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五度结构与二度结构的和声方法——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之一 |
樊祖荫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15
|
|
|
2
|
通过对几部和声论著的比较分析看我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理论的发展 |
张志海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9
|
|
|
3
|
以五声性调式为基本材料的和声拓展方法研究 |
马学文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
4
|
线性思维的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要义 |
姚恒璐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
5
|
音乐创作的和声经验与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 |
高见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
6
|
中国民族多声部音乐理论的集大成者——音乐家樊祖荫教授的民族多声理论研究与学术成就 |
徐平力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7
|
论汉族调式的平衡原则 |
刘正维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