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大别造山后穹隆构造的形成过程与变形模拟 被引量:2
1
作者 向必伟 王勇生 +3 位作者 Dazhi Jiang 朱光 张必龙 谢成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7-101,共15页
北大别穹隆是在早白垩世造山后伸展活动中形成的。其北界为北西西走向、倾向北北东、正左行平移的晓天—磨子潭韧性剪切带,南界为北西走向、倾向南东、右行"逆冲"的五河—水吼韧性剪切带。通过对这两条剪切带的构造观测、运... 北大别穹隆是在早白垩世造山后伸展活动中形成的。其北界为北西西走向、倾向北北东、正左行平移的晓天—磨子潭韧性剪切带,南界为北西走向、倾向南东、右行"逆冲"的五河—水吼韧性剪切带。通过对这两条剪切带的构造观测、运动学分析、石英C轴组构测量、变形温度分析及变形模拟,表明剪切带原先为中地壳同一近水平的韧性拆离剪切带。该拆离剪切带在原始近水平状态时的活动为上盘向280°方位的伸展运动。随后在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北大别穹隆的隆升中,这一剪切带被动地抬升与剥露,而出露于现今的穹隆边界上。变形模拟显示,北大别穹隆构造现今为近EW轴向的背形,其上隆幅度西强东弱。北大别穹隆的形成过程表明为典型的造山带变质核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别穹隆 拆离剪切 变形模拟 晓天—磨子潭剪切 五河—水吼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