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技术在功能高分子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
作者 郭宝春 邱清华 贾德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9-32,共4页
综述了互穿聚合物网络 (IPN)技术在功能材料中应用研究的进展。具体叙述功能膜材料、敏感性水凝胶、非线性光学极性聚合物、导电材料。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功能高分子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乳型互穿网络聚合物(LIPN)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留成 李秀错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5-51,共7页
概述了胶乳型互穿网络聚合物的类型、合成方法、性能、形态结构、应用及展望。
关键词 聚合物 胶乳型 互穿网络 Li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穿网络技术构筑环境友好型聚合物电解质膜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冉云松 陈怡 +2 位作者 刘阳松 赵振强 马先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2-1100,共9页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反应型乳化剂,丙烯酸丁酯(BA)、丙烯腈(AN)和丙烯酸(AA)为单体,利用互穿网络技术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环境友好型聚合物电解质膜(M-ABAA),采用FTIR、XPS、SEM、TEM和TG对M-ABAA进行了表征;通过CV、...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反应型乳化剂,丙烯酸丁酯(BA)、丙烯腈(AN)和丙烯酸(AA)为单体,利用互穿网络技术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环境友好型聚合物电解质膜(M-ABAA),采用FTIR、XPS、SEM、TEM和TG对M-ABAA进行了表征;通过CV、EIS和充放电测试考察以M-ABAA为电解质膜组装的CR2032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m(AMPS)∶m(BA)∶m(AA)∶m(AN)=1∶3∶2∶2时,制备的M-ABAA(M2)的离子电导率为0.98 mS/cm,抗拉强度为7.53 MPa,断裂伸长率为90.4%,吸液率为150%,热收缩率为4%。M2与目前锂离子电池主流的正负极材料(LiCoO_(2)、LiMn_(2)O_(4)、LiFePO_(4)、NCM811)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普适性较好。以M2为电解质隔膜,金属锂为负极,分别以LiCoO_(2)和石墨为正极组装成半电池,0.2 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1.3和347.1 mA·h/g,1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4.8%和85.0%;2.0 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9.8和239.0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膜 互穿网络技术 锂离子电池 有机电化学与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LIPN)的阻尼性能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阳红军 王锋 +1 位作者 胡剑青 涂伟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43-1851,共9页
介绍了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形态、阻尼原理、合成过程和类别,讨论了其阻尼性能的影响因素,同时对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了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结构... 介绍了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形态、阻尼原理、合成过程和类别,讨论了其阻尼性能的影响因素,同时对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了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结构与阻尼性能的关系,在其合成过程中,其阻尼性能受到交联剂含量、网络配比、加料顺序、加料方式和填料的影响,其在阻尼涂料、皮革涂饰剂和涂料印花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关于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的研究遇到的瓶颈,未来的研究应从新的聚合工艺、新的表征方法和组成多样性寻求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网络 阻尼 复合材料 化学反应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合成与溶胀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谢祥林 徐满才 +1 位作者 高淑芹 廖素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8,89,共5页
通过分步悬浮聚合法首先得到聚醋酸乙烯酯(PVAc)/聚苯乙烯(PSt)互穿聚合物网络,然后将该互穿网络醇解,得到亲水性的聚乙烯醇(PVA)与疏水性的聚苯乙烯(PSt)组成的互穿聚合物网络(PVA/PSt IPN).树脂的红外光谱图和羟值测定结果表明:PVA/PS... 通过分步悬浮聚合法首先得到聚醋酸乙烯酯(PVAc)/聚苯乙烯(PSt)互穿聚合物网络,然后将该互穿网络醇解,得到亲水性的聚乙烯醇(PVA)与疏水性的聚苯乙烯(PSt)组成的互穿聚合物网络(PVA/PSt IPN).树脂的红外光谱图和羟值测定结果表明:PVA/PSt IPN在合成过程中PVAc与PSt之间并未发生化学反应,而是相互渗透,机械缠结,其羟值随PVA质量增加而增大.PVA/PSt IPN在环己烷中的溶胀率极小而在弱极性的溶剂中溶胀率较高;和一般溶剂相比,PVA/PSt IPN在苯酚中溶胀率最大;PVA/PSt IPN在水中的溶胀率随着PVA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随着PVA的交联度增大而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聚乙烯醇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溶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穿网络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吴婷 文秀芳 +2 位作者 皮丕辉 程江 杨卓如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3-56,共4页
聚合物共混改性是实现高分子材料功能化和开发新材料的重要途径。通过互穿网络聚合物方法制备的共混聚合物,以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的方方面面,并成为近年来共混聚合物改性研究的热点。共混聚合物增强方法主要包括:添加"... 聚合物共混改性是实现高分子材料功能化和开发新材料的重要途径。通过互穿网络聚合物方法制备的共混聚合物,以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的方方面面,并成为近年来共混聚合物改性研究的热点。共混聚合物增强方法主要包括:添加"第三组分"、反应性增容、离聚体共混改性和互穿网络聚合物。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研究现状,详述了互穿网络聚合物在导电材料、药物控释体系、功能膜、涂料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指出了互穿网络聚合物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网络聚合物 增强方法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穿网络聚合物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段景宽 江文斌 +1 位作者 邵双喜 江平开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0-44,共5页
综述了互穿网络聚合物(IPNs)的分类、结构和制备材料,着重讨论了IPNs在各方面的应用,指出了目前IPNs材料制备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IPNs的制备和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制备IPNs新思路。
关键词 互穿网络聚合物 应用 聚合物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聚酯/聚氨酯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12
8
作者 许美萱 管云林 +3 位作者 刘文广 姚康德 肖景松 薛普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2-75,共4页
以醋酸酐封端的不饱和聚酯(FUPR)与交联聚氨酯预聚物制备了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的不饱和聚酯/聚氨酯,通过红外,DSC和扫描电镜等分析了FUPR/PUIPN网络形成的动力学,微相分离行为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以醋酸酐封端的不饱和聚酯(FUPR)与交联聚氨酯预聚物制备了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的不饱和聚酯/聚氨酯,通过红外,DSC和扫描电镜等分析了FUPR/PUIPN网络形成的动力学,微相分离行为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FUPR/PU达到其一比值时,产生网络互穿效应,可改善聚氨酯的刚性,提高不饱和聚酯的抗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聚酯 聚氨酯 合成 刚性 抗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型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万勇军 谢美丽 +4 位作者 顾宜 欧阳庆 刘小平 陆雯 王建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35-137,14,共4页
以聚氨酯(PU)为组分Ⅰ、乙烯基酯树脂(VER)为组分Ⅱ,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IPN),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PU/VER-IPN的微观形态,用调制D... 以聚氨酯(PU)为组分Ⅰ、乙烯基酯树脂(VER)为组分Ⅱ,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IPN),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PU/VER-IPN的微观形态,用调制DSC(M-DSCTM )、动态力学分析方法(DMA)研究了IPN 的玻璃化转变行为及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U 网络与VER网络形成了多相微区结构,在界面处互穿和缠结,形成类似胞状的结构,PU 相为胞壁,VER为胞体。在PU 和VER之间,次级作用明显加强,出现氢键吸收峰,并且出现宽温度阻尼范围。当PU/VER= 40/60 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 互穿聚合物网络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EP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16
10
作者 胡巧玲 方征平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9-184,共6页
本文以光固化型的聚醚氨酯 (PU)与环氧树脂 (EP)为体系 ,由不同的组成比制备了一系列 PU/EP的 IPN材料 ,经力学性能测试 ,均显正协同效应 ,且协同效应的大小与聚合物网络的互穿程度有关 .而 PU/ EP交联网络结构的材料只显 PU/ EP的加和... 本文以光固化型的聚醚氨酯 (PU)与环氧树脂 (EP)为体系 ,由不同的组成比制备了一系列 PU/EP的 IPN材料 ,经力学性能测试 ,均显正协同效应 ,且协同效应的大小与聚合物网络的互穿程度有关 .而 PU/ EP交联网络结构的材料只显 PU/ EP的加和性而不显协同效应 ,从而进一步证明 IPN的协同效应源于 IPN的网络互锁环连的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氨酯 环氧树脂 互穿聚合物网络 协同效应 微结构 力学性能 ipn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弹性阻尼材料中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冬雁 蔡伟民 +2 位作者 于金姝 张巨生 周德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03-508,共6页
阐述了粘弹性材料在振动波作用下的阻尼机理,指出声波法和模量法的统一性。综述了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要点,并解释相分离体系宽玻璃化转变区间的形成机理;介绍了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形成的新途径及梯度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要点。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ipn 粘弹性材料 阻尼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合成动力学及相容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秦川丽 张巨生 +2 位作者 唐冬雁 蔡俊 蔡伟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3-258,共6页
以丙烯酸乙酯为乙烯基酯树脂的共聚单体 ,利用“同步互穿”工艺室温固化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 (PU/VERIPN) .对IPN固化过程的动态跟踪及半定量考察的结果表明 :由于两网络不同的聚合机理及体系黏度的影响 ,P... 以丙烯酸乙酯为乙烯基酯树脂的共聚单体 ,利用“同步互穿”工艺室温固化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 /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 (PU/VERIPN) .对IPN固化过程的动态跟踪及半定量考察的结果表明 :由于两网络不同的聚合机理及体系黏度的影响 ,PU网络先形成 ,网络形成得较完善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 (DSC)、原子力显微镜 (AFM )及透射电镜 (TEM)定性考察了IPN两网络间的相容性 ,结果表明 :形成的双相连续“同步互穿”体系的相畴尺寸在纳米级范围 ,当PU和VER的组成比为 80 /2 0和 70 /30时体系均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 ,较好地改善了PU与常规VER树脂的相容性 .进一步通过DSC实测和理论Tg 值的计算获得相容因子(θ) ,定量考察了两网络间的相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乙烯基酯树脂 动力学 相容因子(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聚酯/聚氨酯互穿网络聚合物基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台会文 武维汀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研究了以不饱和聚酯 /聚氨酯互穿网络聚合物为基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动态热机械性能及应用性能。结果表明 ,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加入 5%~ 1 0 %的聚氨酯 ,使基质形成互穿网络 ,有利于提高由此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性能。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互穿网络聚合物 不饱和聚酯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苯并噁嗪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晔 崔燕军 +1 位作者 王新灵 唐小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9-721,729,共4页
采用二步法 ,以部分交联的聚氨酯 (PU)为聚合物 ,以双酚 A型苯并嗪 (BA)为聚合物 合成了聚氨酯 /苯并嗪互穿聚合物网络 (PU/BA IPN) ,对产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同时应用升温红外对 PU/BA IPN的聚合进行动态跟踪 .结果表明 ,材料的... 采用二步法 ,以部分交联的聚氨酯 (PU)为聚合物 ,以双酚 A型苯并嗪 (BA)为聚合物 合成了聚氨酯 /苯并嗪互穿聚合物网络 (PU/BA IPN) ,对产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同时应用升温红外对 PU/BA IPN的聚合进行动态跟踪 .结果表明 ,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受体系结构形态的影响较大 .而形态主要由聚合物 (即 PU)的交联密度控制 ,体系的组成对形态影响呈非线性 .体系中存在的活性官能团——氨基团对苯并嗪的开环聚合有催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苯并恶嗪 互穿聚合物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穿网络聚合物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敏 李碧婵 陈良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43-1049,1087,共8页
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水凝胶在分离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些年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聚多糖基(壳聚糖、海藻酸、淀粉和其他聚多糖)、蛋白质基(明胶、胶原蛋白、丝纤蛋白和大豆蛋白)和合成聚合物基(非离子型和离子型)IPN... 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水凝胶在分离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些年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聚多糖基(壳聚糖、海藻酸、淀粉和其他聚多糖)、蛋白质基(明胶、胶原蛋白、丝纤蛋白和大豆蛋白)和合成聚合物基(非离子型和离子型)IPN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同步-IPN、分步-IPN和半-IPN的制备方法。为了提高聚合物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溶胀率和机械强度,采用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共混制备IPN水凝胶。与单网络水凝胶相比,IPN水凝胶对染料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大。为了达到选择性吸附和提高水凝胶的比表面积,制备离子印迹IPN水凝胶和多孔IPN复合冷冻凝胶,是未来研究高效吸附IPN水凝胶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凝胶 纳米材料 互穿网络聚合物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基互穿网络聚合物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结良 梁国正 +2 位作者 赵雯 吕生华 何洋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37,共5页
在 37篇文献的基础上对聚氨酯进行互穿网络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比较了用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硅氧烷、环氧树脂、乙烯基树脂等对聚氨酯互穿网络改性的效果。指出了各种互穿体系的特性 。
关键词 聚氨酯 互穿聚合物网络 聚丙烯酸酯 聚苯乙烯 聚硅氧烷 环氧树脂 乙烯基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相行为与粘接剪切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管云林 郭锦棠 +1 位作者 邵蕾 姚康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EPIPNs。由DSC、TMA和DDV研究表明,IPNs在高温区存在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IPNs的相行为与其粘接剪切强度相关。
关键词 聚氨酯 环氧树脂 互穿网络聚合物 相行为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半硬泡沫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花兴艳 王源升 +1 位作者 赵培仲 朱金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2-35,40,共5页
采用同步法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半硬泡沫。通过FTIR,DMA,SEM研究了IPN半硬泡沫的化学结构、动态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形态。FTIR分析表明了聚氨酯和环氧树脂的网络间存在接枝反应。很宽组成比范围内IPN半硬泡沫... 采用同步法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半硬泡沫。通过FTIR,DMA,SEM研究了IPN半硬泡沫的化学结构、动态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形态。FTIR分析表明了聚氨酯和环氧树脂的网络间存在接枝反应。很宽组成比范围内IPN半硬泡沫均显示出单一的宽温域玻璃化转变,而且该转变随着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向高温方向移动。通过SEM发现IPN半硬泡沫泡孔结构形状都比较均一。循环加载压缩发现所有IPN泡沫不仅压缩性能好而且具有很好的回弹性,大变形压缩后泡沫几乎不变形,重复使用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环氧树脂 互穿聚合物网络 半硬泡沫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乳液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制备与结构 被引量:11
19
作者 游晓亮 夏修旸 汤嘉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5-68,共4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2000)和环氧树脂(E-20)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高环氧树脂含量的聚氨酯(PU)/环氧树脂(EP)乳液互穿聚合物网络(LIPN)。通过红外光谱,动态力学分析,透射电镜等研究了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L...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2000)和环氧树脂(E-20)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高环氧树脂含量的聚氨酯(PU)/环氧树脂(EP)乳液互穿聚合物网络(LIPN)。通过红外光谱,动态力学分析,透射电镜等研究了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LIPN已形成,乳液乳胶粒子为非核壳结构,EP和PU两种组分完全互容且在分子尺度互穿。改性PU的耐溶剂性大幅提高,表现出明显的互穿协同效应。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PU涂层应用于各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乳液互穿聚合物网络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和生物降解大分子间的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的耐水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航 冉祥海 +2 位作者 张坤玉 庄宇刚 董丽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5-978,共4页
以淀粉和可生物降解的PCL或PHBV等疏水性脂肪族聚酯为原料,制备了淀粉基的Sem i-IPN材料.加入PCL或PHBV等疏水性大分子的使淀粉基Sem i-IPN材料的耐水性能相对于原淀粉有很大的改善,通过热处理和溶剂化作用能使Sem i-IPN的耐水性进一步... 以淀粉和可生物降解的PCL或PHBV等疏水性脂肪族聚酯为原料,制备了淀粉基的Sem i-IPN材料.加入PCL或PHBV等疏水性大分子的使淀粉基Sem i-IPN材料的耐水性能相对于原淀粉有很大的改善,通过热处理和溶剂化作用能使Sem i-IPN的耐水性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淀粉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