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互构—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关系论的核心意涵
被引量:
6
1
作者
姜汪维
张懿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31,共6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文明思想,其中关于文明关系的论述贯穿着"互构-共生"这一核心意涵。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是文明"互构-共生"普遍形成的历史前...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文明思想,其中关于文明关系的论述贯穿着"互构-共生"这一核心意涵。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是文明"互构-共生"普遍形成的历史前提;现代社会的有机体结构,是文明"互构-共生"得以实现的社会基础;中华文明开放融合的历史实践与和合共生的优秀基因,为这一方案的确立提供了直接的现实依据与思想源头。在以资本为主导的世界中,文明的正向谐生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遮蔽和伤害,更多地表现出逆向冲突与悖向同变。多元文明主体应以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需要为根本动力、以国际合作平台为物质载体、以体现人类的共同价值为追求,通过平等协商、共赢共享的务实合作机制,共同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本体的存在方式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构-共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理论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互构—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关系论的核心意涵
被引量:
6
1
作者
姜汪维
张懿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31,共6页
基金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海外影响研究”(18YJC710069)
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6JDSZK037)
文摘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文明思想,其中关于文明关系的论述贯穿着"互构-共生"这一核心意涵。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是文明"互构-共生"普遍形成的历史前提;现代社会的有机体结构,是文明"互构-共生"得以实现的社会基础;中华文明开放融合的历史实践与和合共生的优秀基因,为这一方案的确立提供了直接的现实依据与思想源头。在以资本为主导的世界中,文明的正向谐生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遮蔽和伤害,更多地表现出逆向冲突与悖向同变。多元文明主体应以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需要为根本动力、以国际合作平台为物质载体、以体现人类的共同价值为追求,通过平等协商、共赢共享的务实合作机制,共同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本体的存在方式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
互构-共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理论
中国方案
分类号
A8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互构—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关系论的核心意涵
姜汪维
张懿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