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标准化病人法和IOM模型的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1
作者 杨雨婷 宋法盈 +3 位作者 李与涵 公雪 王旖旆 郭蕊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1,共6页
目的对我国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客观评价,为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提供可行建议。方法采用标准化病人法,依托IOM模型,从安全性和有效性、高效性、以患者为中心、可及性等维度对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进... 目的对我国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客观评价,为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提供可行建议。方法采用标准化病人法,依托IOM模型,从安全性和有效性、高效性、以患者为中心、可及性等维度对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的诊断过程完整性(遵循问诊条目提问的百分比)占17.65%,诊断结果正确性占66.04%,治疗方式正确性占88.68%。平均诊疗费为50元。获得患者的疾病体验为4.00分,了解患者的社会情景为0,医患双方达成共识为12.00分。医生首次回复等待时间约1.60小时,次均回复等待时间约5.14小时,患者投入总时间约20.32小时。医生回复次数为3次,回复总字数为149.50字。结论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在诊断过程完整性、以患者为中心、可及性3方面尚存不足。提升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可从强化互联网诊疗服务“事中监管”、提高医师的综合诊疗能力两方面予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互联网诊疗服务 质量 标准化病人法 IO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控重大传染性疾病期间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姚峥 汉业旭 +2 位作者 孙雪梅 梁志刚 赵国光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8-80,共3页
医院不仅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还承担着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医院是防控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主战场,应及时调整门诊流程,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实践证明,互联网诊疗服务在防控重大传染性疾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弥补了常规医疗服务的不足,提... 医院不仅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还承担着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医院是防控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主战场,应及时调整门诊流程,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实践证明,互联网诊疗服务在防控重大传染性疾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弥补了常规医疗服务的不足,提高了诊疗服务的实效性,得到了政府、患者、医院和医师的认可。不断推进互联网诊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是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诊疗服务 重大传染性疾病 疫情防控 门急诊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医生互联网诊疗服务选择偏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伍梦秋 李与涵 马骋宇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28,共7页
目的:研究医生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的选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医生参与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的偏好、意愿和需求。方法:应用离散选择实验方式,抽取北京市2所综合医院及3所专科医院共119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条件Logit回归分析其选择... 目的:研究医生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的选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医生参与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的偏好、意愿和需求。方法:应用离散选择实验方式,抽取北京市2所综合医院及3所专科医院共119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条件Logit回归分析其选择偏好。结果:医生支付意愿从高到低为:医生对线上诊疗绩效分成比例较线下的变化、每日工作时长、响应时间。不同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及科室的医生选择偏好存在差异。结论:医生更偏向于在线上诊疗绩效分成比例较线下增加20%、互联网诊疗服务占年度考核的权重占比增加10%、每日工作时长为线下减少1小时同时线上增加1小时、响应时间为24小时以内的情形下选择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可对医生采取经济激励和非经济激励相结合、合理分配工作量等激励机制,满足医生的偏好和需求,促进互联网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诊疗服务 选择偏好 离散选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性视角下上海公立医院门诊患者对互联网医疗服务认知现状调查 被引量:14
4
作者 焦岳龙 余飞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29,共4页
目的:在公益性视角下研究患者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的使用、认知和相应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明确患者需求,更好地开展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法,针对上海公立医院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 目的:在公益性视角下研究患者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的使用、认知和相应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明确患者需求,更好地开展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法,针对上海公立医院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及针对互联网诊疗的使用现状和认知情况。结果:仅有18.57%的被调查者非常了解互联网医疗服务,有81.43%的被调查者对于互联网医疗的相关内容不太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患者了解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方式集中在通过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推送的信息。患者希望从互联网医疗中获得的服务集中在医疗健康咨询与在线问诊和预约挂号功能。使用过互联网诊疗的患者群体普遍具有高学历、高收入和更为年轻的特点,且对于相关因素具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在选择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选择方面有所不同,选择医院自营的互联网平台更侧重于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和线上复诊线上配药、开具检验检查这两方面,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互联网诊疗的患者满意度结合公益性视角,就便捷、价格、质量三方面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的满意度和平台界面的复杂程度、医生的专业性、医患沟通效率这三方面有显著负相关(P<0.05),在价格方面满意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没有显著关系。结论:公立医院应通过官方宣传平台提升患者对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认知,基于不同定位建设互联网诊疗平台,满足不同使用需求,以公益性建设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性 公立医院 门诊患者 互联网诊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