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实时高速数据互连模型
1
作者 杜学峰 武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7-620,629,共5页
给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流的实时高速数据互连模型.该模型将模块间互连的地址和控制信号统一为一个与数据同步的信号,使得结构简单,互连接口相似,可以实现数据处理中常用的功能.基于该模型的模块容易扩展,重用性好,特别适用于高速实时处理.... 给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流的实时高速数据互连模型.该模型将模块间互连的地址和控制信号统一为一个与数据同步的信号,使得结构简单,互连接口相似,可以实现数据处理中常用的功能.基于该模型的模块容易扩展,重用性好,特别适用于高速实时处理.最后,通过一个200MSPS高速采集实时存储的例子具体说明了模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连模型 实时处理 推模式 数据采集 实时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高速局域网互连模型
2
作者 王光兴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13,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总线时间片结构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根据对分布式高速局网的互连模型的体系结构、信元结构的分析,提出了分布式高速局网互连模型的设计、实现方法。
关键词 ATM 数据交换系统 调整局域网 互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Cnet与PBXnet网的互连模型及其设计方法
3
作者 邹全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44-49,共6页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剖析了 DECnet 和 PBXnet 网,建立了二者的互连模型,给出了互连网络交换机的模型及其设计方法。此模型与设计方法可供其它的计算机网际互连时参考。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网络互连 互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面互连线频变电阻电感的稳健知识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德双 王秉中 钟晓征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6,共3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共面互连线频变电阻电感的稳健的知识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一个由主要元素项分析(PCA)得到的输入转换矩阵,具有PCA作为前处理器的神经网络,其训练过程变得高效而稳定,构建好的模型在推广性方面也更加稳健。
关键词 稳健的知识神经网络模型 主要元素项分析 共面互连 电阻 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集成电路互连线串扰模型和估计公式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骏 刘凌志 +1 位作者 戎蒙恬 毛军发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3-550,共8页
建立了一个考虑分布电阻、分布电容的互连线混П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终端在最坏条件下的串扰响应,并推导出了三阶S域系数的精确表达式。最终,获得了一个新的互连线串扰响应的估计公式.通过与SPICE模拟的结果相比较,该文的模... 建立了一个考虑分布电阻、分布电容的互连线混П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终端在最坏条件下的串扰响应,并推导出了三阶S域系数的精确表达式。最终,获得了一个新的互连线串扰响应的估计公式.通过与SPICE模拟的结果相比较,该文的模拟结果非常接近实际电路的串扰响应,与相关文献所发表的结果相比较,该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结果也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 电感效应 串扰 互连线时延模型 S域信号响应 性能驱动 布局规划 估计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I-RM视角下的移动通信网络AI技术应用综述
6
作者 章坚武 张天恒 +3 位作者 章谦骅 郭春生 傅剑峰 詹明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共28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凭借其强大的推理、学习及自我修正能力,已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移动通信网络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复杂性对网络构建、管理和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凭借其强大的推理、学习及自我修正能力,已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移动通信网络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复杂性对网络构建、管理和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通过分层结构实现网络功能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为移动通信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重要理论框架,并指导多协议、多设备的互联互通。首先从OSI-RM的视角,系统梳理了AI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各层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AI在解决移动通信网络复杂问题中的作用。同时,指出部分AI技术具备跨层应用的潜力,突破了单一层次的限制,为AI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移动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互连结构传输性能分析及等效电路 被引量:4
7
作者 尚玉玲 马剑锋 李春泉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8-352,388,共6页
信号完整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限制当前高速电子系统设计与发展的瓶颈。建立了由过孔、焊点、印制线构成的高速电路板复杂互连结构单元模型,在1~10 GHz频率范围内针对模型进行信号传输性能的研究。用高频结构仿真器(HFSS)针对不... 信号完整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限制当前高速电子系统设计与发展的瓶颈。建立了由过孔、焊点、印制线构成的高速电路板复杂互连结构单元模型,在1~10 GHz频率范围内针对模型进行信号传输性能的研究。用高频结构仿真器(HFSS)针对不连续区域内印制线不同长度、焊盘不同半径进行仿真分析,总结这些参数对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复杂互连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并提取参数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印制线长度的增加、焊盘半径的增加,信号传输的回波损耗(RL)越来越强。用先进设计系统(ADS)软件对等效电路进行模拟,其回波损耗在1~6 GHz频率范围内与HFSS仿真结果相差不超过1 d B,在6~10 GHz频率范围内相差不超过2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完整性 复杂互连结构模型 传输性能 等效电路模型 回波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电容”的RLC互连树延时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董刚 杨银堂 李跃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9-512,共4页
在VLSI设计中,互连延时估计一直是很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效电容"的RLC互连树延时分析的方法.把这种新方法与等效Elmore延时分析的方法做了仿真比较.结果显示,基于有效电容的RLC互连树延时分析方法误差要小于等... 在VLSI设计中,互连延时估计一直是很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效电容"的RLC互连树延时分析的方法.把这种新方法与等效Elmore延时分析的方法做了仿真比较.结果显示,基于有效电容的RLC互连树延时分析方法误差要小于等效Elmore延时分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LC互连树延时 有效电容 RLC互连模型 等效Elmore延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60 GHz的芯片间无线互连系统纠错编码方案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申思雨 李学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87-91,共5页
针对60 GHz芯片间无线互连系统中信道突发性错误引起的误码问题,研究了该系统中不同纠错编码方案的误码性能。根据60 GHz短距离通信系统特点,分析了适用于此场景的CM7信道特性及衰落信道下的编码系统接收信噪比;在此基础上结合纠错编码... 针对60 GHz芯片间无线互连系统中信道突发性错误引起的误码问题,研究了该系统中不同纠错编码方案的误码性能。根据60 GHz短距离通信系统特点,分析了适用于此场景的CM7信道特性及衰落信道下的编码系统接收信噪比;在此基础上结合纠错编码理论,对汉明码和卷积码进行了误码性能分析与蒙特卡洛仿真,重点针对不同卷积码的编码增益、信噪比环境及最大通信距离,给出了可优先采用的编码方案,为60 GHz芯片间无线互连系统提供了纠错编码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 无线互连信道模型 纠错编码 编码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无人系统集群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治华 袁林锋 蔡全旺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27-132,共6页
无人系统集群通信网络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支撑海上无人系统集群作战的关键要素。针对海上无人系统集群的任务要求,分析无人系统集群通信网络的通信特征,提出一种海上无人系统集群通信网络的互连模型、功能结构及技术架构,并对其关... 无人系统集群通信网络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支撑海上无人系统集群作战的关键要素。针对海上无人系统集群的任务要求,分析无人系统集群通信网络的通信特征,提出一种海上无人系统集群通信网络的互连模型、功能结构及技术架构,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集群通信 通信特征 互连模型 认知电磁环境 认知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件定义的海上异构网络信息传输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海涛 黄治华 夏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39-144,共6页
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将网络控制与数据转发功能分离,并采用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了网络的灵活重构和敏捷管理,已成为新型网络架构发展的主流方向。针对海上通信手段异构多样、网络拓扑复杂多变、信息传输流程与协议灵活适配的应用需求,提出... 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将网络控制与数据转发功能分离,并采用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了网络的灵活重构和敏捷管理,已成为新型网络架构发展的主流方向。针对海上通信手段异构多样、网络拓扑复杂多变、信息传输流程与协议灵活适配的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海上异构网络信息传输的网络结构、互连模型、路由机制、数据转发控制方法和技术架构,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 异构网络 互连模型 网络重构 轻量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