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酸酯/聚硅氧烷互穿网络阻尼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5
1
作者 蒋笃孝 蒋凤平 +1 位作者 于连江 张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5-157,161,共4页
以聚硅氧烷预聚体与丙烯酸酯进行互穿网络聚合,制备了高性能阻尼材料。用材料测试综合实验机(MTS)测试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表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和聚硅氧烷(PDMS)配比为80:20、PDMS特征黏度为54.5 mPa·s、交联剂二乙二醇二... 以聚硅氧烷预聚体与丙烯酸酯进行互穿网络聚合,制备了高性能阻尼材料。用材料测试综合实验机(MTS)测试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表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和聚硅氧烷(PDMS)配比为80:20、PDMS特征黏度为54.5 mPa·s、交联剂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DEGDA)的用量为8%时,材料的阻尼因子tanδ_(max)达1.4。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材料的微相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阻尼材料微相结构既需要有效的互穿,又要保证一定程度的微相分离,才能使材料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 阻尼材料 互穿网络聚合物(i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合成与溶胀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谢祥林 徐满才 +1 位作者 高淑芹 廖素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8,89,共5页
通过分步悬浮聚合法首先得到聚醋酸乙烯酯(PVAc)/聚苯乙烯(PSt)互穿聚合物网络,然后将该互穿网络醇解,得到亲水性的聚乙烯醇(PVA)与疏水性的聚苯乙烯(PSt)组成的互穿聚合物网络(PVA/PSt IPN).树脂的红外光谱图和羟值测定结果表明:PVA/PS... 通过分步悬浮聚合法首先得到聚醋酸乙烯酯(PVAc)/聚苯乙烯(PSt)互穿聚合物网络,然后将该互穿网络醇解,得到亲水性的聚乙烯醇(PVA)与疏水性的聚苯乙烯(PSt)组成的互穿聚合物网络(PVA/PSt IPN).树脂的红外光谱图和羟值测定结果表明:PVA/PSt IPN在合成过程中PVAc与PSt之间并未发生化学反应,而是相互渗透,机械缠结,其羟值随PVA质量增加而增大.PVA/PSt IPN在环己烷中的溶胀率极小而在弱极性的溶剂中溶胀率较高;和一般溶剂相比,PVA/PSt IPN在苯酚中溶胀率最大;PVA/PSt IPN在水中的溶胀率随着PVA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随着PVA的交联度增大而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聚乙烯醇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溶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层数对聚氨酯/环氧梯度互穿网络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穆中国 王源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71-173,共3页
设计了一种新的梯度组分分布数学模型,采用梯度因子和梯度层数控制梯度组分的分布,并果用逐层浇铸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层数的EP/PU梯度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材料;测试了材料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以及冲击性能;研究了梯度层数变化对这些性能... 设计了一种新的梯度组分分布数学模型,采用梯度因子和梯度层数控制梯度组分的分布,并果用逐层浇铸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层数的EP/PU梯度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材料;测试了材料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以及冲击性能;研究了梯度层数变化对这些性能的影响,并同普通IPN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比和梯度因子情况下,梯度层数越多,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越高,弯曲强度越低。梯度IPN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高于普通IPN,弯曲强度低于普通I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 聚氨酯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梯度ipn 拉伸强度 弯曲强度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蛋白-海藻酸钠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苏丹 杨杨 +6 位作者 范婧 边鑫 王冰 刘琳琳 张铁男 马春敏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6-62,共7页
为满足食品领域目前对于高机械强度水凝胶的需求,本研究以碎米蛋白和海藻酸钠为主要原料,通过热处理和离子交联法制备一种高力学性能的食品级碎米蛋白(RP)-海藻酸钠(S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通过改变米蛋白与海藻酸钠凝胶体系中... 为满足食品领域目前对于高机械强度水凝胶的需求,本研究以碎米蛋白和海藻酸钠为主要原料,通过热处理和离子交联法制备一种高力学性能的食品级碎米蛋白(RP)-海藻酸钠(S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通过改变米蛋白与海藻酸钠凝胶体系中米蛋白的浓度(80、100、120、140、160 mg/mL)调节IPN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混合液加热及钙离子交联形成水凝胶后,测定其质构性能、流变性能、白度、溶胀性、含水量等性质。结果表明:随着凝胶体系中碎米蛋白浓度的增大,RP-SA IPN水凝胶的储存模量G’、损耗模量G"和凝胶硬度均增加,当碎米蛋白浓度达到为140 mg/mL时,凝胶硬度增加幅度变小。水凝胶溶胀性先降低后趋于平缓,但水分分布更为均匀。因此,适量的碎米蛋白能对RP-SA IPN水凝胶网络有很好的填充效果,并对水凝胶的形态没有太大的改变,同时可通过调节蛋白的添加量来调节水凝胶的力学性能,该研究为米蛋白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蛋白 海藻酸钠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水凝胶 性能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乙炔基封端酰亚胺和氰酸酯树脂的互穿网络聚合物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垠 兰天 +2 位作者 郭世峰 王献伟 刁训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7-982,共6页
以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和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为单体、4-乙炔基邻苯二甲酸酐为封端剂合成了不同聚合度的聚酰亚胺低聚物(BETI),将其溶于双氛A型氰酸酯单体制备了改性氰酸酯树脂,对改性氰酸酯树脂的固化... 以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和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为单体、4-乙炔基邻苯二甲酸酐为封端剂合成了不同聚合度的聚酰亚胺低聚物(BETI),将其溶于双氛A型氰酸酯单体制备了改性氰酸酯树脂,对改性氰酸酯树脂的固化行为进行了详细探究,并对其固化物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BETI对氰酸酯树脂的聚合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可以降低固化温度,缩短凝胶时间。基于BETI和氰酸酯树脂的互穿网络聚合物(IPN)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与纯氰酸酯树脂相比都有一定的提高。当加入质量分数30%、聚合度为19的BETI树脂时,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297℃提高到309℃,热失重5%时温度从425℃提高到了431℃;拉伸强度从76 MPa提高到了94 MPa,冲击强度从24 kJ/m2提高到了31 kJ/m2。加入BETI后,聚合物的介电常数稍稍高于纯氰酸酯树脂。由于具有良好工艺性和材料性能,BETI改性氰酸酯树脂可作为基体树脂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亚胺 氰酸酯 互穿网络聚合物(ipn) 工艺性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酰胺IPN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鲍俊杰 许戈文 +1 位作者 刘都宝 纪学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7-591,共5页
由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N-220)、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等合成了交联型水性聚氨酯,在此乳液中加入丙烯酰胺、交联剂、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了具有IPN结构的聚氨酯-聚丙烯酰胺(PU-PAAm)水凝胶,并采用IR... 由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N-220)、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等合成了交联型水性聚氨酯,在此乳液中加入丙烯酰胺、交联剂、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了具有IPN结构的聚氨酯-聚丙烯酰胺(PU-PAAm)水凝胶,并采用IR、DSC、TEM等测试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观察。结果表明,经分步IPN聚合得到了PU-PAAm水凝胶。PU-PAAm干胶具有胞状形态结构,并具有较好的相容性。IPN结构的PU-PAAm水凝胶具有协同效应,当m(PU)∶m(PAAm)=50∶60时,溶胀比最大达到11.16。对水凝胶采用TNO、ZX-10和壳聚糖3种抗菌药物载药,测试结果表明,前2种载药水凝胶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显示出较好的载药性,但此水凝胶对壳聚糖载药性能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WPU) 聚丙烯酰胺(PAAm) 互穿网络(ipn) 水凝胶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PU IPN灌浆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海霞 王晖 +2 位作者 庄彩虹 刘有才 尹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129-3136,共8页
在自制的环氧丙烯酸酯(EA)及聚氨酯(PU)预聚体的基础上,制备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化学灌浆材料,考察聚氨酯预聚体n(—NCO)/n(—OH)、聚氨酯预聚体用量、活性稀释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促进剂用量、环境温度等对灌浆材... 在自制的环氧丙烯酸酯(EA)及聚氨酯(PU)预聚体的基础上,制备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化学灌浆材料,考察聚氨酯预聚体n(—NCO)/n(—OH)、聚氨酯预聚体用量、活性稀释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促进剂用量、环境温度等对灌浆材料各方面性能的影响,同时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分析浆材固结体的官能团组成、拉伸断面微观结构及热稳定性。FT IR表征说明:IPN材料固化时发生聚氨酯预聚体的扩连反应及环氧丙烯酸酯与活性稀释剂的自由基共聚;SEM观察表明:IPN材料的拉伸断面出现韧性断裂特征,两网络之间的聚合与交联限制相分离;TG DTA曲线表明:IPN材料的热分解温度较高,耐热性能好。制得的聚氨酯预聚体n(—NCO)/n(—OH)为2.5:1,用量为15%时,IPN材料的各项性能达到最佳值,另外,可根据不同的灌浆要求,选择适宜活性稀释剂用量的灌浆材料,浆液胶凝时间可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烯酸酯(EA) 聚氨酯(PU)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化学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型PLZT/IPN压电复合材料制备和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再立 唐冬雁 +1 位作者 郭玉娣 张晓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64-67,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确定镧改性锆钛酸铅(PLZT)凝胶粉体的制备工艺流程,采用TG-DTA热分析确定了凝胶粉体的热处理工艺,获得粉体颗粒尺寸分布均匀,最小颗粒尺度可达到纳米级的PLZT陶瓷粉体。研究了La掺杂浓度和预烧温度对粉体晶型转变和陶瓷... 采用溶胶-凝胶法确定镧改性锆钛酸铅(PLZT)凝胶粉体的制备工艺流程,采用TG-DTA热分析确定了凝胶粉体的热处理工艺,获得粉体颗粒尺寸分布均匀,最小颗粒尺度可达到纳米级的PLZT陶瓷粉体。研究了La掺杂浓度和预烧温度对粉体晶型转变和陶瓷性能的影响。确定较佳的掺杂浓度为2 wt%,较佳的预烧温度为700~870℃。在此基础上,采用溶液混合法制备了0-3型PLZT/互穿聚合物(IPN)压电复合材料,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形貌以及频率对PLZT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体在复合体系中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分布较为均匀,孔隙较少;La的掺杂浓度增加,陶瓷相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增加;而复合后体系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ZT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压电复合材料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