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结构特征与性能特点
1
作者 刘子瑞 肖和 +2 位作者 彭超群 王日初 王小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5-1916,共22页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增强相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增强相与基体相均呈现连续网络状三维结构。凭借其优异性能,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交通工具及武器装甲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增强相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增强相与基体相均呈现连续网络状三维结构。凭借其优异性能,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交通工具及武器装甲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梳理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增强相多孔预制体制备方法如固相烧结法、有机泡沫浸渍法、生物模板法、添加剂法、溶胶-凝胶法、冷冻干燥法及3D打印法等,以及复合方法如无压浸渗法、挤压铸造法及真空压力浸渗法等。分析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热学性能特点以及相关机理。最后展望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 多孔预制体 浸渗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穿网络结构的二氧化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菊香 贾园 +2 位作者 马文建 李朋娜 屈颖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9-264,共6页
环氧树脂(EP)具有较高的电绝缘性能和较低的介电损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和电子封装等绝缘材料领域。由于传统EP耐热性能较差、韧性不足,极大限制了其作为微电子元器件在高频电场下的使用。本工作以硅烷偶联剂(3-环氧乙基甲氧基丙... 环氧树脂(EP)具有较高的电绝缘性能和较低的介电损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和电子封装等绝缘材料领域。由于传统EP耐热性能较差、韧性不足,极大限制了其作为微电子元器件在高频电场下的使用。本工作以硅烷偶联剂(3-环氧乙基甲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末端含有环氧基团的新型端环氧基纳米SiO_(2)(E-SiO_(2)),用其对E-51型EP进行改性,在固化剂作用下使E-SiO_(2)和EP上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通过有机EP与无机E-SiO_(2)填料之间的化学键结合,制备出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E-SiO_(2)/EP复合材料。本工作研究了添加E-SiO_(2)对EP固化反应工艺和综合性能的影响,以期在保证EP低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的同时,赋予其良好的韧性和耐热性能,为EP在高频电路下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杂化二氧化硅 互穿网络结构 固化动力学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预制体构型对互穿网络SiC/Al-10Mg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沁霖 刘洪军 王琼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4,共8页
采用浆料挤出3D打印工艺制备了3种构型(直线、蜂窝、网格)的SiC预制体,结合熔体浸渗工艺制备了互穿网络SiC/Al-10Mg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结果表明:SiC/Al-10Mg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蜂窝构型与网格... 采用浆料挤出3D打印工艺制备了3种构型(直线、蜂窝、网格)的SiC预制体,结合熔体浸渗工艺制备了互穿网络SiC/Al-10Mg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结果表明:SiC/Al-10Mg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蜂窝构型与网格构型复合材料的载荷-位移曲线形状相似,与直线构型复合材料有很大区别;复合材料均显示为较明显的压缩脆性;预制体的打印高度方向,网格构型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最高(519 MPa),而直线构型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最低(396 MPa);预制体的打印平面方向,直线构型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最高(556 MPa),而网格构型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最低(266 MPa).表明通过3D打印预制体构型可以有效调控互穿网络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网络结构 3D打印 构型 压缩性能 SiC/Al-10Mg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网络结构增强ZA8锌合金复合材料的切屑形貌研究
4
作者 刘阳杰 姚碧波 +1 位作者 黎振华 叶荣瑜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0,共6页
为了探究网络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切屑形貌以明确其切削加工机理,对316L网络结构增强ZA8锌合金复合材料和ZA8锌合金进行了切削试验及切削模拟仿真,分析了两者切屑形貌的异同,并着重探讨了复合材料在不同切削三要素下和不同增强体孔径下... 为了探究网络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切屑形貌以明确其切削加工机理,对316L网络结构增强ZA8锌合金复合材料和ZA8锌合金进行了切削试验及切削模拟仿真,分析了两者切屑形貌的异同,并着重探讨了复合材料在不同切削三要素下和不同增强体孔径下的切屑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切屑长度和结构完整性显著低于ZA8,试验结果与模拟仿真结果类似,同时随着切削速度和背吃刀量增大,复合材料切屑更容易出现条纹状碎裂和崩碎现象,进给速度对材料的影响则相反。此外,复合材料增强体孔径越小,切屑长度越短,碎裂缺陷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结构增强复合材料 ZA8锌合金 切屑形貌 切削加工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穿网络结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子明 蔡扬扬 张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0-74,共5页
以过硫酸铵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引发丙烯酰胺在水泥净浆体系中进行常温原位交联聚合,制备了互穿网络结构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 以过硫酸铵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引发丙烯酰胺在水泥净浆体系中进行常温原位交联聚合,制备了互穿网络结构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水泥水化热测试仪对该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并进行抗压、抗折强度和凝结时间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形成初期,聚合物快速聚合形成网络结构,缩短了复合材料的凝结时间,并使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显著增加。聚合物形成的网络结构对水泥颗粒的包裹,延缓了水泥早期的水化进程,抑制水泥水化矿物的早期生成,但不改变水泥水化产物的种类。互穿网络结构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快速凝结、韧性好的特点,可在修补工程及喷射混凝土施工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复合材料 互穿网络结构 原位聚合 水泥水化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互穿网络结构Al/R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晶 肖汉宁 +1 位作者 高朋召 郭文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8-41,共4页
以不同孔隙率(17%,23%,28%,34%)RSiC陶瓷为基体,以ZL102铝合金为第二相,采用真空压力熔渗法制备了Al/RSiC复合材料,研究了RSiC陶瓷孔隙率对该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RSiC复合材料具有双连续三维互穿网络结构,陶瓷相和金属相... 以不同孔隙率(17%,23%,28%,34%)RSiC陶瓷为基体,以ZL102铝合金为第二相,采用真空压力熔渗法制备了Al/RSiC复合材料,研究了RSiC陶瓷孔隙率对该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RSiC复合材料具有双连续三维互穿网络结构,陶瓷相和金属相在三维空间连续分布;当RSiC陶瓷孔隙率由34%下降到17%时,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先略有升高后下降,当陶瓷孔隙率为28%时达到最大,为181MPa;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着陶瓷孔隙率的减小而降低,且低于理论计算值,RSiC陶瓷的三维网络结构对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互穿网络结构 Al/RSiC复合材料 孔隙率 抗弯强度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构型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7
作者 滕杰 邹文广 +4 位作者 张艳 梁哲宇 蒋福林 傅定发 杨光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5,共9页
采用喷雾造粒与放电等离子烧结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双重网络结构的纳米SiC颗粒/晶须混杂增强8009Al/6061Al复合材料(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with dual network structure,AMC-DNC),并同时制备SiC增强相在8009Al/6061Al基体中均匀分布... 采用喷雾造粒与放电等离子烧结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双重网络结构的纳米SiC颗粒/晶须混杂增强8009Al/6061Al复合材料(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with dual network structure,AMC-DNC),并同时制备SiC增强相在8009Al/6061Al基体中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with uniform structure,AMC-US).本研究对两种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深入探讨.测定了AMC-DNC和AMC-US在不同载荷和转速下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形貌,深入分析了双重网络结构对复合材料磨损机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的AMC-DNC和AMC-US的致密度分别高达98.1%和99.2%.在低载荷、低转速条件下,AMC-DNC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其中颗粒的脱离导致氧化膜破裂,进而造成材料表面损伤.而在较高载荷和较高转速条件下,磨损机制转变为剥层磨损.在相同的摩擦磨损实验条件下,AMC-DNC展现出优于AMC-US的摩擦磨损性能,表明双重网络构型的设计在提升复合材料耐磨性能方面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双重网络结构 放电等离子烧结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互穿结构的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科 陈小华 +4 位作者 刘云泉 周灵平 许龙山 易斌 王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9-63,共5页
在碳纳米管为骨架的明胶复合弹性体的形成过程中预埋铜粉,并经过炭化、还原、真空烧结等热处理,制备了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扫描电镜(SEM)照片表明,碳纳米管与铜基形成了网络互穿的结构.摩擦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从0... 在碳纳米管为骨架的明胶复合弹性体的形成过程中预埋铜粉,并经过炭化、还原、真空烧结等热处理,制备了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扫描电镜(SEM)照片表明,碳纳米管与铜基形成了网络互穿的结构.摩擦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9%,复合材料的耐摩擦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铜基复合材料 明胶 网络互穿结构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互穿结构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谢贤清 张荻 +2 位作者 范同祥 Toshihiro Okabe Takashi Hirose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总结了国内外在网络互穿复合材料及其预制件的制备工艺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且指出了各种工艺的特点;评述了网络互穿结构复合材料组织的特征及其表征;着重介绍了网络互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网络互穿结构 制备工艺 组织特征 性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网络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雪梅 罗文杰 +4 位作者 李思东 廖双泉 高扬建树 方林 汪志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24-1428,共5页
为研究改性淀粉对天然橡胶的补强机理,对改性淀粉/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动态力学性能及应力-应变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淀粉的加入,改善了交联网络结构的完整性,显著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邵尔A硬度、拉伸... 为研究改性淀粉对天然橡胶的补强机理,对改性淀粉/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动态力学性能及应力-应变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淀粉的加入,改善了交联网络结构的完整性,显著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邵尔A硬度、拉伸强度、定伸应力及撕裂强度;在应变作用下,与纯NR相比,添加了改性淀粉的混炼胶的弹性模量(G′)和粘性模量(G″)均较低,损耗因子(tanδ)则较高,即生热较大;随着应变的增加,混炼胶的G′和G″均增大,tanδ减小,而随频率的变化规律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天然橡胶 复合材料 网络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铸造制备三维连续网络结构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伟 胡文彬 张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779-782,共4页
基于真空反压浸渍多孔陶瓷获得一种新型三维连续网络结构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挤压铸造的方法对这种新型结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作进一步研究.以Al-TiO2-C系为例,对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方法(SHS)制... 基于真空反压浸渍多孔陶瓷获得一种新型三维连续网络结构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挤压铸造的方法对这种新型结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作进一步研究.以Al-TiO2-C系为例,对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方法(SHS)制备的Al2O3-TiC多孔连通网络陶瓷骨架进行挤压铸造Ly12Al合金液获得这种复合材料,并利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Al2O3-TiC多孔陶瓷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挤压铸造 连续网络结构 S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磨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守仁 耿浩然 +1 位作者 张景春 王英姿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6-460,共5页
考虑网络结构增强体特殊的拓扑结构因素和弹性模量影响,利用复合材料磨损率最小化和最大化假设,建立了网络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磨损模型,同时制备了不同体积分数的Si3N4陶瓷增强Al-Mg合金复合材料,并将其磨损试验结果数据拟合到模型... 考虑网络结构增强体特殊的拓扑结构因素和弹性模量影响,利用复合材料磨损率最小化和最大化假设,建立了网络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磨损模型,同时制备了不同体积分数的Si3N4陶瓷增强Al-Mg合金复合材料,并将其磨损试验结果数据拟合到模型中.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反映复合材料增强相的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磨损率之间的数学关系,证明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率随增强相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体积分数超过45%~50%时,磨损率随增强相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该模型不同于Khmschov模型和Zum—Gahr模型,其关系不遵循线性规则.与增强体复合材料的磨损试验数据拟合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网络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具有一定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网络结构增强体 磨损性能 磨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结构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5
13
作者 耿浩然 王守仁 +1 位作者 崔峰 王英姿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86-186,共1页
以轻金属为增韧相,以网络结构陶瓷骨架为增强相,利用有机前驱体浸渍烧失工艺制备出网络陶瓷骨架,根据液态金属浸渗理论充填金属材料,成功制备出一系列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如Si3N4/Mg复合材料、Al2O3/Mg复合材料、Si3N4/Al复合材料。由... 以轻金属为增韧相,以网络结构陶瓷骨架为增强相,利用有机前驱体浸渍烧失工艺制备出网络陶瓷骨架,根据液态金属浸渗理论充填金属材料,成功制备出一系列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如Si3N4/Mg复合材料、Al2O3/Mg复合材料、Si3N4/Al复合材料。由于网络陶瓷预制体特殊的空间拓扑结构,使材料具有质量轻、高比模量、高比强度、耐热耐磨性好、高陶瓷相含量、低热胀系数等独特优点,作为新的功能材料或结构材料,在航天航空、汽车、电子、光学、机械制造等工业领域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结构陶瓷 金属基复合材料 有机前驱体浸渍工艺 浸渗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液态金属浸渗网络结构预制体制备复合材料装置的设计
14
作者 王守仁 耿浩然 李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36,共2页
根据机械设计理论和液压知识,开发和设计了一种制备网络结构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新型装置。利用油缸液压和真空负压,成功实现了液态金属的浸渗。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网络结构陶瓷 浸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结构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文静 舒玲玲 +2 位作者 吴刚 李文戈 吴钱林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共6页
网络结构增强是一种全新的复合材料增强方式,其特征是增强相与基体在复合材料中形成各自连续且相互贯穿的三维网络结构,增强相因与之相互贯穿的基体所具有的韧性而得到增韧,基体则由于硬质网络结构增强相的骨架刚性承载作用而得到增强... 网络结构增强是一种全新的复合材料增强方式,其特征是增强相与基体在复合材料中形成各自连续且相互贯穿的三维网络结构,增强相因与之相互贯穿的基体所具有的韧性而得到增韧,基体则由于硬质网络结构增强相的骨架刚性承载作用而得到增强。主要评述了国内外网络结构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特点及组织结构,重点介绍了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学、摩擦学性能及其今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结构增强 金属基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Al网络结构增强Al基复合材料的磨损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续晶华 耿浩然 +2 位作者 孙佳伟 徐福松 王守仁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3-246,共4页
采用机械球磨及退火工艺制备Fe3Al金属间化合物粉体,通过有机前驱体的制备、负压浸渗法制备Fe3Al/Al网状结构复合材料。经扫描电镜、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研究该材料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Fe3Al/Al复合材料的磨损失重量随网络结构增强体Fe... 采用机械球磨及退火工艺制备Fe3Al金属间化合物粉体,通过有机前驱体的制备、负压浸渗法制备Fe3Al/Al网状结构复合材料。经扫描电镜、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研究该材料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Fe3Al/Al复合材料的磨损失重量随网络结构增强体Fe3Al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磨擦时间和摩擦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当φ(Fe3Al)=20%,摩擦载荷=90 N,磨球转数=1 000 r/min,摩擦时间=20 min时,试样磨损失重量仅为24 mg,较纯铝试样降低了85%;Fe3Al/Al复合材料磨损机制是在"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间交替往复混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性能 网络结构 AL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结构SiC/Fe基复合材料制备以及组织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亮 常庆明 +1 位作者 章杰 朱威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83,92,共6页
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PSD)制备出抗压强度为0.3 MPa的三维网络结构碳化硅陶瓷预制体,并用氧化铝浆料对预制体进行二次挂浆(真空浸渗)处理,预制体的抗压强度提高到0.78 MPa;对二次挂浆前后的预制体进行常压浇注制备三维网络结构SiC/Fe基... 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PSD)制备出抗压强度为0.3 MPa的三维网络结构碳化硅陶瓷预制体,并用氧化铝浆料对预制体进行二次挂浆(真空浸渗)处理,预制体的抗压强度提高到0.78 MPa;对二次挂浆前后的预制体进行常压浇注制备三维网络结构SiC/Fe基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结合界面和耐磨性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界面清晰、结合紧密并且无中间产物产生;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是基体材料的2.1~3.2倍,并且三维网络结构碳化硅陶瓷的抗压强度越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网络结构SiC SiC/Fe复合材料 抗压强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结构SiC-Fe复合材料制备及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法涛 范兴帅 +3 位作者 龚慧民 霍福彪 范磊 程洁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3-39,共7页
传统钢铁材料难以满足深井开采严苛的腐蚀环境,亟需开发具有良好耐蚀性的新材料。SiC陶瓷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因此探讨了以SiC为原材料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耐蚀性。以SiC、Al_(2)O_(3)、Si O_(2)为原材料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出三维网络... 传统钢铁材料难以满足深井开采严苛的腐蚀环境,亟需开发具有良好耐蚀性的新材料。SiC陶瓷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因此探讨了以SiC为原材料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耐蚀性。以SiC、Al_(2)O_(3)、Si O_(2)为原材料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出三维网络结构SiC陶瓷,并采用浇铸工艺制备三维网络结构SiC-Fe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Si C-Fe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及物相进行分析,通过电化学试验、浸泡试验对SiC-Fe复合材料的耐蚀性进行表征,并分析其耐腐蚀机制。结果表明:SiC-Fe复合材料中SiC陶瓷增强体与高铬铸铁基体之间未发生元素扩散,界面结合方式为机械结合,基体中主要物相有奥氏体和碳化物,陶瓷增强体中主要为六方结构Si C和Al_(2)O_(3);Si C陶瓷增强体的加入使高铬铸铁的腐蚀电流由4.189×10^(-3)A/cm^(2)降至3.353×10^(-3) A/cm^(2),电荷转移电阻从7309Ω·cm^(2)增大至11881Ω·cm^(2),电容值从1.994×10^(-4)F/cm^(2)降至1.974×10-5 F/cm^(2),使整体的耐蚀性得到了提高。浸泡试验表明,SiC-Fe复合材料的腐蚀主要发生在高铬铸铁基体部分,界面及SiC陶瓷增强体处不易发生腐蚀;与纯高铬铸铁材料相比,SiC-Fe复合材料点蚀产生的时间较晚且腐蚀程度相对较轻。研究成果为复合材料在煤矿深井开采装备的应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网络结构 SIC 高铬铸铁 复合材料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3D网络结构导热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康 石姗姗 +8 位作者 姜涛 闫凯月 孙其忠 王虹 李荣年 张磊 王瑛 李文戈 吴新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5-159,共5页
制备高导热碳纤维三维(3D)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冻干取向法、电泳沉积法、静电植绒法、气流成网-针刺成毡及3D打印法,介绍了不同方法制备碳纤维3D网络结构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和特点。碳纤维3D网络结构可在复合材料中形成... 制备高导热碳纤维三维(3D)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冻干取向法、电泳沉积法、静电植绒法、气流成网-针刺成毡及3D打印法,介绍了不同方法制备碳纤维3D网络结构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和特点。碳纤维3D网络结构可在复合材料中形成连续的导热通路,对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对导热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三维网络结构 复合材料 热导率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复合材料的防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人杰 郑茂盛 +3 位作者 王强 朱秀红 李金波 朱杰武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9期851-854,共4页
采用原位插层聚合与聚合物互穿技术相结合,制备了有机蒙脱土改性的聚氨酯/环氧树脂(PU/EP)互穿网络复合材料。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异氰酸酯基团与羟基物质的量的比(异氰酸酯指数,R值)、有机蒙脱土含量等对PU/EP复合材料粘结性能的影响,用... 采用原位插层聚合与聚合物互穿技术相结合,制备了有机蒙脱土改性的聚氨酯/环氧树脂(PU/EP)互穿网络复合材料。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异氰酸酯基团与羟基物质的量的比(异氰酸酯指数,R值)、有机蒙脱土含量等对PU/EP复合材料粘结性能的影响,用电化学测试塔菲尔曲线,研究了有机蒙脱土改性PU/EP复合材料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异氰酸酯指数为1.0,蒙脱土含量3%,在80℃下反应2 h,制得的PU/EP复合材料剥离剪切强度达10 MPa,最佳合成工艺制得涂层极化电阻为纯环氧树脂涂层的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蒙脱土 复合材料 互穿网络 防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