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互构—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关系论的核心意涵
被引量:
6
1
作者
姜汪维
张懿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31,共6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文明思想,其中关于文明关系的论述贯穿着"互构-共生"这一核心意涵。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是文明"互构-共生"普遍形成的历史前...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文明思想,其中关于文明关系的论述贯穿着"互构-共生"这一核心意涵。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是文明"互构-共生"普遍形成的历史前提;现代社会的有机体结构,是文明"互构-共生"得以实现的社会基础;中华文明开放融合的历史实践与和合共生的优秀基因,为这一方案的确立提供了直接的现实依据与思想源头。在以资本为主导的世界中,文明的正向谐生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遮蔽和伤害,更多地表现出逆向冲突与悖向同变。多元文明主体应以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需要为根本动力、以国际合作平台为物质载体、以体现人类的共同价值为追求,通过平等协商、共赢共享的务实合作机制,共同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本体的存在方式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
构
-
共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理论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互构的理路与东亚的共同繁荣
被引量:
4
2
作者
郑杭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104,共8页
东亚通过独具特色的进程形成了与欧美现代化极为不同的发展模式。东亚特色的一个重要基点也许在于一些学者所 说的"文化东亚",即儒教文化影响所产生的文化内聚力和整合力。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地区的核心,在经济发展模式...
东亚通过独具特色的进程形成了与欧美现代化极为不同的发展模式。东亚特色的一个重要基点也许在于一些学者所 说的"文化东亚",即儒教文化影响所产生的文化内聚力和整合力。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地区的核心,在经济发展模式、政治 威权机制、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等都有着某种共性。如果用"社会互构论"的眼界和理路,可以将中、日、韩三国 为核心的东亚视为"区域性互构共生体系"或称"东亚互构共生域"。这里的"互构"是从主体行动、权力、权益的自主性和平等性 来检视"东亚互构共生域"前景的。主体的差异性是"社会互构"的基本预设前提,因为差异才可以言互构,越是差异也就越要求 互补,通过求同存异的过程来求得互构共生的最佳值。东亚的兴起本身可以看作是对西方旧式现代性的一个有力挑战。中、日、 韩三国对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等问题的共同关注,将重建社会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新型现代性的实践。通 过对三国的共性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创新能力、政党和政府精英的腐败、三国自由贸易的推进,以及经济、 政治、文化领域如何更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将对东亚和亚太地区、对国际关系秩序以及全球化进程形成深远的影响。中、日、韩三 国应当尽可能地达到三赢互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互
构
论
新型现代性
东亚区域性
互构共生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谐传播与阶层和谐的关联及其互动
3
作者
陈占江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5期84-87,共4页
大众传播与社会分层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传播体制中,由于信息不平等导致社会分层结构不合理,阶层之间存在一定隔阂。改变当前阶层不和谐的现状必须进行和谐传播,通过革新传播理念、促进信息平等、提高媒介素养和加强媒体社...
大众传播与社会分层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传播体制中,由于信息不平等导致社会分层结构不合理,阶层之间存在一定隔阂。改变当前阶层不和谐的现状必须进行和谐传播,通过革新传播理念、促进信息平等、提高媒介素养和加强媒体社会责任等途径促进阶层和谐,进而实现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传播
阶层和谐
互构共生
信息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嵌入到共生: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文化生产的进路
被引量:
12
4
作者
陈洪友
李虹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5-163,共9页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融媒体时代的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应遵循互动、融合、共生的媒体发展逻辑。目前我国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文化生产遭遇关系、结构和价值嵌入的三重困境。作为一个新兴的中介要素,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全媒体...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融媒体时代的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应遵循互动、融合、共生的媒体发展逻辑。目前我国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文化生产遭遇关系、结构和价值嵌入的三重困境。作为一个新兴的中介要素,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全媒体、在地化优势,将自身发展与乡村文化生产统筹推进,形成互动、互补、互促、共生的内容生产体系,从而带动、引领在城镇化、工业化、空心化进程中被弱化、虚化的乡村文化中兴,实现县级融媒体的文化服务功能,引领文明乡风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县级融媒体
文化生产
互构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互构—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关系论的核心意涵
被引量:
6
1
作者
姜汪维
张懿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31,共6页
基金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海外影响研究”(18YJC710069)
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6JDSZK037)
文摘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文明思想,其中关于文明关系的论述贯穿着"互构-共生"这一核心意涵。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是文明"互构-共生"普遍形成的历史前提;现代社会的有机体结构,是文明"互构-共生"得以实现的社会基础;中华文明开放融合的历史实践与和合共生的优秀基因,为这一方案的确立提供了直接的现实依据与思想源头。在以资本为主导的世界中,文明的正向谐生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遮蔽和伤害,更多地表现出逆向冲突与悖向同变。多元文明主体应以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需要为根本动力、以国际合作平台为物质载体、以体现人类的共同价值为追求,通过平等协商、共赢共享的务实合作机制,共同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本体的存在方式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
互
构
-
共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理论
中国方案
分类号
A8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互构的理路与东亚的共同繁荣
被引量:
4
2
作者
郑杭生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104,共8页
文摘
东亚通过独具特色的进程形成了与欧美现代化极为不同的发展模式。东亚特色的一个重要基点也许在于一些学者所 说的"文化东亚",即儒教文化影响所产生的文化内聚力和整合力。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地区的核心,在经济发展模式、政治 威权机制、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等都有着某种共性。如果用"社会互构论"的眼界和理路,可以将中、日、韩三国 为核心的东亚视为"区域性互构共生体系"或称"东亚互构共生域"。这里的"互构"是从主体行动、权力、权益的自主性和平等性 来检视"东亚互构共生域"前景的。主体的差异性是"社会互构"的基本预设前提,因为差异才可以言互构,越是差异也就越要求 互补,通过求同存异的过程来求得互构共生的最佳值。东亚的兴起本身可以看作是对西方旧式现代性的一个有力挑战。中、日、 韩三国对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等问题的共同关注,将重建社会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新型现代性的实践。通 过对三国的共性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创新能力、政党和政府精英的腐败、三国自由贸易的推进,以及经济、 政治、文化领域如何更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将对东亚和亚太地区、对国际关系秩序以及全球化进程形成深远的影响。中、日、韩三 国应当尽可能地达到三赢互利。
关键词
社会
互
构
论
新型现代性
东亚区域性
互构共生
体系
Keywords
Theory of social mutual construction
New Modernity
system of regional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coexistence of East Asia
分类号
C91-03-13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谐传播与阶层和谐的关联及其互动
3
作者
陈占江
机构
湘潭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5期84-87,共4页
文摘
大众传播与社会分层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传播体制中,由于信息不平等导致社会分层结构不合理,阶层之间存在一定隔阂。改变当前阶层不和谐的现状必须进行和谐传播,通过革新传播理念、促进信息平等、提高媒介素养和加强媒体社会责任等途径促进阶层和谐,进而实现和谐社会。
关键词
和谐传播
阶层和谐
互构共生
信息不平等
Keywords
harmonious mass media, harmonious stratum, confomity and dependence, information inequality
分类号
G206.3 [文化科学—传播学]
F299.2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嵌入到共生: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文化生产的进路
被引量:
12
4
作者
陈洪友
李虹
机构
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5-163,共9页
基金
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新时代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体系建构研究”(21ZD150)。
文摘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融媒体时代的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应遵循互动、融合、共生的媒体发展逻辑。目前我国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文化生产遭遇关系、结构和价值嵌入的三重困境。作为一个新兴的中介要素,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全媒体、在地化优势,将自身发展与乡村文化生产统筹推进,形成互动、互补、互促、共生的内容生产体系,从而带动、引领在城镇化、工业化、空心化进程中被弱化、虚化的乡村文化中兴,实现县级融媒体的文化服务功能,引领文明乡风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乡村文化
县级融媒体
文化生产
互构共生
Keywords
rural culture
county-level finance media
cultural production
co-construction and symbiosis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互构—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关系论的核心意涵
姜汪维
张懿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社会互构的理路与东亚的共同繁荣
郑杭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和谐传播与阶层和谐的关联及其互动
陈占江
《重庆社会科学》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嵌入到共生: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文化生产的进路
陈洪友
李虹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