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德终始说与司马迁的历史书写——以《史记》与岳麓秦简史料矛盾的考辨为中心
1
作者 符奎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3,166,共11页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巡行至湘山时,因渡江遇大风而迁怒湘君,下令“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但《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相关律令却记载秦始皇对湘山及其周边地区的树木采取了保护措施,下诏“皆禁勿伐”。这一史实之间矛盾...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巡行至湘山时,因渡江遇大风而迁怒湘君,下令“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但《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相关律令却记载秦始皇对湘山及其周边地区的树木采取了保护措施,下诏“皆禁勿伐”。这一史实之间矛盾的产生,可能是司马迁根据另一来源史料构建土德虞舜与水德秦王朝之间的相克关系所致。邹衍所主张的五德终始说对司马迁的历史观与历史书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史记》所记历史始于土德的黄帝,终于汉朝正式颁布土德制度的太初年间。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如果秦因土德之兴而亡,不仅可以为汉土德说确立历史依据,而且是五德运行周而复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从而被司马迁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五德终始 司马迁 《史记》 岳麓秦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邹衍五德终始说中五德与帝王的配置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华 曾振宇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103,共4页
邹衍综合战国时期所流行的五行、德、天命等重要思想,结合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周代为起点向上逆推,并以土、木、金、火、水五德分别与黄帝、夏禹、商汤、周文王及未来朝代的新帝王相配置,安排了一个表面看来似乎不为人力所能扭转的五德与... 邹衍综合战国时期所流行的五行、德、天命等重要思想,结合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周代为起点向上逆推,并以土、木、金、火、水五德分别与黄帝、夏禹、商汤、周文王及未来朝代的新帝王相配置,安排了一个表面看来似乎不为人力所能扭转的五德与帝王配置图式,其实质就在于为新帝王的继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衍 五德终始 帝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思想渊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珏 胡新生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7-99,共3页
关键词 五德终始 思想渊源 邹衍 阴阳 战国时代 地理背景 时代条件 滨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经》帝德谱的形成过程及相关问题——再析“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泳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54,共10页
《世经》帝德谱关系到传统主流社会对于古代帝王世系的权威设定,同时又与两汉之际的政治、文化和学术颇多关联,历来受人重视。对于其形成过程,东汉以来都认为是"刘向父子"的共同创制,但晚清开始的疑古思潮对之发表了颠覆性意... 《世经》帝德谱关系到传统主流社会对于古代帝王世系的权威设定,同时又与两汉之际的政治、文化和学术颇多关联,历来受人重视。对于其形成过程,东汉以来都认为是"刘向父子"的共同创制,但晚清开始的疑古思潮对之发表了颠覆性意见,其中以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最具影响,其核心观点认为:刘歆在五德相生的理论基础上,通过设置闰统和加入少昊,创作了《世经》帝德谱,使该谱同时符合"汉为尧后"与"汉为火德"两个命题,以为王莽篡权服务,为了弥缝这一学说与其他文献的矛盾,刘歆不惜遍伪群经。顾颉刚的这一说法代表了疑古派的高峰,但是也遭到很多学者的反对,钱穆就力辩刘歆遍伪群经之说为虚妄,指出《世经》帝德谱的材料皆有来源,但他没有对该谱的成因和过程给予明确的论断;最近出版的杨权《新五德理论与两汉政治》重拾旧题,在承认刘歆没有遍伪群经的基础上,却依然得出了该谱是刘歆创制并用来为王莽服务的结论,甚至还构拟了一个不同于该谱的所谓"刘向版"帝德谱。其实,《世经》帝德谱本质上即是为汉代寻找合法性依据,刘向很可能为汉室皇族编制了一套从春秋战国以来的家族迁徙路线图,以与《左传》记录相衔接。在这个过程中,刘向父子之间并没有原则分歧,只是由于所谓"新五德理论"先天具有的轮转特性,这些苦心经营后来被野心家王莽利用来作为篡汉的舆论工具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经》 五德终始 刘向 刘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歆五德终始说与班固史学 被引量:6
5
作者 汪高鑫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72,共8页
刘歆创立五行相生之五德终始说,用以解说王朝更替与新朝的合法性。其五德相生说以木德伏羲作为"百王先",由此构建了一套帝王系统;以伏羲为"百王祖",大力宣扬了古文经学"圣王同祖"的思想;以火德汉朝上继木德周朝,视秦朝为闰朝,由... 刘歆创立五行相生之五德终始说,用以解说王朝更替与新朝的合法性。其五德相生说以木德伏羲作为"百王先",由此构建了一套帝王系统;以伏羲为"百王祖",大力宣扬了古文经学"圣王同祖"的思想;以火德汉朝上继木德周朝,视秦朝为闰朝,由此开启了以"五德"言正闰的先河。刘歆的五德终始说对于班固史学有重要影响,《汉书》的《律历志》、《郊祀志》、《高帝纪》、《叙传》等篇详细载录了刘歆的五德相生说;《汉书》接受了刘歆五德相生说构建的自伏羲至刘汉的帝王系统,并且具体贯彻到志、表等的写作当中;《汉书》接受了刘歆五德相生说宣扬的"汉为尧后"的思想,为刘邦建汉提供了合法依据;《汉书》接受了刘歆五德相生说以"五德"言正统的思想,由此确定了历代正史以"五德"言正闰的做法,对中国古代史学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歆 班固 五德终始 《汉书》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德终始说与汉代史学的正统观念 被引量:8
6
作者 汪高鑫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9-32,共4页
中国古代的五德终始说,包括土木金火水五行相胜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两个系统。作为一种解释王朝更替和历史变易的学说,五德终始说对于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五德终始说提出的古史系统和内蕴的经世意识与正统观念,则对于... 中国古代的五德终始说,包括土木金火水五行相胜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两个系统。作为一种解释王朝更替和历史变易的学说,五德终始说对于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五德终始说提出的古史系统和内蕴的经世意识与正统观念,则对于以司马迁和班固为代表的汉代史学的历史撰述与史学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代史学构建的古史系统所蕴含的正统观念,以及以《汉书》为代表的中国正统史学的出现,与五德终始历史学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德终始 汉代史学 正统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秦始皇对五德终始学说的改造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绍东 白音查干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6-129,共4页
历来认为 ,秦始皇完全接受了五德终始学说 ,并把它运用于政治实践之中。本文研究指出 :秦始皇对五德终始学说加以了改造 ,去掉这一学说的道德约束因素 ,用以说明秦朝代周的合理性 ;改换五德循环代替的内容 ,制造秦朝江山永固的神话 ;淡... 历来认为 ,秦始皇完全接受了五德终始学说 ,并把它运用于政治实践之中。本文研究指出 :秦始皇对五德终始学说加以了改造 ,去掉这一学说的道德约束因素 ,用以说明秦朝代周的合理性 ;改换五德循环代替的内容 ,制造秦朝江山永固的神话 ;淡化水德养育万物、谦和卑下的特性 ,突出其阴暗冷酷、严刑竣法的要求。从而把”五德终始学说”这一既维护君权又限制君权的理论改造成了只维护君权不限制君权的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五德终始学说 君主专制 秦朝 君权 政治 《道经》 《吕氏春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五行”学说到邹衍“五德终始”理论的中间环节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克森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4,共6页
从"五行"学说到"五德终始"理论,之间扮演着重要中间角色的不是战国时期的思孟学派,应该是春秋末年的史墨和大哲学家老子。史墨将五行相胜学说与中国传统开放的王权更迭理论进行嫁接,为邹衍"五德终始"理... 从"五行"学说到"五德终始"理论,之间扮演着重要中间角色的不是战国时期的思孟学派,应该是春秋末年的史墨和大哲学家老子。史墨将五行相胜学说与中国传统开放的王权更迭理论进行嫁接,为邹衍"五德终始"理论提供了重要启示;"五德终始说"之"德"既有对"五行"含义,即物质的本性、天性之含义的继承,又生发出君主后天修养之道德新义,这是吸收了老子《道德经》思想营养之后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德终始 史墨 含义 《道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德终始说”之理论逻辑与现实困境——以王莽代汉立新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4
9
作者 曹婉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0,共5页
建基于宇宙系统信仰之上的"五德终始"学说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论证建立政权合法性的重要理论工具。西汉初年开始,以"五德相胜"为基础展开了一场汉承何德的讨论;到了西汉末年,以刘歆为代表的儒生又以"五德相生... 建基于宇宙系统信仰之上的"五德终始"学说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论证建立政权合法性的重要理论工具。西汉初年开始,以"五德相胜"为基础展开了一场汉承何德的讨论;到了西汉末年,以刘歆为代表的儒生又以"五德相生"为中心为王莽的代汉立新进行合法性论证。从"五德相胜"到"五德相生"的这一转换,既有理论自身发展的逻辑可循,同时又与现实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但"五德终始说"作为阐释政权合法性的基本理论,其自身的困境与局限也不容忽视。新王朝的开创者可以凭借"五德终始说"来论证建立政权的合法性,那么长久执政合法性的论证与维系,就已经远远超出"五德终始说"所能涵盖的范围。这一困境与尴尬在王莽代汉立新的政治事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它在宋以后逐渐被消解与扬弃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德终始 政权合法性 王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的通变观与五德终始说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司马迁的通变观是在五德终始说的影响下形成的。在表述过程中,司马迁以“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以及“承弊易变”传达了“通古今之变”的历史哲学思想。受五德终始说的影响,司马迁将历史考察放到了终始循环方面。在邹衍“先验小物,推而大... 司马迁的通变观是在五德终始说的影响下形成的。在表述过程中,司马迁以“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以及“承弊易变”传达了“通古今之变”的历史哲学思想。受五德终始说的影响,司马迁将历史考察放到了终始循环方面。在邹衍“先验小物,推而大之”先验思想的影响下,司马迁以“先验小物”支撑天人感应,把自然之变扩充为主观上的类推逻辑的先验论,从而使其通变观与五德终始说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通变观 五德终始 历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开放的王权更迭观念及其与“五德终始说”之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克森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113,共6页
"五德终始说"的一个重要思想源流是自古以来就形成的开放的王权更迭观念,可是历来的研究者对其少有探讨。所谓开放的王权更迭观念,实际属于中国古老的"德"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这一文化传统萌芽于"五帝"... "五德终始说"的一个重要思想源流是自古以来就形成的开放的王权更迭观念,可是历来的研究者对其少有探讨。所谓开放的王权更迭观念,实际属于中国古老的"德"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这一文化传统萌芽于"五帝"时代,完善于西周,发展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文化理论,再到春秋时期,又被总结为"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历史文化常识,而到战国重建政治秩序的帝制再造时期,阴阳学派邹衍将这一价值观念植入"五行"学说之中,从而推导出"五德转移,治各有宜"的"五德"循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德终始说” 行说 开放的王权更迭观念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德终始说在秦的作用和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潇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2期55-61,共7页
论五德终始说在秦的作用和影响赵潇五德终始,亦称五德转移,是在五行和阴阳思想基础上虚构的,用于说明人类社会组织和朝代变迁的一种神学政治学说。该说创立于战国末期的阴阳家齐人邹衍,大盛于秦、汉。中国历史上明确将五德终始理论... 论五德终始说在秦的作用和影响赵潇五德终始,亦称五德转移,是在五行和阴阳思想基础上虚构的,用于说明人类社会组织和朝代变迁的一种神学政治学说。该说创立于战国末期的阴阳家齐人邹衍,大盛于秦、汉。中国历史上明确将五德终始理论用于实践者,唯有秦一朝。一、阴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德终始 秦始皇 《吕氏春秋》 秦人 邹衍 《尚书·洪范》 行说 祖先崇拜 阴阳 秦襄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火德疑案新解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启云 李培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93,共5页
火德问题是西汉政治史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学术界虽有过不少讨论,但尚未得出令人满意的解释。火德在西汉一直被视为内德,并未成为外德,而人们之所以不能够辨析清楚西汉火德疑案,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其背后存在着两次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火德问题是西汉政治史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学术界虽有过不少讨论,但尚未得出令人满意的解释。火德在西汉一直被视为内德,并未成为外德,而人们之所以不能够辨析清楚西汉火德疑案,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其背后存在着两次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从文化学的角度审视和探究这一问题,或许可以使西汉火德疑案得到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德终始 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金人的“中国”历史认同--以《大金德运图说》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永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7,共13页
金人编成的《大金德运图说》一书,充分反映了金人对“中国”历史的认同观念。书中收录的德运承袭图,认同从神话传说人物伏羲至宋辽金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谱系,并将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分裂时期的中国正统分成两个分支,在两个分支旁边标注... 金人编成的《大金德运图说》一书,充分反映了金人对“中国”历史的认同观念。书中收录的德运承袭图,认同从神话传说人物伏羲至宋辽金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谱系,并将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分裂时期的中国正统分成两个分支,在两个分支旁边标注有南燕、后燕、北燕、姚秦、赫连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不仅将“五德终始”学说的单线性发展模式改为复线性发展模式,认同汉族和少数民族都可以称正统,并且认为正统和非正统都是“中国”,充分反映了金人对整个“中国”历史的认同意识。由于“五德终始”学说的单线性中国历史发展模式受到了复线性中国历史发展实际的挑战,所以,金人在关于金朝的德运讨论中,出现了“继唐”“继宋”“继辽”等观点的分歧,这不仅从侧面反映出金人对唐代历史、宋代历史和辽代历史均有认同意识,也促使“五德终始”学说这一单线性中国历史发展模式的理论逐步走向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认同 五德终始 运问题大讨论 金朝政权 《大金运图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四岳、五岳地理观念析疑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书灿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57,共6页
先秦时期的四岳可能泛指四方之岳。四岳观念的发生,源于中国早期的山岳崇拜。以山岳为中国先民的宗神,与远古时期中国先民的居住环境和经济生活有关。秦汉以后,受五德终始说的影响,为了适应大一统形势下帝王封禅的需要,从汉武帝到汉宣... 先秦时期的四岳可能泛指四方之岳。四岳观念的发生,源于中国早期的山岳崇拜。以山岳为中国先民的宗神,与远古时期中国先民的居住环境和经济生活有关。秦汉以后,受五德终始说的影响,为了适应大一统形势下帝王封禅的需要,从汉武帝到汉宣帝时期,五岳渐趋明确固定。《尔雅》一书在成书过程中杂采邹衍大九州说影响的《山海经》、《淮南子》中的山岳观念,糅合秦统一后的地理观念及武、宣定制后的五岳观念,因而《释地》、《释山》中,有关五岳的名称和方位,前后不一,歧疑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岳 邹衍 五德终始 封禅 武宣定制 《尔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五行说对道教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1-96,共6页
关键词 阴阳行说 阴阳行学说 董仲舒 道教 之为言 转移 五德终始 阴阳观念 《春秋》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德运与政治神话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力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6-151,共6页
西汉后期,社会危机加深,谶纬兴起并逐渐与作为官方显学的儒家相结合,创造出大量的政治神话以神秘化、神话化政权,企图挽救岌岌可危的汉政权,德运神话是其中的一部分。西汉后期到东汉,火德取得了普遍认可,加之汉代有尚赤的传统,以至于后... 西汉后期,社会危机加深,谶纬兴起并逐渐与作为官方显学的儒家相结合,创造出大量的政治神话以神秘化、神话化政权,企图挽救岌岌可危的汉政权,德运神话是其中的一部分。西汉后期到东汉,火德取得了普遍认可,加之汉代有尚赤的传统,以至于后世多认为汉属火德,而忽略其水德与土德,因此汉代有关德运的政治神话也多为火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政治思想 五德终始 政治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邹衍与阴阳五行学说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勇 《社会科学研究》 1985年第6期54-55,53,共3页
杜国庠说过,如果不能充分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内容,那么,对于自汉以下的封建统治思想,也不能够有充分理解。阴阳和五行这两种学说都是在中国早已存在并各自独立发展的学说,阴阳自阴阳,五行自五行。后来,阴阳与五行合流,形成为具有神... 杜国庠说过,如果不能充分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内容,那么,对于自汉以下的封建统治思想,也不能够有充分理解。阴阳和五行这两种学说都是在中国早已存在并各自独立发展的学说,阴阳自阴阳,五行自五行。后来,阴阳与五行合流,形成为具有神秘主义特色的思想体系。再后来,它又被儒家学说所吸收,成为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对于这一学说的演变过程,特别是阴阳与五行合流这一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学术界缺乏认真研究,至今未能作出准确结论。人们或认为这一思想体系最早是由子思、孟轲创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治思想 邹衍 阴阳行学说 思想体系 独立发展 充分理解 子思 五德终始 演变过程 儒家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德与秦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宝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92-95,共4页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哲学形态,早在殷商时代就有阴阳和五材的观念,至于这些观念的起源一定更早得多。西周时代,阴阳五行学说就与政治发生了联系。《尚书·洪范》中说上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叫“洪范九畴”,其...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哲学形态,早在殷商时代就有阴阳和五材的观念,至于这些观念的起源一定更早得多。西周时代,阴阳五行学说就与政治发生了联系。《尚书·洪范》中说上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叫“洪范九畴”,其中第一类就是五行。西周末年,史伯和伯阳父的言论中,就用阴阳五行关系论述过政治兴亡。但是,依据阴阳五行学说提出一个系统的历史观,是在战国末邹衍的学说中才出现的。邹衍(约前305——前240)“初以儒术干世”(《盐铁论·论儒》),后成为阴阳家的代表。他的历史学说五德终始说,是一种神秘的历史循环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德终始 秦始皇 阴阳行学说 吕氏春秋 哲学形态 中国历史 洪范九畴 西周时代 历史观 阴阳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阴阳五行说对秦之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汤其领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22-124,共3页
关于秦代的统治思想,不少学者已经发表了很多颇有见地的文章,分别肯定了法家和儒家思想在秦代的地位和影响。但对阴阳家思想在秦代的地位与影响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试就阴阳五行说形成的历史过程揭示其对秦的影响,说明阴阳五... 关于秦代的统治思想,不少学者已经发表了很多颇有见地的文章,分别肯定了法家和儒家思想在秦代的地位和影响。但对阴阳家思想在秦代的地位与影响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试就阴阳五行说形成的历史过程揭示其对秦的影响,说明阴阳五行思想在秦代统治者心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和法家、儒家思想一起,相辅相成,构成秦王朝思想统治体系。1 阴阳二字起源甚早。商代甲骨卜辞中已见“阳”字。周代金文中不仅发现“阴”“阳”二字,而且有的将阴阳连在一起使用。阴阳起初是言山、水与太阳之向背关系。《说文》曰:“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与阴相反,即是指水之北,山之南。《诗经·大雅·公刘》中说:“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既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行说 儒家思想 阴阳家 五德终始 统治思想 秦始皇 秦王朝 甲骨卜辞 思想统治 统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