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sPn震相精确测定江苏高邮、宝应交界M4.9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俊 缪发军 +2 位作者 詹小艳 瞿旻 高景春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4-360,共7页
从江苏省数字地震台网中选取16个宽频带台站的记录资料(震中距范围约为280~380km),利用滑动窗互相关叠加技术提取出sPn震相,并通过sPn与Pn的到时差准确地测定出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宝应交界M4.9地震的震源深度为9.4km,总的误差小于... 从江苏省数字地震台网中选取16个宽频带台站的记录资料(震中距范围约为280~380km),利用滑动窗互相关叠加技术提取出sPn震相,并通过sPn与Pn的到时差准确地测定出2012年7月20日江苏高邮、宝应交界M4.9地震的震源深度为9.4km,总的误差小于1.2km。为了验证计算结果,采用与震相走时无关的时域矩张量反演方法(Time-Domain Moment Tensor Inverse),通过反演不同震源深度(5~25km)模型下的矩张量解来进行逆向佐证。结果显示:在震源深度为9、10km时,反演结果的相关系数达到最大,分别约为0.93、0.92,表明9~10km是此次地震的最佳震源深度范围。另外,利用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法得到的震源深度为10.2km,两者相差仅为0.8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窗互相关叠加技术 SPN震相 震源深度 时域矩张量反演 双差定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以大庆某采油厂井间地震勘探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桂花 朱光明 马德堂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82,164+171,共7页
本文以大庆油田A区井间地震资料为实例,介绍了井间地震数据采集的方法,并对资料处理的难点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互相关叠加、波场分离、直达波层析成像和反射波成像)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通过对三口井的井间地震剖... 本文以大庆油田A区井间地震资料为实例,介绍了井间地震数据采集的方法,并对资料处理的难点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互相关叠加、波场分离、直达波层析成像和反射波成像)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通过对三口井的井间地震剖面首尾相接,可看出剖面接缝并不明显,同相轴连续性很好,信噪比和分辨率较高,说明该处理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波场分离 互相关叠加 层析成像 反射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背景噪声中Lg波的提取
3
作者 丁文秀 廖武林 李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0-654,共5页
以鄂、湘、粤地区27个宽频带测震台站2 a的连续波形数据为例,对单台每日的连续波形数据进行去除仪器响应、去趋势、去均值、剔除地震事件和干扰及滤波(2.5~8 s)处理后,在互相关叠加数据中识别出了清晰的Lg波。另外,尝试通过叠加时间长... 以鄂、湘、粤地区27个宽频带测震台站2 a的连续波形数据为例,对单台每日的连续波形数据进行去除仪器响应、去趋势、去均值、剔除地震事件和干扰及滤波(2.5~8 s)处理后,在互相关叠加数据中识别出了清晰的Lg波。另外,尝试通过叠加时间长度校正及用双台双震源法对几何扩散、噪声源强度的方位角变化和场地效应进行校正,并计算Q值。研究结果表明,对传统的地震背景噪声数据处理方法作适当修改后,噪声互相关叠加数据中可以提取出Lg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背景噪声 互相关叠加 LG波 振幅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凿岩台车钻头破岩震源地震记录重构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少帅 孙昊政 +4 位作者 李术才 许新骥 周宗青 郭伟东 曹天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405-4414,共10页
针对凿岩台车钻头震源连续冲击、回转造成地震波场混叠复杂,地震记录无法直接识别和解释的问题,重点研究凿岩台车钻头单次冲击信号提取和地震记录重构方法。首先,以凿岩台车单臂钻进激发震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凿岩台车钻头先导信号特征和... 针对凿岩台车钻头震源连续冲击、回转造成地震波场混叠复杂,地震记录无法直接识别和解释的问题,重点研究凿岩台车钻头单次冲击信号提取和地震记录重构方法。首先,以凿岩台车单臂钻进激发震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凿岩台车钻头先导信号特征和噪声成分;其次,基于最小平方反褶积从连续的钻头先导信号中提取钻头单次冲击脉冲信号,通过长时互相关叠技术,重构破岩震源地震记录,形成一套适用于凿岩台车的地震记录重构方法;最后,依托实际工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凿岩台车先导信号中存在周期约为0.3 s的机械干扰;反褶积后先导信号与检波器信号分段互相关叠加后能够得到等效脉冲震源激励下的常规化地震记录、衰减周期干扰及不相关干扰,提高信噪比,识别了凿岩台车破岩震源地震记录中有效信号同相轴;重构地震记录结果与当前试验里程处TSP结果、实际开挖情况较吻合,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隧道超前预报对隧道工期的影响,预报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凿岩台车 随钻地震 反褶积 分段互相关叠加 地震记录重构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时相位的微地震干涉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战婷婷 李磊 陈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53-1768,共16页
波形叠加定位法具有自动性和抗噪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微地震事件定位.当该类方法采用特征函数变换原始波形以克服初至极性变化影响时,会降低成像分辨率.而将相位加权叠加法应用于微地震成像时,虽然提高了成像分辨率,但并未考虑复杂... 波形叠加定位法具有自动性和抗噪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微地震事件定位.当该类方法采用特征函数变换原始波形以克服初至极性变化影响时,会降低成像分辨率.而将相位加权叠加法应用于微地震成像时,虽然提高了成像分辨率,但并未考虑复杂震源机制对定位的影响.为了校正波形极性,并提高干涉成像法的分辨率和压制噪声的能力,本文重新组合了原始互相关波形的振幅和瞬时相位信息,提出了互相关相位加权成像法(CCPW).通过数值算例对比了互相关相位加权成像法(CCPW)、基于绝对值干涉成像法(AII)和基于长短时窗能量比干涉成像法(SLII),讨论了不同方法在抗噪性和成像分辨率等方面的性能.理论测试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校正波形极性变化,具有较强的抗噪性,提高了成像分辨率.最后将三种方法应用于地面监测的实际矿震数据中,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定位 干涉成像 瞬时相位 互相关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