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居民互联网依赖的幸福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洁菲 姚树洁 张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13,共15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居民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系统考察居民互联网依赖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并测度居民互联网依赖指数,运用Order...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居民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系统考察居民互联网依赖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并测度居民互联网依赖指数,运用Ordered Probit、IV Probit和2SLS等实证分析方法,从社会联结、休闲娱乐和信息福利三个方面揭示互联网依赖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互联网依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居民互联网依赖可以通过社会联结、休闲娱乐和信息福利三种作用机制显著提高个体主观幸福感:3)作用机制呈现显著城乡异质性,农村居民主要通过互联网的社会联结效应提升幸福感,城市居民主要以互联网的信息福利效应提升幸福感;4)进一步的调节效应揭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正向调节互联网依赖的幸福效应。研究结果为理解数字时代的幸福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互联网依赖指数 主观幸福感 社会联结效应 数字化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依赖对家庭碳排放的影响--收入差距和消费升级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赵昕 曹森 丁黎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59,共11页
以互联网依赖理论为基础,借助2016—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微观数据库,采用STIRPAT模型和Bootstrap链式中介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依赖对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及链式中介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依赖对家庭碳排放存在显著... 以互联网依赖理论为基础,借助2016—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微观数据库,采用STIRPAT模型和Bootstrap链式中介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依赖对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及链式中介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依赖对家庭碳排放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收入差距与消费升级在互联网依赖对家庭碳排放的正向影响中具有显著的直接中介作用。但是,收入差距和消费升级的链式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遮掩效应,即互联网依赖通过收入差距的缩小造成消费升级减缓,进而降低碳排放。在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政府应协调处理减排与收入差距和消费升级的关系,推进差异化减排策略,倡导低碳型消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依赖 家庭碳排放 收入差距 消费升级 链式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互联网依赖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秋珠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为了解大学生互联网依赖及其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中文互联网依赖量表(CIAS-R)修订版》对随机选取出的31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第一,大学生总体自我价值感较高,一般自我价值感多源自个人取... 为了解大学生互联网依赖及其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中文互联网依赖量表(CIAS-R)修订版》对随机选取出的31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第一,大学生总体自我价值感较高,一般自我价值感多源自个人取向而非社会取向,前者注重心理价值,后者偏向于家庭价值,但是,二者对生理价值均较为忽视;第二,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互联网,但是,仍有少数大学生存在互联网依赖甚至互联网成瘾,其表现出强迫性上网及互联网依赖戒断反应和人际与健康问题较为显著。第三,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互联网依赖之间呈现负相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越高他们互联网依赖的可能性越低,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取向一般可以较好地预测其互联网依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价值感 互联网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使用互联网的界定与测量 被引量:112
4
作者 雷雳 李宏利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7,共5页
病理性使用互联网(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是人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很多研究者认为互联网使用过度或不当是病理性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该文对病理性使用互联网已有研究的概念的界定与测量问题进行了... 病理性使用互联网(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是人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很多研究者认为互联网使用过度或不当是病理性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该文对病理性使用互联网已有研究的概念的界定与测量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整合,讨论了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如何界定与测量病理性使用互联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病理性使用互联网 互联网成瘾 互联网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沟通机制探究——以北京某高校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家唯 张权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5-88,共4页
高等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高校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这要求高校全面准确掌握学生诉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诉求表达与反馈机制。文章以北京某高校为例,系统考察了学生诉求和现有沟通机制的设计与运行,尝试揭示其中存在... 高等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高校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这要求高校全面准确掌握学生诉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诉求表达与反馈机制。文章以北京某高校为例,系统考察了学生诉求和现有沟通机制的设计与运行,尝试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从供需失衡、注意力分配、信息不对称和互联网依赖等角度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诉求表达与反馈 供给失衡 注意力分配 信息不对称 互联网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