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经典:鲁迅与“五四”文学传统 被引量:7
1
作者 姜振昌 徐硕 张平青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14,34,共12页
自1917年《新青年》迁至北京、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揭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序幕,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至今走过了真正意义的百年。认真梳理总结作为百年经典的"鲁迅与五四文学传统",对于认识中国新文学的昨天、今天... 自1917年《新青年》迁至北京、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揭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序幕,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至今走过了真正意义的百年。认真梳理总结作为百年经典的"鲁迅与五四文学传统",对于认识中国新文学的昨天、今天的经验甚至明天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传统 五四 鲁迅 《新青年》 中国新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 《狂人日记》 序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徘徊在“五四”文学传统与战时文化规范之间——论丁玲延安时期的创作 被引量:4
2
作者 万国庆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2-96,135,共6页
丁玲延安时期的创作 ,始终艰难地徘徊在五四文学传统和战时政治文化规范之间。作家试图寻找出一条既不背离自我艺术个性 ,又顺乎时代要求的创作之路 ,其间有可喜的收获 ,也有苦涩的教训 ,其创作道路和作品文本呈现出的矛盾性、复杂性与... 丁玲延安时期的创作 ,始终艰难地徘徊在五四文学传统和战时政治文化规范之间。作家试图寻找出一条既不背离自我艺术个性 ,又顺乎时代要求的创作之路 ,其间有可喜的收获 ,也有苦涩的教训 ,其创作道路和作品文本呈现出的矛盾性、复杂性与多样性 ,无论对于作家本人 ,还是对于解放区文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传统 战时文化规范 丁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台湾文学场域中的五四传统改造问题——以数种台湾文学期刊为考察中心
3
作者 张晓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89,共13页
1949年,在国共内战与形成中的世界性冷战架构下,台湾思想文化界开始笼罩在“反共抗俄”的政治鼓吹之中。深受五四新文化影响的台湾左翼文学等进步思想文化惨遭压制和消灭,其他只要是留在大陆的新文学作家,一律被视为“附匪、陷匪”,其... 1949年,在国共内战与形成中的世界性冷战架构下,台湾思想文化界开始笼罩在“反共抗俄”的政治鼓吹之中。深受五四新文化影响的台湾左翼文学等进步思想文化惨遭压制和消灭,其他只要是留在大陆的新文学作家,一律被视为“附匪、陷匪”,其作品也不得在台湾公开传播。因此,有学者感慨五四传统在台湾是一个没有作家、作品而运转的“空壳”,“到五十年代初期,五四的文学传统基本上已在台湾断绝了”①。在以往文学史书写的既定结论中,20世纪50年代台湾文坛是文化荒漠,人文失落、经典丧失的文化中空地带。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者力图打破这一刻板印象,着力从一批迁台文人身上探究五四文学传统的隔海继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坛 五四传统 50年代 20世纪 文学期刊 文学场域 思想文化界 五四文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五四文学的历史传统——和谢冕、童庆炳二同志商榷
4
作者 魏绍馨 《齐鲁学刊》 1985年第6期57-61,共5页
《文艺报》在1983年曾就如何看待五四文学的历史传统问题进行了讨论,谢冕与童庆炳两位同志提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我以为这两种意见都有很大的片面性。早在三十年代的左翼革命文学运动中就有不少革命的评论家把五四文学说成是简单的... 《文艺报》在1983年曾就如何看待五四文学的历史传统问题进行了讨论,谢冕与童庆炳两位同志提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我以为这两种意见都有很大的片面性。早在三十年代的左翼革命文学运动中就有不少革命的评论家把五四文学说成是简单的从外国“移植”过来的资产阶级文学,因而要给以全盘否定。到了四十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传统 三十年代 郭沫若 文学运动 四十年代 文学创新 李金发 鲁迅 五四时期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五四”文学传统——兼论新时期文学中的“五四”情结
5
作者 姜振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29-34,共6页
鲁迅与五四文学传统的最重要之点,是以人文精神与启蒙主义所构成的价值取向和创作风范;“反传统”与之构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一新传统尽管经历了三四十年代及建国后十七年漫长时间的断裂,但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从“伤痕文学”到人文... 鲁迅与五四文学传统的最重要之点,是以人文精神与启蒙主义所构成的价值取向和创作风范;“反传统”与之构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一新传统尽管经历了三四十年代及建国后十七年漫长时间的断裂,但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从“伤痕文学”到人文精神的大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新时期文学 五四文学 鲁迅精神 启蒙主义 五四文学运动 五四文学传统 人文知识分子 个性解放 《狂人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与现代:莫言对中国文学的传承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5,共7页
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传统型作家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莫言在中国民间文学和传统文化全方位的滋养之下,选择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人生哲学的艺术精神,寻找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因素,凭借他个人天才般的想象力和敏感的感悟力,... 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传统型作家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莫言在中国民间文学和传统文化全方位的滋养之下,选择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人生哲学的艺术精神,寻找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因素,凭借他个人天才般的想象力和敏感的感悟力,汲取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活力因素和民间文学的精髓,将西方叙事的精髓和中国叙事技巧融会在字里行间,用以书写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构建了风格独特的文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文化传统 叙事传统 五四”新文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诗的现代性:七十年前朱光潜与鲁迅关于“曲终人不见”的争论及其余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胡晓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3-190,共8页
朱鲁陶诗之争,是现代诗学一大公案。本文不满足于学派之争、意识形态之争的定性,更开辟“文化诗学之争”的新论域。朱光潜代表了“借西扬中”,而鲁迅则代表了“借中扬西”,其争论的性质,乃是“以真灭美”,体现了现代性的一大主题,至今... 朱鲁陶诗之争,是现代诗学一大公案。本文不满足于学派之争、意识形态之争的定性,更开辟“文化诗学之争”的新论域。朱光潜代表了“借西扬中”,而鲁迅则代表了“借中扬西”,其争论的性质,乃是“以真灭美”,体现了现代性的一大主题,至今未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鲁迅 中国诗学 现代与传统结合“五四”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论"的转换──评《批评空间的开创》
8
作者 耿传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9-101,共3页
关键词 “现代性” 批评空间 宗教性 文学 知识分子 中国文学研究 五四文学传统 浪漫主义 “中层理论” 民间文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风:鲁迅创作经验的杰出总结者
9
作者 周葱秀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8-56,共9页
胡风:鲁迅创作经验的杰出总结者周葱秀胡风是以继承鲁迅事业为毕生志愿的承传人之一,在鲁迅研究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其鲁迅研究有自己的特点。他作为文艺理论家来研究鲁迅(以鲁迅创作实践为中心),主要是为了寻觅培植文艺理论之树的... 胡风:鲁迅创作经验的杰出总结者周葱秀胡风是以继承鲁迅事业为毕生志愿的承传人之一,在鲁迅研究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其鲁迅研究有自己的特点。他作为文艺理论家来研究鲁迅(以鲁迅创作实践为中心),主要是为了寻觅培植文艺理论之树的沃土。他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的特色,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思想 胡风 五四文学传统 革命现实主义 鲁迅创作 评论集 鲁迅研究 鲁迅杂文 《狂人日记》 思想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