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五度结构与二度结构的和声方法——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之一 被引量:15
1
作者 樊祖荫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4,共12页
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和弦结构可以是多样的 ,既可采用三度结构、纵合性结构 ,也可采用四五度结构或二度结构。本文阐述了四五度结构与二度结构的和声方法。
关键词 五声性调式 方法 度结构 二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对几部和声论著的比较分析看我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志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5,共8页
文章通过对几部有代表性的五声性和声论著中所涉及的五声性调式的和弦结构、偏音的处理方法、调式功能关系、近现代和声手法的运用等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 ,尝试对二十世纪我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各种观点作一简单的归纳整理 ,以期达到... 文章通过对几部有代表性的五声性和声论著中所涉及的五声性调式的和弦结构、偏音的处理方法、调式功能关系、近现代和声手法的运用等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 ,尝试对二十世纪我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各种观点作一简单的归纳整理 ,以期达到温故而知新 ,继往而开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声性调式 调式功能 偏音 和弦 和弦结构 色彩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五声性调式为基本材料的和声拓展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学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五声性调式和声是从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建立在五声性调式基础上的一种开放的作曲理论。五声性调式作为构建中国音乐大厦的地基,具有原发性意义。在五声性调式的基础上,有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五声性调式的纵横向拓展... 五声性调式和声是从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建立在五声性调式基础上的一种开放的作曲理论。五声性调式作为构建中国音乐大厦的地基,具有原发性意义。在五声性调式的基础上,有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五声性调式的纵横向拓展、不同五声性调式的复合、五声性调式与大小调的混合等多种拓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作品 五声性调式 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思维的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要义
4
作者 姚恒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107,I0006,共16页
在21世纪“后调性”的音乐创作中,如何应用线性思维在纵横两方面进行多声部写作的探索,从应用西方传统功能和声原则的习惯性接受方式中解脱出来,形成一种新的、适用于中国民族调式与“后调性”现代和声特点的多声部手法,使得作品在继承... 在21世纪“后调性”的音乐创作中,如何应用线性思维在纵横两方面进行多声部写作的探索,从应用西方传统功能和声原则的习惯性接受方式中解脱出来,形成一种新的、适用于中国民族调式与“后调性”现代和声特点的多声部手法,使得作品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同时还具备“时代感”,是摆在每一位作曲家面前的新课题。与西方音乐中旋律与和声的关系不同,中国民族调式旋律除了五声性骨干音组成的旋律之外,所有的“偏音”应属于调式的构成音,而不是“外音”的概念。即使五声性和声与西方功能和声之间存在着共同解释的音阶级别,也不要直接照搬。理论相通不等于音乐的风格就能一致。照搬音阶中的功能级别,其结果就会否定了民族调式中偏音的存在,在和声功能级别中将偏音当作“外音”处理,直接损害了调式旋法中细腻的风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声性调式 线思维 部进行 非三度叠置和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创作的和声经验与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
5
作者 高见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I0022-I0022,共1页
一、引言 音乐创作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艺术的汪洋大海中,不同时期音乐创作的风格是不同的,中西方音乐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以及音乐风格的不同就体现在作曲家的作品上。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音乐创作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一、引言 音乐创作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艺术的汪洋大海中,不同时期音乐创作的风格是不同的,中西方音乐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以及音乐风格的不同就体现在作曲家的作品上。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音乐创作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内容丰富,涵盖了大多数作曲家们在音乐创作中运用和声的经验同时又大范围吸收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研究成果,再加上摘录了部分谱例及习题,为音乐创作的和声经验与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声性调式 音乐创作 写作教程 中国 经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风格 中西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多声部音乐理论的集大成者——音乐家樊祖荫教授的民族多声理论研究与学术成就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平力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0,共8页
樊祖荫教授在我国和声学界与民族多声部音乐研究领域享有盛名,作为一位横跨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学两大领域的著名学者、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对中国民族多声部音乐理论进行了富有开拓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突... 樊祖荫教授在我国和声学界与民族多声部音乐研究领域享有盛名,作为一位横跨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学两大领域的著名学者、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对中国民族多声部音乐理论进行了富有开拓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突破。本文拟从樊祖荫教授的人生履历、学术轨迹、理论研究与学术成就等方面入手,对其多年来辛勤耕耘的民族多声部音乐理论作一定程度的剖析与阐述,同时也对樊祖荫教授从教数十年的科研、教学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祖荫 民族音乐学 五声性调式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族调式的平衡原则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正维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8,共8页
汉族的五声性调式,按欧洲传统大小调体系的原则看,它既无导音,属音又不全,那么,它是如何架构起来的呢?这既是人们有很大兴趣的问题,也是人们有不少疑惑的问题.本文只想就汉族调式架构中的平衡原则,阐述一孔之见。
关键词 汉族调式 平衡原则 调式 美学思维 随意 五声性调式 终止 相对平衡 欧洲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