿豆、黄豆、红豆、白豆,分别对应人体五脏,有着不同... 民间有句谚语: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现代研究证实,豆类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及抗氧化物质,对减少脂肪积累、增强免疫力有积极作用。从中医理论上讲,豆有五色--黑豆、绿豆、黄豆、红豆、白豆,分别对应人体五脏,有着不同的滋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色豆 膳食纤维 五脏 豆类 蛋白质 谚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五脏六腑皆令人不寐,非独心也” 被引量:7
9
作者 常学辉 张良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3,共3页
不寐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长期不寐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隐患和危害。作者查阅古代医家文献及现代诸多学者论文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治疗不寐经验,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不寐... 不寐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长期不寐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隐患和危害。作者查阅古代医家文献及现代诸多学者论文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治疗不寐经验,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不寐,非独心也”观点。文章分别从生理状态、病理变化、中医药治疗等方面就不寐与五脏六腑的管理进行论述,认为生理情况下人体各脏腑各司其职,互相协调,方可正常寤寐。病理情况下,各种因素引起五脏六腑功能失常,直接或间接导致心神不宁、心神失养,阴阳失交,从而产生不寐。因不寐的发病与五脏六腑均有密切联系,故概括为“五脏六腑皆令人不寐,非独心也”。通过探讨不寐与脏腑的关系,旨在拓宽临床不寐中医论治思路,为不寐的中医辨证论治开辟新思路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五脏 六腑 辨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宗艳基于五脏生克规律论治肺癌经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坤 王辉 杨宗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8,共4页
肺癌是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肺癌属于中医“肺积”“息贲”等范畴。杨宗艳主任认为:肺癌的发生、发展是动态演变的过程。正气不足、肺脏亏虚是肺癌的主要病因。五脏功能紊乱,痰、瘀、毒胶结是肺癌... 肺癌是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肺癌属于中医“肺积”“息贲”等范畴。杨宗艳主任认为:肺癌的发生、发展是动态演变的过程。正气不足、肺脏亏虚是肺癌的主要病因。五脏功能紊乱,痰、瘀、毒胶结是肺癌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肺脏与他脏生克失宜,是肺癌病机演变的内在规律。肺癌的治疗,当立足肺脏本身,考量肺脏与他脏的关系状态,依照五行生克,补不足,损有余:清心火,润肺金;培脾土,生肺金;疏肝木,护肺金;滋肾水,固肺金,并灵活选用扶正、化痰、祛瘀、解毒方药,恢复肺脏与他脏常正关系,消解相互胶着的痰、瘀、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五脏 五行 生克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脏藏神”理论探析背俞穴治疗焦虑症的理论内涵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麒 张帅攀 +4 位作者 何佩 郭光昕 姚斐 房敏 陆萍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9-1143,共5页
焦虑症是以持续的紧张、担忧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为主要临床表现,《黄帝内经》关于“藏神”与“失神”的论述,发现五脏病变与情志失调共同作用引起焦虑,是焦虑症重要的病理基础。五脏神通过情志环路相互作用,形成对外界刺激的情绪和行为反... 焦虑症是以持续的紧张、担忧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为主要临床表现,《黄帝内经》关于“藏神”与“失神”的论述,发现五脏病变与情志失调共同作用引起焦虑,是焦虑症重要的病理基础。五脏神通过情志环路相互作用,形成对外界刺激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心神”被视为五脏神中的统帅,主导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而“脑神”则与记忆、视听觉等相关联,二者在调节人体精神活动中具有主次关系。本文基于“五脏藏神”理论探讨了背俞穴在治疗焦虑症中的应用和机制,认为刺激背俞穴调节五脏功能可能激活脊髓节段,产生神经体液调节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实现对焦虑症患者的身心共病特征的全面调节,达到抗焦虑样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藏神 焦虑症 情志失调 身心共病 背俞穴 五脏调神 抗焦虑 非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脏元真通畅”理论探讨贾立群教授防治老年肿瘤的经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懿祥 贾立群 +3 位作者 王钦 杨闪闪 陈冬梅 娄彦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7-542,共6页
“五脏元真通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指导原则,其核心在于使五脏功能协调有序、经络通调畅达、气血阴阳平衡。贾立群教授认为老年肿瘤虚、痰、瘀、毒等病理过程与“五脏元真”密切相关,“五脏元真不足”是老年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 “五脏元真通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指导原则,其核心在于使五脏功能协调有序、经络通调畅达、气血阴阳平衡。贾立群教授认为老年肿瘤虚、痰、瘀、毒等病理过程与“五脏元真”密切相关,“五脏元真不足”是老年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五脏元真失畅”为其发生的基本病机,治疗上应充五脏之元真,畅五脏之元真,并以五脏气血冲和,阴阳平衡为度。综合防治老年肿瘤,使“五脏元真”归于“通畅”的状态,才能“人即安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元真通畅 老年肿瘤 衰老微环境 肿瘤防治 贾立群教授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五脏俞穴联合火针治疗心肾不交失眠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泽荣 张世卿 赵计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究联五脏俞穴合火针治疗心肾不交失眠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在该院传统疗法中心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肾不交失眠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取穴针刺,给予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究联五脏俞穴合火针治疗心肾不交失眠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在该院传统疗法中心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肾不交失眠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取穴针刺,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刺五脏俞穴与火针联合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睡眠情况、心理状态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情况均改善,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均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分值均提高,且观察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心肾不交失眠患者针刺五脏俞穴与火针联合治疗,可增强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其睡眠质量,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五脏俞穴 火针 心肾不交 失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脏相关”理论辨治儿童变应性鼻炎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天泓 朱子钰 +1 位作者 赵霞 李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5-1160,共6页
“五脏相关”理论对中医长期临床实践进行总结,以系统关联视角多维阐释人体各生理病理现象,指导疾病之诊断与防治。基于“五脏相关”理论结合小儿五脏不足、有余之生理特点辨治儿童变应性鼻炎,明晰其病位不离鼻窍,病机不离五脏;论治时... “五脏相关”理论对中医长期临床实践进行总结,以系统关联视角多维阐释人体各生理病理现象,指导疾病之诊断与防治。基于“五脏相关”理论结合小儿五脏不足、有余之生理特点辨治儿童变应性鼻炎,明晰其病位不离鼻窍,病机不离五脏;论治时调理脏腑,以脏调窍,在辨因审机的基础上,注重调肺、运脾、益肾、清心、疏肝,恢脏腑之安和,复鼻窍之通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相关 整体观念 儿童 变应性鼻炎 鼻鼽 鼻诊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五脏痹”理论探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病机及治疗
15
作者 卢姝妍 李桓 +1 位作者 杜萌萌 周全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4-1148,共5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症状常随损伤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本病多累及肺、肾、消化、心血管等系统,其表现同中医“五脏痹”证候相似。本文以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多脏器受累与中医“五脏痹”症候的相...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症状常随损伤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本病多累及肺、肾、消化、心血管等系统,其表现同中医“五脏痹”证候相似。本文以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多脏器受累与中医“五脏痹”症候的相关性为基,根据各脏临床表现不同分别从“肺痹、肾痹、脾痹、肝痹、心痹”论治,体现了中医“以五脏为中心”的理论特点,并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中医诊疗提供新的辨证思路和诊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整体观 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脏气争”病机特点
16
作者 吕海泉 《农家致富》 2024年第24期61-61,共1页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能够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同时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身体电解质及维护酸碱平衡。临床研究表明,传统医学中的“五脏气争”辨证施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能够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同时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身体电解质及维护酸碱平衡。临床研究表明,传统医学中的“五脏气争”辨证施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肾病患者的相关病症。“五脏气争”最早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意思是指五脏功能失调,气机失和。中医认为,五脏之气贯通,一脏有病,必波及他脏,故提出慢性肾衰竭病在五脏的病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代谢产物 五脏 传统医学 慢性肾病患者 生气通天论篇 五脏之气 气机 慢性肾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脏系统病位特征与基础证的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吴承玉 徐征 +2 位作者 骆文斌 吴承艳 沈卫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1-203,237,共4页
五脏系统辨证体系的研究是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以五脏系统为病位核心,按病性分类立证,以规范化原则体现证的基本特性,并反映证诊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基本特点。提出以传统辨证方法实质内容为依据,通过规范常见症状、临床流行病... 五脏系统辨证体系的研究是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以五脏系统为病位核心,按病性分类立证,以规范化原则体现证的基本特性,并反映证诊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基本特点。提出以传统辨证方法实质内容为依据,通过规范常见症状、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专家意见征询,确立五脏系统病位特征与基础证,从而揭示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原理,构建五脏系统辨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系统 病位特征 基础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五脏关系及其病变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唐仕欢 淮晓永 +4 位作者 吕冬梅 王丽华 杨洪军 黄璐琦 王永炎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05年第3期38-42,共5页
目的: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变过程中中医五脏的传变规律及其相互影响关系。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例数据库,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预处理转换,并导出到W eka的格式(.arff),然后利用W eka进行相关的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目的: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变过程中中医五脏的传变规律及其相互影响关系。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例数据库,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预处理转换,并导出到W eka的格式(.arff),然后利用W eka进行相关的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变过程中,初起病位在肺,逐步转变为肺脾肾、肺脾心同病,后期肺脾心肝肾五脏俱损,且中焦脾土是其传变的关键。结论: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疾病病变过程中五脏的传变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慢性阻塞性肺病 五脏 传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德新教授“调脾胃安五脏”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海英 王翰 李德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7-1290,共4页
李德新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脾脏象学说,在继承了传统的脾胃学说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在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现今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其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结合实... 李德新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脾脏象学说,在继承了传统的脾胃学说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在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现今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其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结合实验研究的方法,逐渐形成了"调脾胃安五脏"的学术思想,将脾胃学说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延伸。通过跟师出诊、研读导师学术著作、对导师进行深度访谈等学习方法,总结导师学术思想,凝炼导师学术特色,从学术思想的内涵、发展的渊源、立论依据以及学术特色等4个方面对导师"调脾胃安五脏"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德新 调脾胃安五脏 脾胃学说 补土派 五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脾为五脏之本 被引量:29
20
作者 王彩霞 崔家鹏 +1 位作者 秦微 于漫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4-746,共3页
农耕文化孕育了崇尚土德的五行观。"土爰稼穑","吐生万物",为"万物之母",而脾主运化,其中"化物"和"灌四旁"的功能类比于土,故脾在五行属土。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是气和血,其来源于脾... 农耕文化孕育了崇尚土德的五行观。"土爰稼穑","吐生万物",为"万物之母",而脾主运化,其中"化物"和"灌四旁"的功能类比于土,故脾在五行属土。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是气和血,其来源于脾运化之水谷精微;生命的基本特征是升降出入,而脾升胃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脾具坤静之德、乾健之运,颐养形神,故为五脏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爰稼穑 脾主运化 升降枢机 后天之本 五脏之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