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使用时间对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影响研究——基于互联网使用动机的视角 被引量:18
1
作者 郅庭瑾 陈纯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74,共14页
探讨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科素养与教育发展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我国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四省市参加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了样本选择性偏误,考察了互联网使用时间对中学生学科素... 探讨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科素养与教育发展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我国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四省市参加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了样本选择性偏误,考察了互联网使用时间对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动机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学生心理及行为特征、学校网络环境和家庭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周一至周五上网6小时以上的学生沉迷网络,会导致其数学、阅读及科学素养显著更低。互联网使用时间通过上网娱乐动机和学习动机这两种机制作用于青少年学业发展,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边际效应随着上网娱乐频率的提高而不断增强;相反,其边际效应随着上网学习频率的提高而渐趋减弱。网络沉迷的青少年群体分布出现明显的异质性,长时间沉迷网络而导致低学科素养主要存在于农村地区、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较低的弱势亚群体,从而导致既有的教育不平等进一步扩大,由此网络沉迷对青少年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应引起教育学界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时间 网络沉迷 学科素养 倾向得分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时间、方式对现实政治参与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曾凡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4-31,共8页
互联网使用方式中的上网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与现实政治参与呈负相关,而上网发表个人对各种公众事物的看法、意见则与现实政治参与呈显著的正相关。因而,在网上发表个人对各种公众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的网民虽然是全体网民中的某一部分成员... 互联网使用方式中的上网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与现实政治参与呈负相关,而上网发表个人对各种公众事物的看法、意见则与现实政治参与呈显著的正相关。因而,在网上发表个人对各种公众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的网民虽然是全体网民中的某一部分成员,但却是全体网民中现实政治参与程度最高的一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时间 互联网使用方式 现实政治参与 使用与满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时间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双刃剑效应
3
作者 刘子玉 赵纯凯 +1 位作者 赵一凡 张钰卿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5年第5期726-733,共8页
基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时间对其幸福感的双刃剑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时间与农村居民幸福感呈现典型的倒“U”型关系,Utest检验结果显示拐点所... 基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时间对其幸福感的双刃剑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时间与农村居民幸福感呈现典型的倒“U”型关系,Utest检验结果显示拐点所在位置的互联网使用时间约为5.815小时/天;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原住民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均能够强化互联网使用时间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探究拐点右侧作用机制发现,过长的互联网使用时间通过加剧时间贫困和扭曲消费观念,进而降低其幸福感;溢出效应检验表明,户主的互联网使用时间会对家庭成员幸福感产生影响。据此,建议强化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科学防范过度使用互联网的风险,推动家庭整体数字素养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时间 时间贫困 农村居民幸福感 双刃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线上消费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雯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10,共12页
线上消费越来越受关注,但互联网普及并不等于实际使用。首次构建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村居民线上消费的理论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农村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尝试性地从个体层面出发探讨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村居民线上消费的非线性... 线上消费越来越受关注,但互联网普及并不等于实际使用。首次构建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村居民线上消费的理论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农村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尝试性地从个体层面出发探讨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村居民线上消费的非线性关系,识别家庭内部成员间相互影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时间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线上消费的可能性和数额,但边际影响不断减弱,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检验了“拐点”的存在;家庭其他成员互联网使用时间的增加会显著影响个体自身的线上消费行为,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低、年龄较大、人均收入较低和已婚的个体。因此,提倡合理使用互联网,针对不同人群做精准培训,有助于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的线上消费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消费 互联网使用时间 非线性 家庭内部相互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