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台山北麓断裂南峪口段晚第四纪活动与古地震 被引量:8
1
作者 丁锐 任俊杰 张世民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53,共13页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断陷系的北部,是繁代断陷南界的控制断裂,其南峪口附近段落在晚第四纪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在晚第四纪洪积扇上形成了高达20~30m的断层陡坎。近20ka以来,该断裂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不小于1.55~2.0mm/a,近6ka以来滑...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断陷系的北部,是繁代断陷南界的控制断裂,其南峪口附近段落在晚第四纪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在晚第四纪洪积扇上形成了高达20~30m的断层陡坎。近20ka以来,该断裂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不小于1.55~2.0mm/a,近6ka以来滑动速率达2.3mm/a,高出其它段落平均滑动速率近1倍。在南峪口段的2个探槽共揭露出6次可能的古地震事件,其参考年代距今分别为7600a以前、6700~7600a、5321~5575a、4400~5400a、4200~4400a和1600a以来,平均复发间隔约为1400a。其中最新活动事件可能是公元512年的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北麓断裂 晚第四纪 断层崖 古地震 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仕亮 谭锡斌 +4 位作者 于贵华 徐锡伟 石峰 孙鑫喆 高伟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2-735,共14页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地堑系北部。本文以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繁峙县的大峪村和岗里村两地断裂沿线进行了无人机测量。利用三维结构的运动重建技术(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得到高...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地堑系北部。本文以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繁峙县的大峪村和岗里村两地断裂沿线进行了无人机测量。利用三维结构的运动重建技术(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得到高精度点云数据,并通过进一步处理获得了分辨率达0.5m的高清断错地貌正射影像(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挖掘探槽等手段对该段晚第四纪的活动性进行研究,发现断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主要是以正倾滑运动为主。同时在五台山北麓断裂沿线的大峪村、岗里村等地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得到约20ka以来的断层垂向滑动速率为0.4—0.6mm/a,近18ka以来该段发生过至少两次古地震事件。古地震事件和滑动速率分析表明,五台山北麓断裂晚第四纪,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且不同段落存在明显的活动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地堑系 五台山北麓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性 滑动速率 正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家梁、小五台山北麓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效与做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天姿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共3页
涿鹿县焦家梁、小五台山北麓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经过3年施工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9.04 km2,初步实现了规划的建设目标,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促进了流域经济的快速... 涿鹿县焦家梁、小五台山北麓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经过3年施工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9.04 km2,初步实现了规划的建设目标,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促进了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促进了社会进步;积累了综合治理经验,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其主要经验及做法是:强化领导,健全组织;因地制宜确定治理模式;治理开发紧密结合,发展流域经济;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工程管护和预防监督,巩固治理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治理 成效 焦家梁 五台山北麓 涿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忻定盆地断层崩积楔OSL年龄及其对古地震事件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俊香 任俊杰 +2 位作者 于慎谔 张世民 丁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22-1029,共8页
断层陡坎崩积楔是断层活动的直接产物,是古地震事件的重要证据。对于崩积楔的准确定年是解决古地震事件的关键。近几年得益于释光技术与方法的发展,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已成功应用于130 ka以来黄土类型沉积物的定年。以山西忻定盆地五... 断层陡坎崩积楔是断层活动的直接产物,是古地震事件的重要证据。对于崩积楔的准确定年是解决古地震事件的关键。近几年得益于释光技术与方法的发展,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已成功应用于130 ka以来黄土类型沉积物的定年。以山西忻定盆地五台山北麓南峪口探槽为例,对该探槽中的两期崩积楔(D1、D2)各个部位不同类型沉积物进行系统采样,对样品采用细颗粒石英(4~11μm)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进行光释光(OSL)测年,根据光释光年龄,得出如下认识:(1)D1、D2崩积楔演化过程与常规的正断层崩积楔演化模式有些差别;(2)D1崩积楔古地形面由断层处向外延伸堆积而成,D2崩积楔古地形面由水平堆积形成,且较D1厚;(3)D1崩塌结束后经历较强的水流作用;(4)两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于(42.77±2.46)^(61.72±2.82)ka、(32.80±2.87)^(47.92±0.94)ka,时间间隔为10~15 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忻定盆地 五台山北麓 断层崩积楔 简单多片再生法 光释光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