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互相关系数近似不变前提下的独立采样
1
作者 黄波 唐亮 倪重匡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36-40,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互相关系数不变前提下的对原始时间序列的独立采样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改善对两个时间序列的静态性能的比较结果,并且可以使比较速度大大加快。在本文中还通过例子说明了此方法的运用,实际证明是有效的。
关键词 互相关系 独立采样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周期分析中的先行指标确定方法——ARIMA时差互相关分析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黄运成 《统计研究》 1988年第1期15-18,共4页
在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中,经济周期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由于变量的性质不同,周期的形状,特征也不同,有一类变量的周期峰值总是领先于其他变量的周期峰值而出现;另一类变量的周期峰值总是滞后于其他变量的周期峰值而出现;第三类变... 在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中,经济周期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由于变量的性质不同,周期的形状,特征也不同,有一类变量的周期峰值总是领先于其他变量的周期峰值而出现;另一类变量的周期峰值总是滞后于其他变量的周期峰值而出现;第三类变量的周期峰值则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变量 经济周期分析 先行指标 宏观经济运行 互相 时差 时间序列 分析 互相关系 滞后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波形相似叠加算法的音频时长调整 被引量:2
3
作者 许雪琼 余小清 +1 位作者 李昌莲 万旺根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4-519,共6页
针对波形相似叠加算法在处理高采样率音频时效率低的缺点,提出由短时均值包络到细化波形的逐步匹配方法.首先基于短时均值包络进行粗匹配,在此基础上细化包络,进行再匹配以实现音频时长调整.该算法降低了计算量,提高了运算效率.在进行... 针对波形相似叠加算法在处理高采样率音频时效率低的缺点,提出由短时均值包络到细化波形的逐步匹配方法.首先基于短时均值包络进行粗匹配,在此基础上细化包络,进行再匹配以实现音频时长调整.该算法降低了计算量,提高了运算效率.在进行音频时长调整过程中,还利用音频的优化低能量率特征参数动态调整分析窗长度,实验表明这种处理方法对混合音频的处理效果有很大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时长调整 调整因子 短时均值包络 互相关系 优化低能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VMD-SVD电能质量扰动去噪新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廖晓辉 陈川川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0-194,208,共6页
针对含有多频率复杂分量的电能质量扰动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VMD-SVD电能质量扰动去噪新方法,通过能量收敛因子与PSO优化VMD参数,选取最优的参数k、α值,VMD分解的模态分量与原始信号进行互相关系数和阈值的计算,大于阈值的模态分量IMF通... 针对含有多频率复杂分量的电能质量扰动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VMD-SVD电能质量扰动去噪新方法,通过能量收敛因子与PSO优化VMD参数,选取最优的参数k、α值,VMD分解的模态分量与原始信号进行互相关系数和阈值的计算,大于阈值的模态分量IMF通过SVD进行再次去噪。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VMD-SVD电能质量扰动去噪方法,相较于EMD-SVD、SVD在含有复杂分量的扰动具有更好的去噪效果;对单一分量扰动的去噪采用EMD-SVD去噪的方法优于SVD去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MD 能量收敛因子 PSO 互相关系 EMD S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成像中基于进退法的鸟类目标运动状态自动判别方法
5
作者 朱丰 冯有前 +2 位作者 封同安 何元桥 张群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49,共5页
利用线性调频步进体制高分辨雷达对鸟类目标进行ISAR成像是解决航空安全保障中鸟情探测问题的一个全新且重要的技术途径。为了得到鸟类目标更清晰的像,准确判断其运动状态显得至关重要。基于线性调频步进体制雷达微多普勒效应的产生原理... 利用线性调频步进体制高分辨雷达对鸟类目标进行ISAR成像是解决航空安全保障中鸟情探测问题的一个全新且重要的技术途径。为了得到鸟类目标更清晰的像,准确判断其运动状态显得至关重要。基于线性调频步进体制雷达微多普勒效应的产生原理,在距离-慢时间谱图上,针对鸟类目标特性,通过对精高分辨距离像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进退法搜索相邻精高分辨距离像的互相关系数的方法来判别鸟类目标运动状态。仿真结果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安全 鸟类目标 线性调频步进信号 距离-慢时间谱图 精高分辨距离像 互相关系 进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fset Tracking在煤矿沉陷区地表大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陈顺 郑南山 +1 位作者 祁云 班盟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37,共6页
针对传统煤矿沉陷监测方法存在监测周期长、提取的矿区地表变形量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将Offset Tracking技术应用到煤矿沉陷区地表大变形的监测中。以张双楼煤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Offset Tracking技术对该煤矿沉陷区的SAR影像进行处理... 针对传统煤矿沉陷监测方法存在监测周期长、提取的矿区地表变形量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将Offset Tracking技术应用到煤矿沉陷区地表大变形的监测中。以张双楼煤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Offset Tracking技术对该煤矿沉陷区的SAR影像进行处理,采用互相关系数过采样因子法建立地形起伏与噪声偏移量模型,使用最小二乘模拟轨道偏移分量,获取了矿区方位向和距离向的二维变形图和矿区变形信息。利用实测数据对Offset Tracking技术的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Offset Tracking技术监测到的矿区最大沉降位置和变形方向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误差仅为1cm,说明Offset Tracking技术能够准确、有效地监测煤矿沉陷区地表大变形,为煤矿沉陷区的合理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沉陷区 变形监测 偏移分量 互相关系数过采样因子法 OFFSET TRACKING D-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云南大姚6.2级、6.1级地震序列S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华卫 刘杰 +1 位作者 陈章立 郑斯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7-371,共15页
在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云南大姚先后发生的6.2级、6.1级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的基础上,采用互相关系数法测量了两个地震序列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延迟时间.结果表明:①两个地震序列的S波分裂现象较明显,除三台乡... 在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云南大姚先后发生的6.2级、6.1级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的基础上,采用互相关系数法测量了两个地震序列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延迟时间.结果表明:①两个地震序列的S波分裂现象较明显,除三台乡台以外,大部分台站记录到的地震快波平均偏振方向与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三台乡台的偏振方向出现两个峰值,平均偏振方向是N80°E,表现出与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不一致的现象;②序列延迟时间与震源深度之间没有明显规律性关系,但不同延迟时间范围内偏振方向表现出不同的规律;③两次地震序列S波分裂结果对比发现,6.2级地震序列快波的偏振方向明显较分散,快波平均偏振方向比6.1级地震序列大20°,而延迟时间方面二者相差不大;④S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所表现出的空间差异性,可能是由于在区域背景应力场的基础上叠加了两次6级主震产生的应力扰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分裂 互相关系 偏振方向 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姚安地震余震序列的剪切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新岭 刘杰 +2 位作者 张国民 马宏生 王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31,共13页
2000年1月15日姚安MS6.5地震后,云南省地震局在余震区布设的流动数字台网接收到了大量余震序列的数字波形,这为研究姚安地震的性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由于剪切波经过上地壳传播时的分裂现象反映了上地壳介质的各向异性,因此在对余震事件... 2000年1月15日姚安MS6.5地震后,云南省地震局在余震区布设的流动数字台网接收到了大量余震序列的数字波形,这为研究姚安地震的性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由于剪切波经过上地壳传播时的分裂现象反映了上地壳介质的各向异性,因此在对余震事件进行精确定位的基础上,文中应用互相关系数法计算了余震序列剪切波的分裂参数,并对不同台站和不同区域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主要得到以下结论:余震区的平均快波偏振方向受区域应力场控制,与主震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一致;不同台站与不同区域事件的平均快波偏振方向是有差异的,与区域内的构造变化和应力场调整有关;延时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剪切波传播时经过介质的性质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剪切波 互相关系 快波偏振方向 延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双曲冷却塔表面脉动风压随机特性——风压极值探讨 被引量:19
9
作者 柯世堂 赵林 葛耀君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2,共6页
针对风压信号呈现的非高斯特性和传统极限估计方法的局限,首次提出基于保证率和相关性的极值估计方法——全概率迭代法进行冷却塔表面脉动风荷载极值分析,并和传统的峰值因子法及改进的Sadek-Simiu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全... 针对风压信号呈现的非高斯特性和传统极限估计方法的局限,首次提出基于保证率和相关性的极值估计方法——全概率迭代法进行冷却塔表面脉动风荷载极值分析,并和传统的峰值因子法及改进的Sadek-Simiu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全概率迭代法避开了对随机过程的高斯分布假定,相比传统的极值估计方法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表达风压极值中脉动分量的峰值因子数值沿着环向和子午向变化显著,如取为同一数值则偏于危险或过于保守;采用全概率迭代法得到的表面风压系数极值分布曲线与规范取值相比,迎风面和负压峰值区域极值偏小,背风区域极值偏大,且最小值对应角度相差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因子 Sadek-Simiu 全概率迭代 峰值因子 关系 极值风压 冷却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珊溪水库地震S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邹振轩 李金龙 +1 位作者 俞铁宏 王政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3-432,共10页
通过对温州珊溪水库地震序列开展了近一年的近场源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在进行精确定位并确保所用资料满足剪切波窗要求的基础上,采用互相关系数法,借助遗传算法与人工判读相结合,测量了地震序列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快慢剪切波的时间延... 通过对温州珊溪水库地震序列开展了近一年的近场源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在进行精确定位并确保所用资料满足剪切波窗要求的基础上,采用互相关系数法,借助遗传算法与人工判读相结合,测量了地震序列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快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结果表明,地震序列的S波分裂现象明显,台站记录到的地震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与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温州珊溪水库地区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在近N-S向;S波分裂快剪切波偏振方向所表现出的离散和空间差异性,认为可能是由于局部构造影响;目前库区应力场稳定,应力调整已经结束,未来发生强余震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分裂 水库地震 互相关系 快剪切波偏振 主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